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研究院:2024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指数报告_第1页
智联研究院:2024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指数报告_第2页
智联研究院:2024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指数报告_第3页
智联研究院:2024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指数报告_第4页
智联研究院:2024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指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娟智联招聘华东区区域总经理兼上海分公司 (一)数据说明 3(二)指标体系 (三)核心发现 71.总体结论 7(1)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总体水平高于一般产业 7(2)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相对集中 8(4)高质量人才需求旺盛 8(5)学历匹配和经验匹配程度不足 92.分产业主要结论 9(1)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规模扩张放缓 9(2)能源/环保/矿产产业平均期望薪酬最高 (3)汽车产业规模增长强劲 10(4)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平均职位薪酬高 (5)制造业职位薪酬涨幅居前列 (6)专业服务业人才供需数量逆势上升 (7)金融业高质量人才需求旺盛 (8)其他服务业薪酬偏低增长分化 (一)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情况 13(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排名 (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构成 20 (一)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排名 23(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人才基础 25(三)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产业基础 29 (一)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排名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规模匹配 (三)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结构匹配 (四)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效率匹配 43 (一)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成效排名 45(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成效: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吸 47 (一)互联网/IT/电子/通信 52(二)能源/环保/矿产 62(三)汽车 (四)生物医药/医疗 67(五)制造业 (一)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以提供高价值职位 (二)扶持基础产业发展以支持产业链建设 (三)加强金融产业发展以助力资金链建设 (四)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人才链完善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1—产才融合是指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优秀人才助力产业升级,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汇聚的一种发展模式。以才兴产,通过将人才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转化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以产聚才也非常重要。产业发展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合作,积极吸引和聚集各类人才,通过融合多样化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推动产业创新和进步。因此,一个地区产才融合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互动。一方面,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为产业提供创新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产业的需求和机遇也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才参与其中。产业和人才的相互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从产业发展情况角度,考察产业发展是否健康、稳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从人才供给角度,了解人才供给是否充足,是否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才结构和素质是否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从人才流动角度,关注人才流动的方向和频率,以及人才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情况;从产业与人才互动角度,分析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产业与人才之间的匹配程度。总之,产才融合是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人才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产才融合的深入发展。—2—产才融合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合作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报告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情况,有利于优化人才供需结构,提高产业和人才发展的匹配度,优化产业发展状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报告围绕大湾区全产业、重点产业,以以产引才、以才助产、产才融合为目的,从大湾区重点产业需求侧出发,分析人才供给侧在数量、质量、结构、流动及增长等方面的情况,为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本报告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智联招聘大数据中心共同完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指标体系搭建、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和结论建议方面给予学术支持。报告基于智联招聘平台产业大数据和人才供给大数据,围绕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程度、产才融合成效三个方面,搭建包含17项指标的产才融合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产业产才融合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沿着指标体系的不同层次,分别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程度、产才融合成效、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水平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3—数据来源:智联招聘平台数据及相关公开统计数据。数据说明:提取智联招聘平台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企业端的招聘职位数、招聘需求人数、招聘薪酬数,以及求职者端的求职人数、投递简历数、期望薪酬数等。产业划分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依据智联一级行业分类进行划分,以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全部产业产才融合排名情况。智联一级行业包括:房地产/建筑;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教育培训/二是依据智联二级行业分类进行划分,选择与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近的互联网/IT/电子/通信、能源/环保/矿产、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和制造业等5个重点产业的二级行业进行分析,以掌握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情况。5个重点产业囊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①。和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4—5个重点产业包含的二级行业见表1.1.1。/通信—5—产才融合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程度和产才融合成效。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基础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作指导构建完成,包括“以才兴产”“以产引才”两种维度。大规模人才集聚能够吸引产业集聚,大规模产业集聚同样能够吸引人才集聚。因此,产才融合基础设计人才基础和产业基础2个二级指标。其中,人才基础由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和产业人才供给质量2个三级指标构成;产业基础由产业职位供给数量和产业职位供给质量2个三级指标构成。产才融合程度:产才融合程度借鉴规模、结构和效率等3个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维度构建二级指标,包括规模匹配、结构匹配和效率匹配等3个二级指标。规模匹配反映人才供需关系在总量上是否平衡,采用数量匹配和质量匹配2个三级指标衡量。结构匹配用于判断人才供需关系不匹配的来源,包括学历、经验和技能等3个方面。效率匹配展示职位供给和人才供给的效率,使用匹配速度和沟通效率2个三级指标构建。产才融合成效:产才融合成效反映产才融合对人才和产业的吸引力,故以人才吸引力、产业吸引—6—力等2个二级指标构成。人才吸引力构建时突出新就业人才和产业间人才流动。除此之外,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吸引力还包括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增速,以及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质量的增速。产才融合指标体系如表1.2.1所示。表1.2.1产才融合指标体系1础2345度6789效—7—(1)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总体水平高于一般产业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环保/矿产业,互联网/IT/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汽车等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水平居前列。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业,互联网/IT/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等4个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居一级产业前4位,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居第7位。产才融合指数居第5位和第6位的产业分别为房地产/建筑业和金融业。从二级产业维度来看,重点产业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才融合水平普遍较好。其中,①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内部产才融合指数前10的产业为计算机软件产业、IT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硬件、运营商/增值服务。②能源/环保/矿产下的二级产业中,新能源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与第2位相比高出0.11分。③汽车产业中汽车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处于领先地位。④生物医药/医疗产业中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器械和生物工程产业产才融合指数位居本产业前3,产才融合指数分别为0.73、0.71和0.64。⑤制造业中产才融合指数居前7的均为高技术制造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工业—8—自动化、仪器仪表制造、电气机械/电力设备、船舶/航空/航天/火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2)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相对集中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专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3个产业职位供给占全部职位供给的比重达56%。互联网/IT/电子/通信、房地产/建筑和专业服务业等3个产业人才供给占全部人才供给的比重达57%。从单个产业来看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人才供给和职位供给均远超其他产业,产业人才供给占全部人才供给的比重为32%,职位供给占全部职位供给的比重为30%。(3)职位竞争程度加剧从总量来看,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供给上升2%,同时职位供给下降20%,职位竞争加业来看,粤港澳大湾区14个一级产业中有11个产业职位供给数量下降。与此同时,有8个产业人才供给数量上升。其中,汽车产业职位供给增速和人才供给增速最高,分别为13%和31%;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产业人才供给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为16%;房地产/建筑产业职位供给数量下降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所有一级产业平均期望薪酬均下降,10个一级产业的平均职位薪酬上升。其中,平均期望薪酬方面,教育培训/科研产业下降0.2%,下降幅度为全产业最小,农/林/牧/渔业下降幅度最大(6%)。平均职位—9—薪酬方面,专业服务业降幅最大,为6%,生活服务业则增长7%,增长速度居全产业第一。10个一级产业平均期望薪酬下降的同时平均职位薪酬上升反映出市场对高质量人才的旺盛需求。(5)学历匹配和经验匹配程度不足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供给占比达52%,同期本科及以上学历职位供给占比仅为3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供给占比为4%,职位供给占比为2%。经验匹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有60%的求职人才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其中又有60%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然而,仅13%的职位需要5年以上工作经验。另外,53%的职位要求1—3年工作经验,而1—3年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占全部求职人员的比重仅为20%。2.分产业主要结论(1)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规模扩张放缓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人才供给和职位供给数量均为全产业第一,但是其人才供给和职位供给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9%和34%。其中,区块链产业人才供给和职位供给数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62%和59%。另外,多项指标反映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职位竞争加剧。一是单个职位投递简历人数明显上升,由30个上升到41个,上升37%。二是期望薪酬和职位薪酬双下降,其中期望薪酬下降3%,职位薪酬下降5%。—10—三是学历匹配程度下降,由92%下降到88%。(2)能源/环保/矿产产业平均期望薪酬最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环保/矿产产业平均期望薪酬达到12254元/月,为全产业第1位,平均职位薪酬也处于全产业第2位,为13165元/月。其中,新能源产业人才供给为245万,职位供给近5万,处于能源/环保/矿产内最(3)汽车产业规模增长强劲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为全产业第7位,主要原因是其规模相对较小,人才供给和需求规模分别为第11位和第12位。但是汽车产业增长强劲,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分别上升31%和13%。薪酬水平方面,汽车产业职位薪酬上升2%,期望薪酬下降4%,反映出汽车产业对人才质量需求在提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快于汽车产业平均值,其人才供给数增加了59%,人才需求数增加了129%。(4)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平均职位薪酬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平均职位薪平均职位薪酬比平均期望薪酬高出19.5%。薪酬增长方面,职位薪酬和期望薪酬增长分化,职位薪酬上升2%,而期望—11—薪酬下降4%。生物医药/医疗产业薪酬情况反映出其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旺盛。生物医药/医疗产业的所有二级产业平均职位薪酬均比平均期望薪酬高。其中,医院平均职位薪酬与平均期望薪酬之比最大,达1.37;医药批发/零售平均职位薪酬与平均期望薪酬之比最小,为1.12。(5)制造业职位薪酬涨幅居前列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职位供给居一级产业第3位,人才供给居一级产业第4位。职位薪酬方面,制造业平均职位薪酬上升3%,居一级产业前3位。但制造业平均职位薪酬绝对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居一级产业第10位。期望薪酬方面,制造业平均期望薪酬下降3%,期望薪酬绝对值居一级产业第7位。电气机械/电力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产业职位薪酬增速高于制造业其他二级行业,薪酬增速分别为7.8%和6.5%。(6)专业服务业人才供需数量逆势上升2023年,专业服务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二大产业,其职位供给数居全产业第2位,人才供给数居全产业第3位。在新冠疫情冲击、贸易战、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专业服务业人才需求和供给数量均逆势上升,分别上升11%和21%。但是,专业服务业薪酬水平出现下降,职位薪酬和期望薪酬分别下降6%和5%,期望薪酬和职位薪酬分—12—别为全产业第11位和第13位,处于较低水平。(7)金融业高质量人才需求旺盛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平均职位薪酬最高,达到15323元/月,平均期望薪酬也处于全产业第2位,为12170元/月。从薪酬匹配来看,金融业职位薪酬与期望薪酬之比高达1.26,超过所有一级产业。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金融业职位薪酬均远超其他产业,反映出金融业高质量人才需求旺盛。(8)其他服务业薪酬偏低增长分化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教育培训/科研、批发/零售/贸易、生活服务等5类服务业,人才供需排名普遍高于薪酬排名。其中,生活服务业平均期望薪酬和平均职位薪酬均最低,分别为8998元/月和9547元/月;批发/零售/贸易业平均期望薪酬最高,为10395元/月;教育培训/科研产业平均职位薪酬最高为11744元/月。另外,5类服务业人才数量供需增长和薪酬增长出现明显分化:①教育培训/科研、批发/零售/贸易、生活服务等服务业人才数量供需增长较慢,但薪酬增长较快。其中,教育培训/科研产业期望薪酬增幅为全产业第1位,生活服务业职位薪酬增幅为全产业第1位。②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产业人才数量供需增长和薪酬增长均较慢。—13—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指数总体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情况1.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第三大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市场。2022—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职位供给和人才供给数量均居全国城市群第三位,仅次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职位供给方面,2022—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占十四大城市群①的15%,与职位供给最多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少了10个百分点。劳动供给方面,2022—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占十四大城市群的15%,相较于劳动供给最多的京津冀城市群少了6个百分点。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相对平衡。从单个职位劳动供给数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之间,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职位竞争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供需相对平衡。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单个职位劳动供给数为33个,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单个职位劳动供给数分别为44个和24个。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14—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相对集中。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超50%人才供需集中在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专业服—15—务和制造业。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专业服务和制造业人才供给数量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32%、11%和10%,合计53%;职位供给数量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30%、16%和10%,合计56%。产业人才供需相对集中,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也是成果。另外,房地产/建筑业岗位供给占全产业的比重为10%,略低于制造业,人才供给则占全产业的14%,高于专业服务业和制造业。—16—(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排名产才融合指数从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程度和产才融合成效三个维度,综合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情况的17个方面,反映产业产才融合的整体情况。产才融合情况对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排名,可以掌握产业产才融合的差异,从而为相应人才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排名居前列。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要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2023年,涵盖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排名均较高。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业,互联网/IT/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等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居前4,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居第7。具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情况如下:1.能源/环保/矿产业产才融合水平居第一。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中,能源/环保/矿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位于第1位。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的崛起势头显著。清洁能源、环保科技、绿色制造等领域的企业—17—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企业不仅为大湾区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南方电网作为大湾区的主要电力供应商之一,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2023年向香港输送100%清洁能源。2.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产才融合水平高,支撑作用强。从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总指数来看,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位列全产业的第2位。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主要包含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IT服务、通信/网络设备、网络/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现代服务业。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大湾区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群之一。2023年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将继续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更好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3.生物医药/医疗产业产才融合水平高,新兴产业势头强劲。生物医药/医疗产业是大湾区重点布局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医疗产业产才融合指数位列全产业第3。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聚集区,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中香港医—18—疗服务水平高,生物科技研发能力强并与全球接轨,澳门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广州、深圳、珠海已经初步完成生物医药产业集聚。4.制造业产才融合水平居前列,转向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产才融合指数排第4位。随着深圳市在2022年提出,将连续5年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空间,为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把制造业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稳,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东莞、珠海等城市相继出台“工业上楼”政策,扶持制造业发展。湾区内高品质、低价格、定制化厂房的大量供应,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产业空间,同时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5.汽车产业产才融合势头强劲,处于中上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深厚的传统汽车工业基础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超前布局,广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走出了一条串珠成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优势。比亚迪和广汽扎根大湾区,小鹏汽车和埃安也顺势而生,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也都在大湾区都部署了工厂。—19—6.房地产/建筑业产才融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克而瑞对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表现总结如下: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收入预期下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三线城市尤为明显各地方积极出台政策救市,但政策持续效果不佳,楼市保持低迷。大湾区商品住宅市场供需跌至近十多年来低位,全年表现先扬后抑,政策刺激效果有限,持续动力不足,低位盘整将为常态。低迷市场与较高产才融合水平得益于房地产劳动力供需市场的规模,作为以前的支柱产业,其劳动力存量非常庞大。7.金融、教育培育/科研和专业服务等产业产才融合处于中等水平。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专业服务和教育培育/科研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分别为第6位、第8位和第9位,处于中等水平。建设现代服务业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等现代金融服务平台。专业服务业方面,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官网发出《天河区高端专业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下称《规划》将打造高端专业服务业集群,实现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产业基础和政策扶持将助力现代服务业产才融合水平提高。8.批发/零售/贸易,农/林/牧/渔,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生活服务,广告/媒体/文化/体育等产业产才融合水平偏低。—20—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总指数排名结果中,批发/零售/贸易,农/林/牧/渔,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生活服务,广告/化/体育等产业占据了后5位,处于较低水平。在大湾区的发展愿景下,升级传统产业是一个关键的发展方向。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和创新模式,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力。例如,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客户体验和服务交付;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定制化的服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化平台,可以促进产业创新和跨界合作。(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构成产才融合总指数由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程度和产才融合成效等3个方面构成。不同产业在不同维度存在不—21—同的优劣势。其中,产才融合基础反映了产业人才供需规模和供需质量;产才融合程度反映了产业人才供需在不同维度上的匹配情况;产才融合成效反映了产业吸引力和人才吸引力。分析产才融合总指数构成主要发现以下结论:1.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产才融合成效大幅拉低其产才融合水平。对比互联网/IT/电子/通信和能源/环保/矿产产业发现,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在产才融合基础、产才融合程度上均优于能源/环保/矿产产业,但是在产才融合成效上的得分明显低于能源/环保/矿产产业,得分仅为能源/环保/矿产产业的40%。2.能源/环保/矿产、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汽车等重点产业在产才融合基础、程度和成效方面均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产业产才融合基础、程度和成效分别为第3位、第3位和第1位,产才融合表现最佳。汽车产业产才融合基础和程度水平略低,分别为第9位和第8位,但其产才融合成效较好,居第4位。3.房地产/建筑产业产才融合基础好,但产才融合程度和成效欠佳。房地产/建筑产业产才融合基础居全产业第2位,但其产才融合程度和成效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第4.生活服务产业产才融合成效较好,产才融合基础和程度仍需提升。生活服务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居第13位。生—22—活服务产业产才融合总指数排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其产才融合基础和程度得分低,分别仅为总指数贡献了0.12分和0.09分。然而,在产才融合成效方面,生活服务产业产才融合成效为总分贡献了0.15分,为全产业第2位。5.金融业产才融合程度偏低。在金融业产才融合总指数构成中,产才融合程度仅贡献了0.12分,比该项指标最高得分0.3分低了0.18分,位列全产业第12位。金融业在产才融合基础和成效方面表现相对较好,分别位列全产业第3—23—三、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排名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传统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好的产才融合基础。其中,重点产业中的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在产才融合基础方面得分最高,该项得分对总分贡献率超过50%,达59%,反映出其在产才融合基础方面具备优势。其他重点产业中能源/环保/矿产业,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产才融合基础排名均居前6,汽车产业产才融合基础居第9位。传统支柱产业房地产/建筑业产才融合基础排名第2位。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产业产才融合基础排名靠前,分别为第4位和第7位,教育培训/科研为第10位。传统服务业、农/林/牧/渔业产才融合基互联网/IT/电子/通信,房地产/建筑,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4个产业产才融合基础对产才融合总指数贡献较高。产业产才融合基础对产才融合总指数贡献反映其在产业基础或人才基础具备优势。其中,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产业在产业基础方面具备优势;房地产/建筑业在人才基础方面具备优势;金融业在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均具备优势。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最新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数—24—字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数字人才不足反映在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产才融合上为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难以得到满足,表现为产业优势大于人才优势。而像传统支柱产业房地产,人才优势远大于产业优势,则说明其发展进入瓶颈,劳动力投入过多,应向其他产业转移。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带来人才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广告/传媒/文化/体育,生活服务,教育培训/科研等4个产业的产业基础相对人才基础优势更大,表现出对人才的旺盛需求,反映产业正在产业升级的时期。重点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和产业基础较为平衡。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生物医药/医疗,汽车等重点产业人才基础和产业基础水平相当。重点产业中能源/矿产/环保产业人才基础相对较高,这与能源/矿产/环保产业既包含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还包含电力/水利/热力/燃气等传统产业有关。例如,能源/矿产/环保产业的二级产业中,电力/水利/热力/燃气职位薪酬和职位供给数相对较低,拉低了平均值。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表现为双高特征。—25—(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人才基础人才基础包含: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即简历投递数量;—26—产业人才供给质量,为人才期望薪酬。分析各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发现如下:1.人才供给最多的3个产业分别为互联网/IT/电子/通信、房地产/建筑和专业服务业,三者人才供给占全部人才供给的比重达57%。从单个产业来看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人才供给远超其他产业,其人才供给占全部人才供给的比重2.能源/环保/矿产业和金融业期望薪酬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环保/矿产业期望薪酬达12254元/月,比期望薪酬最低的生活服务,高出36%。《人民日报》2023年报道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发展的成果: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5%,清洁能源电量占比59%①。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优秀人才的供给。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期望薪酬居第2位,达12170元/月,与能源/环保/矿产业差距小。另外,能源/环保/矿产业和金融业人才供给数量均不足1000万,分别位3.房地产/建筑业集聚大量高质量人才。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建筑业人才供给超过2500万,与此同时,人才平均期望薪酬达11796元/月,仅比能源/环保/矿产产业低4%。尽管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但产业内求职人才数量和—27—薪酬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房地产/建筑业已集聚了大量高质量人才。4.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多。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人才供给占全部人才供给的32%,远高于其他产业。期望薪酬方面,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期望薪酬为10683元/月,处于中等水平。尽管人才市场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供给了大量人才,但是多数人才质量仍有进步空间,这也是数字人才缺口大的重要原因。5.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平均期望薪酬处于中上游。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平均期望薪酬分别居全产业第5为全产业中上游。6.服务业平均期望薪酬普遍较低。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期望薪酬排名结果中,后6位均为服务业,包括:生活服务;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专业服务;教育培训/科研;批发/零售/贸易。7.农/林/牧/渔业期望薪酬高、人才供给少。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农/林/牧/渔业期望薪酬居一级产业第4位,高于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人才供给数量方面,农/林/牧/渔业人才供给数量仅占全部人才供给的千分之六。—28——29—(三)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基础:产业基础产业基础包含产业人才需求数量,即职位供给数量;产业人才需求质量,为职位薪酬。分析各产业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发现如下:1.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专业服务和制造业等3个产业集聚了过半职位供给。2023年,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专业服务和制造业等3个产业职位供给占全部职位供给的比重达56%。其中,互联网/IT/电子/通信、专业服务和制造业职位供给占全部职位供给的比重分别为30%、2.金融业高质量人才需求强烈。为了有效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金融人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为助推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2024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首个行业专港金融业专港正式对外运营。而在人才供需市场上,金融业则以高薪酬吸引高质量金融人才。2023年,金融业职位薪酬平均值达15324元/月,为全行业最高值,相较于第二位高出16%,是最后一位的1.6倍,反映出金融业对高质量人才的强烈需求。3.能源/环保/矿产,生物医药/医疗,汽车,互联网/IT/电子/通信等重点产业提供大量高薪职位。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环保/矿产,生物医药/医疗,汽车,互联网/IT/电子/通信等重点产业提供的平均职位薪酬均超过1.2万元/月。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产业提供的平均职位薪酬最高,—30—达1.3万元/月。职位供给数量方面,能源/环保/矿产,生物医药/医疗,汽车,互联网/IT/电子/通信等重点产业提供全部职位供给的38%。其中,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提供的职位数量最多,占全产业职位供给的比重达30%。4.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专业服务和制造业提供了约37%的职位。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产业提供了全部职位供给的16%,制造业提供了全部职位的10%,批发/零售/贸易提供了全部职位的7%,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提供了全部职位的4%,四者职位平均职位薪5.房地产/建筑业职位供给绝对量大,但相对量小。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建筑业职位供给占全部职位供给的10%,居全行业第4位。然而,同期房地产/建筑业人才供给达到了全部人才供给的14%,比职位供给占全部职位供给的比重高出近4个百分点。总量的4%从职位供给来看,近似为能源/环保/矿产产业的职位供给总量,从人才供给来看,近似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的人才供给总量。6.教育培训/科研,农/林/牧/渔,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产业期望薪酬较低,且职位供给量较少。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培训/科研,农/林/牧/渔,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产业职位平均薪酬最低为10765元/月,最高达11745元/月,三者职位供给总量合计占全部职位供给的5%。7.生活服务业职位薪酬低。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活服务业职位平均薪酬不过万,为9547元/月。—31——32—四、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排名产才融合程度反映产业和人才供需在不同维度上的匹配情况,包括规模匹配、结构匹配和效率匹配等3个二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由数量匹配、质量匹配、学历匹配、技能匹配、经验匹配、匹配速度和沟通效率等7个三级指标组成。综合测算结果来看,各产业产才融合程度表现出的特点如下:1.生物医药/医疗产业产才融合程度得分最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医疗产业产才融合程度得分最高,其对产才融合总指数贡献率为34%,高于其权重30%,说明其产才融合匹配程度表现优于产才融合基础和产才融合成效。从规模匹配、结构匹配和效率匹配贡献率来看,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在规模匹配、结构匹配上均取得了较高分数,其贡献率略高于其权重,分别为45%(权重为40%)、41%(权重为40%在效率匹配上得分偏低,贡献率为14%(权重为20%)。2.互联网/IT/电子/通信,能源/环保/矿产,制造业,汽车等重点产业产才融合程度处于前列或中等水平。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能源/环保/矿产,制造业,汽车产业产才融合程度排名分别为第2位、第3位、第7位和第8位。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互联网/IT/电子/—33—通信,汽车产业产才融合程度下各二级指标得分较为均衡。制造业产才融合程度得分中48%来自结构匹配,其在规模匹配和效率匹配上得分较低,反映了制造业在供需规模匹配上存在不足,在招聘效率上表现不佳。3.教育培训/科研,农/林/牧/渔,广告/传媒/文化/体育等3个产业产才融合程度居前列,且其对产才融合总指数有较高贡献度。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培训/科研,农/林/牧/渔,广告/传媒/文化/体育等产业产才融合程度均居前6位,且其对产才融合总指数的贡献度均超过了30%。其中,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产才融合程度对总指数贡献度最高,达到了49%。进一步,从产才融合程度下的二级指标来看,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产业产才融合程度得分有45%来自规模匹配。教育培训/科研,农/林/牧/渔产才融合程度下各二级指标得分贡献与其权重相近。4.房地产/建筑业产才融合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业、专业服务、生活服务和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服务业产才融合程度较低。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建筑业产才融合程度为第10位,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业、专业服务、生活服务和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5个服务业则居后6位。从产才融合程度的构成来看,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产业均在结构匹配上表现不佳。其中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34—产业在效率匹配上得分较低;专业服务、生活服务等产业则在效率匹配上表现不佳;专业服务业在规模匹配上得分也处于较低水平。综上所述,多数产业在产才融合程度方面得分相较于产才融合基础和产才融合成效较低,产才融合程度有待提升。从产才融合程度的构成来看,对于产才融合程度得分较低的产业,规模匹配、结构匹配和效率匹配贡献率偏低都可能是其产才融合程度得分偏低的原因。从产业类型来看,多数服务业产才融合程度得分偏低,重点产业得分则相对较高。—35——36—(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规模匹配规模匹配包括数量匹配和质量匹配。其中,数量匹配使用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衡量;质量匹配使用职位薪酬与期望薪酬之比衡量。分析可得如下主要结论:1.房地产/建筑,能源/环保/矿产,农/林/牧/渔等3个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明显高于其他产业。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建筑,能源/环保/矿产,农/林/牧/渔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分别为61个、57个和59个,约等于生活服务产业的3倍。2.互联网/IT/电子/通信,制造业,生物医药/医疗,汽车等重点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最高为50个;汽车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最低为35个。产业人才供给数量最多的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为41个。3.批发/零售/贸易,教育培训/科研,广告/传媒/文化/体育,金融业,专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生活服务等服务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处于中等及较低水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最高为43个,金融业,专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生活服务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处于后4位,分别为31个、24个、24个和20—37—4.金融业质量匹配得分最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平均职位薪酬与平均期望薪酬之比达1.26,表明金融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旺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5.生物医药/医疗、汽车、互联网/IT/电子/通信、能源/环保/矿产等重点产业质量匹配得分较高。其中,生物医药/医疗产业平均职位薪酬与平均期望薪酬之比最高,为1.19,能源/环保/矿产最低,为1.07。生物医药/医疗、汽车、互联网/IT/电子/通信、能源/环保/矿产等重点产业质量匹配得分较高,表明重点产业高质量人才能够找到薪酬匹配的工作,产业内企业能够发布高出人才需求的薪水以吸引高质量人6.广告/传媒/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科研、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生活服务等服务业质量匹配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广告/传媒/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科研产业质量匹配分别位列全产业第3位和第4位,平均职位薪酬与平均期望薪酬比值分别为1.17和1.13。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背景下,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传统服务业升级成为重中之重,传统服务业较高的职位薪酬反映出其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路上。7.专业服务、批发/零售/贸易、制造业产业质量匹配水平较低,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业平均职位薪酬低于平—38—均期望薪酬。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业平均职位薪酬和平均期望薪酬比值分别为0.98和0.96,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业的发展呈收缩趋势,产业职位薪酬低于人才期望薪酬,意味着产业内存在人才过剩。专业服务、批发/零售/贸易、制造业平均职位薪酬略高于平均期望薪酬,可能是产业已步入平稳发展期,未能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大的生产率提升来支撑高出人才期望的职位薪酬。—39—(三)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程度:结构匹配结构匹配包含学历匹配、经验匹配和技能匹配,分别反映人才供给和需求在学历、经验和技能维度上的分布重合程度,用于说明结构不匹配出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对学历匹配、经验匹配和技能匹配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1.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职位供给不足。从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供需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供给占比达50%,同期本科及以上学历职位供给占比仅为35%。—4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供给占比为4%,职位供给占分产业来看,汽车、制造业、能源/环保/矿产、互联网/IT/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医疗等重点产业学历匹配处于较高水平,均达到了0.88以上,反映出重点产业在高质量职位供给上具有优势。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金融业、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建筑和农/林/牧/渔等产业学历匹配程度较2.粤港澳大湾区“职场老人”是求职主力军。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有60%求职人才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其中又有60%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反映出“职场老人”是粤港澳大湾区求职人群中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初出茅庐”的劳动力需求最为旺盛,工作经验的供需错配明显。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有53%的职位要求1—3年工作经验,而1—3年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占全部求职人员的比重仅为20%。分产业来看,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互联网/IT/电子/通信和生物医药/医疗产业经验匹配程度相对较好,接近0.6,分别为0.57、0.59和0.57。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产业经验匹配程度则相对较差,仅为0.39。其他产业经验匹配程度分布在0.5附近。经验匹配程度较低应分两方面来看,一是“35岁职场危机”迫使一大批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进入求—41—职市场;二是经验丰富的人才有跳槽涨薪的期待,在人才招聘市场大量投递简历,增加了工作经验长的求职人员比3.技能匹配方面,重点产业技能匹配程度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2023年,汽车、制造业、能源/环保/矿产、互联网/IT/电子/通信、生物医药/医疗等重点产业技能匹配程度均排在前10。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产业排名最高,为第2位。另外,房地产/建筑业技能匹配均处于最高水平,为55,意味着每个职位有55个投递人的技能能够满足房地产/建筑业职位需求。—42——43—效率匹配衡量人才和产业供给效率。它包括两个部分,匹配速度和沟通效率。匹配速度通过行业职位平均在线天数计算,天数越短,匹配速度得分越高。沟通效率则通过企业发起聊天邀请后的供给端的接收比例进行衡量,有效回复比例越高,沟通效率得分越高。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以及生活服务等产业沟通效率较低。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以及生活服务业求职人员有效回复的比例为全产业后3位。产业沟通效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职位供给方大面积发起聊天,另一方面则是人才投递简历次数较多,无法对职位供给方发起的聊天做到有效回复。金融业匹配速度较慢,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专业服务业匹配速度较快,反映出金融业相较—44—于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专业服务业在职位供给端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其中,专业服务业匹配速度最快,职位平均在线天数最短。—45—五、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成效分析(一)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成效排名产才融合成效包含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吸引力两个方面,用于反映劳动供需市场的成长情况。其中,人才吸引力包含初次就业比例、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增速、产业人才供给质量增速和产业间人才流动。产业吸引力包含产业人才需求数量增速和产业人才需求质量增速。分析各产业产才融合成效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能源/环保/矿产、生活服务业、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成效较高,房地产/建筑、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相对落后。2023年,能源环保业、生活服务业、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成效指数均高于0.7,最高为0.77,均明显比第5位的0.57高;房地产/建筑、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产才融合成效指数均低于0.4,最低为0.28,均明显低于第10位的0.49。产才融合成效指数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环保、制造业和汽车产业劳动力市场快速扩张,为大湾区内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和职位。房地产/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呈明显收缩趋势,与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冷一致。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最主要的产业,其增速放缓的同时伴随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重点产业扩张,说明大湾区增长动能在向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46—2.生活服务业和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成效对产才融合总指数的贡献较高。从产才融合成效对产才融合总指数的贡献来看,生活服务业和汽车产业产才融合成效对产才融合总指数的贡献均超过了25%。其中,生活服务业产才融合成效对产才融合总指数的贡献最高,达到了42%。产才融合成效贡献率高,一方面反映了生活服务业和汽车产业在经济低迷、就业环境差的背景下对缓解就业压力的贡献;另一方面则说明了生活服务业和汽车产业分别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发展来提高生产率以容纳更多的就业,实现对新质生产力的挖掘。—47—3.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吸引力正相关。从产才融合成效下的两个二级指标,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力吸引来看,两者有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其中,能源/环保/矿产、汽车、生活服务、制造业兼具高人才吸引力和高产业吸引力;互联网产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明显高于产业吸引力。(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成效: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吸引力从产才融合成效的六个维度来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初次就业方面,服务业大量吸纳初次就业人口。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吸纳初次就业人口能力普遍较强,初次就业比例较高。可以看到生活服务、广告/传媒/文化/体—48—育、专业服务、教育培训/科研等服务业初次就业比例在14个产业中居前4。2.产业间人才流动方面,产业间人才流动比率普遍较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间人才流动比例最小的产业为生活服务业,其产业间人才流动比例达到73%,另外有10个产业的产业间人才流动比率超过80%。其中,能源/环保/矿产产业间人才流动比率最高,达到了88%。3.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增速和需求数量增速方面,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增速和需求数量增速呈正相关关系。平均来看,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增速快的产业,需求数量增速同样较快。按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增速和需求数量增速情况分类可以发现,不存在产业人才供给数量增速为负,而需求数量增速为正的情况,说明人才需求端受到产业发展的影响早于人才供给端,也能够更早地做出调整。其他情况中,①汽车、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数量均上升。在新冠疫情冲击、贸易战、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汽车、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数量逆势上升。其中,职位供给增速分别达13%、11%和2%,人才供给增速分别达31%、21%和8%。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逆势快速增长,为市场提供了大量职位,吸纳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服务业是转型过程中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②房地产/建筑、生物—49—医药/医疗、农/林/牧/渔、制造业、能源/环保/矿产等产业人才需求降低,人才供给上升。房地产/建筑业职位供给降幅物医药/医疗、农/林/牧/渔、制造业、能源/环保/矿产同时出现职位供给数下降,人才供给小幅上升。③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互联网/IT/电子/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教育培训/科研等产业人才供需双下降。其中,广告/传媒/文化/体育人才供给降幅最大,达16%,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人才需求降幅最大,为34%。4.产业人才供给质量和需求质量增速方面,产业人才供给质量增速和产业人才需求质量增速呈正相关关系。从增速大小来看,所有产业平均期望薪酬均下降,10个产业的平均职位薪酬上升。反映了求职者对求职市场的判断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并采取降低期望薪酬的方式来获得职位。与此同时,人才需求端有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从产业角度来看,农/林/牧/渔业平均期望薪酬降幅最大,生活服务业平均职位薪酬增加幅度最大。具体而言,农/林/牧/渔业平均期望薪酬降幅最大,达到了6%,其平均职位薪酬同时也降低了1%。教育培训/科研产业平均期望薪酬降幅最小,仅为0.2%,但其平均职位薪酬上升了2%。专业服务业平均职位薪酬降幅最大,下降了6%,其平均期望薪酬降低了5%。生活服务业平均期望薪酬和职位薪酬增长差异最大,其平—50—均职位薪酬增长幅度最大,增加了7%,而其平均期望薪酬反而降低了3%。—51——52—六、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产才融合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领域的融合与协同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将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从数量和结构上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针对重点产业,对产才融合三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促进产才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产业人才布局参考。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内部产才融合指数前10的产业均为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产品制造业。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业产才融合指数普遍更大。具体来看,数字技术应用业中计算机软件产业、IT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处于领先地位,分别居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第1位到第4位。数字技术应用业中物联网、互联网和运营商/增值服务等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排名相对较高,居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前10。数字产品制造业中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硬件等产业产才融合指数在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中分别排第5位、第8位和第9位。数字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产才融合指数排名较低,均未在前10。—53—1.产业人才分布方面,超70%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人才供给集中IT服务、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和互联网等5个二级产业。其中,互联网集聚的人才供给最多,达21%。与人才供给不同,职位供给则有超70%集聚在企业服务、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和互联网等5个二级产业。同样地,互联网集聚的职位供给最多,达20%。按数字经济产业划分来看,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人才供给和职位供给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其次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具体来看,数字技术应用业人才供给占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人才供给的比重为57%,职位供给占比则为56%,数字产品制造业人才供给和职位供给比重分别为27%和28%。进一步,可以发现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业,人才供给和需求规模相对较小,人才供给约占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的3.5%,人才需求约占2.5%。光电子行业、智能硬件等数字产品制造业人才供给和需求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二者人才供给和需求均占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的0.04%。54——54—55—2.数量匹配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最多,达76个。另外,人工智能、游戏、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硬件和IT服务等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较多,均超过了57个。在线招聘/求职、消费电子产品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数则明显较少,均不足10个。3.薪酬方面,7个产业期望薪酬超过12000元/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线医疗、区块链、智能硬件、光电子等7个产业期望薪酬超过12000元/月。其中,光电子行业期望薪酬最高,达到14990元/月。17个产业职位薪酬超过12000元/月,包括:在线教育、在线生活服务(O2O)、智能硬件、社交网络、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设备、互联网、在线医疗、IT服务、游戏、计算机软件、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光电子行业。3个产业职位薪酬和期望薪酬均低于—56—10000元/月,分别为消费电子产品、在线音乐/视频/阅读和新零售产业。4.质量匹配方面,多数产业职位薪酬超过期望薪酬。其中,游戏产业职位薪酬超过期望薪酬的比例最多,达到39%。智能硬件和在线音乐/视频/阅读产业职位薪酬略低于期望薪5.结构匹配方面,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内部产业学历匹配普遍较好,经验匹配普遍欠佳,技能匹配差距较大。智能硬件、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学历匹配达到了0.98和0.99,意味着求职人员学历分布与职位学历需求分布几乎相同。其余产业中,仍有21个产业学历匹配超过0.8,在线—57—音乐/视频/阅读产业学历匹配最低,仅0.61。经验匹配方面,仅云计算/大数据、IT服务、计算机软件等3个产业经验匹配超过0.7,分别为0.7、0.71和0.73。经验匹配不足0.6的产业占多数,达到了19个。技能匹配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中符合技能要求的简历数达78个;在线生活服务(020)业单个职位投递简历中符合技能要求的简历数则仅为10个。6.匹配速度方面,消费电子产品产业匹配速度最快,其职位平均在线天数仅为17天。其他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中,共有20个产业职位在线天数超过30天,匹配速度偏慢。其中,游戏产业匹配速度最慢,其职位平均在线天—58——59—7.从沟通效率来看,计算机软件、IT服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游戏和光电子等产业沟通效率较高,求职端有效回复概率居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二级产业前7位。其中,计算机软件产业沟通效率最高,求职端有效回复概率居第1位。而在线招聘/求职、在线音乐/视频/阅读、社交网络、在线生活服务(O2O)、运营商/增值服务等产业沟通效率偏低,求职端有效回复率居后5位。8.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增速方面,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内多数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双下降。统计发现,共有12个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双下降。其中,区块链产业下降幅度最大,其产业人才需求下降59%,供给下降62%。消费电子产品和企业服务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双上升。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分别上升69%和150%,企业服务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分别上升8%和5%。另外,还有8个产业人才需求下滑,但供给上升。例如,在线生活服务产业人才需求下降28%的同时供给上升59%。9.职位薪酬和期望薪酬增速方面,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内多数产业职位薪酬和期望薪酬双下降。其中,在线教育产业职位薪酬下降30%,期望薪酬下降4%;区块链产业职位薪酬下降11%,期望薪酬下降5%。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职位薪酬和期望薪酬逆势双上升,不过上升幅度较小,—60—在1%左右。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在线医疗等产业职位薪酬上升,期望薪酬下降。其中,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职位薪酬上升幅度最大,达到7%,然而其期望薪酬反而下降3%。计算机软件、游戏、在线音乐/视频/阅读产业职位薪酬下降,期望薪酬上升。其中,在线音乐/视频/阅读产业职位薪酬下降幅度最大,为17%,同时其期望薪酬上升6%。10.初次就业比例和产业间人才流动方面,消费电子产品初次就业比例最高,光电子产业产业间人才流动比例最高。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初次就业比率为4%。在互联网/IT/电子/通信产业的二级产业中,消费电子产品产业初次就业比例最高达6%,光电子行业、在线招聘/求职、社交网络等产业初次就业比率非常低,均接近0%。与此同时,光电子产业产业间人才流动比例最高,达到96%;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产业间人才流动比例最低,仅61%。—61——62—2019年中央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并多次提及—63—新能源行业。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纲要》提出要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基建、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重构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在能源/环保/矿产的二级产业中,新能源产业产才融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与第2位相比高出0.11分。分项来看,新能源产业的产才融合基础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具体来看,新能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产业基础基本位于行业前列。其中,人才供给和需求数量非常充足,人才供给为245万,职位供给近5万,处于行业最高水平;职位薪12842元/月。—64—新能源产业在产才融合程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匹配上,在结构匹配和效率匹配方面处于劣势。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匹配程度较好,其中薪酬匹配程度为行业最高,数量匹配程度位于行业中等;新能源产业的结构匹配程度一般,其中学历匹配程度最高,但技能、经验匹配程度有待提升,均处于同行业最低水平;效率匹配方面,新能源产业匹配速度快于其他行业,平均职位在线天数为39天,但沟通效率较低。新能源产业的产才融合成效较好。具体来看,新能源产业初次就业比例较低,初次就业比例仅有3%;产业间人才流动率较大,达到89%;人才供给、需求数量增速均较快,人才供给数量增速达到47%,薪酬增速与能源/环保/矿产行业内其他产业相比有明显优势。—65—2023年11月,我国汽车产量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9.3万辆和2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其中,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首次双超百万辆,站上新台阶。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既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新动能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稳工业、稳经济的重要力量。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已具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汽车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集中在汽车研发和制造产业中,占比分别为67%和59%。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互联等新兴产业也在逐步崭露头角。其中,新能源汽车已集聚汽车产业10%的人才供给,并提供了14%的职位。汽车智能互联为新兴产业,其人才供给为453个,职位供给为36个。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互联产业薪酬在汽车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互联产业职位薪酬居汽车产业前2,分别为14092元/月和13875元/月。汽车智能互联产业期望薪酬居汽车产业第1位,达到17536—66—元/月,新能源汽车产业期望薪酬为12097元/月,居汽车产—67—新能源汽车与其他汽车产业相比,优势在于薪酬较高、薪酬匹配较好、学历匹配较好、技能匹配较好以及规模增长较快。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期望薪酬、职位薪酬、质量匹配、学历匹配、技能匹配以及产业人才需求数量增速上均居汽车产业前2位。新能源汽车在沟通效率、经验匹配和产业间人才流动方面表现欠佳,均居汽车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过硬的创新能力。湾区内生物医药—68—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驱动,香港、澳门、珠海、佛山、中山为支撑,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为依托的发展格局。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2025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2023年,大湾区生物医药/医疗的二级行业中,生物医药行业的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器械和生物工程有较高的产才融合水平,产才融合指数位居本行业前三,分别为0.71、—69—产才融合基础方面,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器械产业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均高于全行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数量高、薪酬待遇高。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器械产业的人才供给数量约350万,职位平均薪酬为11000元/月。生物工程产业人才供需数量较少,人才供给数量约平均薪酬达13902元/月。产才融合程度方面,生物工程产业得分最高。分项来看,生物工程、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器械产业的优势主要在于数量匹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生物工程、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器械产业的数量匹配程度较高,但薪酬匹配程度一般。生物工程产业在结构匹配的三个维度均位于行业前列。医疗设备/器械产业的学历匹配程度高,但技能和经验—70—匹配度有待提高。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器械和生物工程产业匹配速度和沟通效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有待提升。产才融合成效方面,生物工程、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器械产业产才融合成效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人才吸引力和产业吸引力均有待提升。具体来看,医药制造和生物工程产业初次就业比例相对较高,初次就业比例在4%以上。医药制造产业的产业间人才流动率较低,约77%。生物工程、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器械产业人才供需增速放缓,薪酬供需增长也较慢。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筑牢制造业根基、强健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