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优生竞赛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8/32/wKhkGGZsYqiAJ1DLAAIeWyEZ6Cw693.jpg)
![河南省汝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优生竞赛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8/32/wKhkGGZsYqiAJ1DLAAIeWyEZ6Cw6932.jpg)
![河南省汝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优生竞赛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8/32/wKhkGGZsYqiAJ1DLAAIeWyEZ6Cw6933.jpg)
![河南省汝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优生竞赛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8/32/wKhkGGZsYqiAJ1DLAAIeWyEZ6Cw6934.jpg)
![河南省汝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优生竞赛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8/32/wKhkGGZsYqiAJ1DLAAIeWyEZ6Cw6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期素质抽测试题七年级语文(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题号一二三四卷面分(5分)总分(一)(二)得分亲爱的同学们,本套试题中设有字体卷面分,希望你用规范的字体、整洁的卷面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抗美援朝是以正义之师兴正义之举。面对美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边境的威逼甚至轰炸,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党和政府毅然决定派志愿军远征作战。在敌我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英雄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用他们淳朴和谦xùn的气质、坚rèn和刚强的意志、无畏和坚定的信念,历经两年零9个月,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兴()正义之举淳()朴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谦xùn()坚rèn()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B.这一天,汝南县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C.D.天中山公园的郁金香,花枝招展,引来游客们的一片赞叹。4、古诗文默写。(8分)(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2)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3)古代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互文手法,概述了战斗之激烈、战争岁月之漫长。(4)诗言志。在杜甫《望岳》中,最能够体现出作者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折杨柳》的曲子表达思乡之情。5、小明同学在了解黄河文化的意义时找到了一段话,但是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助他重新排序,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2分)黄河文化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对于世界来说也非常重要。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人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与自然共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向世界传播黄河文化是十分必要的。①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②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人从古就在尝试改造自然恶劣的条件③而黄河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标志④不仅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⑤直至今日中国人也在这么做,让世界了解到这些是很重要的 A.④①③②⑤B.④①⑤②③C.②⑤④①③D.②⑤③④①6、名著阅读《骆驼祥子》(5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两个小题【A】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注释:〔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B】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1)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五匹骆驼的,“骆驼祥子”的外号是祥子卖了骆驼之后才得来的。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精神世界是滞后而苍白的,祥子的堕落与他无力抵御花花绿绿的物质引诱有关。D.《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2)分别概括文段【A】【B】中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的变化。(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性学习。(7分)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小红同学负责设计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形式,他已经想出了两个,请你帮他再想两个。(2分) 形式一:搜集孝亲敬老的诗歌 形式二:搜集孝亲敬老的俗语和名言 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班委拟写的一份倡议书,呼吁同学们要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理念,请你按照要求完成题目。(3分)孝亲敬老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德乃人之本,孝乃德之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秉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爱的情感,懂得爱的责任,学会爱的奉献,在此,我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用行动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孝亲敬老蔚然成风。班委会2024年5月15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珍惜至爱亲情”的主题班会上,班长提议大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至爱亲人说两句话,用以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谢和回报。要求用第二人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2分)马车①自打念小学开始,“丁桂香”就一直在我身边。②我的字写得不工整了,恰好被父亲瞄到,他的话就会像鞭子一样甩过来:“丁桂香的字啊,提笔就手拿把攥,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③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顺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字典像块砖头,啃不动,便没用过,大半年过去了,它还跟新的一样。父亲又抽过来一“鞭子”:“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旧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④父亲口中的“丁桂香”,就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家住在东边的一个小村子。提起他,父亲不仅嘴巴说得热闹,手也不闲着,动辄就指向东方:“就在那儿,不远。”我常在早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看,恰好看到一轮太阳冒出来,父亲就补一句:“对,就在那个太阳下面一点点。”⑤其实,那个时候,丁桂香已经不在那个东边的小村,而是远在上海了。我们这两个挨着的村庄,离上海有多远,父亲不知道。他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至多从一个砖瓦厂到周边的几个小镇。父亲说,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就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父亲说到“博士后面一点点”时,我感觉像是在说,他马车后面一点点。⑥这种“后面一点点”,也像我的父亲跟丁桂香同桌时的学习状态。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是在运砖遇到大雨,车轱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才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受穷得凶,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他说完这些话,总是抹一把脸,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现在想一想,很像他那匹灰马----当父亲卸完车上的红砖,暂时取下马套,它便卧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慵懒地揽几口草,慢慢嚼一会儿,再朝天“噗噜噜”打几个响鼻,几星草末子在空中飞起又落下。⑦等我上了初中,书多了,书包鼓起来,父亲竟把书包右底角磨出一个细小的洞口,说是书太密,让它们透透气。我想,保准是丁桂香这个时期的书包也有个小洞。⑧等我念到高中,父亲好像不再经常提及丁桂香了。可能那个时期的丁桂香到很远的一个镇上读高中,他不熟了。父亲仰面回忆,最后一次跟丁桂香打交道,是他在放学路上看到河沟里的鱼吐泡泡,他甩下书包跳河摸鱼,让丁桂香在岸上等鱼。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⑨又过了几年,我们那个苏北小地方不兴用马车运红砖了,父亲那匹老马也拉不动了,我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太大的大学,在南京。父亲很高兴,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⑩送我到县城坐车的前两天,他说要借五梁家的马车用一下——别人家早就把马车卖掉了,只有五梁还留着。父亲执意要用五梁这架马车,送我去县城坐车。⑪在路上,父亲跟我说:“丁桂香考到上海去的那年夏天,他家的母马下驹了,其中一匹送给了五梁。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原来,父亲借五梁这套老古董马车,还是没脱离丁桂香。⑫当隐约能看见县城的楼房时,父亲不再说话,突然扬起了马鞭,手臂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啪”地甩出一记带有回声的响鞭。⑬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后,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父亲激动得不行,说:“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⑭我帮父亲在网上搜过几次“丁桂香”,查出了很多个人,有做贸易的,有开修车厂的,还有在老家养鸡的,都跟上海没半毛钱关系。我让父亲去问五梁。五梁听到的最新消息是,丁桂香最近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五梁也是听他表哥丁兰承说的,丁兰承是听在上海打工的弟弟丁荷承说的。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他,有证件照,脑门很宽、很亮,复旦大学博士后,微纳米传感器国家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我明白了,“丁桂香”只是在村庄叫开了的小名,他在大上海叫“丁桂承”。⑮我决定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他。但我该跟他说些什么呢?(作者:刘兆亮。有删改)8、在“我”从小学到求职的人生道路上,父亲一直在用丁桂香的事迹鞭策“我”前行。请梳理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文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丁桂香的事迹父亲的要求或目的小学字体“手拿把攥”,字典翻得卷边①初中保准书包有个小洞②高中③学数学要钻进去学大学考到上海那年家里母马下驹④工作留在上海留在上海9、文中两处画线句都写到父亲的“响鞭”,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有人认为第⑥段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结尾“我”打算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你觉得“我”应该写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共13分)春天的心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作者:青秋选自《读者》。有改动)12、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你认为文章开头两段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儿向小男孩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写文章时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作品中有多组照应,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组照应及其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7—20题。(共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面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蕖:荷花。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3)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膜表征方法简介》课件
- 202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 9心中的“110”【知识精研】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路基规范理解》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抵押借款合同签订与登记流程
- 中小学学习经验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尼龙布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咳哌宁口服液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艺术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感染性休克护理》课件
- FZ/T 51010-2014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切片(PTT)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本表共收词2200个左右含
- 活动板房防风加固专项方案
- 羊水栓塞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餐饮服务保障措施、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 钢筋工工艺与实习(第二版)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幻灯片(最新)课件电子教案幻灯片
- 物业保洁及餐饮服务项目方案
- (新版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 TCETA 001-2021 演艺灯具型号命名规则
- c语言期末机考(大连理工大学题库)
- 煤矿从业人员考试题库全答案(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