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望天门山(唐)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者简介向远处看天门山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再次朗读诗歌,在文中圈一圈。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结构:左右结构组词:打断断开造句:随便打断别人谈话是不礼貌

的行为。duàn音序:D部首:斤结构:上下结构组词:凄楚苦楚造句:妈妈满腹苦楚,无处倾诉。chǔ音序:C部首:疋结构:上下结构组词:甚至至于造句:他为了救落水儿童,甚至

不惜失去生命。zhì音序:Z部首:至孤帆gūfān结构:左右结构音序:G部首:孑音序:F部首:巾结构:左右结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中断:从中间断开。回:回旋,回转。天门中断楚江开,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从中间断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从中间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浩荡。碧水东流至此回“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这两句写远眺的景色,天门山夹江对立,长江水穿过天门山,水流湍急,激荡回旋。第一句着重写长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表现了长江水的汹涌。第二句写夹江对立的天门山阻挡了长江奔流的浩荡势头,长江流经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的水流,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出现。相:互相,交互。孤帆:一只小船。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出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下句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孤帆”。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要如何朗读这首诗呢?这首诗描写的景色雄奇壮丽,诗人看此美景心中无限热爱。前两句要放开声音读,读出天门山和长江水的壮阔气势,“开”“回”要重读;后两句要读得轻快些,表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出”“来”要重读。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歌主题碧水东流→至此回山险水急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热爱祖国壮丽山河日出帆来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雨后(宋)苏轼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在晚唐诗人中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作者简介饮湖上:在湖上喝酒初晴雨后:指天气变化结构:左右结构组词:畅饮饮酒造句:我们要饮水思源,永远

不忘党的恩情。yǐn音序:Y部首:结构:左右结构组词:初中初一造句:当初,这里是一片汪洋。chū音序:C部首: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再次朗读诗歌,在文中圈一圈。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一番奇妙景致。水光潋滟晴方好,天气放晴时候的湖面景色。“潋滟”水面波光流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来了,仿佛水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晴方好”晴的恰到好处,不炽热也不阴凉,让人倍感舒服;山色空蒙雨亦奇。山在雨中呈现出的缥缈与多姿。“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将雨中的变幻无穷,绚丽多姿的“山色”活灵活现的衬托了出来;“雨亦奇”中一个“亦”字让我们感到即使是雨天,西湖同样具有美的价值,且有不同于晴天的那种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叠韵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晴方好”到“雨亦奇”这一称赞,写出了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出诗人即景挥豪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阳光洒满湖面,蓝天,白云映在水中,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柳枝摇摆。再往远处,堤岸山色交相辉映,千姿百态,天气变化,艳阳消失不见,雨水蔓延了整个西湖,雨后的西湖,山色朦胧,似有若无,远远望去,在雨雾笼罩下的山影忽明忽暗,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朦胧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可以,如果。西子:西施。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欲把西湖比西子,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把西湖比作了西子,写出了湖山的神韵。“西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比这两句描写了西湖美丽的形象,与前两句相照应。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总相宜”既写出了西子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美不胜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我们要如何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雨天和晴天西湖的美景。朗读时语气柔和,表现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之情。前两句中的“好”“奇”要重读,边读边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后两句中“总相宜”读得慢一些,边读边体会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歌主题晴:水光潋滟写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喜爱西湖雨:山色空蒙比喻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热爱大自然板书设计望洞庭(唐)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浪淘沙》等。作者简介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再次朗读诗歌,在文中圈一圈。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结构:左右结构组词:镜子眼镜造句:他戴着漂亮的眼镜。jìng音序:J部首:钅结构:独体字组词:未必未曾造句:虽然未曾见过面,但我们已

通信很长时间了。wèi音序:W部首:一结构:半包围结构组词:磨刀磨墨造句:在家里,我常常为喜爱书法

的爷爷磨墨。mó音序:M部首:麻结构:半包围结构组词:遥远遥望造句: 姑姑住在遥远的北方。yáo音序:Y部首:辶银盘yíngpán结构:左右结构音序:Y部首:钅音序:P部首:皿结构:上下结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镜未磨:这里形容湖水清澈,水面平静,如未磨过的明镜一般。和:和谐,这里指水光与月色融为一体。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湖上水光和月色交相辉映。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湖光秋月两相和这句诗写出秋夜里,澄澈的湖水与月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意境。潭面无风镜未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下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突显了秋夜的静谧和洞庭湖的水月交融。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遥望洞庭山水翠,远远望去,山水苍翠如墨,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这两句写诗人远处所望。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转向远处的君山。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下的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想象奇特,既形象地描绘了山水融为一体的景象,又表现了洞庭湖的宁静、祥和,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我们要如何朗读?

这首诗描写了月下洞庭湖的宁静之美,要用柔和的语气、稍慢的语速来读。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的美景,感受洞庭湖月夜的意境。读出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潭面如镜近观湖月两相和望洞庭喜爱洞庭美景远望洞庭湖如白银盘君山如青螺板书设计17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单元目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1课时新课导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课导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者简介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创作背景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古诗断楚至孤帆初读古诗duànchǔzhìɡūfān再读诗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天门中断①楚江②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①中断:从中间断开。品读诗词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高大雄伟,陡峭险峻碧绿清澈品读诗词诗中的“断”和“开”让你联想到怎样的景象?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天门”才从中间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浩荡。天门中断楚江开断开品读诗词天门中断楚江开品读诗词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碧水东流至此回回品读诗词碧水东流至此回品读诗词两岸青山相对出①,

孤②帆一片日边来。②孤:单独、一个。①出:突出,出现。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品读诗词思考:两岸的青山怎么“出”?这里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两岸青山相对出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品读诗词两岸青山相对出品读诗词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下句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孤帆”。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品读诗词孤帆一片日边来品读诗词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水相映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以动写静孤帆乘风破浪长江灵秀浩荡结构梳理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第2课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作者简介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任杭州通判。春日的一天,在杭州宦游的苏轼和朋友们游赏西湖,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被西湖美景陶醉,写下此诗。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写作背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yìyímǒ初读古诗抹抹药()抹石灰()抹布()mǒmòmāmǒ

①涂。②揩,擦。③除去。mò

涂抹,泥(nì)。mā

①擦。②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初读古诗饮初写法:左窄右宽。右下部捺画伸展。写法:左右书写要紧凑。“衤”撇、点要小。初读古诗水光潋滟①晴方②好,山色空蒙③雨亦④奇。④亦:也。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②方:正。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品读诗词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晴雨品读诗词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品读诗词晴天的西湖品读诗词雨天的西湖品读诗词“好”和“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品读诗词欲①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②总相宜③。③相宜:适宜。②淡妆浓抹:淡素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抹,涂抹。①欲:如果。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都神韵独特。品读诗词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与“西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西湖”与“西施”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品读诗词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品读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雨亦奇借景抒情比西子总相宜比喻贴切浓淡相宜晴雨皆美结构梳理望洞庭[唐]刘禹锡第3课时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浪淘沙》等。作者简介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tínɡwèimópán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古诗消磨()磨坊()磨mómò磨(mò)坊里的磨子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初读古诗镜未磨遥银盘初读古诗jìnɡwèimóyáoyínpán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湖光①秋月两相和②,潭面无风镜未磨③。①湖光:湖面的波光。③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②相和:互相映衬。品读诗词“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品读诗词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①里一青螺②。①白银盘:比喻洞庭湖。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诗中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品读诗词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品读诗词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品读诗词《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主旨概括山水君山湖月潭面望洞庭近望远望景色迷人相和如镜青翠祥和宁静山水相衬青螺结构梳理拓展一拓展二拓展延伸拓展一返回“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返回拓展二视频欣赏《望天门山》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这张相(xiānɡxiànɡ)片记录了我与小杰初次相(xiānɡxiànɡ)见时的情景。√他用抹(mǒmā)布抹(mǒmā)去了墙上的脚印。√√√随堂练习二、翻译下列诗句。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都神韵独特。随堂练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