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3C/wKhkGWZvmmmARoBBAAETMDJReao364.jpg)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3C/wKhkGWZvmmmARoBBAAETMDJReao3642.jpg)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3C/wKhkGWZvmmmARoBBAAETMDJReao3643.jpg)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3C/wKhkGWZvmmmARoBBAAETMDJReao3644.jpg)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F/3C/wKhkGWZvmmmARoBBAAETMDJReao3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内容提纲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缺血性卒中的诊断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脑卒中——不断增加的人群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年发病率(116-219)/10万人口中国脑血管病复发率持续攀升中国城市急诊卒中登记研究(n=1091)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的比较
房颤
高血压
心肌梗死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卒中史/TIA史
吸烟地区中国加拿大构成比(%)
高危因素0.010.020.030.040.050.060.070.08.813.058.556.013.016.322.017.929.041.520.016.921.0中国是脑卒中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卒中复发率更以平均每年7.6%的速度递增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害复发与类型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性者最高,腔隙梗死者最低,心源性/不明原因者居中复发卒中危害大病死率是首发的2倍,复发卒中30天内的病死率达20-30%50%非死亡复发卒中者有功能残疾复发导致残疾加重、死亡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痴呆增加增加心脏病、血管性死亡和周围血管病(PAD)卒中诊疗现状(中美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卒中国家登记数据库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概念缺血性卒中:神经系统组织的梗塞。同TIA一样,缺血性卒中的定义不再武断的要求持续多长时间。不像TIA,缺血性卒中可以是症状性的,也可以是无症状性的。TIA:由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短暂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急性梗塞。院前脑卒中的识别卒中?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平扫CT:首选多模式CT:尚未肯定
标准MRI:(T1加权、T2加权及质子相)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等局限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l)、灌注加权成像(PWl)、水抑制成像(FLAIR)和梯度回波(GRE)等。
颈动脉双功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脑病变检查血管病变检查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斑块性质检查颈动脉超声TCD栓子监测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HR-MRI)MDCTFDG-PET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平扫脑CT或MRI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国际标准化比率(1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氧饱和度胸部X线检查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妊娠试验动脉血气分析(若怀疑缺氧)腰穿(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未显示或怀疑脑卒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诊断
12345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靶向:有危险因素但没有卒中的人群。筛选脑血管病的高危个体,对未发病者提供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靶向:卒中病人。有过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脑梗死等,防止再次发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一级预防靶向:整个人群。
健康促进
二级预防卒中的预防水平卒中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基本认识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下降80%)二级预防可减少卒中(下降50%)危险因素越多则受益越多预防是cost-effective卒中预防靠系统而非新技术AntihypertensivesStatinsAntiplateletASA卒中二级预防的内容控制血压处理糖尿病血脂处理戒烟饮酒调整体重减少/活动颈动脉干预抗血小板/抗凝他汀其他预防干预所降低的相对危险下降-28-43-27-15-33-67-80%-70%-60%-50%-40%-30%-20%-10%0%降压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他汀抗栓相对危险下降Hankey,Lancet1999;354:1457-63.戒烟抗凝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缺血性卒中分型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21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心源性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小/微血管病变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支动脉区急性孤立梗死灶;直径小于15mm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炎或烟雾病等;无心源性栓塞证据;该穿支动脉的父动脉和供血动脉无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23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其他原因动脉夹层特殊感染动脉炎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毒品相关血液病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原因不明无确定病因:未发现可能的病因,除非再做更深入的检查;或者虽有但均为不确定病因。
难分类病因:存在一个以上肯定的发病原因,但每一病因都只是可能的证据,难以用单一病因解释。25依据病因的个体化二级预防措施卒中二级预防策略——“ASA”
抗血小板药、他汀、降压药Stroke.2007;38:1110-1112Antiplatelet抗血小板药Antihypertensive降压药Statins他汀ASA
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均应该接受“三大药物”的卒中二级预防策略—抗血小板、降压和他汀的治疗ATCFASTEREXPRESSESPS-2ESPIRIT回顾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循证历程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Asia9countriesAustraliaAfricaandMiddleEast3countriesSouthAmerica2countriesNorthAmerica3countriesEurope17countries全球最大的卒中二级预防试验®32%的亚洲人群18%的中国人群SaccoRL,DienerHC,YusufS,etal.Aspirinandextended-releasedipyridamoleversusclopidogrelforrecurrentstroke.NEnglJMed,2008,359:1238-51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avoiding
Second
Strokes波立维(75mg)vs.阿司匹林(50mg)+缓释双嘧达莫(400mg)波立维(10151)vs.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10181)平均随访2.5年SaccoRL,DienerHC,YusufS,etal.Aspirinandextended-releasedipyridamoleversusclopidogrelforrecurrentstroke.NEnglJMed,2008,359:1238-51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IA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复发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50~325mg/d)都可以做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IAIA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最新00.51.01.52.02.53.0<160(4.1)160-199(4.1-5.2)200-239(5.2-6.2)240-279(6.2-7.2)≥280(7.2)血清胆固醇mg/dL(mmol/L)缺血性卒中死亡相对危险IsoH,etal.NEnglJMed.1989;320:904-91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卒中二级预防—他汀.LibbyP.Circulation.2001;104:365-372;RossR.NEnglJMed.1999;340:115-126.LDL-C黏附分子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氧化的LDL-C斑块破裂平滑肌细胞CRP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斑块形成炎症/氧化内皮功能受损卒中/TIA事件单核细胞病理学机制提示,胆固醇与卒中有相关性2006年,SPARCL的发表使他汀防治卒中有据可依AmarencoP,etal.NEnglJMed.2006;355:549-559.主要终点:
阿托伐他汀80mg/日显著降低卒中再发风险AmarencoP,etal.NEnglJMed.2006;355:549-559.16%12%8%4%0%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随机分组后时间(年)0123456安慰剂阿托伐他汀16%P=0.03HR,0.84(95%CI,0.71-0.99)他汀,通过多种机制稳定逆转斑块降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逆转斑块……2008更新版《他汀防治卒中/TIA中国专家共识》
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及他汀治疗LDL-C目标值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中华内科杂志;2008;47:873-875临床描述危险分层启动他汀的LDL-C他汀治疗方案LDL-C目标值缺血性卒中或TIA,属于以下任一种情况: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立即启动强化缺血性卒中/TIA,伴以下任一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未戒断吸烟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2.1mmol/L(80mg/dl)其它缺血性卒中或TIA(除外心源性卒中)>2.6mmol/L(100mg/dl)标准<2.1mmol/L(80mg/dl)或降低幅度>40%极高危(I)极高危(II)高危<2.6mmol/L(100mg/dl)或降低幅度30-40%注:列表中红字部分是共识更新处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IA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目标是使LDL-C水平降至2.59mmol/L(100 mg/d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达到30%-40%。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未戒断的吸烟、代谢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无确切的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或外周动脉疾病之一者)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如果LDL-C>2.07 mmol/L(80 mg/dl),应将LDL-C降至2.07 mmol/L(80 mg/d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40%。危险因素控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最新IAHunt,S.C.etal.,in:AtherosclerosisandCoronaryHeartDisease,p.209-35基线舒张压水平(mmHg)发生率/1,000患者年卒中
6970-7980-8990-99100-10911051015203040253545随着血压升高,卒中风险均逐步增高卒中二级预防—降血压治疗26.6%30.2%12.2%24.7%2.9%6.1%0%20%40%60%80%100%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1991年2004年我国高血压控制情况更是不容乐观1991年、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提高对降压达标的重视程度,迫在眉睫!卒中的二级预防—控制血压60岁以上单纯SBP高者,血压下降12mmHg可减少危险36%VALUE研究证明血压的微小差别可有血管事件的显著差别PROGRESS中,血压下降9/4mmHg,卒中危险下降28%meta分析9项研究发现良好的降压可降低复发相对危险29%.血压下降5-6mmHg,可下降卒中危险42%。
降压是降压治疗获益的根本降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源自降低血压本身控制血压和降低危险同样重要——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IA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在参考年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建议选择单药或者联合用药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具体药物的选择何联合方案应个体化IIB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最新IAIIB行为生活方式调整
吸烟:应鼓励所有既往吸烟患者戒烟(ClassI,LevelC).
酒精:在卒中发病前饮酒过多者应停止或减少饮酒(ClassI,LevelA).
肥胖:降低体重适于所有体重过高的患者(ClassIIb,LevelC).
活动:一些证据提示躯体活动对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益(ClassIIB,LevelC).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对于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维持INR在2.0-3.0对于不能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最新IAIAIA临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应该何时启动二级预防?Subtitle急诊室是二级预防的第一战线
卒中后应尽早启动二级预防,降低致残率二级预防越早,病人的依从性越好二级预防越早,病人的二级预防效果越好0510152025303501234567891011121314DaysPercentageofpatientsTIA/小卒中后48h内发生卒中风险最高Neurology2005;64:817-20.4项队列研究,241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3%(549例)的卒中患者既往有TIA病史17%发生在卒中发作当天9%发生在卒中发作前一天43%发生在卒中发作事件的七天内应快速诊断、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EXPRESS(2002-07)RothwellPM,GilesMF,ChandrathevaA,etal.Lancet.Oct202007;370(9596):1432-1442.P<0.0001RRR*80%EXPRESS:尽早治疗,90天卒中总复发风险
较延迟治疗显著下降80%前瞻性序贯对照EXPRESS研究纳入591位小卒中/TIA门诊患者分别按延迟治疗和急诊治疗方案1个月随访时,急诊治疗组中49%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等;延迟治疗组比例仅为10%延迟治疗相比,急诊治疗组并没有增加颅内出血或其他出血风险Phase1(延迟治疗):TIA/小卒中发病后平均3天给予评估,平均20天给予治疗处方Phase2(急诊治疗):TIA/小卒中发病后紧急给予评估(平均≤1天)和干预(平均1天)(32/310)(6/281)所有的抗血小板药物
对所有人效果都一样吗?卒中危险分层指导抗血小板药物使用
——
Essen评分1.CAPRIESteeringCommittee.Arandomised,blinded,trialofclopidogrelversusaspirininpatientsatriskofischaemiceventsLancet1996;348:1329-1339基于CAPRIE卒中亚组开发的卒中预测模型DienerHC,etal.Clopidogrelforthesecondarypreventionofstroke.ExpertOpinPharmacother,2005,6(5):755-764.ESSEN3分的高危患者,
预防卒中再发,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CAPRIE:缺血性卒中患者的ESSEN分析基于CAPRIE亚组6431位卒中患者,ESSEN评分>6的卒中极高危患者比例较低(仅96位患者,占1.4%),未纳入
卒中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以及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
易损斑块或动脉-动脉栓塞★★1210864200123456ESSEN氯吡格雷75mg
阿司匹林325mg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卒中事件率/年(%)ESSEN评分的应用高危,卒中风险≥4%中危,卒中风险<4%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50-325mg/d何时应用双抗血小板治疗?在氯吡格雷基础上长期加用ASA,预防血管事件的疗效并未优于单用氯吡格雷RRR:6.4%(p=0.244)氯吡格雷75mg/d+ASA75mg/d氯吡格雷75mg/dIS,MI,VD,因急性缺血性事件再入院累积事件发生率0.000.040.080.120.160.20随访月数
0
3
6
9121518主要终点(ITT)DienerH,Lancet2004;364:331-337在卒中方面的获益最大408(3.3%/年)296(2.4%/年)氯吡格雷加ASA显著减少所有卒中达28%(RRR)安慰剂+
累积危险率0.00.050.100.1501234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HR=0.72(0.62-0.83)p<0.001
3772349132292570120337823458315525171186高危患者数ASAC+A年
TheACTIVEInvestigatorsNEnglJMed2009;360出血率ns氯吡格雷加ASA
ASA
氯吡格雷加ASA比ASA
事件数
每100患者年的发生率
相对风险
95%可信区间
P-值
大出血
251
2.0
162
1.3
1.57
1.29-1.92
<0.001
严重出血
190
1.5
122
1.01.57
1.25-1.98
<0.001
致命性出血
42
0.3
27
0.2
1.56
0.96-2.53
0.070
小出血
408
3.5175
1.4
2.42
2.03-2.89
<0.001
出血合计
1014
9.7
651
5.7
1.68
1.52-1.85
<0.001
氯吡格雷加ASA与单用ASA相比,显著增加大出血致命性出血的增多没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heACTIVEInvestigatorsNEnglJMed2009;360事件数每100患者年的发生率脑卒中/TIA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分层用药临床描述治疗方案危险分层其它缺血性卒中或TIA缺血性卒中或TIA,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伴有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持续吸烟)缺血性卒中/TIA,伴脑动脉支架或其他成形术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梗动脉-动脉栓塞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75-150mg/d极高危高危中度高危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75-150mg/d或氯吡格雷75mg/dChinJStroke,2008,12:880-888.抗血小板治疗应该使用多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患者3年事件率高达28.4%,是一年事件率的两倍!*所有的事件率经年龄和性别校正EuropeanHeartJournalAdvanceAccesspublishedAugust31,2009presentedatESC2009如无禁忌,抗血小板治疗应长期应用缺血性卒中患者何时开始降压及降压目标?症状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宜降压病情稳定后(2~4周)开始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双侧颅内或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不宜降压过度他汀类药物用药注意?他汀治疗脑出血风险小结他汀用于卒中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不会增加脑出血风险总体安全以下人群应需警惕:既往有脑出血病史老年男性,存在控制不良的严重高血压他汀相关的转氨酶异常的治疗及转归他汀相关肝酶异常<3×ULN不是他汀治疗禁忌症,无需停药或调整剂量>3×ULN减量/停药,肝酶多能恢复正常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另一种他汀,转氨酶不一定再次升高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5):390-419肌病易感人群使用他汀前应监测肌酶肾功能异常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个人或家族遗传性肌病史者既往他汀或贝特类药物肌损伤者既往肝病史和/或大量饮酒者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根据是否存在其他横纹肌溶解症易感因素,来判断肌酶检查的必要性卒中的危害性巨大,卒中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必须是循证的病因分层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卒中预防必须依靠系统来实现总结
护理教学查房什么是护理教学查房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开展一、护理教学查房的概念是以临床护理教学为目的、以病例为引导(casebasedstudyCBS)、、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护理程序为框架,PBL与病程相结合的护理查房。旨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提高其综合能力。解决临床实际工作的疑难问题,评价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落实与效果,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理实习生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目的意义教学查房的方法预告式方法随机式方法事先告知查房的内容,积极准备(看病例、查体、查阅资料、提问题)是临床最常采用的教学查房方法。临时的、随机的晨交班后的床旁查房急重症病人查房
三、护理教学查房的类型按教学查房的护理能级分类:
1、由护士长或护理部组织的教学查房:方式:以疾病或问题为重点病例选择:疑难、危重、大手术病人、新技术开展项目等2、由带教老师组织的教学查房:方式:以教学大纲、计划、课程要求为重点病例选择:以典型病例为主根据教学查房的内容分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程序查房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进行分析、讨论及补充,以检查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护理质量为中心的评价性查房床前由责任护生简要汇报例、带教老师补充,护士长在每个责任组抽查2、3名危重、新入院或大手术病人,以检查工作职责落实及工作质量,协助护士解决疑难问题.(护理部查房形式)以护理技术为中心的操作性查房有一定难度的护理技术作为教学查房内容,如: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及压力测定、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更换。重点: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管理方法示教或指导。以护理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由护士长主持,查各班工作职责落实、病区管理、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落实情况目的:增强护生管理意识、全方位承担护士的技术责任与管理责任。(护理部查房形式)1234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分类:传统的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查房②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查房以问题为基线展开讨论,带教老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与小结.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进行讨论与评价⑴病人得到了什么样的护理?⑵
护士为病人解决什么问题?⑶病人是否达到健康目标?①+②两种方式的结合①以问题为基础查房从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作为讨论的重点。缺点:A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B只见疾病不见人C与业务学习相混该种查房模式现已少用以问题为基础(PBL)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整体护理查房1评估2诊断3计划5评价4实施护理程序为框架病人以问题为基础(PBL)123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整体护理查房护理程序PBL护理教学查房病例的选择1普通病例2疑难危重病例3新业务、新技术四、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查房次数:1次/月,1小时左右1查房对象:现住院病人2查房者要求:被查者:实习同学、护士查房者:带教老师或护士长3教学查房要求:(1)学生(主查护士)按护理程序汇报病史(2)老师对查房内容进行补充、提问、讨论(3)老师总结和点评,对学生不足提出改进措施(4)老师评价4五、护理教学查房的程序1、查房前准备2、床旁查房3、评价、总结查房1、查房前的准备老师的准备(1)(2)病人的准备(3)查房人的站位4(4)(5)学生的准备物品的准备四、教学查房的实施
(以带教老师教学查房为例)(一)、查房准备与要求:1、查房前准备:提前2-3天确定病人、明确查房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2、物品准备:车或治疗盘、病历、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洗手液、手电筒、专科物品等3、查房人员:要求参加的人员教学查房程序
查房准备与要求
4、查房人员的站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病人右侧病人左侧床尾主查护生(士)责任护生或辅查护其他护生、及指导老师生、护士长护士(带教老师)(护理部人员)护师、护士
教学查房的程序
(查房准备与要求)5、查房时限:一般为1小时左右6、查房内容: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达到护理教学目标7、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2、床旁查房老师说明目的(1)(2)主查人护理评估(3)(4)主查人评价责任护生病情汇报123病人基本情况病人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依据教学查房的程序(二)、查房实施程序:1、病例汇报:在办公区完成,先由实习生汇报,然后由指导老师补充,并说明本次查房的目标。教学查房的程序
(查房实施程序)2、床边查房:入病房:(1)、主查护生和指导老师在前,及其他人员随后,按要求站位(2)、注意礼貌、介绍人员及目的、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注意病房其他病人的反应教学查房的程序
(查房实施程序)护理评估:1、护理体检:生命体征、皮肤、管道、肢体功能、专科情况等(结合目标,有重点)2、带教老师指导:指导老师应结合本次查房目标及病人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操作示教等教学查房的程序
(查房实施程序)3、评估治疗护理措施效果:检查护理计划、治疗与护理措施落实与效果4、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施健康教育、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等5、离开病房:病人用物归位,整理床单位向病人致谢3、评价、指导、总结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1)总结本次查房效果及存在的问题(2)指导重点、难点并提问讨论(3)介绍该疾病护理新进展(4)教学查房的程序
(查房实施程序)讨论(在办公室进行)1、主查护生:根据评估资料对护理问题、措施、效果等发表意见或提出疑问。2、其他人员:补充或提问3、指导老师:小结、答疑、评价、布置任务等(注意:结合本次查房目标及病人实问题)。五、教学查房中应掌握的七项内容:(一)、教学准备:1、熟悉病情2、按教学大纲要求计划教学内容3、参考相关专业资料4、时间安排(一般至少提前两至三天)(二).确定教学目标1、本次查房要传授给学生什么?2、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基础/专科知识与技能)?3、解决什么问题?(结合病人当前的情况,选择最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为目标,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变成讲小课。)(三)、床旁查房1、注意礼貌、保护性医疗、病房其他病人的感受等。2、要求学生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作重点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测量、专科体查等,带教老师予以现场指导或纠正3、将体查的发现与护理问题、观察病情和评估疗效等结合起来,教师起指导作用。1、注意是分析病人,不是分析疾病2、密切结合病人,深入讨论护理问题3、示范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有序的分析,使学生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临床分析1、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2、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有更鲜明和深刻的印象。3、提问与答疑是常用的形式,但教师在讨论问题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对重点问题的准确把握,本身就是很好的启发。(五).启发教学
应留几分钟时间进行此项工作呼应教学目标,概括本次查房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点评学生在查房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意见。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和布置下一次查房内容,要求学生作好准备。(六).归纳总结老师通过自身的仪表,语言和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渗透对学生的医学伦理、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崇高医德。(七).为人师表对带教老师的要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谢谢!常用疾病名称1.风湿性疾病英:rheumaticdiseases日:リゥマチ性疾患2.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英:diffuseconnectivetissuediseases,DCTD日:广泛性结合组织病3.胶原病英:collagendiseases日:胶原病○4.系统性红斑狼疮英: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日:全身性ェリテマト—デス○5.类风湿关节炎英:rheumatoidarthritis,RA日:慢性关节リゥマチ6.强直性脊柱炎英:ankylosingspondylitis,AS日:强直性脊髓炎7.骨关节炎英:osteoarthritis,OA日:肥大性骨关节症8.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英:primarysjögrensyndrome,pSS○9.皮肌炎英:dermatomyositis,DM日:皮肤筋炎○10.多发性肌炎英:polymyositispM日:多发性筋炎○11.系统性硬化症英:systemicsclerosis,SSc日:强皮症12.血管炎英:vasculitis日:血管炎○13.结节性多动脉炎英:polyarteritisnodosa,PN日:结节性多发动脉炎○14.风湿热英:rheumaticfever,RF日:リゥマチ热第九篇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第一章总论[概念]风湿性疾病(rheumaticdiseases,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iffuseconnectivetissuedisease)及各种病类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rheumatism)一词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简称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CTD)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一大类,它除有风湿病的慢性病程、肌关节病变外,尚有以下特点:1.属自身免疫病,曾称胶原病。自身免疫性是结缔组织的发病基础。自身免疫性(autoimmunity)是指免疫系统丧失了对自身组织(抗原)的耐受性,以致其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出现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的损伤。T淋巴细胞的活化依赖其受体(TCR)能识别抗原递呈细胞所递呈的自身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复合物,同时必须有辅助刺激因子的存在。活化后的T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致炎症性细胞因子造成组织的损伤破坏,同时又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引起自身免疫性反应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可能如下:①环境因素;②遗传基础;③隐藏的细胞表位被暴露而成为新的自身抗原;④性别;⑤其他,如超抗原等。2.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3.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4.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5.由于诊治恰当,近年来生存率明显延长。表9-1-1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和分类主要疾病名称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RA、pSS、SSc、PM/DM、血管炎脊柱关节病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退行性变OA晶体性痛风、假性痛风感染因子相关性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其它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RA:类风湿关节炎;pS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c:系统性硬化病;PM/DM:多肌炎/皮肤炎;AS:强直性脊柱炎;OA:骨性关节炎
风湿病在我国并不少见,据我国初步流行病学的调查并以16岁以上人群为例: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32%~0.36%,强直性脊柱炎约为0.25%,系统性红斑狼疮约为0.07%,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约为0.3%,骨性关节炎在50岁以上者可达50%,痛风性关节炎也日益增多。因为链球菌已能被青霉素有效地控制,与之相关的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已明显减少,这都说明风湿病病谱的改变。
[病理]风湿病的病理改变为炎症性反应,在不同的疾病其病变出现在不同的靶组织;血管病变是风湿病的另一常见共同的病理改变,亦以血管壁的炎症为主,造成血管壁的增厚,管腔狭窄使局部组织器官缺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广泛组织损害和临床表现与此有关。表9-1-2风湿病的病理特点病名靶器官病变炎症性非炎症性OA关节软骨变性SSc皮下纤维组织增生RA滑膜炎AS附着点炎pSS唾液腺炎、泪腺炎PM/DM肌炎SLE小血管炎痛风关节腔炎症血管炎大、中、小动脉和静脉炎[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表9-1-3常见关节炎的关节特点关节RAASOA痛风SLE周围关节炎起病缓缓缓急骤不定首发PIP*、MCP△腕膝、髋、踝膝、腰、DIP**大拇趾手关节或其它部位痛性质持续性休息后加重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加重痛剧烈夜间重不定肿性质软组织软组织骨性肥大红、肿、热少数畸形常见,明显影响功能多见于髋小部分少见偶见演变对称性多关节炎不对称下肢大关节炎负重关节症状明显反复发作脊柱炎和(或)偶有必有腰椎增生无无骶髂关节病变功能受限唇样变注:*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MCP:掌指关节[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性检测对风湿病的确诊很有帮助二、特异性检查(一)关节液的检查主要是鉴别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关节病变以及导致炎症性反应的可能原因如尿酸盐结晶、焦磷酸盐结晶和细菌的存在。(二)自身抗体的检测1.抗核抗体(ANA)及ANA谱表9-1-4不同CTD的自身抗体谱ANA谱抗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SLEANA抗心脂抗体偶见抗dsDNA狼疮抗凝物抗组蛋白假阳性梅毒反应抗Sm抗SSApSS抗SSA抗心脂抗体抗SSBDM/PM抗合成酶(Jo-1,PL-7,PL-12)抗SRP抗Mi-2SScACA(抗着丝点)抗Scl-70抗核仁抗体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常见Wegener肉芽肿c-ANCA(PR3)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N)p-ANCA(MPO)2.类风湿因子(RF)见于RA、pSS、SLE、SSc等多种CTD,但亦出现于急性病毒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甚至某些肿瘤。因此RF特异性较差,对RA诊断有局限性。但在诊断明确的RA中,RF滴度可判断其活性。
3.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尤其是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和其活动性有帮助。4.抗磷脂抗体本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狼疮脑病、血管栓塞、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三)补体测定血清总补体(CH50)、C3和C4有助于对SLE和血管炎的诊断、活动性和治疗后疗效反应判定。在SLE时CH50的降低往往伴有C3和C4的低下。除SLE外其他CTD出现补体水平降低者少见。
[X线平片及影像学]一、X线平片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显像(CT)多用于骶髂关节炎的检查,以除外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脑CT亦用SLE的中枢神经病变的诊断,高分辨肺部CT则用于发现早期合并于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变。三、磁共振显像(MRI)四、血管造影在结节性多动脉炎、大动脉炎时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和病变范围五、活组织检查如唇腺炎对干燥综合征、肾组织对狼疮肾炎等[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原属解热镇痛药,具镇痛、消肿、解热的作用,服用后关节液和关节组织中可达到治疗剂量,因此多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和躯体各种轻至中度疼痛。
2.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激素对免疫素统的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抗原递呈作用,减少循环中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对产生抗体的成熟B细胞抑制作用很少。通过细胞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IFNγ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激素虽是一个强劲的抗炎药,但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对风湿病患者长期服用者,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肥胖、精神兴奋、消化性溃疡等,临床应用时需掌握适应证和药物剂量。
3.慢作用抗风湿药(slowactingantirheumaticdrugs,SAARD)曾被称为改变病情的药(DMARD)。SAARD包括一组细胞毒药物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本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过程中不同环节发挥其抗风湿作用。表9-1-5SAARD的抗风湿机制药名作用机制柳氮磺吡啶清扫吞噬细胞释放的氧离子,抑制前列腺素服药12周后循环中活化淋巴细胞减少,IgM、RF滴度下降金制剂抑制单核细胞分泌IL-1,抑制胶原的合成和生长抗疟药(氯喹)抑制吞噬细胞释放的氧离子抑制APC的递呈功能及释入IL-1青霉胺通过硫基改变T、NK、单核细胞膜的受体,以改变细胞反应性阻止形成胶原的羟赖氨酸醛和赖氨酸结合硫唑嘌呤通过抑制肌苷酸的合成干扰腺嘌呤、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环磷酰胺交联DNA和蛋白阻止细胞增长甲氨蝶呤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抑制胸腺嘧啶的合成,减少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IL-1、IL-6、IL-2环孢素抑制IL-2合成的释放改变T细胞和各种反应雷公藤总甙抑制淋巴细胞的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风湿性疾病自学提纲一风湿性疾病(总论)一、何为风湿?它与风湿性疾病有何不同?二、胶原病、结缔组织病与风湿性疾病三者关系如何?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分几种?四、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有哪些?五、何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其代表疾病是哪种?六、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一)关节表现的特点是什么?1.关节病变的分布与关节疼痛的性质如何?2.何为晨僵?在哪种疾病表现最为突出?3.类风湿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时,关节肿胀形成机制有何不同?4.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关节畸形有哪几种?
(二)症状特点有哪些?1.蝶形红斑见于哪种疾病?2.大量龋齿提示哪种疾病?3.皮肌炎时向阳性皮疹、Gottron斑的临床意义?4.类风湿结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Heberden结节与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5.白塞病时针刺反应的临床意义?(三)风湿性疾病的辅助检查?1.风湿性疾病范畴内的自身抗体分几类?2.何为抗核抗体(ANA)?其临床意义如何?3.抗核抗体谱(ANA谱)的临床意义是什么?4.ANA谱中常用项目及意义ANA、抗双链DAN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5.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吗?6.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分型及其临床意义?7.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8.关节腔穿刺液检查及临床应用?9.放射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10.病理检查在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七、风湿性疾病药物治疗分几类?常用的慢作用药物有几种?ICD-10疾病编码
疾病分类疾病分类疾病分类的概述国际疾病分类的基础知识编码的查找方法基本编码的规则病案是医疗机构的信息宝库,疾病分类与手术分类是打开这扇宝库的钥匙。疾病分类是卫生信息域中重要的学科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英语,分类规则为一体。分类分类源于希腊文,意思为:方法,法则,科学“分”即鉴定、描述和命名,“类”即归类,按一定程序排列类群。广义分类的观点:分类学就是系统学,指分门别类的科学。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外部或内在的特征将事物分组,排列组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工作,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研究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统一的疾病命名是分类的基础疾病命名是给疾病起一个特定的名称,使之区别于其它疾病。理想的疾病名称:应既能反映疾病的内在本质或外在表现的某些特征,又是唯一性的。国际疾病命名法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从1970年开始国际疾病命名法的编制工作。国际疾病命名法的主要目的是对每个疾病实体提出一个唯一的推荐名称。截止1992年已出版《传染病》等8个IND分卷。IND的意思是与国际疾病分类互补,在IND中尽可能优先采用IND术语。共盼医学名称标准化医学名称标准化的工作十分有意义,每推广却十分困难,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差异,习惯差异等因素,人们对疾病的命名并不完全理性化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下列情况:一种疾病有几种不同的名称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例如: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疾病不能反映疾病性质。如果在分类时索引不能准确包含这个名称,就需要仔细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生的部位,才能进行编码。随意命名的疾病最为常见,影响也最大,盆底综合征是大便困难。与国际上命名有冲突的特定含义命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在国际上,颈椎病是包括颈椎所有的疾病,而我们临床的特定含义是指颈椎骨性关节炎,乳腺增生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归类于乳腺肥大,而我国临床上通常是指乳房纤维囊性病。疾病分类疾病分类:是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病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等,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疾病分门别类,是其成为一个有序的不同级别的组合,即疾病分组。有时一组疾病可以包含若干种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疾病,有时仅单纯的包含某种疾病。组别的确定依据疾病的发生频率,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流行情况。组别的设定还要考虑分组的详细程度、及组别的大小层次。疾病和手术标准命名法疾病和手术标准命名(SNDO),是美国医学会于1928年编写并广泛在医院使用,它虽然称为命名,实际上是一个疾病分类表,它的权威性,形象力在医学界上的影响极大,我国医院一直使用这一命名法,直到1974年才逐步结束使用。医学系统命名法是美国病历学会1977年首次出版,这一分类系统目前仍在使用,单一般仅限于病历科。最新操作命名它被美国联邦政府列入医疗财务管理的常见操作编码系统,用以报告医师向病人提供服务的付款的情况。是医师,患者,第三方交流的主要平台。疾病分类轴心疾病分类轴心:分类的标准或尺度,即分类时所采用疾病的某种特征。国际疾病分类的分类轴心是:病因、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等和病理,因此,国际疾病分类也称之为多轴心分类。疾病分类的轴心也是分类的标准,标准一旦建立,分类将围绕标准进行。通常国际疾病分类的每个层次的分类轴心只有一个,但是类目下的亚目分类,有一部分有两个分类轴心。疾病分类的目的为了按照所设定的方案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医疗单位,发达国家:为了临床研究的需要,希望有高度的疾病分类,希望能够详细到一病一码,叫标题编码。预防保健单位、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中国家只需把一类疾病分成组,能提供足够的统计资料就可以了,这叫分类编码。一个分类系统的用途取决于设定分类方案的初衷没有一种分类是万能的,一个分类方案只能尽量兼顾各方面需要,争取最大限度上达到各方的满意。国际疾病分类ICD-10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编码字母+数字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英文+数字+数字+小数点+数学ICD—10将一个疾病或一组疾病转换成字母和数字形式的代码,来实现数据存储,检索,分析和利用。国际疾病分类的概念和内容1、国际疾病分类:是对疾病、损伤和中毒进行编码的标准分类的方法,简称ICD.2、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简称ICD_10全称是《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它涉及疾病、损伤和健康问题的分类,共22章。ICD—10分类的系统特点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疾病分类与疾病命名疾病分类:国际疾病分类:一个编码代表一组疾病,用于疾病资料的统计。特点:分类全面统计疾病命名:一个名称表示一各疾病,用于疾病资料的检索。特点:命名局部研究疾病命名与疾病分类的内在联系疾病命名是疾病分类的基础,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疾病命名的列表本身就是一份最详细的分类表,反而言之,将一个疾病分类表最详细地扩展开,使每一个编码都对应一个特指的疾病名称,这时的疾病分类表也可以成为一个疾病命名表。所以我们的疾病分类系统可以在不违背ICD-10分类的原则的基础上将按照临床或管理等特殊需要进行扩展,满足临床研究和管理需求等特殊检索要求。主要用于:管理信息的提取:以疾病和手术分类为核心形成疾病谱、手术谱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疾病预防综合数据的统计医疗付款管理医院评审国际疾病分类基础ICD—10的组成:第一卷:类目表三位数类目表(21——85页)四位数亚目(89-918页)肿瘤形态学(921-942页)第二卷:指导手册第三卷:字母顺序索引ICD-10第一卷的编排方法:内容类目表和四位数亚目、肿瘤形态学编码。其编码的排列方法首先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然后按数字大小顺序排列。(A00.0-Z99.9)第二版中新增了第22章“用于特殊目的的U编码”,其位置排列在Z编码之后(917页)。为了所有实际的,流行的病学的目的,疾病的排列顺序被分为以下几大组:流行性疾病全身性或一般性疾病按部位划分的局域性疾病发育性疾病损伤特殊组合章:除按解剖系统分类的各章(3、4、6、14)章,余者是特殊组合章。例如:按某一特定阶段(时期)组成的章节:第15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按某种特定的疾病组成章节:第2章肿瘤按症状、体征等组成的章节:第18章症状、特征和临床实验室异常所见,不能分类与他出者。强烈优先分类章:15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孕产妇不管同时伴随有任何其他疾病,只要向产科求医,就要分类到本章中,必要时,其他章的编码只能作为附加编码。16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的患者
如果同时存在于其他章的疾病时,也要将此章的编码作为主要编码,其他章的编码只能作为附加编码。一般优先分类章:1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章肿瘤
5章精神和行为障碍
17章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
19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
22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上述这些章的分类时,通常优先于其他章,例如:传染病作为疾病病因时,往往会引起一些临床症状,涉及身体的某个系统,这时分类要么是采用剑号编码,要么干脆只有第一张的编码,如淋球菌性尿道炎A54.0.最后分类章:18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于他处者。
21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
可分类于这两章的症状、体征当有明确疾病病因或有其它疾病情况时,他们的编码只作为附加编码。附加编码章:20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此章只能作为附加编码。例如:喉损伤,由于鸡骨梗塞主要编码S19.8附加编码W79.9在统计时要将此章的编码除外,否则病人将会重复计数。特殊组合章的分类顺序
强烈优先分类章一般优选分类章最后分类章附加编码章第二卷指导手册ICD—10第三卷索引的内容与结构索引中容易误读的汉字主要有三个索引:疾病和损伤性质的字母顺序索引(第一个索引)(疾病编码、损伤性质、肿瘤形态学编码)(P11-1451其中肿瘤表1364-1406)损伤的外部原因索引(第二个索引)(P1443-1453)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第三个索引)(P1555-1707)索引:将主导词按汉语拼音拼写出来,然后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即汉语拼音——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主导词下各级修饰词的排列顺序及其之间的关系在一个主导次下包含若干个修饰词,根据他们与主要词的关系逐层排列,这种分层以“一”为标准第一横道修饰主导词第二横道修饰第一横道的内容第三横道修饰第二横道的内容相邻的横道内容是从属关系(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病-肺J98.4--阻塞性(慢性)J44.9---伴有----急性-----加重NECJ44.1ICD-10专业术语类目表:指三位数编码表内容类目表:指四位数的编码表类目:指三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和两位熟悉如:伤寒和副伤寒A01亚目:指四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三位数字和一个小数点如:A01.0伤寒细目:指五位数编码:包括:一个字母、四位数字,一个小数点。如S02.01顶骨开放性骨折。说明:1、共用亚目:E10-E14糖尿病要选择共用亚目编码才能构成完整编码。(216页)2、对于19章必须使用细目:用细目指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以及颅内、胸内和腹内损伤伴有及不伴有开放性伤口。残余类目(剩余类目):指亚目标题中“其他”和“未特指”,用于分类那些不能归类到该类目其他特指亚目的疾病。例如:K81.8其他胆囊炎K81.9未特指胆囊炎主要编码:对主要疾病的编码,通常是病人住院的原因,当一个住院病人存在多个疾病时,要按有关规则进行选择。例如:支气管扩张J47(主要编码)
咯血R04.2(附加编码)附加编码:又称次要编码,指除主要编码外的其他任何编码。包括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编码和肿瘤形态学的编码。例如:脑梗塞一年后语言困难语言困难R47.0(主要编码)脑梗塞后遗症I69.3(附加编码)合并编码:当两个诊断或一个疾病诊断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被分类到一个编码,这个编码就被称之为合并编码。例如:慢性胆囊炎K81.1
胆石症K80.2编码:K80.1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多数编码:用一个以上的编码来说明一个复杂的诊断报告的所有成分,称之为多数编码。一般医院编码5个疾病诊断和3个手术操作名称就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形态学编码:说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动态编码。表示肿瘤形态学编码的专用代码M+组织学编码+动态编码:例如:M8550/3腺泡细胞癌8550是组织学编码表示腺泡组织斜线后数字3表示动态为恶性。肿瘤表:指卷三第一部分(1364页)肿瘤部位编码表。疾病性质分类: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的分类,损伤中毒临床表现的分类。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类:损伤的外部原因索引(1453-1553页)。肿瘤表的使用:恶性,原发继发良性(动态未定或未知ICD-10符号:方括号(同义词、注释短语、指示短语)、圆括号(辅助性修饰词)、大括号(只出现在卷一中,目的减少重复)、冒号(术语内容完整,需要与冒号下的修饰词结合才能是一个完整的诊断名称)、星剑号、井号、菱形号。NOS其他方面未特指:出现在第一卷NOS出现提示:分类轴心没有具体说明。根据分类轴心表现三方面未特指:1、病因:M54.1臂丛神经根炎NOS神经根炎是由于梅毒或是椎间盘脱出所致。2、部位:I21.3透壁性心肌梗死NOS,未指出心肌具体的病变部位。编码查找的方法编码查找三部曲:确定主导词——卷三索引查找编码——一卷核对编码主导词:相当于图书馆索引图书时用的“主题词”指第三卷中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合同劳动仲裁申请书
- 督导部申请书范文
- 幼儿园补助申请书
-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守则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 溶栓药物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策略
- 电商项目的结构化管理及市场分析研究
- 知识产权管理与商业战略的结合
- 现代人如何通过运动与中医养生相结合
- 公路更申请书
- 2023湖南省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汇总表
- 验证机械能守恒物理实验报告
- (完整)双溪课程评量表
-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2023护理团体标准7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钢铁冶炼】-锑冶炼先关工艺
- 拉线的制作详细
-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架构图
- 渐变方格模板
- 潜水作业指导书
- 环境因素汇总识别及评价表(保卫部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