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训练A_第1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训练A_第2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训练A_第3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训练A_第4页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训练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010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训练A(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0·四川内江高三零模)综观唐朝留存壁画《打马球》的美女雕像和图画,她们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袒露大胆,具有生命力和向上朝气,反映出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另类审美眼光,与唐以前“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其变化主要原因是()A.体育运动的盛行 B.如日中天的时代C.文人画画风变化 D.唐代社会的开放2.(2020·广东韶关高二期末)唐太宗即位不久,对身边的大臣说:“按照《周礼》,人的名字婴等到死后才避讳,从前古代帝王的名字也不在他们生前避讳",因此下语说:“按照《礼记》人名的两个字,不需一一避讳……官职,人名以及公私文书典籍中,有‘世’民'两个字面并不连续的,都不用避讳"。这表明()A.唐太宗不注意维护帝王的权威 B.唐太宗不认可避讳制C.对唐朝统治者影响大 D.唐太宗利用史籍匡正得失3.(2020·内蒙古青山北重三中高一期中)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洗,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4.(2020·山东菏泽高二期中)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采访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5.(2020·越秀广东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其河东、镇冀、魏博、范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迫使政府“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人倚办止于江南八道”。这表明()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 B.北民南迁进程加快C.南方经济地位提高 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6.(2020·辽宁大连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是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享乐欲望是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D.西南地区经济的没落7.(2020·山东荣成高一期末)《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年,始定律令。……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据此可以推知,唐朝()A.重视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监督 B.地方监察制度完备C.开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8.(2020·广东汕头高一期中)根据《唐书》的宰相世系表统计,唐代宰相共有九十八姓,其中有十一姓不是汉姓。由此可知,唐代()A.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制度 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C.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重视对权力的分权制衡9.(2020·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高二期中)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A.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B.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C.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D.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10.(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期中)隋炀帝在海南岛上复增郡县,计建制三郡十县。唐高祖武德五年,立崖、儋、振三州,先后置三都督府、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达五州二十二县,开发地域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这表明当时()A.结束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B.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C.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有所提升 D.地方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11.(2020·甘肃城关兰州一中高二期中)唐朝后期某些藩镇“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内地与边疆的矛盾12.(2020·福建福州高一期末)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写道:“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夜市 B.草市 C.市场 D.市镇13.(2020·威远中学校高二期中)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 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C.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 D.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14.(2020·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一期中)《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之所以能得出此结论,主要是因为武则天()A.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15.(2020·河南高一期中)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材料分析题16.(2020·山东菏泽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前期节度使列表(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前期藩镇的特点。材料二“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2)根据材料二,概括安史之乱后藩镇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17.(2020·山东济南高二期末)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初,全国仅有郡36个。秦末汉初,郡的数目不断增加,到武帝时期,郡国总数已经达到100多个。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派员监察地方豪右、二千石官员及其子弟的违法犯罪行为;唐贞观元年有州356个,李世民依“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十道,根据需要临时抽派中央相关部门人员对各道事务进行督导。——据《汉书》、《旧唐书》等材料二伴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制度的惯性扩张,中央政府的这些派出机构往往会出现超出统治者掌控的变化。东汉末年,汉灵帝不得不正式确立了州的地方层级性质,州由原来一个纯粹的监察机构,发展成集地方军、政、刑、财等各项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政府机构。唐代中期,道的职能渐由节度使兼理,中央政府也被迫承认了节度使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地位,州县二级制遂变为道州县三级制。——据胡志辉等《二级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基调》(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统治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各自所进行的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地方管理体制出现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材料“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袒露大胆,具有生命力和向上朝气”“与唐以前‘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等信息可知,唐朝《打马球》中的美女雕像和图画中的人物具有生命力和向上朝气,与唐以前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唐朝社会的开放,妇女获得了更多的自由,D项正确;仅凭《打马球》壁画无法说明唐朝体育运动盛行,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唐朝壁画出现的时间,无法说明其处于如日中天的时代,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打马球》不属于文人画,C项错误。2.D【解析】材料反映出唐太宗依据古籍强调人在世时不需要对人名进行避讳,因此相关史籍中有涉及到自己名字的都不需要避讳,这反映出唐太宗利用史籍匡正得失,D正确;不强调避讳并不代表其不维护皇帝权威,排除A;唐太宗认可避讳制度,只是强调生前不需要避讳,死后需要,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对后代统治者的影响,排除C。3.C【解析】由材料“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洗,蜀地锦织成。……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可以得出所述为唐代商业发达,故C正确;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政策,唐代也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故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边疆治理无关,故D不正确。4.D【解析】“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巡边、羁縻州”说明唐朝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D正确;“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不符合这一时期的事实,属于以后的影响,排除A;唐玄宗设“采访使”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控制,采访使是监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君主权威问题,排除C。故选D。5.C【解析】中唐以后北方“不申户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地区,说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地位提升,选项C正确;材料未反映当时北方战乱,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未反映出赋税制度的变化,而且赋税制度的变化是全国性的,不存在南北之分,排除D。6.C【解析】根据材料“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可知,材料体现了大运河开凿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大运河主要是起到沟通南北经济联系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大运河开凿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与北方民族大融合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隋炀帝时期国家是统一的而非分裂对峙,B项错误;大运河的开凿与西南地区经济没落无关,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7.A【解析】唐代设置乡、里邻、保、村、坊,加强基层管理,“村坊邻里,递相督察”体现了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监督,故选A;材料反映是村坊邻里间的监督,无法体现“地方监察制度完备”,排除B;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信息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8.C【解析】根据唐代宰相世系表统计看出,唐代宰相出自不同民族多个姓氏,说明唐代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故选C;A项“彻底”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D。9.C【解析】根据材料“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采访处置使与西汉时期的刺史略同,刺史是西汉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因此唐贞观初年到开元二十一年增设道,并且设置采访处置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力度,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道”是唐朝监察区,而与交通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贞观初年到开元二十一年间设置的道数量增加,设置监察地方的官员,没有体现削弱藩镇的问题,并且藩镇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道的数量增加,设置了监察地方的官员,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没有体现分割地方行政区域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0.C【解析】根据材料“隋炀帝……计建制三郡十县”“唐高祖……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德宗贞元五年……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隋朝至唐朝对海南岛地区加强管理,开发区域不断扩大,体现了这时期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有所提升,C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隋朝至唐朝对海南岛地区加强管理,没有涉及到北方,无法得出结束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隋朝至唐朝对海南岛地区加强管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在秦朝时期已经形成,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央地方的管理,没有体现地方自主权,D项错误。11.A【解析】材料反映藩镇自己设置文武官吏,赋税由自己分配,并不上缴朝廷,虽然向朝廷称臣,实际上并不是臣,这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A;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文臣与武将的矛盾,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2.B【解析】由材料信息“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宋朝之前出现的草市,故B正确;夜市、市场、市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13.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骆驼的原产地是北非、阿拉伯和中亚细亚。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这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但贸易不太繁荣;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这说明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故B正确;由材料推知,汉代骆驼已经进入中原,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唐三彩制作技艺,故C错误;材料和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无关,故D错误。14.D【解析】评价古代帝王是不是好皇帝的标准主要是看其统治时期有没有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在位期间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武则天建立统治的表现,排除;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B选项排除;C选项是武则天的身份特征,排除。15.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隋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对外交往上,也体现出了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中外交往频繁,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以及周边国家派遣遣唐使等。所以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繁荣与开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C选项错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D选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部分阶段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6.(1)数量较少;设立时间较集中(多设于唐玄宗时期);藩镇兵力雄厚;设置在边疆:防范少数民族。(2)变化:遍布全国;数量多:类型多样:官员任免以朝廷任命为主;功能不一。影响:各类藩镇相互制衡,维系唐王朝统治;利于中央平定地方叛乱:利于抵御外族进攻;利于维护内地社会稳定:部分藩镇缴纳赋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解析】(1)特点:从数量来看,唐前期藩镇数量较少;从设立时间来看,唐前期的藩镇设立时间较集中,多设于唐玄宗时期;从兵力配置上来看,这一时期藩镇兵力雄厚;从藩镇所处地点来看,设置在边疆;从反正防范对象来看,主要是防范少数民族。(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的藩镇类型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遍布全国;从数量来看,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数量明显多于之前;从藩镇的类型看,这一时期藩镇类型具有多样性;从藩镇官员任免形式来看,官员任免以朝廷任命为主;从藩镇功能来看,功能不一。影响:从藩镇的兵额和功能看,如河朔型和中原型藩镇,后者对前者有一定的制约性,即各类藩镇相互制衡,维系唐王朝统治;中原型藩镇利于中央平定地方叛乱;边疆型藩镇利于抵御外族进攻;东南型藩镇利于维护内地社会稳定;部分藩镇缴纳赋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17.(1)共同问题: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地方行政单位数量日益庞大(或:加强对数量日益庞大的地方政区的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各自创新:汉武帝创建州刺史制度;唐初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