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混频器_第1页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混频器_第2页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混频器_第3页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混频器_第4页
河南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混频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混频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评分:2012年06月13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二、总体方案…………….…………..1三、设计内容………………………...33.1电路工作原理.....................................................................................................33.1.1LC正弦波振荡器.....................................................................................33.1.2模拟乘法器电路.........................................................................................53.1.3选频、放大电路.........................................................................................63.2仿真结果与分析………………….…………...7四、总结…………………….………..9五、主要参考文献…………………..10附录…………………..11一、设计任务与要求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通信根本电路》这一门课程,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特做此课程设计以加以稳固,同时学习并加深Multisim软件的使用。本次设计是混频器的设计,我们要好好掌握其设计原理。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调制系统中,输入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已调信号。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已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对应的中频信号。特别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较为广泛,如AM播送接收机将已调幅信号535KHZ一1605KHZ要变成为465KHZ中频信号,电视接收机将已调48.5M一870M的图象信号要变成38MHZ的中频图象信号。移动通信中一次中频和二次中频等。在发射机中,为了提高发射频率的稳定度,采用多级式发射机。用一个频率较低石英晶体振荡器做为主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主振荡信号,然后经过频率的加、减、乘、除运算变换成射频,所以必须使用混频电路,又如电视差转机收发频道的转换,卫星通讯中上行、下行频率的变换等,都必须采用混频器。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本文通过MC1496构成的混频器来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的转换,变成需要的中频信号.二、总体方案对于混频电路的分析,重点应掌握,一是混频电路的根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二是混频电路的根本原理及混频跨导的计算方法,三是应用电路分析。混频电路的根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混频,工程上也称变频,是将信号的频率由一个数值变成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频谱线性搬移过程,完成这种功能的电路就称为混频电路或变频电路。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及频谱分析图1图1是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可以看出是由三局部根本单元电路组成。分别是相乘电路、本级振荡电路和带通滤波器(也称选频网络)。当为接收机混频电路时,其中Us(t)是已调高频信号。Ul(t)是等幅的余弦型信号,而输出那么是Ui(t)为中频信号。混频电路的根本原理:图2中,Us(t)为输入信号,Uc(t)为本振信号。Ui(t)输出信号。分析:当那么==其中:对上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变换那么有:从上式可推出,Up(t)含有两个频率分量和为(ψc+ψS),差为(ψC-ψS)。假设选频网络是理想上边带滤波器那么输出为.假设选频网络是理想下边带滤波器那么输出:.工程上对于超外差式接收机而言,如播送电视接收机那么有ψc>>ψS.往往混频器的选频网络为下边带滤波器,那么输出为差频信号,为接收机的中频信号。衡量混频工作性能重要指标是混频跨导。规定混频跨导的计算公式:混频跨导g:输出中频电流幅度偷入信号电压幅度。该电路由LC正弦波振荡器﹑高频信号源﹑模拟乘法器以及选频放大电路组成。LC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10MHz正弦波与高频信号源所产生的8MHz正弦波通过模拟乘法器进行混频后产生双边带调幅信号,然后通过选频放大器选出有用的频率分量,即频率2MHz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输出,最终输出2MHz的正弦波信号。混频器电路如图3所示。图3混频器电路图三、设计内容3.1电路工作原理3.1.1LC正弦波振荡器本次设计采用LC电容三点式反应电路,也叫考毕兹振荡电路。利用电容将谐振回路的一局部电压反应到基极上,而且也是将LC谐振回路的三个端点分别与晶体管三个电极相连,所以这种电路叫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三点式LC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在LC谐振回路,,与﹑性质相反,当﹑为电容,就是电感;当﹑为电感,就是电容。在LC三点式振荡器电路中,如果要产生正弦波,必须满足振幅平衡条件:即满足。由相位平衡条件和振幅平衡条件可得:选取,应选用2N2222A三极管。2N2222A是NPN型三极管,属于低噪声放大三极管。本电路的三极管采用分压偏置电路,为了使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必须满足:电流电压由此可以确定R1=5.1K,R3=2.2K,R4=2K。正弦波的输出信号频率=10MHz,电路连接如图4所示图4LC正弦波振荡器R1﹑R2﹑R4组成支流偏置电路,R5是集电极负载电阻,L2﹑CT﹑C﹑C4构成并联回路,其中R6用来改变回路的Q值,C1﹑C3为耦合电容,L1﹑C6﹑C5构成了一个去耦电路,用来消除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交流通路如图5所示。图5交流通路图根据设计要求,正弦波振荡器输出频率为10MHz,故由此可以大概确定L2﹑C4﹑CT的数值,再通过仿真进行调试最终确定其参数。电路的谐振频率为,静态工作点为,根本符合设求。3.3.2模拟乘法器电路用模拟乘法器实现混频,就是在端和端分别加上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相差一中频,再经过带通滤波器取出中频信号,其原理方框图如图6所示:通频带滤波器通频带滤波器图6混频原理框图假设那么经带通滤波器后,取差频为所需要的中频频率。由MC1496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混频器电路如图7所示。图中,LC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10MHz正弦波由10端〔X输入端〕注入,高频信号源输出的10MHz正弦波由一端〔Y输入端〕输入,混频后的中频电压由6端经形带通滤波器输出,其中C17﹑L11﹑C11﹑C19构成一选频滤波回路,调节可变电阻Rp能使1﹑4脚直流电位差为零,可以减小输出信号的波形失真,使电路平衡。在2﹑3脚之间加接电阻,可扩展输入信号的线性范围。图7MC1496构成的混频器3.3.3选频﹑放大电路电路连接如图8所示,晶体管选2SC945,R1﹑R2﹑Re组成支流偏置电路,L2﹑L3﹑C2﹑R构成并联谐振回路,其中R用来改变回路的Q值,C1为输入耦合电容,C3为输出耦合电容,C7位晶体管发射极旁路电容,L1﹑C4﹑C5构成了一个去耦电路,用来消除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R1﹑R2提供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其中电路的谐振频率为静态工作点为。图8选频﹑放大电路3.2仿真结果与分析根据设计方案,应用计算机Multisim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用示波器观察LC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输出波形如图9所示。图9LC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用示波器观察混频器输出信号,波形如图10所示。图10混频后的信号波形图用示波器观察模拟乘法器的输出,输出波形如图11所示。图11模拟乘法器输出波形LC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应为,静态工作点;选频﹑放大大电路输出频率应为,静态工作点。通过仿真测试可得LC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为10.1MHz,静态工作点;选频﹑放大电路输出频率为1.99MHz,静态工作点。结论:有计算值与仿真值的比拟可得,本设计根本完成了设计要求,并且由示波器可观察到相应的波形,仿真值根本满足要求,说明电路各局部均正常工作。美中缺乏的是仿真结果同理论值仍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善电路的性能,使电路更加精确和抗干扰能力更强。总结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按照课程设计上的程序以及导师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先复习混频电路的原理,然后选择电路,计算关键元件的值,学习Multisim的使用,最后连线调试出预期的混频和滤波效果。在做课程设计报告时我对混频的认识只限于根本原理和理论---在通信接受机中,混频电路的作用在于将不同载频的高频已调波信号变换为同一个固定载频〔中频〕的高频已调波信号。调幅信号频谱宽度不变,包络形状不变。正式开始设计后,在对电路的实现中,我先学习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这个虚拟电子实验室可以仿真各种电路。应用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软件确实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可以免去直接用硬件做实验带来的各种麻烦。主要参考文献1]易跃春.风力发电现状开展前景以及市场分析[J].国际电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