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酒泉市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信息收集组策划了一次“关键词谈感言”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自己的初中生活经
历,以一个关键词概括自己的感言,并阐述理由和提示信息,由同学们来竞猜。这些
感言,将被作为“同学画像”板块的内容。请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感言,完成小题。
小萱:我的关键词读作mIngo三年初中生活,是一段充满与挑战的时光,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鼓励下,我战胜了挫折,学会了奋斗,学会了勇敢。那些
的时刻,将刻在心底,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小轩:我的关键词读作didn。“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三年来我
们一路追风赶月,不曾停下过脚步,因为草木荣生的平川尽头,是巍峨的高山。
只有通过不断自我超越的,我们才能站在高山的顶峰饱览胜景!
1.请你根据提示写出小萱和小轩的关键词。
(1)小萱:(2)小轩:
2.小萱同学的发言中有个别字音读错了,请帮她写出正确的读音。
(1)挫折()(2)熠熠生辉()
3.请在小轩同学的感言方框处补充恰当的标点符号,请注意标点在田字格内的书写。
4.请在画横线处为两位同学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A.荆棘一帆风顺伫立历练
B.苦难一帆风顺矗立淬炼
C.荆棘逆风飞扬矗立淬炼
D.苦难逆风飞扬屹立历练
5.两段感言中包含的汉语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加粗词“在”“将”“通过”的词性相同。
B.“追风赶月”“草木荣生”“平川尽头”“饱览胜景”的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小轩感言的最后一句话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少年应有鸿鹄志”的句子主干成分中,宾语是“鸿鹄志”。
为了让班史的内容充实全面,文字撰写组面向全体同学征集“记录班史”稿件,5月
20日前完成稿件征集。他们撰写了一则征稿启事,班主任在审核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
题,请你帮忙指出并修改。
征稿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给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本班同学将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
史。⑴班史布置“班级史话”“感念师恩”“同学画像”三个板块。⑵“班级史
话”,勾勒班级三年来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业余活动等,刻画班级集体群像,记
录难忘瞬间。(3)“感念师恩”,记录关于老师的事件,表达我们的崇敬之心和感谢之
遁一“同学画像”,以“关键词”感言的形式,并配上记录同学难忘时刻的照片,记
录每位同学的“成长之旅”。
(4)大家务必积极参与,用文字记录我们的故事,珍藏我们的回忆!稿件文体不
限,字数不限,请以word形式编辑,插入相关照片或手绘图画,发送至编辑部邮箱
(kunpengbjsh2024@126.com)o
班史编委会
2024年4月28日
6.画横线的(1)(2)(3)(4)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表述恰当无误,请找出是第句。
7.请从表述不恰当的三句中任意挑选一句,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8.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启事中还有一处表述不明确。请指出来。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甲】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乙】
浣溪沙
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丙】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9.朗读诗歌悟情感。在诗歌朗读中,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感情,我们常常需要注意一
些朗读技巧,比如“重音”,请结合知识卡片的提示,从下面给出的诗句中任选一
例,仿照示例写出你的朗读设计。
知识卡片提示
重音常出现的位置:①并列关系处;②对比关系处;③转折关系处;④递进关系
处;⑤强调处;⑥修辞手法处。
示例:
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的朗读设计:我认为“杨花”与“子规”要重读。“杨花”与“子规”是并列关
系,诗人通过描绘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的景象,以及子规鸟凄厉地鸣叫“不如归
去”,寓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这种情感与当时诗人的情境相契合,通过对景物
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从而传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情谊和惋
惜与同情。
诗句A:北风江上寒
诗句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诗句C:鬓微霜,又何妨!
选择诗句:—(填序号即可)。我的朗读设计:。
10.辨读意象悟情感。同学们在诗歌默写时常容易将“雁”与“燕”混淆写错。其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意象与物候现象紧密相关,而且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请结合
知识卡片的提示和生活经验,区分【甲】【乙】两首诗歌中的“雁”与“燕”的内
涵。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寄托思念。
11.品读意境悟情感。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
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说的‘'境界",主要指诗歌意境,包含两个因素:即意(情)
与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雄浑大气,意境开阔。请结合三首诗词中画横线的
诗句,比较探究苏轼词的境界与其它两首诗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
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鹃啄其肉蚌
合而措③其喙。鹃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鹃曰:'今日不
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鹉。'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
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日:“善!”乃
止。
(《战国策•燕策二》)
【注】①苏代:谋士。②惠王:赵惠文王③指:同“钳”。④支:相持,对峙。
1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
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赵且伐燕
(4)渔者得而并禽之
13.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限断两处)
蚌方出曝而鹤啄其肉蚌合而指其喙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⑵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5.两篇文章都出自《战国策》,两文的“劝谏”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
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
①去看梨花。
②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③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断升起,先是看
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这哪里是去看梨花,而是把春天留在
身后,去重新体味正在逝去的冬天。
④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色。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的峡壁是草坡,
是密闭的柝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
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把一
面面山壁和整条峡谷都变成了一幅取景深远的风景画。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过于单
调,风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
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
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视觉可以转换为听觉。真的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
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而那些被阳
光透耀的部分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我耳边响起一些熟悉的旋
律,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⑤我们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
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
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
⑥然后,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刚才还滔滔翻
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
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
⑦我们来到金川河谷最宽处。(A)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隙,都站满梨
树。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将散未散之间。远山逶迤的山
梁上昨夜又积上了新雪。春天,梨花开放时,这个地方,往往低处下的是雨,高处降
的就是雪。
⑧现在天放晴了,高处是晶莹的新雪,低处谷地里是雨后的梨花。(B)一样的白,
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还是正在聚拢的白。雪山
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太阳正在升起来,红
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
展地生长。树干粗杨、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
的花朵。少的十朵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再移步近观,那些
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此时,它
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C)香气那么浓
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
出,形成的光雾隐隐约约——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
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
⑨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是绸缎
的质感。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
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
最中央羞怯地低着身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生命的奇迹发生。
⑩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
⑪我就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岑参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
阔,但那诗到底是写唐时轮台的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D)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雪压枝,莺啪柳如丝”都是写那小山小
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⑬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
植,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
写草木,尤其是散文书写,常常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
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
⑭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情态与意涵。所以,不看主客
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
消了书写的意义。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
路。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花,而真正重栗的是我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
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
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
⑮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
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之前是寻求。
⑯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遍的梨
花。
(节选自《嘉绒记》,略有删改)
16.文学创作讲究裁剪巧妙,详略相宜,突出中心。本文的中心写景对象是“大金川
的梨花”,因此有人认为作者在第④自然段对阳光下的峡谷景色用墨如泼,大笔渲
染,笔墨过多,冲淡了下文对梨花美景的描写。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17.第⑬自然段写道:“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
格调。”请阅读第⑦一⑫自然段,从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两处,赏析作者是运用
哪些方法对大金川梨花的不同姿态和格调进行描绘的?
18.第⑭自然段“我看"梨花和我看“梨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请结合
文章内容分析它们有何不同?作者的观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
牡丹油。但我“买楼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
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
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
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挛不停。工作时置于
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②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
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
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
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
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
感和审美的美。
③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
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锚之
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
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
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
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
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
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
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
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④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
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
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
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
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
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
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
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
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
条。
⑤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
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
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
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
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
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⑥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
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
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
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
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
“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
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
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
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
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
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缗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⑦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中成语“买楼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朋友所赠之礼物的珍
贵。
B.第三自然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将二者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
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句,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
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20.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分析。
21.请阅读文章③-⑥自然段,补充思维导图,在梳理行文思路的过程中认识作者阐述
的审美观点。
不同艺术形式中的线①__________、作家笔下点和线的表现手法、书法
条之美艺术中的线条美、舞蹈和音乐艺术中的线条美。
线条之美
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
②____________
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
杂技等等。
主观精神中的线条之霍去病墓上拙朴、雄浑、苍凉的线条,传递着
美③_______________。
22.线条之美,无处不在。阅读了本文,你也一定受到了启发,请寻找一些生活事
例,印证作者“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
美的美”的观点,写出你的审美体验。
二、默写题
23.文字撰写组邀请语文李老师写了一段“青春寄语”作为班史的卷首寄语,由于李
老师有点忙,里面引用的古诗文没有写完,请你补写完整。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年轻,是朝气蓬勃,是风华正茂,是矫健的英姿,是令人羡
慕的各种美好。可青春只是如此吗?当然不是!真正的青春是求学道路上“非淡泊无
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的心无旁鹫;是身处逆境时相信
“,”(陆游《游山西村》)的坚定信念;是“晴空一鹤排云
上,一(刘禹锡《秋词》)的昂扬向上;是“—山入潼关不解
平”(谭嗣同《潼关》)中向往自由的不羁与洒脱;……青春,是勇敢,是无畏,是追
风,是踏浪,是所向披靡,是一往无前,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命价值、一种精
神状态!同学们,你们是“水击三千里,”的大鹏,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
旅途中,顺境时乘风破浪,逆境时昂首倔强,收获青春的精彩与幸福!
三、材料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AI绘画。
材料一:
AI绘画就是“人工智能绘画”,是一种计算机生成绘画的方法。AI的绘画主要包
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另一个是图像的处理与还原。人工智能图
像分析与处理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去提取物体的纹理信息,然后通过神经网络对
其进行深度的图像分类和处理。在AI绘画方面,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图像的识别与还
原,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目前AI已经在图像识别、图像合成、人脸识别、
视频分析、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应用,将给
人工智能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领域,将会有巨大的
进步。
(知乎,有删减)
材料二:
AI绘画不需栗大家人工手绘,只需要让AI软件自动绘制,用户只要下达指令即
可。想要绘制出各种好看的图片,用户需栗向AI软件进行详细的描述、提供关键词、
设置风格和尺寸大小,然后就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AI画作了,软件可以让大家使用
相同的内容反复生成,而且生成的AI作品每次都不一样,为用户提供超多不同的选
择。想要让它绘画出满意画作的要领,在于必须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越详细越好,
这样可以让软件充分了解用户想栗的图片效果。当然,软件也可以让用户进行随机AI
创作。相较于手工绘画,AI绘画更加方便快捷,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而且还能够
获得各种好看的绘画作品。
(360百科,有删减)
⑴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人工智能中的图像分析与处理技
术?
⑵AI绘画令人满意的关键是什么?请根据语段介绍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25.结合上面的文字介绍,尝试为班史制作封面。
⑴拟定班史封面名称:。
⑵请给AI绘画软件描述你设想的班史封面图画。
班史制作活动就告一段落。同学们,人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都
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结束,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就让班史成为我们三年青春时光的永远
见证吧!
26.学校图书馆为了让师生图书借阅更加方便快捷,将使用数字技术对图书进行电子
管理。请帮助图书管理员老师给下面的名著分类归档。(只填序号)
①《儒林外史》②《昆虫记》③《红星照耀中国》
(电子.案]
[科普作品<>]〔讽刺文学<>)〔纪实文学<>:)
27.文学作品中的名字往往独具匠心。请尝试选取以下名著中的人物,再取一个名
字,为他写一个人物小传,至少写出人物的三个重要故事情节,不少于100字。
A.《西游记》孙悟空
B.《水浒传》宋江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示例:我选择《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取名“名士清流”。
名士清流一一王冕小传
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但他勤奋好学,在放牛之际,靠自
学画得一手好荷花,靠画荷补贴家用,孝顺母亲。他还天资聪颖,不满二十岁就上知
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他也性情孤傲,远离功名富贵,知县来请,王冕也不
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那里隐居终老。他就像自己画中的
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品行高洁,真乃名士清流!
四、写作题
28.作文。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O二四年新年贺词文采斐然,其中有几行筋骨句发人深
省: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这一年的步
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
态……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2024年,你将怎样走过?请以“2024,写给的你”为题,给自己写一封
信。
要求:①立意自定,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可叙事,可议论说理,也可直
抒胸臆。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抒情情真意切。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
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9.给材料作文。
德(甲骨文)德(金文)德(周代以后金文)德(小篆)
上面是汉字中“德”字最早的几种写法。这个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左面的
“彳”表示行走,可引申为一种行为;右面是个“直”字,其形状像一只眼睛上面有
一条直线,表示眼睛栗看正;后来在下面加了一个“心”字,表示直行者还要坚持本
心。“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相通,表示得到。
上面的材料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道理:品德指引着人的行动;要坚持正道直行;
做人做事栗正直,坚持本心;有德才能有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
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
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参考答案
1.答案:①铭;②巅。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根据拼音ming,小萱的话“将刻在心底,在我
的记忆中熠熠生辉”可知,ming——铭: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比喻深刻记住。
⑵根据拼音dian,小轩的话“我们才能站在高山的顶峰饱览胜景”可知,dian——
巅:山顶。
2.答案:①cub;②yi。
解析:本题考查给加粗字注音。(1)挫折:读音cu6zhe,失败;失利。(2)熠熠生
辉:读音yiyishenghul,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3.答案:句号在内,占田字格左下角小格;引号在外,占田字格右上角小格。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根据语境“'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口
三年来我们一路追风赶月,不曾停下过脚步,因为草木荣生的平川尽头,是巍峨的高
山”,空处前文是引用的古诗文,有上引号,可知是直接引用,应使用下引号;“少
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是独立的诗句,引号之内应会使用句号。根据“注
意标点在田字格内的书写”的要求,句号在内,占田字格左下角小格;引号在外,占
田字格右上角小格。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荆棘:泛指带刺的小灌木。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
碍。苦难:痛苦和灾难。空一,根据“三年初中生活,是一段充满与挑战的时光”语
境可知,这里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应使用“荆棘”。一帆风顺:船挂满帆,
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逆风飞扬:比喻层见叠出,盛行不衰。空二,
根据“那些的时刻,将刻在心底,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语境可知,这里指比喻层
见叠出,盛行不衰,应使用“逆风飞扬”。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多指沉思)。矗立:
高耸地立着。空三,根据“是巍峨的高山”语境可知,这里指高山高耸地立着,应使
用“矗立”。历练:锻炼;磨炼。淬炼:反复经受考验,磨炼。空四,根据“只有通
过不断自我超越的,我们才能站在高山的顶峰饱览胜景”语境可知,这里指反复经受
考验,应使用“淬炼”。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说法不正确,“在”“通过”是介词,“将”是副词,
而非词性相同;C.说法不正确,“只有……才能……”是条件复句,而非假设复句;D.
说法不正确,“少年应有鸿鹄志”主语是“少年”;谓语部分是“应有",核心词是
“有”;宾语部分是“鸿鹄志”,中心词是“志”,而非宾语是“鸿鹄志”;故选
Bo
6.答案:第⑶句。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1)用词不当。在这里,“布置”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对场
所或空间的安排,而不是用于描述书籍或文档的“内容设置”。(2)语义重复。在这
里,“课外活动”和“业余活动”存在部分语义重叠,导致表达冗余。(4)用词不当。
虽然“务必”表达了强烈的呼吁,但在此处可能显得过于强制,不够委婉。故正确答
应选第(3)句。
7.答案:第⑴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布置”改为“设置”。第⑵句。语意重
复。“课外活动”和“业余活动”词义存在包含关系,建议删去“课外活动”或“业
余活动”。第⑷句。表达不得体,“务必”带有强制性,可以改为“希望大家积极参
与”。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1)将“布置”改为“设置”。(2)删去“业余活动”。
(4)“大家必须积极参与”改为“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8.答案:应明确截稿日期5月20日前。
解析:本题考查表述不明确。在审查上述征稿启事时,我们注意到除了之前指出的用
词和语义问题外,还存在一处关键的表述不明确,即启事中未明确设置截稿日期。在
征稿活动中,截稿日期是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按时完成并提交稿件的重要信息,也是
保证编委会能够有足够时间进行编辑和整理的关键环节。问题所在:启事中缺少截稿
日期,这可能导致参与者不清楚何时需要提交稿件,也可能使编委会在收集稿件时面
临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修改建议:在启事的最后部分,明确添加一个截稿日期,以便
参与者能够据此安排自己的写作和提交时间。例如,可以在启事的最后一段添加“截
稿日期为2024年5月20日,请大家务必在此之前提交稿件。”这样的表述既清晰又
明确,有助于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9.答案:①诗句A:北风江上寒我的朗读设计:我认为“寒”要重读。此处是强调关
系。一个“寒”字突出了万木凋零、大雁南飞、北风过江的萧条荒寒之景,渲染了凄
凉的气氛,为下文“乡泪客中尽”的思乡之情做铺垫。②诗句B: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我的朗读设计:我认为“新”和“旧”要重读。此处是对比关系。
“新”字表现出词人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安闲愉悦,而“旧”字又不期然而然地触
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
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新”“旧”对比之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
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伤感之意。诗句C:鬓微霜,又何妨!我的朗读设计:我认为
“又”要重读。此处是转折关系。词人在酣畅饮酒之际,想到自己两鬓已然微微发
白,人已老去,但是这又何妨呢!丝毫不妨碍词人渴望“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
国的雄心壮志,爱国豪情!“又”这一转折,更体现了词人的乐观豪放,豪气干云,
应重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与朗读设计。诗句A:“北风江上寒”一句意为北
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
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且“北风寒”是强调关系,强调
了万木凋零、大雁南飞、北风过江的萧条荒寒之景,据此可设计重读“江上寒”;诗
句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意为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
亭台池榭都和去年一样。诗句中一“新”一“旧”形成对比关系,“新”字可见诗人
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旧”字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
非的怀旧之感,在这对比中可见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据此可设计重
读“新”“旧”;也可重读“去年”,这是强调处,强调眼前的时令气候亭台池榭都
和去年一样,由此引发诗人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表达诗人内心景物依旧
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诗句C:“鬓微霜,又何妨”意为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
关系呢!“鬓微霜”是强调处,诗人鬓发斑白,但扔了报国之志,故此处可设计重
读;“又何妨”是转折处,突出即使鬓发斑白也没有什么关系,诗人仍有杀敌报国的
雄心壮志,故可在此设计重读。
10.答案:甲诗:诗人常用大雁寄寓思乡念亲之情,借北雁南飞,抒发游子的客居思
归之情。故用木落“雁”南度。乙词:燕子喜筑巢于人家屋檐下,且秋去春回,不忘
旧巢,很多诗人都把燕子当做春天的象征。故词中用似曾相识的“燕”,抒发世事变
迁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意象。结合【甲】诗“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可
知,诗句的意思是树叶飘落,大雁向南方飞去;北风呼啸,江水寒冷。结合知识卡片
“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寄托思念”可知,诗人借鸿雁南飞,引起客
居思归之情;大雁一般出现在秋天,尤其在北方,它的出现,常常象征着羁旅中的思
乡之情。因此,人们经常以“归雁”来寄托思乡之情。还有,古人常常看到大雁春天
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在古人的眼中,大雁似乎总是在天上飞,就像羁旅之人一样,
总是在路上,颠沛流离。所以大雁这一意象还象征着羁旅伤感之情。结合【乙】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知,诗句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
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依据句中的“燕归来”可知,小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小燕子的北归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过往对比,会给人以时光已逝之感,流露出作者伤春惜时
和孤独寂寞之情。
11.答案:甲诗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乙词抒发了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
感。两首作品都只关注个人感受,感情基调悲愁伤感。而苏轼在词中抒发了虽怀才不
遇但仍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他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心怀家国情怀,感情基调激
昂豪迈,自成一格。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结合【甲】诗“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
看”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诗人在异
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
看天际孤帆,强烈地抒发了思乡思亲之情;结合【乙】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可知,诗句的意思是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
子好生眼熟像旧时的相识,流露出作者伤春惜时和孤独寂寞之情;结合【丙】诗"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
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
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综上分析可知,【甲】诗【乙】诗关
注的都是个人感受,感情基调悲愁伤感的。而苏轼在【丙】词中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
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心怀家国情怀,感情
基调激昂豪迈,自成高格。这就是苏轼词的境界与其它两首诗词的最大的不同。
12.答案:(1)偏爱;(2)指责;(3)攻打;(4)通“擒”,捕捉,捉住。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
我。私:偏爱。(2)句意为: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
人。刺:指责。(3)句意为:赵国准备攻打燕国。伐:攻打。(4)句意为:一个渔夫把
它们一起捉走了。禽:通“擒”,捕捉,捉住。
13.答案:蚌方出曝/而鹤啄其肉/蚌合而拍其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
虚词来辅助句读。“蚌方出曝而鹤啄其肉蚌合而拍其喙”意思是:一只河蚌正从水里
出来晒太阳,一只鹤鸟却啄它的肉,河蚌立刻合壳夹住了鹤鸟的嘴。“蚌方出曝”主
谓结构,应在“曝”后停顿;“而鹤啄其肉”主谓结构,应在“肉”后停顿;因此断
句为:蚌方出曝/而鹤啄其肉/蚌合而拍其喙。
14.答案:(1)由此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太深了。(2)(鹤和蚌)它们两个互不相让,被
一个渔夫发现将它们一起捉走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
语: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蔽:被蒙蔽,受蒙蔽。甚:厉害。(2)
重点词语:舍:放弃。渔者:打鱼的人。得:得到。禽:通“擒”,捕捉,捉住。
15.答案:同:劝谏的艺术和结果相同。甲文邹忌以“比美”的家事设喻国家大事,
引导齐威王认知到“王之蔽甚矣”的事实,从而虚心纳谏。乙苏代以“鹤蚌相争,渔
翁得利”巧妙比喻,指出“燕赵相争,秦国得利”的后果,成功劝说赵惠文王停止发
兵。两文都巧妙设喻,以小见大,指出问题要害,委婉劝谏。异:劝谏的对象和目的
不同:邹忌和齐威王同为齐国君臣,邹忌是劝谏自己的国君革除弊端,使国家强大。
而苏代是劝谏别国国君,制止对方发兵攻打自己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相同点: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
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和乙文“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鹤啄其肉蚌
合而拍其喙……故愿王熟计之也”(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到一只河蚌正从水
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鹤鸟却啄它的肉,河蚌立刻合壳夹住了鹤鸟的嘴……所以希望大
王仔细考虑这件事!)可知,都是用委婉劝谏的办法(或巧妙设喻,以小见大,指出问
题要害,委婉劝谏)根据甲文“王曰:‘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和乙文“惠王
曰:‘善!‘乃止”(赵惠王说:“你说得对!”于是就停止了攻打燕国。)可知,都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或结果相同)不同点:根据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和乙文“苏代
为燕谓惠王日"(苏代替燕国对赵惠王说)可知,劝谏的对象不同。根据甲文“由此观
之,王之蔽甚矣”邹忌是劝谏自己的国君革除弊端,使国家强大;乙文“今赵且伐
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如今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国和
赵国长时间相持不下,都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捉住鹤鸟和河蚌的
渔夫)苏代是劝谏别国国君,制止对方发兵攻打自己的国家;可知,劝谏的目的不同。
16.答案:示例: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第④自然段把“阳光”比作一个“美术大
师”,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的景物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而下文中也写到大金川的梨
花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香气也格外浓烈,正是阳光的照耀让大金川的梨
花更加充满生命力,更具别样的姿态和格调。前文对阳光的描绘非但没有冲淡梨花的
美,反而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构成一种前后呼应的结构之美,更加突出了写作中
心。
解析:本题考查看法(句段作用)。内容上,根据第④段“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
色……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可知,把“阳光”比作一个“美术大师”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阳光的照耀让大金川的梨花更加充满生命力,更具别样的姿态和格调;突出
了金川的美景;结构上,结合⑧段“太阳正在升起来,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
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可知,为下文的
内容做铺垫,构成一种前后呼应的结构之美;据此分析可知,第④段对阳光下的峡谷
景色用墨如泼,大笔渲染,勾勒出了金川的美不胜收,渲染了环境,更加突出了梨花
美景。因此,我不赞同冲淡了下文对梨花美景描写的说法。
17.答案:示例:(A)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隙,都站满梨树。梨花开满,
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将散未散之间。赏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手法,“站”字将梨树拟人化,把梨花比喻成“雾”和“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
远看大金川的梨花时的朦胧之美。(B)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
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还是正在聚拢的白。赏析:运用色彩描写。一个“白”字,给
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描绘了无比宏大的鲜花阵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高山白雪与雨
后梨花的映衬之美。(C)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赏析:运用
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感官发生迁移,以视觉感受“雾气”描绘嗅觉感受“香气”,表
现了梨花香气的浓烈,展示了梨花在阳光照耀下的生机勃勃。(D)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
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雪压枝,莺嘴柳如丝”都是写那小
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赏析:运用
引用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引用描写梨花的古诗词,以古诗词中梨花的纤巧,对比烘托
出大金川梨花的壮阔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ABCD四处划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两处,结合“不同姿态和
格调”的提示,从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即可。
18.答案:示例:“我看”梨花: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
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我看“梨花”: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
的体察与认知,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培养感受力。我的启示:围绕写作要善于观
察,注重创新,不应落入俗套,千篇一律等观点来写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第一问:根据⑭段“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
花,而真正重要的是我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
现出书写的对象。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
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结合前文“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
情态与意涵。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
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
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路”可知,“我看”梨花: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
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我看“梨花”:
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培养感受力。第二
问:根据四段“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
有新的体察与认知”和⑮段“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
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
之前是寻求"可谈,我们要善于观察不同的对象,培养新感受力,以期由浅入深,深
化情感。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A.“强调了朋友所赠之礼物的珍贵”有误,结合①段
“但我'买梗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可见,这是作者自嘲自己没
有看上那名贵的牡丹油,却对瓶子感到惊艳;故选A。
20.答案: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以书法艺术为例,将草书的线条比作“晴空霹
雳”“灯下细语”,具体阐述了“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
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的观点,将抽象的艺术审美观念阐述得生动形象,通
俗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第④段画线句“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
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
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
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
尽”可知,这句话列举书法艺术,并将草书的线条比作“晴空霹雳”“灯下细语”,
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具体生动论证“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
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这一观点,将抽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主题餐饮店长创意管理聘用协议3篇
- 2024版新媒体内容创作与分发合同
- 2025年度医疗器械代工与品牌推广管理协议4篇
- 2025年度新型瓷砖研发生产合作协议范本4篇
- 2024版箱式变压器的采购合同范本
- 2024版铝合金办公室隔断门制作与安装协议
- 中国片壮晶石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版个人房产出售交易资金监管及风险控制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含物业费)4篇
- 2025年度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补充协议(绿色金融)4篇
- 品牌策划与推广-项目5-品牌推广课件
- 信息学奥赛-计算机基础知识(完整版)资料
- 发烟硫酸(CAS:8014-95-7)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数字信号处理(课件)
- 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对策课件
- 信息简报通用模板
- 社会组织管理概论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火灾报警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
- 耳鸣中医临床路径
- 安徽身份证号码前6位
- 分子生物学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