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1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2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3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4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F19Ca40Ti48Fe56

第I卷(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电子式::N”N:

B.基态c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E3,

3s3p

C.基态Fe?+的价电子排布式:3d54sl

D.CO2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N2分子的电子式为::NNN:,A正确;

B.基态C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价电子轨道表示式:E]B正确;

3s3p

C.Fe是26号元素,基态Fe?+的价电子排布式:3d6»C错误;

D.CO2是直线形分子且C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D正确;

故选C。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琥的是

A.SC)3的VSEPR模型:

B.S?一的结构示意图:

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4c

HClHClHC1

D.HC1分子中◎键的形成:

o0^oo引ooo引c3°

【答案】A

【解析】

【详解】A.S03中心S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gx(6-3x2)=0,不含孤对电子,价电子对数为3,VSEP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故A错误;

B.S为16号元素,S?一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8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4,核素表示式为:*C,故C正确;

HClHC1HC1

D.HC1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键的形成:0^00QGW

故D正确;

故选Ao

3.下列表述不乖琥的是

A,原子轨道能量:ls<2s<3s<4s

B.M电子层存在3个能级、9个原子轨道

C.4s电子能量较高,总是在比3s电子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

D.同一周期,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容易失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层不同,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能层越大,能量越大,则原子轨道能量为ls<2s<3s<4s,故

A正确;

B.M电子层存在s、p、d共3个能级,共有(1+3+5尸9个原子轨道,故B正确;

C.4s电子能量高于3s电子,4s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地方的出现几率比3s电子大,不一定总是在比3s电子

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所以同一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容

易失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4.关于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如下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潮湿的空气中,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B.铁发生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C.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D.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置于潮湿空气中的金属能形成原电池,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A错误;

B.铁发生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_2b=Fe?+,B错误;

C.马口铁是镀锡,镀层破损后,铁作负极,被氧化,被腐蚀时首先是铁被氧化,C错误;

D.锌比铁活泼,可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铁为正极,被保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元素或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稳定性:HF>HC1>HBrB.第一电离能:Al>Mg>Na

C.酸性:HNO3>H3PO4>H2SiO3D.电负性:C<N<0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1>HBr,A正确;

B.Mg核外电子排布,3s能级全充满,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Mg〉Al〉Na,B

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变强,碱性减弱,

酸性:HNO3>H3PO4>H2SiO3,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电负性:C<N<0,D正确;

答案选B。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4gCC)2与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B.标况下,11.2L的CO2气体含有的。键数为2NA

1

C.Imol-L的CuCl2溶液中含有C1"的数目为2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反应O.lmol过氧化钠,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答案】A

【解析】

44g

【详解】A.4.4gCCh与N2O混合气体含有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一'―^=0.1mol,O.lmol混合气体

"44g/mol

中含有0.3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故A正确;

B.CO2的结构式为O=C=O,含有2个◎键,标况下,11.2L的CO2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键数为

NA,故B错误;

C.未说明ImoLl/CuCU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ImoLLT的CuCU溶液中含有C「的数目,故C错误;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一半过氧化钠中的O由1价上升到0价,另一半由1价下降到2价,每反

应O.lmol过氧化钠,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故D错误;

故选Ao

7.NaCl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琥的是

A.NaCl属于离子晶体

B.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4个Na+和4个C「

C.每个Na+周围有6个紧邻的C「和6个紧邻的Na+

D.Na+和C「间存在较强的离子键,因此NaCl具有较高的熔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以离子键结合,属于离子晶体,A正确;

B.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12x4+l=4个Na+和8x—+6x1=4个C「,B正确;

482

C.每个Na+周围有6个紧邻的Cl-和12个紧邻的Na+,C错误;

D.Na+和Cr以离子键结合,因此NaCl具有较高的熔点,D正确;

故选C。

8.三氯化氮(NCL)可用于漂白和消毒。下列说法不乖确的是

A.NCI3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B.NC13中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NCh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D.根据电负性N>C1推测,NCI3与H2。反应生成NH3和HC10

【答案】C

【解析】

【详解】A.NCL分子中N和C1之间构成的是极性键,A正确;

B.NCL中N原子和每个C1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N还有还有1个孤电子对,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

定结构,B正确;

S_3x]

c.NCL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3+工一=4,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正负电

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错误;

D.根据电负性N>CLNC13中N的化合价为3价,C1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NCL与1^0反应生成NH3

和HC10,D正确;

故选C。

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亚琥的是

事实解释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A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H2S<H2O

石英是共价晶体,干冰是分子晶体;共价键比分子

B熔点:石英〉干冰

间作用力强

F的电负性大于C1,F—C的极性大于C1-C,使

酸性:

CF3C-的极性大于C^C-的极性,导致分子中

CF;C00H>CCl3C00H

0-H极性:CF3coOH>CCl3C00H

DCU分子中的共价键是◎键Cl价电子排布为3s23P§,Cl原子结合为Cl2时,两

个原子的3p轨道“头碰头”重叠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解释不合理,A错误;

B.石英是共价晶体,干冰是分子晶体,作用力不同,共价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故熔点:石英〉干冰,B

正确;

C.F的电负性大于C1,则CF3COOH中0—H极性大,更容易电离,可知酸性CF,COOH>CC13coOH,

C正确;

D.CU中Cl—Cl为P-Pb键,Cl结合为CU时,两个原子的3P轨道“头碰头”重叠,D正确;

故选Ao

10.血红蛋白结合。2后的结构如图所示,Fe?+与周围的6个原子均以配位键结合。CO也可与血红蛋白配

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2的230〜270倍。二者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反应可表示为:

①Hb+O2=Hb(OjK];②Hb+COUHb(CO)(,下列说法不强理的是

A.Fe?+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

B.电负性:0>C,故CO中与Fe?+配位的是0

C.由题意可得结论:相同温度下,K]>K\

D.CO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平衡①、②移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存在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A正确;

B.电负性:0>C,0在成键时不易给出孤电子对,故CO中与Fe2+配位的是c,B错误;

C.CO也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2的230〜270倍,可知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

比①大,故相同温度下,K2>KX,C正确;

D.CO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氧气浓度增大,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Hb浓度减小,反应②平衡逆

向移动,二者平衡移动的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B。

11.科研人员利用Cu/ZnO作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实现了CO2和H2合成甲醇(CH3OH),该反应历程示

意图如下。

cP.,

光H20

1H心

CuZnOCuZnOCuZnO

"过程VI过程III

7&光

/--------------zOX>一、过程V/-----------也&过程W,---此副

CuZnOCuZnOCuZnO

•C:OOoH

下列说法不正琥的是

A.过程II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过程V中生成CH30H时吸收能量

Cu/ZnO

C.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OH+H,0

光3

D.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II中涉及CO键的断裂与CH键和HO键的形成,且CO键、CH键、HO键均为极性键,

A正确;

B.过程V中生成CH30H时,是CEO与H形成CH30H存在HO键形成的过程,该过程放出能量,B

错误;

C.该反应总过程是CO2和H2在Cu/ZnO作催化剂、光照条件下合成CH30H,总反应方程式为

Cu/ZnO

C0+3H——CHOH+H0,C正确;

22光3?

D.CO2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CH30H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C原子的

杂化类型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2.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熔点以及对多种物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

合成、分离提纯以及电化学研究中。下图为某一离子液体的结构。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

HC-N

//\\

HC、CH

BF;

H2C.

、CH3

A.该离子液体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B.该结构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C.该结构中C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3种

D.BF;中存在配位键,b提供孤电子对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离子液体中,含有电负性较大的N,可与水分子中的H形成N…H0型的氢键,所以该离子

液体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A正确;

B.饱和碳原子所连的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为手性碳原子,所以该结构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该结构中C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sp3杂化和sp2杂化,所以该结构中C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2种,

故C错误;

D.BF;由BF3和F形成,BF3中存在空轨道,F有孤对电子,可形成配位键,故D正确;

故选c。

13.因生产金属铁的工艺和温度等因素不同,产生的铁单质的晶体结构也不同。两种铁晶胞(均为立方体,

边长分别为以anm和1.22an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1图2

下列说法不正琥的是

A.用X射线衍射可测定铁晶体的结构

B.图2代表的铁单质中,一个铁原子周围最多有4个紧邻的铁原子

C.图1与图2代表的铁单质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

D.图1与图2代表的铁单质的密度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可测定铁晶体的结构,故A

正确;

B.图2代表的铁单质中,以底面中心的原子为例,上层、同层、下层各有4个紧邻的原子,故一个铁原子

周围最多有12个紧邻的铁原子,故B错误;

C.铁为金属晶体,铁单质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故C正确;

D.图1中,据“均摊法”,晶胞中含8x1+l=2个Fe,则晶体密度为

2x56.

rv\-----4x5621-3

-=N.2x56一3;同理图2中,晶体密度为人”X1A0-g.cm;

AW213in21J

V-f—xlOg-cm——xlOg-cm(1.22a)NA

aaNA

故铁单质的密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14.氮化硼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

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晶胞

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六方氮化硼与立方氮化硼互为同素异形体

B.立方相氮化硼含有b键和兀键,所以硬度大

C.六方、立方相氮化硼晶体的化学式均为BN,硼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sp3

D.两种晶体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氮化硼是化合物,A错误;

B.立方相氮化硼中全部都是单键,只有。键,B错误;

C.由图,根据六方氮化硼的六元环中N原子和B原子数目相同,且为平面结构,硼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

立方氮化硼的晶胞中,由均摊法,B原子处于顶点和面心,晶胞中B原子数为8义工+6x^=4,N都在晶

82

胞内,晶胞中N原子数也为4,且所有B原子以四根单键和N原子连接,是sp3杂化,故六方、立方相氮

化硼晶体的化学式均为BN,硼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2、sp3,C正确;

D.两种晶体中都是N原子和B原子交替连接,都是极性共价键,D错误;

本题选C。

15.钛铁基储氢合金是由钛、铁两种元素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一种钛铁合金的晶胞如图i所示,该合金吸

收的氢位于体心立方正八面体的中心,氢被4个钛原子和2个铁原子包围,如图ii所示。

下列说法不氐理的是

A.钛铁合金的化学式:TiFe

B.钛铁合金中每个Ti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Fe有8个

C.钛铁合金与钛、铁的纯金属相比,熔点更低,硬度更大

D.如图ii所示的每个体心立方正八面体均填充1个氢原子,则理论上形成的金属氢化物的化学式:TiFe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1晶胞结构可知,Ti位于顶点,Fe位于体心,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的Ti原子个数=8x1=1,

8

含有的Fe原子个数=1,则钛铁合金的化学式为TiFe,故A正确;

B.由图1可知,该晶体中每个Fe被8个Ti所形成的立方体包围,每个Ti亦被8个Fe所形成的立方体包

围,即钛铁合金中每个Ti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Fe有8个,故B正确;

C.合金与纯金属相比,一般熔点更低,硬度更大,故C正确;

D.由图2可知,Ti位于晶胞的顶点和棱上,Fe位于晶胞内部,H位于体心和面上,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

的Ti原子个数=8义1+4'工=2,含有的Fe原子个数=2,含有的H原子个数=10xL+l=6,Ti:Fe:H=2:2:6=l:l:3,

842

则理论上形成的金属氢化物的化学式:TiFeH3,故D错误;

答案选D。

16.热激活电池是一种需要达到启动温度才开始工作的电池。一种热激活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放电后

的产物为Li7Si3和LiMn2O4o

己知:LiCl和KC1混合物的熔点与KC1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ffll图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向b极区移动

B.放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是3Lii3Si411e=4Li7Si3+llLi+

C.该电池中火药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D.调节混合物中KC1的物质的量分数可以改变电池的启动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即向b极区移动,故A正确;

B.放电时,a极的Lii3Si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3Lii3Si411e=4Li7Si3+llLi+,故B正确;

C.该电池中火药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LiCl和KC1混合物的熔点与KC1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图,调节混合物中KC1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

时,400℃时就可以启动电池,故D正确;

故选C。

17.室温下,取一定量冰醋酸,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冰醋酸配制成0.Imol•I7】醋酸溶液;

②取20mL①所配溶液,加入amLO.lmollT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pH=7;

③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直至溶液中n(Na+)=n(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所得溶液的pH=1

B.②中:a=20

C.③中:所得溶液中c(CH3coeT)<c(H+),且pH<7

D.取等体积的①与③所得溶液,二者所含CH3coOH分子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醋酸是弱酸,故①中O.lmol/L的醋酸溶液中c(H+)<0.1mol/L,pH>l,A错误;

B.若②中a=20,则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显碱性,pH>7,B错误;

C.③中溶液的电荷守恒为:c(CH3co0]+c(0H]+c(Cl]=c(H+)+c(Na+),结合n(Na+)=n(Cr),

+

故c(CH3co0)+c(0H)=c(H+),所以C(CH3co0)<c(H+),c(0Hj<c(H),PH<7,C正确;

D.①与③所得溶液相比,③相当于向①中加入了氯化钠溶液,越稀越电离,故等体积时③中醋酸分子数少,

D错误;

故选C。

18.向100mL0.01mol/LBa(OH)?溶液中滴加O.lmol/LNaHCC)3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琥的是

MNXI

NaHOO费硬的体帆mL

A.Ba(OH)2和NaHCOs都是强电解质

2+

B.A-B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Ba+2OH-+2HCO;=BaCO3+2H2O+CO^~

C.B—C,溶液中的c(OH)减小

D.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A<B<C

【答案】B

【解析】

【详解】A.Ba(OH)2和NaHCC>3在溶液中均完全电离,均属于强电解质,故A正确;

B.A-B加入NaHCX)3的物质的量小于Ba(OH)2的物质的量,发生的反应为

2+

Ba+OH-+HCO;=BaCO3J+H2O,故B错误;

C.B-C时加入的NaHCC)3继续消耗氢氧根离子,C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因此B-C溶液中c(0fT)减

小,故C正确;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点溶液中全部是Ba(OH)2,水的电离受到

抑制,电离程度最小,B点为反应一半点,氢氧化领还有剩余,C点Ba(OH)2和NaHCOs恰好完全反应,

因此水的电离程度:A<B<C,故D正确;

答案选B。

19.利用废铝箔(主要成分为A1,含少量Mg、Fe等)制明矶[KAl(SC>4)2」2H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K2SO4

NaOH溶液稀硫酸适量稀硫酸饱和溶液

铝箔一T①而溶]避"|②酸化胃巡|③酸溶|一④结晶|一明研

调pH为8〜9

析出A1(O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生成了比:2A1+2NaOH+6H2O=2Na[A1(OH)4]+3H2T

B.操作a是过滤,以除去难溶于NaOH溶液的杂质

C.②③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均是除去杂质

D.由④可知,室温下明研的溶解度小于AU(SO4)3和K?SO4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A1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溶于水,而Mg、Fe不反应,以单质固体形式除去,

则操作a是过滤,再加稀硫酸调节pH析出A1(OH)3沉淀,过滤固体,继续向纯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得到

A12(SC»4)3溶液,最后加饱和K2s04溶液结晶得到溶解度更小的明矶。

【详解】A.A1能与强碱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3H2T,故A

正确;

B.Mg、Fe不与NaOH反应,则操作是过滤,以除去难溶于溶液的杂质,故B正确;

C.②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调节pH使AF+转为A1(OH)3沉淀,③中是为了溶解A1(OH)3沉淀同时引入硫

酸根,两者作用不同,故C错误;

D.④是根据溶解度差异来制取明矶,即室温下明矶的溶解度小于Ab(SO4)3和K2so4的溶解度,故D正确;

故选C。

20.某研究小组在电压为24V时进行如下实验,电解3分钟后,发现下列现象。

编号①②③

碳*"碳棒碳慢,碳棒

伯钳

X-■■

装置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三圭制1父换膜

\.____7k_._____7*/___/

澄清£a(OH)2溶液澄清七a(0H)2溶液澄清Wa(OH)2溶液

小灯泡微弱发光,两极均产两极均产生气泡,阳极附

两极均产生气泡,溶

现象生气泡,阳极附近出现白色近出现白色浑浊,阴极附

液无明显变化

浑浊,阴极附近无明显变化近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小灯泡微亮是因为Ca(OH)2是弱电解质

B.对比①和②,白色浑浊的出现与电极材料无关

C.对比①和③,白色浑浊是由于0H迁移到阳极使Ca(0H)2沉淀析出

D.阳极附近白色沉淀的成分可能是CaCCh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中小灯泡微亮是因为Ca(OH)2在水中溶解度小,电离产生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小,溶液导

电能力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实质上Ca(0H)2溶于水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

B.对于①阳极上溶液中0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0H4e=O2f+2H2。,O2与C电极发生

反应产生C02,C02与溶液中Ca(0H)2反应产生CaC03白色沉淀,可见白色浑浊的出现与电极材料有关,B

错误;

C.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白色浑浊是由于阳极产生的氧气与电极反应产生的C02溶解在Ca(0H)2溶液中形成

的CaCCh,不是Ca(0H)2沉淀析出,C错误;

D.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a(0H)2溶液,在阳极上溶液中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4OH4e=O2t+2H2O,反应产生O2与碳电极发生反应产生C02,CO2与溶液中Ca(OH)2反应产生CaCCh白色

沉淀,故阳极附近白色沉淀的成分可能是CaCC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1.某小组对FeCb溶液与Cu粉混合后再加KSCN溶液的实验进行如下研究。

①向2mLO.lmol/LFeCb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2天后,溶液变为浅蓝色,有白

色不溶物生成。

②取①中浅蓝色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出现白色浑浊。振荡后白色浑浊物增多,红色

褪去。经检验,白色不溶物是CuSCN。

③向2mL0.1mol/LCuSO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未观察到白色浑浊。放置24小时后,出现白色不溶物。

已知:CuCl和CuSCN均为白色不溶固体

下列说法不亚确的是

A.①中产生白色不溶物的可能原因是Cu+Cu2++2Cl=2CuCl;

B.由③可知②中白色浑浊不是CiP+与SCN直接反应生成的

C.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Fe3+被完全消耗了

D.实验表明:Ksp(CuSCN)<Ksp(Cu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FeCb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表明有CM+生成;2天后,溶液

变为浅蓝色,则表明Cu2+浓度减少,Cu2+被Cu还原为Cu+,Cu+与Cl结合为CuCl沉淀,从而得出可能原

因是Cu+Cu2++2Cl=2CuCH,A正确;

B.由③可知,CuS0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未观察到白色浑浊,则表明②中白色浑浊不是C/+与SCN

直接反应生成的,B正确;

C.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Cu+与溶液中的SCN结合为CuSCN,从而促进Fe(SCN)3的不断电离,

不一定是Fe3+被完全消耗了,C不正确;

D.从②中可以看出,当溶液中既有C1又有SCN时,优先生成CuSCN,则表明:Ksp(CuSCN)<Mp(CuCl),

D正确;

故选C。

第n卷(共58分)

22.氟在已知元素中电负性最大、非金属性最强,其单质在1886年才被首次分离出来。

(1)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0基态F原子的电子有种空间运动状态。

(2)氟氧化物O2F2、OF2的结构己经确定。

O2F2H2O2

0—0键长/pm121148

①依据上表数据推测0-0键的稳定性:O2F2凡。?(填,'或

②OF2中F—0—F的键角小于H2。中H—0—H的键角,解释原因:o

(3)HF是一种有特殊性质的氢化物。

①已知:氢键(X-H…Y)中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时,作用力最强。测定结果表明,(HF%固体中HF分子

排列成锯齿形。画出含2个HF的重复单元结构:o

②HF中加入BF3可以解离出H2F+和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的阴离子,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4)工业上用菟石(主要成分CaF?)制备HF。CaF2晶体的一种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2+

①CaF2晶体中距离Ca最近的F-有个。

②晶体中Ca2+与F-的最近距离为d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该晶体的密度

P=g-cmT(列出计算式)。

【答案】(1)①.Is22s22P5②.5

(2)①.>②.F电负性大于氧大于氢,故OF2中O周围电子密度相对小于H2O中的,。周围电子

对间斥力较小,键角变小,

+

(3)②.BF3+2HF=[BF4]+H2F

4x78

1021

(4)①,8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F元素原子序数为9,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5,其核外电子占据

了5个不同的原子轨道,故电子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

【小问2详解】

①键长越长,键能越小,O2F2中0—0键的长度小于H2O2中0—0键的长度,则O2F2中0—0键的键能大

于H2O2中O—O键的键能,则0—0键的稳定性:O2F2>H2O2;

②F电负性大于氧大于氢,故OF2中0周围电子密度相对小于H2O中的,0周围电子对间斥力较小,键角

变小,OF?中F—O—F键角小于H20中H—O—H键角;

【小问3详解】

①测定结果表明,(HF%固体中HF分子排列为锯齿形,画出含2个HF的重复单元结构为:

②HF溶剂中加入BF3可以解离出HF和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的阴离子,该阴离子为[BF4],离子方程式为:

+

BF3+2HF=[BF4]+H2F;

【小问4详解】

①由晶胞结构可知,Ca2+占据8个顶点和6个面心,8个k位于晶体的内部,CaFz晶体中距离Ca?+最近的

F-有8个;

②由晶胞结构可知,Ca2+的个数为8X'+6XL=4,F-的个数为8,晶体中Ca?+与广的最近距离为晶胞体对

82

角线的工,设晶胞的边长为a,则6ax』=d,a=—7=d,该晶体的密度

44V3

4x78_4x78_4x78_

P=-----;---------=-------3---------------------=-------3------------^-x1(Xgem3

NA(axl0BNA^xlO-&?

Vv3Jvv3>

23.金属钛(Ti)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含钛的矿石主要有金红石和铁铁矿。

(1)T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是位于区。基态Ti原子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是o

(2)金红石主要成分是钛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晶胞形状为长方体,边长分别为acm、acm和bcm,结

①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Ti位于距离最近的O构成的中心(填字母序号,下同)。

a.三角形b.四面体c.六面体d.八面体

②该氧化物的晶体熔点为1850C,其晶体类型曩不可能是。

a.共价晶体b.离子晶体c.分子晶体

③若已知mg该氧化物晶体体积为ven?,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___________moL。

(3)以钓铁矿(FeTiOs)为原料,用美还原法冶炼金属钓的生产流程图如下:

①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o

②“高温氯化”时还得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结合流程及下表数据,“分离”时所需控制的最低温度应为℃□

TiMgMgCl2

熔点

1668651714

/℃

沸点

328711071412

/℃

④己知Mg和Ti的晶胞类型相同,Mg?+和Ti4+的离子半径大小相近,解释Ti熔点高于Mg的原因:

【答案】(1)①.d区②.2

、o„„„160V

(2)①.TiCh②.d③.c——

ma"b

高温

=

(3)①.第四周期第VIII族TiO2+2C+2C12^TiC14+2CO③.1668④.Mg和Ti均为

金属晶体,熔化时破坏金属键,Mg2+和Ti,+的离子半径接近,但是Ti4+带四个单位正电荷,而Mg2+带两个

单位正电荷,故金属钛中的金属键强于金属镁中的金属键,因此钛的熔点更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Ti元素原子序数为22,处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VB族,是d区,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24s2,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3d轨道中的电子未成对,含有未成对电子数为2;

【小问2详解】

①根据均摊法,该晶胞中0的个数为2x4+2=4,Ti的个数为8x^+1=2,故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TiCh,

48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的Ti周围有6个等距离的O,Ti位于距离最近的O构成的八面体中心,答案选d;

②该氧化物晶体熔点为1850℃,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熔点通常较小,因此晶体类型最不可

能是分子晶体,答案选c;

③一个晶胞中含有2个Ti原子和4个O原子,则mg该氧化物中含有该晶胞个数为总NA,一个晶胞体

积为a2bcm3,则有」NAxa2bcm3=Vcm3,NA=———;

160加/b

【小问3详解】

钛铁矿与焦炭熔炼提纯,生成TiCh,TiCh与焦炭、CL高温下反应生成TiC1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该气体

为CO,精制TiCL加Mg还原,生成MgCL和Ti,最后分离得到Ti。

①Fe元素原子序数为26,在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II族;

②高温氯化过程中,TiCh与C、C12反应生成TiCk和CO,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12^=TiC14+2CO;

③从表中可知,Ti的熔点为1668℃,而Mg、MgCb的沸点分别为1107℃和1412℃,分离过程最后生成的

Ti为液态,Mg和MgCl2为气态,则最低温度应为1668℃;

④Mg和Ti均为金属晶体,熔化时破坏金属键,Mg2+和Ti,+的离子半径接近,但是Ti4+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而Mg2+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金属钛中的金属键强于金属镁中的金属键,因此钛的熔点更高。

24.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应用广泛。电解NaCl溶液制备NaClO溶液的装置示意如下。

NaClO溶液和H2

(1)产生NaClO

-

①生成NaClO的反应包括:2CT-2e-=CU、2H2O+2e=H2+2OH-,

②测所得溶液pH,试纸先变蓝(pH它10)后褪色,说明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2)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初始pH下电解NaCl溶液,pH对NaClO浓度影响如下所示。

推测NaClO浓度在pH为3或13时较小的原因:

I.pH=3时,C"的溶解度减小

II.pH=13时,

①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推测I合理。依据的化学平衡是

②补全猜想II,经过检验,推测II成立。

根据上述实验,说明电解法制备NaClO溶液,初始pH不宜过小或过大。

(3)用同样方法电解CaCL溶液制备Ca(C10)2,电解难以持续,推测原因:。

【测量】

(4)取VmL所得NaClO样液,加水稀释。依次加入KI溶液、稀H2s0,。析出的%用amol〕T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3溶液V2mL。(已知:

1

I2+2Na2s2O3=2NaI+Na2S4O6)样液中c(NaC10)=___________mol-L=

【答案】(1)①.CL+2OH=C1+C1O+H2O②.碱性、漂白性

(2)①.CI2+H2OUH++CI+HCIO②.阳极上0H放电

(3)在阴极区生成Ca(0H)2,覆盖在电极表面,电极难以持续

V,a

(4)

2V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装置图可知,生成NaClO的反应包括:阳极上2c12e=CL,阴极上2H2O+2e=H2+2OH,然后氯气与

OH反应C12+2OH=C1+C1O+H2O,故答案为C12+2OH=C1+C1O+H2O;

②测溶液的pH,试纸显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后有褪色,说明溶液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碱性、漂白性;

【小问2详解】

①氯气溶于水,存在CI2+H2OUH++CI+HCIO,pH=3时,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则氯气的溶

解度减小,故答案为CI2+H2OUH++C1+HC1O;

②pH=13时,溶液显碱性,按照放电顺序,阳极上0H放电,电极反应为:4OHe=2H2O+O2t,根据问题(1)

可知,生成NaClO的量减少,故答案为阳极上0H放电;

【小问3详解】

电解CaCL溶液制备Ca(C10)2,在阴极区生成Ca(0H)2是一种微溶物,覆盖在电极表面,电极难以持续,故

答案为在阴极区生成Ca(0H)2,覆盖在电极表面,电极难以持续;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反应有:2I+CIO+2H+T2+CI+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