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共9套附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共9套附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共9套附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共9套附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共9套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J”。(7分)

我又浏览了一遍忙了一t6ngxid。()才写完的稿子,舒了一口气。一

zhdydn()又到了初八,n6ngeh6u()的16bazhdu()

勾起了我封存了一年的记忆。我匆匆坐上回家的列车,看到那熟悉的山呼(moma

i),我禁(jTnjin)不住哽咽(yanye)了。

二、用圆圈标出下面书写有误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4分)

A.甜腻蜡肉蒸煮汤匙()

B.搅拌黏绸褐色盈亏()

C.糊图水缸筷子栖息()

D点燃贩卖轿车元霄()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句完整的话。(8分)

()()双美万象()()日夜()()

()()得已截然()()悬灯()()

四、句子练习。(10分)

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句话运用了一

—的修辞手法,说明()(3分)

A.腊月二十三和春节都是重大节日,人们当天会穿得很正式。

B.二十三过小年时,人们要为春节时的化装舞会进行彩排。

C.腊月二十三就已经很热闹,好像过年的预演,也预示着春节很隆重、很热闹。

2.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锅中的粥

,也从另一方面暗示了八儿的心情。(3分)

3.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成肯定句:“每个人的

嘴里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活泼好动的样子。

56

c.“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说明八儿很随意,把

筷子胡乱摆放。

D.“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札札弄机杼”是动作描写,表现织女美丽悠闲的

样子。

4.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2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五、照样子写一写。(10分)

1.两面三刀(含有数字的成语)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仿写谚语)

3.老北京过年习俗:放鞭炮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仿写珍惜时间的名句)

5.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夸张句)

六、语文综合实践。(5分)

“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每到节日,“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

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

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

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1.你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好吗?请写出你的观点。(1分)

2.根据你的观点,请写出两条合适的理由。(4分)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26分)

(一)课内阅读。(H分)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2/56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

过跌进黄烟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

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

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

八儿。

1.这段话选自的《》。(2分)

2.八儿看到锅里的粥时的表情是—这个词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出来,同时也将一个、的孩童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3分)

3.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4分)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这

句话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了栗子在锅里容易煮碎的事情是他早就知道的事实。

()

(2)“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饭豆膨胀、体积增大的样子。()

(3)”他曾见过跌进黄烟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花生仁脱了它

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两句话都是比喻句。()

(4)“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这句话中“如他所猜”是说八儿对自己的猜想很满意,“但”说明八儿对粥的颜色不

满意。()

4.选文突出了腊八粥怎样的特点?(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年味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

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

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客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嘴蟒啪啪

56

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

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

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酒香味。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

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

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

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

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

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

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

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

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

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

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1.选文中的“年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0(3分)

2.本文运用()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2分)

A.分——总B.总——分——总C.总——分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

墨香味。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2分)

56

5.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5分)

八、习作。(30分)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节日习俗?你参加过什么节日的民俗活动?请你根据

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注意要运用过渡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

的地方。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56

参考答案:

一、通宵眨眼浓稠腊八粥maijTnye

二、A.®W)(腊肉)黏稠)C.国1)(糊涂)D.@)(元宵)

三、色味更新不绝万不不同结彩

示例:新年象征着万象更新,这天街上到处悬灯结彩。

四、1.比喻C

2.拟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熟失望

3.A

4.(1)拟入(2)对偶

五、1.示例:三心二意三言两语

2.示例: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3.不例:守岁贴春联

4.示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示例:我听到这个消息,开心得快要飞起来了。

六、1.示例:我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很好。

2.示例:“抢红包”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抢红包”能

增进朋友之间的友情。

七、(一)1.沈从文腊八粥

2.惊异可爱天真

3.(1)V(2)V(3)X(4)V

4.栗子稀烂,饭豆圆润,花生仁饱满,枣子甘甜。

(二)1.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热闹喜庆

2.B

3.B

4.照应开头

5.示例:我认为现在的年味没有变淡。虽然现在过年不再放鞭炮,但大多数的习俗

还保留着,而且现在的过年方式更多样,发祝福短信、发红包等也是表达祝福和增

进情感的一种方式

6/5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基础百花园(41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9分)

【更】(Dgeng(Dgeng

万象是新()零正()里加()

【铺】①PU②的

领天盖地()店琳)第张()

【哄】①hOng②hbng③hbng

艺堂大笑()不骗()起邪)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jidobantunyantangchibditan

zhayanguanshuipustiqixT

T

三、给下面汉字换偏旁变成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再组词。(3)

板()傲()喝()

泳()桥()要()

四、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3分)

1.终日不成宇,泣涕零如雨。()

A.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B.歌曲诗文的段落。

7/56

2.春盘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A.指云南昆明。B.指春天的京城。

3.“截”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割断,弄断;B.量词,段;

C.阻拦。

截头去尾()萄住他()

一蕾木头()斩钉费铁()

五、用“J”画出括号中搭配恰当的词语。(3分)

(美好美丽)的日子(甜甜甜味)的感觉

(大批大额)的工匠(雄浑雄厚)的歌声

(神秘秘密)的微笑(鲜亮鲜明)的性格

六、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0分)

()七八()万()更新()然不同

()灯结()哄()大笑能()善()

两()三()青面()牙优哉()哉

1.这只小牛()地在河边吃草,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2.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上处处(),到

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3.人生就像一座山,站在山脚与山顶的感觉是()的。你如果

想要获得登上巅峰的快乐,就应当加倍努力。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北京的春节,不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改为反问句)

8/56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

双重否定句)

4.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给句子加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这苹果不大好吃

主题训练营(14分)

八、日积月累。(3分)

1.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

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

2.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想用《长

歌行》中的诗句劝他:,

3.唐代诗人韩翔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

的两句诗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9/56

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欣赏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

民俗风情画。老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

、、这几天中的民俗活动,给人

印象颇深。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在《元日》中的名句:

,o腊八粥,吃

到嘴里,的,的,八儿的肚子撑成了一

面o藏戏更具特色。它的开山鼻祖是,

面具运用了、的手法,舞蹈动作、唱腔可以

,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十、主题交流。(4分)

话题:移风易俗之我见有些古老的风俗已不符合时代精神,

传递的并不是正能量。你觉得哪种传统风俗有改变的必要?请发表

自己的看法。

读写展示台(45分))

—\课内阅读。(12分)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0/56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1)擢:(2)素:

(3)盈盈:(4)脉脉: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3分)

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和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

丈夫的之情。(3分)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2分)

十二、课外阅读。(13分)

安塞腰鼓(节选)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噬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

乎从来不曾响过。

11/56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

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是急促的

鼓点;,是飞扬的流苏;,是蹦跳的脚步;,

是闪射的瞳仁;,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

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一一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

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1.将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句中横线上。(只填字母,2.5分)

A.骤雨一样B.乱蛙一样C.斗虎一样

D.旋风一样E.火花一样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安塞腰鼓、、(在文中找)

的特点。(4分)

3.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句,用一个“”

字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之情。(3分)

4.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读完这几段文字后,你从中感受

到了什么?(3.5分)

12/56

十三、习作展示。(20分)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在你的印象中,家乡最具特色的

风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更深

入的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13/56

参考答案

一\①①②①②①①②③

二、搅拌吞咽汤匙摆摊眨眼灌水朴素

栖息

三、示例:贩小贩熬煎熬褐褐色

脉脉脉含情轿轿车栗板栗

四、l.A2.B3.ACBA

五、美好J甜甜J大批J雄浑J神秘J鲜明J

六、零碎象截张彩堂歌舞面刀糠游

1.优哉游哉2.张灯结彩3.截然不同

七、1.北京的春节,怎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呢?

2.示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4.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5.示例:这苹果不大好吃。这苹果不大,好吃。

八、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甜甜

腻腻小鼓唐东杰布夸张象征随意发挥

十、示例:清明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烧纸祭奠先人的风俗。

14/56

这种风俗不仅破坏了环境,还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纪念先人的方法有

很多,如扫墓、献花等,希望大家崇尚更健康、更合理的纪念方式。

H"一\1.(1)伸出,抽出。(2)白皙的。(3)形容清澈。⑷用

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2.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A

3.牛郎织女思念

4.主要描写的是织女。能体现织女情感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十二、l.ADBEC

2.排比、拟人壮阔豪放火烈

3.感叹好喜爱、赞美

4.示例:我从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也感受到了当地后生旺盛的生命力。

十三、思路点拨:①选取家乡最具特色的一个风俗来写。②结合这一

风俗的主要特点来进行介绍,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重点介绍清

楚一两个特点即可。③可引用与这一风俗相关的传说故事或文史资料

来进行介绍,增强文章的底蕴。例文略。

15/5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三)

—基础知识

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9分)

翡翠(的if6i)蜜饯(jidnjidn)娴熟(xidnxidn)

唾沫(tu6tud)娴饭(mGnmdn)皎洁(jidojido)

机杼(zhCishu)脱缰(jiGngjang)吞噬(s】shi)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jidozizhdydnqTnqirdngang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1.纤纤擢素手()

A.伸出,抽出B.洗净c.提拔

2.中庭地白树栖鸦()

A.中间的亭子B.庭中C.庭院中间

3.寒食东风御柳斜()

A.防御B.预防C.御花园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2.()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

玩耍。

4.北京()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五、读句子,将画线部分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4分)

1.新年时,显出所有的景象和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的气氛。)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白天、黑夜不间断。)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没有丝毫的相同之处。)

4.西藏地方大,人烟少,生产形态松散,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六、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6/56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2.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是按照顺序描写的,重点描写

了、、等内容。

2.《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妻哀愁、怨恨和情思的语句

是:,。

3.《藏戏》以结构安排内文,先用三个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

点:、、o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开创藏戏的

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结束全文。

4.《长歌行》中有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八、课内阅读。(9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把古诗补充完整。(2分)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

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2分)

3.这首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4.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2分)

九、课外阅读。(11分)

云南的歌会(节选)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连西歌舞早已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被

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

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

事抑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串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热,随

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

17/56

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遇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喝,表示

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

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

中透红束子脸,满口白白的糖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

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

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

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分)

2.“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用“”在文中画出。(2分)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不是可有可无?为什么?(4

分)

4.在对歌的场面中,作者对云南女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文段中运用了几种描写手法?表现

出云南女子怎样的特点?(4分)

—习作(30分)

题目:难忘的春节

提示:在你的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给你留下最为深刻的影响的春节是如何度过

的?要求语句通顺,内容丰富。

四附件题

趣味标点符号。(10分)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有位教书先生一

口应允了,并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

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

碟足矣(请你按富翁的理解加上标点符号),便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

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好的吗?”原来教书先生是这样

理解的: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请你按教

书先生的理解加上标点符号)

18/56

理描写。表现出云南女子美丽、活

at泼、开朗、善歌的特点。

智・因

一、f6ijidnxidntudmdnjido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

zhiijiartgshl

足矣!

二、饺子眨眼亲戚染缸文章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

栗子嘟嘴燃放

明足矣!

三J.A2.B3.C

四、1.之所以是因为2.因为所以

3.即使也4.不仅而且

五、1.万象更新2.日夜不绝

3.截然不同4.地广人稀

六、1.夸张2.拟人3.反问4.对偶

七、1.老舍时间除夕夜元旦元

宵节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总一分一总反问戴着面具演

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

以演出三五天唐东杰布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2.地白凄清

3.描绘了十五月夜明朗素洁的景色,

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

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

作用。

4.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

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

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圈,

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

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短藉

九J.主要描写了山野对歌的场景。

2.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寤在松

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

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3.不是。“多”是说云南对歌以情歌

为主,但还有其他内容,与下文“也

唱其他故事“照应。

4.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

19/5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四)

一、选择题

1.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

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

关的一项是()

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

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

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翔

D.《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二、填空题

1.读句子,填空。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本句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此句运用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表达了作者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这两句表现了八儿0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画。“素”的解

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④一向,向来,从来。“素

材中的“素”应选第种解释。

(1).他们俩港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

(2).纤纤擢差手,札札弄机杼。()

20/56

(3).我们要做名有奉质的公民。()

三.看拼音,写字词。

la()zhai()ni()1i()

ycn()chi()gucn()ji®()

chai()du()CD()he()

geng()zeng()kuai()

四.“唐宋八大家”指哪八位文学家?

五.补充句子。

1.日暮汉宫传蜡烛,。

2.,o纤纤擢素手,O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六、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

2.旬年时月周日季

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七.下面两句诗,一是贾岛的《题诗后》,一是李商隐的《乐游原》,但诗句错乱,

,你能还原吗?

①两句三年得②向晚意不适

③夕阳,无限好④知音如不赏

⑤一吟双泪流⑥驱车登古原

⑦只是近黄昏⑧归卧古山秋

《题诗后》_________

《乐游原》_________

八、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闲:A.有空(跟“忙”相对)B.(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

21/56

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1.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国在的时候。()

2.他没有工作,整日在外游手好国。()

3.国话少说,赶紧讨论问题吧!()

4.这机器就没有用着。()

九、品读课内语段,完成习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

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

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

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

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

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

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

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J”。

吃团圆饭()放花炮()吃饺子()

观花灯()逛庙会()吃元宵()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语是

“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4.用“一”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

林冲贾宝玉诸葛亮宋江孙悟空林黛玉唐僧吕布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红楼梦》:_________r____________________

22/56

《三国演义》:《西游记》:

十、写作文。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给你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

情实

23/56

参考答案

【答案】一、LD

【答案】一、2.C

【答案】二、L打比方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拟人对故乡生活

的怀念想吃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答案】二、2.4②④③②

【答案】三、腊粥腻栗咽匙灌搅稠嘟熬

褐缸脏快

【答案】四、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答案】五、轻烟散入五侯家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冷露

无声湿桂花

【答案】六、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年、季、月、

旬、周、日、时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

【答案】七、①⑤④⑧②⑥③⑦

【答案】八、CADB

【答案】

ylj、L、、,,,

2.放花炮(V)观花灯(J)吃元宵(J)

3.处处几百盏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和美好快乐的日子

4.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5.林冲、宋江、鲁智深贾宝玉、林黛玉诸葛,亮、吕布、曹操孙悟空、

唐僧

【答案】十、范文:

中秋节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

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

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

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

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

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

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

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

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

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

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

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

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

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

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

24/56

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

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

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

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

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

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

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

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

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一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25/5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五)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翡翠(fSi)榛子(zh&i)蜜饯(jim)掺和(c&i)

B.骡马(lu6)娴熟(xidi)唾沫(tu6)肿胀(zhoig)

C.皎洁(ji由)机杼(zh必)正月(zhdig)糠牙(liS)

D.演绎(yi)吞噬(shi)脱缰(jiSig)响彻(qie)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

1.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

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他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辄要____一

哩哩啦啦二十三要—二十四要—二十九要_____二三十

晚上__________二初一、初三_________:—正月十-E__________0_

2.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___________9___

3.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____J今天是元宵节,(____J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⑵.(____。孩子们要放鞭炮,(____。要过春节了。

(3).(__。除夕之夜要守岁,(_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___J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

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三、词语造句。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

得多了。

虽说……但,表示转折,用“虽说……但”,造一个句子。

四.句子练习。

1.锅里的坂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

26/56

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

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

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

成排比句)

五、选出下列破折号在句子中的正,确用法,填序号。

A.用于解释说明;B.用于话题转变;C.用于声音延续。

1.“呜一一”火车开动了。()

2.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3.过了二十三,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一一店

铺多数初六才开张。()

六.选字组词

1.惜腊蜡

爱()()烛()月

2.栗粟要

()求板()()米

3.稠绸雕

()刻()缎()密

七.,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2)“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3)“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八、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27/56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九、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

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

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

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