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生命体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1页
链接生命体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2页
链接生命体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3页
链接生命体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4页
链接生命体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就语文课程的本质而言,语言文字既是交际工具也是信息载体,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语言运用的目标和结果。[1]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与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连,在语言和文字的建构过程中实现生命与教育的融合。[2]链接生命体验的阅读教学将文本内容解读与学生的生命体验连接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丰富学生的生命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教育质量,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语文要素、单元主题、语言运用,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蕴、感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价值、体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真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维护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二、结合语文要素,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蕴语文教学通过真实语言运用情境和积极语言实践,达到培育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标。[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要素是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根本要素,教师应以语文要素为切入点,紧密结合语文要素细读文本,让学生在细读中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蕴,为促成链接生命体验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观潮》一课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个视角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在“潮来前”,引导学生想象江面平静的景象,将人们期待潮水到来的心情用口语表达出来;在“潮来时”,引导学生想象潮水汹涌澎湃的场景,用语言描述人们惊恐、兴奋的情绪;在“潮退后”,引导学生想象江面恢复平静的情景,用语言描述人们感到疲惫、满足的状态。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围绕“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个时间节点,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蕴。除了壮观的潮水景象,教师还要结合人物情感和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在“潮来前”,学生注意到人们对于潮水的期待和兴奋,这种情绪在“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一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潮来时”,学生感受到人们惊恐、兴奋的情绪变化,这种情绪在“沸腾”“人声鼎沸”“浩浩荡荡”等词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潮退后”,学生体会到人们疲惫、满足的状态,这种情绪在“漫漫而退”“余波荡漾”等词语中得到了很好的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人物情感和细节描写,理解文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入挖掘文本的生命意蕴。这种生命意蕴不仅体现在自然之美上,还体现在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自然的敬畏上。细读文本,体会潮水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潮水的壮美和力量,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从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观察人们在潮水来临时的反应和情绪变化,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敬畏自然。[3]三、结合单元主题,感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价值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阅读文本,学会阅读文本、细心观察,并将自己观察的内容和体会延伸到学科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生命价值。因此,为有效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紧密结合单元主题阅读文本,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将所观察到的内容与自身的体会融入学科实践活动,以实现对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领会文本背后所蕴含的生命价值。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连续观察”。以第三课《爬山虎的脚》为例,根据“连续观察”的单元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细心观察,感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价值。首先,在课前准备环节,要求学生搜集与爬山虎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中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概括出来。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总结精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对爬山虎观察十分仔细的语句,例如“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让学生对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变化有一个初步体会,对叶子均匀、浓密的特点有一个初步感知,初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出喜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趣味横生的说明文赏读中,畅谈学习感受,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捕捉和挖掘大自然的奥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连续观察的同时写好观察记录,为单元习作做好准备。最后,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结合课上学习到的观察方法,体验观察的乐趣。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让学生用心观察、感受、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用手绘的方式,记录蒜苗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每天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学生也可以用拍照或录像的形式记录蒜苗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更深入地了解大蒜的生长过程。学生在照顾蒜苗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定期换水、调节适合温度等实践提升责任感,从而产生关心生命的意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心得,交流在观察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过程、成长的艰辛和美好,让学生分享自己从蒜苗生长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生命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回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无私奉献,让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父母养育的艰辛,让学生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勇敢、坚定,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拥有顽强的生命力,面对挫折与困难都能坚持不懈,勇敢前行。[4]四、结合语言运用,体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真谛在结合语文要素进行单元主题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语言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并在此过程中体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真谛。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内涵分为“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在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口头与书面的方式,按照“积累语料—输入—建构语感—输出—语言表现”的思路,立足教材,综合分析和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立足课堂,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环境的创设;立足语言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立足生本原则,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一)积累与语感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一课时,教师应以本单元“童年生活”为人文主题,了解其语文要素——“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写了自己小时候怕鹅,以及遭遇鹅袭击的事件,并从中领悟“对待事物的不同心态,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的道理。在教学本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并链接生命体验,在综合分析时,教师应结合文本所承载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精准的语言学习价值,敏锐地发掘和整理单元语文要素,带领学生从表及里地阅读,做到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浅到深逐渐理解文本内涵,推动学生言语与思维同步生长,体悟所蕴含的生命真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就本课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而言,“完全两样”这一词组是打通全文的关键,属于课文的“文眼”。课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不仅语言生动,而且童趣十足。课文将重心放在作者被公鹅攻击时的场景描述上,学生可从中感受到蛮横无理、霸道嚣张的鹅与作者的惊慌失措、失魂落魄二者形成对比。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充分感悟作者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与心理方面的细腻刻画;通过无处不在的对比,理解人与动物的差别,感悟深刻的人文主题。在牛与鹅、牛与人、鹅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下,作者经历了从怕鹅到不害怕鹅的转变,从欺负牛到不欺负牛的转变等。这样的对比过程,实际就是输入的过程。在这样的文本解读下,学生能够建构语感,学会积累与整合。为了引导学生建构语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感悟批注在阅读过程中的价值,确保学生批注的针对性,让学生在认真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在读出语感的同时通过批注达到自主性阅读目标。批注的过程其实就是输出的过程。而在输出时,需要结合本课的阅读训练要素,即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来感悟人物心情。因此,在学生输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批注,通过批注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走进人物内心,在批注过程中结合人物处境,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情。教师要抓住重点字词句,让学生结合情境,代入角色阅读,在批注的辅助下,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表达输出。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输出过程分析学生的语言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写作思路、语言文字结构特色等,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信息、语言形式及情感因素,有序地开展阅读与表达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课文多次运用的“敢”字中感悟作者不怕牛甚至欺负牛的表现,让学生在感悟语言带来的情感的同时,体会作者面对强壮的牛时做出的一系列胆大妄为的动作。(二)整合与语理解读文本后,学生学会积累与整合,构建了一定的语感。这一过程依托于课堂,课堂创设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环境,学生通过“输出”,实现了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锻炼,教师通过语言表现,推动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语感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让学生能直接感性地接触语言。而语理的培养则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结构系统与结构规律的理性认知和理论认知,是以语感为前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自如地运用语言。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学会批注是基本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注意细节描写,在将“贴”与“靠”、“拖”与“拉”进行对比时,感受作者生动而又形象的用词,在阅读中重点关注鹅为什么凶、作者为什么怕,在读出语言的同时,通过动作描写和对比阅读感悟语言的语理。[5](三)交流与语境在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环境的同时,为促成言语生成,就需要发挥“交流与语境”的优势,即通过课文的情境,引导学生探寻每个动作背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采取交流的方式探究每句话的表达意义,感悟每个神情背后的情感,引导学生在说出一句话之前学会梳理语言,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以金奎叔为转折点探究为什么金奎叔说话后,作者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学生共同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在进行理性思维判断的同时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正确看待和分析问题。(四)链接生命体验在教学《牛和鹅》时,为了更好地在融入文本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生命真谛的感悟,应结合课文,通过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文本,展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加强生命教育。在教学《牛和鹅》一课时,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探寻其中蕴含的生命真谛。课文中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细腻描写,以及人与动物间关系的展示,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尊重每一种生命形式。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描述性文字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现牛和鹅的生活习性,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探讨人类与动物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命伦理的深入思考。为保证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权威、更专业的指导。在教学《牛和鹅》时,教师需采取严谨的教学态度,确保学生能够深刻领悟文本中蕴含的生命真谛。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元素的解读,展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以激发学生对生命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