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冲刺】2024高一下必修下理解性默写过关检测(学生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异常重要的。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
,
”。2.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国家百姓“
,
”。3.孔子循循善诱,希望学生不畏惧自己,引导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观点的两句是“
,
”。4.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
,
”的国家治理得富强知礼。5.冉有谦虚的说如果让他治理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需要一些时间,但终会有益人民的句子是“
,
”。6.冉有在讲述自己的治国志向时,提及在其他方面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君子的大力相助的句子是“
,
”。7.公西华秉承着更谦虚并且敏而好学的态度回答了老师孔子的问题的两句是“
,
”。8.公西华在处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
,”这两句充分展示了其志向理念。9.展示曾皙在交流想法时的从容不迫的句子是“
,
”。10.曾皙的才能志向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不同,他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幸福愉悦,他与众人嬉戏的句子是“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可以看出子路鲁莽直率的性格特征。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他的一位学生的理念表示认同的句子是
。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间接称赞了公西华但又言其过分谦虚的句子是“
,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公西华尽管谦虚表示只能为小相,但其行为举动是身居高位之人的处事的句子是“
,
”。15.游玩时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展现了曾皙与人同游的场景的句子是“
,
”。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描绘了自己的远大蓝图,他要治理国家是“
,
,
,
”。17.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做出假设善于诱导学生进行对话的句子是“
,
”?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曾皙在晚春时节,做好准备外出玩乐的句子是“
,
”。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态度谦和又亲切,会衷心的对学生予以肯定。从“
,
”我们可以窥见一二。《谏逐客书》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
。3.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
,
;,
。4.《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
,
”,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5.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
,
”。6.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
,
”。7.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进而提出诘问:“
!”以驳倒“吏议”。8.《谏逐客书》中,作者竭力陈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欢异国的奇珍异宝、器乐玩好、美色音乐,与下文其“
,
”的用人排外态度形成鲜明对照。9.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
,
。1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
,
”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1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
,
。1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
,
”,这样的不良印象。
13.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谏逐客书》中,用“
”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业诸侯”“益仇”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1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
”。15.《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这两句话是“
,
”。16.《谏逐客书》中,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
,
”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17.《谏逐客书》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的句子是:“
,
;
,
;
,
,
,
”。18.以玩好为喻进行推论,从反面说明非秦国的宝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
,
,
,
”。19.以美女为喻进行推论,从反面说明非秦国的宝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
、
、
,
”。20.《谏逐客书》中,作者谈及导致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名声的原因两句是“
,
”
。2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位国君的事例加以证明客卿有功,最后从反面来论证的句子是:
,
,
,
。22.《谏逐客书》中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取人方面应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
,
,
。”说明秦王在任人方面也应摒弃秦国的平庸之辈,而任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23.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先以太(泰)山与河海为喻,引出“
,
”,表明领导者只有广纳贤才,才能彰明美好的德行。24.《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
,
,
”。25.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
”,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26.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
,
”。27.《谏逐客书》中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错误的句子是:“
,
”。28.《谏逐客书》中,写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缘故的句子是:“
,
,”。29.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
,
。3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孝公采用商鞅之法,在国内起到了“
,
,
”的良好效果。3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
,
”。32.《谏逐客书》中,作者连用七个动宾结构的排比句,把秦王享用异国珍宝的贪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句子是:“
,
,
,
,
,
,
。”33.
《谏逐客书》中用“
,
,
,
”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34.《谏逐客书》中用“
,
;
,
”比喻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包举贤士,广罗人才。35.《谏逐客书》中,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向四面扩张,最终做到了“
,”,使功业得以延续。3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极力铺陈秦王收罗别国的珍宝,从“剑”和“马”两方面论述的句子是“
,
”。37.《谏逐客书》中,描写秦穆公任用客卿取得了“
,
”的功业。38.《谏逐客书》中,秦昭王任用范雎,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门实施的具体措施是“
,
”。《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的两句是:“
,
。”4.《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
”;要想国家安宁,就“
”。6.《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
。”7.《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
,
。”8.魏征认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
,
”,所以应该戒骄奢。9.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
“
,
。”10.“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已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
,
,
”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11.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
”;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
”。1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
,
”。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1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15.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
”;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
”。16.《谏太宗十思疏》中体现魏征所期望的理想政治境界的两句:“
,
”。17.《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结果相同的是“
,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如果君主能任用能臣、听从善言,那么大臣就能“
,
,
,
”。19.《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荀子》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含义相同的是“
,
;
,
”。《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
。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
”,特别注重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
”,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楚了。4.《答司马谏议书》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
,
”,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
。
6.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
,
”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
”,且“
”,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8.《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
,
”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
”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
”,而“
”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11.《答司马谏议书》中“
,
,
”表现出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3.《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
,
”两句聊表敬意。1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
,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16.《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阿房宫赋》1.写阿房宫占地广、楼宇高的两句是:
,
。2.写阿房宫楼阁依地势而建,宫室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两句是:
,
。3.以比喻手法写水上的桥梁横卧的两句是:
,
。
4.以比喻手法写楼阁间架在空中的通道的两句是:
,
。5.鸟瞰阿房宫,以比喻手法写其建筑密集的句子是:
,
,
。6.以人的感受写各宫殿歌舞之盛的四句是:
,
;
,
。
7.以比喻手法写宫人开镜梳妆,表现宫女之多的四句是:
,
;,
。8.以夸张手法写宫人洗脸焚香,表现宫女之多的四句是:
,
;
;
。9.以夸张手法写过宫车并体现宫室幽深的四句是:
,
;
,
。10.写妃嫔打扮娇美,等待宠幸的四句是:
,
,
,
。
11.写秦宫的珍宝来源的三句是:
,
,
。12.体现秦人不惜珍宝、随意丢弃的三句是:
,
,
。
13.用对偶手法写秦人不爱惜珍宝的两句话是:
,
。14.以“人同此心”来批判秦人不知体念百姓的句子是:
,
。,
。15.批判秦人极力搜刮又肆意挥霍的两句是:
,
。16.《阿房宫赋》中,连用排比句渲染宫殿的繁华奢靡,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人声作对比的句子是:
,
。17.把阿房宫的钉子与谷仓中的粮食做对比的句子是:
,
。18.把阿房宫的梁柱与地里劳作的农夫做对比的句子是:
,
。19.把阿房宫的屋椽与织机旁的女工做对比的句子是:
,
。20.把阿房宫的瓦缝与身上衣服的丝线做对比的句子是:
,
。
21.把阿房宫的栏杆与全国的城墙做对比的句子是:
,
。22.写秦统治者失去人心而日益骄傲顽固的句子是:
,
。23.写阿房宫的结局句子是:
,
。24.《阿房宫赋》中有两句话点明主旨,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告诫后人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的语句是:
,
。25.杜牧在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秦君爱惜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两句话是:
,
。26.杜牧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六国论》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
,
,
,
”的精辟论点,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2.苏洵在《六国论》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然后用“
,
”解释论点,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原因的句子是:
,
。
4.《六国论》语言生动形象,例如表现六国先人艰难开辟疆土的句子是:“
,
,
,
。”6.苏洵在《六国论》中引用古人之语,以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六国的赂秦行为的句子是“
,
”,来论证割让土地贿赂秦国的危害。6.《六国论》中,与前人筚路蓝缕、创业之艰进行对比的是后人不惜土地、毁业之易。文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两句话是“
,
”。7.《六国论》中,作者借古讽今,以假设论证指出,如果北宋朝廷继续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
,
,”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8.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9.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对抗秦国的办法是重用人才的句子是:“
,
。”10.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六国割让城池土地以求苟安,但是“得一夕安寝”之后,却是“
,
”。可见秦国并不因为得到进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反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1.《六国论》中,“
,
”这两句将诸侯的土地与秦国的欲望进行对比,因而割地赂秦并不是长久之计。1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对比手法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越急的情况的句子是:,
。1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假设论证方法,指出六国避免破灭的策略的句子是:,
,
,
。14.《六国论》中,“
,
,
,
”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得出结论,说明六国如果不像以前那样做,未见得秦国必胜而六国必败。15.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
。
”可谓唇亡齿寒!1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1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导致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18.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
。批评赵国不能武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
。19.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如果六国合力对付秦国,秦国会忧虑难食的句子是:,
。
20.在《六国论》中,苏洵用“
,
,
”指出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有六国赂秦所得。《登岳阳楼》1.《登岳阳楼》中“
,
”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2.《登岳阳楼》中采用借代手法,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的句子是“
,
”。3.《登岳阳楼》中,体现前人评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的句子是:“
,
”。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是“
,
”。5.《登岳阳楼》中由自己想到国家局势危急,不由泪流满面的诗句是“
,
”。6.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写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
,
”。《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2.“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三句“
,
,
”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历来凭吊金陵者的看法。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化用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覆灭相继。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两句是“
,
”。7.《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是“
,
,
”。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表现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
,
,
”。《念奴娇·过洞庭》1.《念奴娇·过洞庭》中写词人自己头发稀疏、风透衣襟,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的两句是“
,
”。2.《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下里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
,
,
”。4.《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两句是“
,。”5.《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6.《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外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
,
”。7.《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
”。8.《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的句子是“
,
,
”。9.《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设想请万象做宾客,陪伴自己纵情豪饮的句子是“
,
,
”。《游园(【皂罗袍】)》1.《游园(皂罗袍)》“
,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2.《游园(皂罗袍)》中“
,
”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3.《游园(皂罗袍)》中“
”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4.《游园·皂罗袍》中写杜丽娘看到繁花似锦的春色无人赏识,因而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
”。5.《游园·皂罗袍》中,写杜丽娘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表现出她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的句子是“
,
;
,
”。统编教材必修下理解性默写过关检测(教师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20.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异常重要的。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1.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国家百姓“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2.孔子循循善诱,希望学生不畏惧自己,引导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观点的两句是“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3.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的国家治理得富强知礼。24.冉有谦虚的说如果让他治理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需要一些时间,但终会有益人民的句子是“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5.冉有在讲述自己的治国志向时,提及在其他方面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君子的大力相助的句子是“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6.公西华秉承着更谦虚并且敏而好学的态度回答了老师孔子的问题的两句是“
非曰能之,愿学焉
”。27.公西华在处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这两句充分展示了其志向理念。28.展示曾皙在交流想法时的从容不迫的句子是“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29.曾皙的才能志向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不同,他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幸福愉悦,他与众人嬉戏的句子是“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子路率尔而对曰
”可以看出子路鲁莽直率的性格特征。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他的一位学生的理念表示认同的句子是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间接称赞了公西华但又言其过分谦虚的句子是“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公西华尽管谦虚表示只能为小相,但其行为举动是身居高位之人的处事的句子是“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34.游玩时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展现了曾皙与人同游的场景的句子是“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描绘了自己的远大蓝图,他要治理国家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6.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做出假设善于诱导学生进行对话的句子是“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曾皙在晚春时节,做好准备外出玩乐的句子是“
莫春者,春服既成
”。3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态度谦和又亲切,会衷心的对学生予以肯定。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们可以窥见一二。《谏逐客书》39.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40.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41.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42.《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4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强公室,杜私门”。4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45.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进而提出诘问:“客何负于秦哉!”以驳倒“吏议”。46.《谏逐客书》中,作者竭力陈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欢异国的奇珍异宝、器乐玩好、美色音乐,与下文其“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用人排外态度形成鲜明对照。47.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48.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击瓮叩缶,弹筝搏髀”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4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50.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这样的不良印象。
51.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谏逐客书》中,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业诸侯”“益仇”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5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53.《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这两句话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54.《谏逐客书》中,于秦的事实,用一连串排比句尽情铺写,给人以客卿之功绩说不尽之感;然后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作结,一放一收,恰到好处。55.《谏逐客书》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的句子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56.以玩好为喻进行推论,从反面说明非秦国的宝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57.以美女为喻进行推论,从反面说明非秦国的宝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58.《谏逐客书》中,作者谈及导致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名声的原因两句是“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5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位国君的事例加以证明客卿有功,最后从反面来论证的句子是: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60.《谏逐客书》中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取人方面应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说明秦王在任人方面也应摒弃秦国的平庸之辈,而任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61.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先以太(泰)山与河海为喻,引出“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表明领导者只有广纳贤才,才能彰明美好的德行。6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63.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64.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65.《谏逐客书》中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错误的句子是:“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66.《谏逐客书》中,写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缘故的句子是:“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67.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68.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孝公采用商鞅之法,在国内起到了“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的良好效果。69.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70.《谏逐客书》中,作者连用七个动宾结构的排比句,把秦王享用异国珍宝的贪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句子是:“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71.《谏逐客书》中用“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72.《谏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比喻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包举贤士,广罗人才。73.《谏逐客书》中,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向四面扩张,最终做到了“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功业得以延续。7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极力铺陈秦王收罗别国的珍宝,从“剑”和“马”两方面论述的句子是“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75.《谏逐客书》中,描写秦穆公任用客卿取得了“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功业。76.《谏逐客书》中,秦昭王任用范雎,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门实施的具体措施是“废穰侯,逐华阳”。《谏太宗十思疏》2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2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的两句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23.《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必浚其泉源”;要想国家安宁,就“
必积其德义”。25.《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6.《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7.魏征认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所以应该戒骄奢。28.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9.“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已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30.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则)思虚心以纳下”;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则)思正身以黜恶”。3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3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3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5.《谏太宗十思疏》中体现魏征所期望的理想政治境界的两句:“鸣琴垂拱,不言而化”。36.《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结果相同的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37.《谏太宗十思疏》中,如果君主能任用能臣、听从善言,那么大臣就能“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38.《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荀子》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含义相同的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盖儒者所争”,特别注重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实已明”,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楚了。4.《答司马谏议书》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6.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难壬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胥怨者民也”,且“非特朝廷士大夫已”,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8.《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而“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11.《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表现出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3.《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两句聊表敬意。1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16.《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阿房宫赋》1.写阿房宫占地广、楼宇高的两句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写阿房宫楼阁依地势而建,宫室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两句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以比喻手法写水上的桥梁横卧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4.以比喻手法写楼阁间架在空中的通道的两句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5.鸟瞰阿房宫,以比喻手法写其建筑密集的句子是: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6.以人的感受写各宫殿歌舞之盛的四句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7.以比喻手法写宫人开镜梳妆,表现宫女之多的四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8.以夸张手法写宫人洗脸焚香,表现宫女之多的四句是: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9.以夸张手法写过宫车并体现宫室幽深的四句是: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10.写妃嫔打扮娇美,等待宠幸的四句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1.写秦宫的珍宝来源的三句是: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12.体现秦人不惜珍宝、随意丢弃的三句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13.用对偶手法写秦人不爱惜珍宝的两句话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4.以“人同此心”来批判秦人不知体念百姓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5.批判秦人极力搜刮又肆意挥霍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6.《阿房宫赋》中,连用排比句渲染宫殿的繁华奢靡,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人声作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7.把阿房宫的钉子与谷仓中的粮食做对比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8.把阿房宫的梁柱与地里劳作的农夫做对比的句子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9.把阿房宫的屋椽与织机旁的女工做对比的句子是: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20.把阿房宫的瓦缝与身上衣服的丝线做对比的句子是: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21.把阿房宫的栏杆与全国的城墙做对比的句子是: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2.写秦统治者失去人心而日益骄傲顽固的句子是:独夫之心,日益骄固。23.写阿房宫的结局句子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4.《阿房宫赋》中有两句话点明主旨,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告诫后人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的语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5.杜牧在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秦君爱惜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两句话是: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6.杜牧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论》2.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2.苏洵在《六国论》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然后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解释论点,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原因的句子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六国论》语言生动形象,例如表现六国先人艰难开辟疆土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6.苏洵在《六国论》中引用古人之语,以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六国的赂秦行为的句子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来论证割让土地贿赂秦国的危害。6.《六国论》中,与前人筚路蓝缕、创业之艰进行对比的是后人不惜土地、毁业之易。文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两句话是“举以予人,如弃草芥”。7.《六国论》中,作者借古讽今,以假设论证指出,如果北宋朝廷继续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8.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对抗秦国的办法是重用人才的句子是:“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六国割让城池土地以求苟安,但是“得一夕安寝”之后,却是“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见秦国并不因为得到进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反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1.《六国论》中,“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这两句将诸侯的土地与秦国的欲望进行对比,因而割地赂秦并不是长久之计。1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对比手法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越急的情况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3.苏洵在《六国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7月江苏宜兴农村商业银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招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保安员培训
- 2024年水城矿业集团二塘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一说课稿:2.2因特网上信息的检索
-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001
- 呼吸科上半年护理工作总结
- 2024某服装品牌与设计师之间的创意设计合同
- 2024年浙教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认识在线社会》说课稿及反思
- 2024版布草采购合同
- 2024年版电商平台入驻商家服务与销售分成合同
- 蜜雪冰城合同范例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LPG液化气充装站介质分析操作规程 202412
- 养老院环境卫生保洁方案
- 中学学校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WPS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350题(含答案)
- 2024年5G网络覆盖工程分包合同
-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交大附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天津市武清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