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8/38/wKhkGWZsYoWAGEVYAAMUYtpYePw187.jpg)
![2024年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8/38/wKhkGWZsYoWAGEVYAAMUYtpYePw1872.jpg)
![2024年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8/38/wKhkGWZsYoWAGEVYAAMUYtpYePw1873.jpg)
![2024年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8/38/wKhkGWZsYoWAGEVYAAMUYtpYePw1874.jpg)
![2024年湖北省武汉青山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8/38/wKhkGWZsYoWAGEVYAAMUYtpYePw1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青山区四月适应性模拟题I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你怎么了?网聊抛梗不断,开会张嘴词穷①“求助,该怎样描述这张图片的景色”“如何委婉地夸赞一个人”“表达惊叹的词句有哪些”……如今,类似的“求助帖”在网络平台并不少见。在这些“求助帖”背后,不少年轻人正在因词不达意、语言匮乏而感到困扰。②日前,有媒体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对于“词穷”产生的原因,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获选率为54.0%;之后是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53.0%);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52.1%);还包括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短平快”表达方式盛行以及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而不想表达。③年轻人“词穷”吗?“5G冲浪都跟不上年轻人造梗的速度”,如今年轻人掌握的网络词汇量可不少!看看让受访青年感到“词穷”的具体情形:汇报工作发言时“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关键词,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想写点有“文化”的文字却“不知道从哪儿写起”,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等——当言说对象不是与自己高度同频的“冲浪达人”,或当部分场合需要严肃、成体系、连贯性的表达,依靠流行语、表情包浅白直接输出的表达方式不再适用,方显“词穷”。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年轻人所会的“歌”不多,走出了网络社交的小圈子,表达方式与场景不搭,这是“词穷”背后的深层次问题。④“词穷”原因大多指向上述模板化、碎片化、“短平快”的东西,有一定道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把媒介视为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表达工具、媒介形式会影响使用者的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用进废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东西不是原罪。语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词义越是模糊,使用范围越大。“万物皆可使用”的流行语、表情包固然损失了语言的精准性,却胜在和不同场景适配度高。孰优孰劣,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而碎片化阅读可以是被动的“投喂”,也可以是主动的学习。再说如今短视频所受的指责更多集中在内容导向方面,这并非不可改善。导致年轻人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单一的,不是“梗”、表情包、短视频本身,而是对它们的过度使用。这就好比“偏食”,让人“营养不良”。⑤无论是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中,数十万组员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练习找回表达能力,还是“反连接”“数字排毒”等矫正行为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用者对网络内容及工具的认知、对不良欲望的克制,是克服“词穷”的关键。如“嗑瓜子效应”揭示了即时反馈带给人的愉悦,避免短视频这盘“瓜子”让人上头,得学会延迟满足。⑥在一种流行的、模糊的、“短平快”的表达方式之外,需要补充严肃的、精准的、“长深厚”等多种方式表达,以此应对多元场合。语言文字的境界可以达到“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当然,这需要细微的洞察力、丰富的词句储备、必要的思维和表达训练。事实上,很多词不达意的年轻人都清楚该如何缓解“词穷”,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并且持之以恒。(选自央视网公众号2024年2月29日文)1.让当下年轻人感到“词穷”的具体情形,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从年轻人运用网络词汇“造梗”的速度来看,并不算“词穷”。B.汇报工作时不会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脑子里的许多零碎的关键词。C.走亲访友时碰到与自己不高度同频的“冲浪达人”不知该说什么。D.严肃场合需要成体系、连贯性的表达时,只会用流行语、表情包。2.对造成当下年轻人“词穷”的原因分析,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因为阅读量少、过度依赖网络语言、碎片化浏览信息。B.部分人是因为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少、生活节奏快导致缺少思考不想表达。C.造成“词穷”的根本原因是网络时代的模板化、碎片化、“短平快”等。D.对“梗”、表情包、短视频的过度使用导致年轻人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单一。3.读第⑤⑥段,说说作者认为年轻人该如何缓解“词穷”?请简要概括。【答案】1.A2.C3.①节制使用网络表达工具;②进行的必要的思维和表达训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文章第③段提到,“5G冲浪都跟不上年轻人造梗的速度”,并指出如今年轻人掌握的网络词汇量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能自如地表达,特别是当需要严肃、成体系、连贯性的表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词穷”。所以,仅仅从他们造梗的速度来看,并不能断定他们不“词穷”;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虽然文章第④段提到了模板化、碎片化、“短平快”等因素对年轻人表达方式的影响,但紧接着也指出,这些东西不是原罪,而是对它们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问题。因此,说这些因素是“词穷”的“根本原因”并不准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⑤段中“无论是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中,数十万组员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练习找回表达能力,还是‘反连接’‘数字排毒’等矫正行为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用者对网络内容及工具的认知、对不良欲望的克制,是克服‘词穷’的关键”可概括为:节制使用网络表达工具;结合⑥段中“在一种流行的、模糊的、‘短平快’的表达方式之外,需要补充严肃的、精准的、‘长深厚’等多种方式表达,以此应对多元场合。语言文字的境界可以达到‘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当然,这需要细微的洞察力、丰富的词句储备、必要的思维和表达训练。事实上,很多词不达意的年轻人都清楚该如何缓解‘词穷’,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并且持之以恒”可概括为:进行的必要的思维和表达训练。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不复存在的庭院①深深庭院,每每落笔于古人的诗词画境里,其中,又以宋词为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是宋代大词人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名句,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烟云,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这个曲径通幽的深深庭院,刻画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典生活美学。那时的词人,无论皇帝、达官贵人,还是僧人、平民百姓,大多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宋词里的中国庭院,凭藉美妙的审美意趣和人生情怀,一直影响着宋朝以来的中国文学乃至日常生活。②如今,在灰蒙蒙的城市生活久了,举目皆是钢筋水泥、玻璃幕墙、高楼大厦,壁垒层层的围堵在我们的眼前,视野无法开阔,呼吸不能舒畅。曾经有过无数次这样的想象,寻找一处青山绿水环抱的地方,住在传统的旧式庭院中,书房简单却不简陋,闲时坐在舒适的木头椅子上,手拿一本喜爱的书,静静地读上一个下午,似乎日子就可以和心情一样的悠闲。③如果我有一个小庭院,我一定会日复一日莳花弄草。莳花弄草,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雅致。百花丛中,萋萋草木,如清泉般浸润眼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莳花弄草总能让人身心在不经意间慢慢地静下来。除了广植梅花、牡丹、幽兰、蔷薇等花卉,我还要让庭院里爬上满壁的紫藤,蜿蜒生长的藤本植物绿意葱茏,使室内绿荫满窗。我还要筑台凿池,在小小的池塘边上,种上依依杨柳,池中则种上睡莲,如此便有了东方式的闲逸情趣。垂柳波澜,天光云影,而朵朵漂浮在水面上的,是如同幻觉般的睡莲。盛夏时节,睡莲叶子大片大片地在水中平摊开来,粉色花朵半沉半浮,每一瓣都带着雨的气息。庭院中还要种上高大的中国梧桐,梧桐树下梧桐雨,这庭院里丝丝缕缕的愁绪飘散开来。到了秋天,在庭院中徘徊踱步,迎着落叶纷飞。留着层层落叶不扫,让桐叶像金色的潮水涌过小径路面,脚步踏在枯干落叶上发出瑟瑟声。此时,最宜领悟一棵树的生老病死,读懂一片落叶的禅意。④当然,除了梧桐,我还想种下更多不同品种的树木。树木生长缓慢,但没有关系,我想这庭院不仅耐得住时光,还因为这时光而愈发醇厚。一个动人的庭院需要花上十几年或者更久长满苔藓、枝繁叶茂。一个有悠长韵味的庭院,它不介意氧化、残缺、雨痕,反倒以岁月的痕迹来积淀岁月本身。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个深,可以不用理解为是一种景观感觉,它更多的是内心的情感。当人对植物用情很深的时候,植物也会以一种微妙的方式,通过各种感官把深情反馈给人。植物的静谧和丰饶,对应着人的丰饶和静谧,这中间有一种同质的气息交流和能量互换。在这种交流和互换中,有一种很深的东西在滋长,庭院的悠长韵味就是这样养成的。⑤但现在的我们已基本没有庭院生活的经验了。我们在城市楼房中,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摆入庭院的一汪水、一座桥、一间舍、一棵树,我们只能拥有一个小小的阳台,在各种日常杂物的拥挤中,勉强置入一叶草、一粒石、一朵花、一片苔,奋力辟出一方天地给自己,静享植物带给自己的治愈与安宁。以前的庭院,春秋冬夏,四季更迭,庭院里总有悉数不同的小动物们在逡巡来往,各种声音交织如斯,好不热闹。如今我们已难觅一只鸟,一条鱼,一朵蝴蝶,一只瓢虫。⑥浏览网站,看到在“百度知道”的词条中“莳花弄草”是个贬义词,解释为:在现代社会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过于闲散,没有实际的工作或事业,只是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我想,提供这个词条的人,也许从小没有被“深院静,小庭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样的诗词情韵滋养过,否则他的心灵或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心灵大大地沙化了,已萌发不出绵密的春意。生活在狂躁、拥堵世界里的我们,已难以专注和细腻地观看世界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了。⑦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庭院的时代。因为,欲使庭院在空间充分可见,需赋予它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不允许的悠远绵长的时间。时间,是让院中百花缓缓绽放的无形环境。等待草木荣华,观者得花很长时间才能真正看见花园。大多数人早已失去了这么做所需的功夫和意愿,更不用说心神的专注。有什么东西已经失去了,在被遗弃的郊外,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文/黎荔,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4.读第①段,简要说说作者认为中国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庭院”这一意象的原因。5.第③段作者说“如果我有一个小庭院,我一定会日复一日莳花弄草”。作者为什么如此希望能够“日复一日莳花弄草”?6.第⑥段中,作者认为在“百度知道”提供“莳花弄草”词条的人是怎样的人?7.第⑦段作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庭院的时代。”综观全文,说说怎样才能使“庭院在空间充分可见”?【答案】4.可以承载诗人审美意趣和人生情怀。5.①可以放松身心,享受闲情雅致。②感受人生况味,领悟生命真谛。③让人内心丰盈。6.未受诗词情韵的滋养,心灵麻木冷漠的人。7.社会:放慢节奏,允许耗时长但有价值的事物存在。个人:关注精神世界的丰盈。【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第①段“深深庭院,每每落笔于古人的诗词画境里,其中,又以宋词为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是宋代大词人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名句,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烟云,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这个曲径通幽的深深庭院,刻画了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古典生活美学。那时的词人,无论皇帝、达官贵人,还是僧人、平民百姓,大多居住在某一处庭院里。宋词里的中国庭院,凭藉美妙的审美意趣和人生情怀,一直影响着宋朝以来的中国文学乃至日常生活”的内容可知,庭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文化、艺术和审美的载体。因此,庭院常常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寄托思绪的重要元素,频繁出现在诗词中。同时,庭院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曲径通幽、含蓄内敛的特点,能够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和审美体验。这种审美意趣和人生情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使得庭院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通过描绘庭院,作者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深沉的氛围,从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据此可概括为:能够承载诗人的审美意趣和人生情怀。【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③段中“莳花弄草,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雅致。百花丛中,萋萋草木,如清泉般浸润眼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莳花弄草总能让人身心在不经意间慢慢地静下来”可知,莳花弄草能够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放松身心,享受闲情雅致。在庭院中莳花弄草,可以让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沉浸在花草的世界中,享受一种宁静和安逸。结合③段中“盛夏时节,睡莲叶子大片大片地在水中平摊开来,粉色花朵半沉半浮,每一瓣都带着雨的气息。庭院中还要种上高大的中国梧桐,梧桐树下梧桐雨,这庭院里丝丝缕缕的愁绪飘散开来。到了秋天,在庭院中徘徊踱步,迎着落叶纷飞。留着层层落叶不扫,让桐叶像金色的潮水涌过小径路面,脚步踏在枯干落叶上发出瑟瑟声。此时,最宜领悟一棵树的生老病死,读懂一片落叶的禅意”可知,通过莳花弄草,作者能够感受人生况味,领悟生命真谛。在植物的生长和凋谢中,作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在与花草的亲密接触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这种感受能够让人内心变得更加充实和满足。同时,莳花弄草也需要耐心和细心,这种过程也能够锻炼人的性格和品质,让人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⑥段中“我想,提供这个词条人,也许从小没有被‘深院静,小庭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样的诗词情韵滋养过,否则他的心灵或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可知,作者认为在“百度知道”提供“莳花弄草”词条的人他们没有生活在庭院过,对庭院的种种无法深有体会,故他们是未受诗词情韵的滋养,心灵麻木冷漠的人。【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⑥段中“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心灵大大地沙化了,已萌发不出绵密的春意。生活在狂躁、拥堵世界里的我们,已难以专注和细腻地观看世界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了”,⑦段中“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庭院的时代。因为,欲使庭院在空间充分可见,需赋予它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不允许的悠远绵长的时间。时间,是让院中百花缓缓绽放的无形环境。等待草木荣华,观者得花很长时间才能真正看见花园。大多数人早已失去了这么做所需的功夫和意愿,更不用说心神的专注。有什么东西已经失去了,在被遗弃的郊外,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的内容可知,社会层面:要放慢生活节奏,社会应减少功利性和快节奏的追求,给予人们更多闲暇时间和心灵空间,让人们能够慢下来品味生活,感受庭院带来的宁静和美好。个人层面:要关注精神世界的丰盈,个人应重视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丰富,通过莳花弄草、读书品茗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庭院带来的宁静和美好。三、(7分)阅读《简爱》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哪一个好?向诱惑屈服,任激情支配,不做痛若的努力——不做挣扎——乖乖地落进温柔的罗网。在覆盖着罗网的鲜花丛中入睡,在南国的温馨中醒来。置身于欢乐别墅的奢华享受之中。可是,我这是想到哪儿去了?我在说些什么呀?尤其是,我这是什么感情啊?我问的是哪一个好,是在马赛一个傻瓜的天堂里当个奴隶——眼下因为虚妄的幸福兴奋得发狂,过后因悔恨和羞惭痛哭流涕到窒息好呢,还是在这有益身心的英格兰中部一个微风轻拂的小山坳里,当一名自由而正直的乡村女教师好?我尽自己的全力积极忠实地继续做着乡村教师的工作。开始时,工作确实困难重重。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对我的那些学生和她们的性情有所了解。她们全都没有受过教育,官能十分迟钝,在我看来,简直笨得不可救药。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就像受过教育的人一样,她们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这些一脸蠢相、张口结舌的乡下人经过教育成了相当机灵的女孩,有许多人还都亲切可爱。我还发现,她们中间有不少人生性懂礼貌,自尊自爱,而且能力出众,不但赢得了我的好感,也赢得了我的称赞……我的学生中还有一些农民的女儿,几乎已经长大成人了。她们能够阅读、书写和做缝纫活,我就教她们语法、地理、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比较精细的针线活。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了这一带乡亲们所喜爱的人。不管我什么时候出门去,会听到四处传来的热情问候,看到友好相迎的笑脸。生活在大家的关怀之中,尽管关怀我的只是些普通的劳苦人民,也使我感到像“坐在宁静而可爱的阳光下”,恬静的心情在阳光照耀下发芽、开花。在这段时间的生活里,我的心中常常洋溢着的感激之情远远多于沮丧消沉。8.请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9.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简爱的个性特点,两点即可。【答案】8.简爱选择做了乡村教师,尽全力工作后她感到很幸福。9.独立、坚强。【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阅读文段可知,选文主要描述了简爱在面对诱惑和激情时,她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选择。她拒绝了诱惑,选择了留在英国中部的小山坳里当一名自由而正直的乡村女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她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发现她们都有着各自的潜力和美好,使她感受到了满足和幸福。人物是:简爱。结合“我问是哪一个好,是在马赛一个傻瓜的天堂里当个奴隶——眼下因为虚妄的幸福兴奋得发狂,过后因悔恨和羞惭痛哭流涕到窒息好呢,还是在这有益身心的英格兰中部一个微风轻拂的小山坳里,当一名自由而正直的乡村女教师好?”可知,语段先写简爱内心的挣扎、徘徊,和最终的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结合“她们能够阅读、书写和做缝纫活,我就教她们语法、地理、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比较精细的针线活”“在这段时间的生活里,我的心中常常洋溢着的感激之情远远多于沮丧消沉”可知,简爱尽全力工作后她感到很幸福。据此整合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哪一个好?向诱惑屈服,任激情支配,不做痛若的努力——不做挣扎——乖乖地落进温柔的罗网。在覆盖着罗网的鲜花丛中入睡,在南国的温馨中醒来。置身于欢乐别墅的奢华享受之中。可是,我这是想到哪儿去了?我在说些什么呀?尤其是,我这是什么感情啊?我问的是哪一个好,是在马赛一个傻瓜的天堂里当个奴隶——眼下因为虚妄的幸福兴奋得发狂,过后因悔恨和羞惭痛哭流涕到窒息好呢,还是在这有益身心的英格兰中部一个微风轻拂的小山坳里,当一名自由而正直的乡村女教师好?我尽自己的全力积极忠实地继续做着乡村教师的工作”可知,在面对诱惑和激情时,简爱没有选择屈服于外在的舒适和奢华,而是坚守自己内心的独立和自由,选择成为乡村女教师,展现了她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结合“我尽自己的全力积极忠实地继续做着乡村教师的工作。开始时,工作确实困难重重。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对我的那些学生和她们的性情有所了解”可知,尽管在开始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简爱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努力地去适应和克服,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体现了她顽强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合“她们全都没有受过教育,官能十分迟钝,在我看来,简直笨得不可救药。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就像受过教育的人一样,她们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这些一脸蠢相、张口结舌的乡下人经过教育成了相当机灵的女孩,有许多人还都亲切可爱。我还发现,她们中间有不少人生性懂礼貌,自尊自爱,而且能力出众,不但赢得了我的好感,也赢得了我的称赞……我的学生中还有一些农民的女儿,几乎已经长大成人了。她们能够阅读、书写和做缝纫活,我就教她们语法、地理、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比较精细的针线活”可知,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简爱并没有因为她们的出身和背景而有所偏见,而是公正客观地评价她们的潜力和美好,这种公正客观的态度体现了她高尚的品德和修养。结合“恬静的心情在阳光照耀下发芽、开花。在这段时间的生活里,我的心中常常洋溢着的感激之情远远多于沮丧消沉”可知,简爱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她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享受与她们相处的时光,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也让她感到幸福和满足。据此可概括为:独立自主、坚强不屈、公正客观,热爱生活。四、(3分)10.阅读下面的古诗,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送人赴安西[唐]岑参上马带关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A.首联“带吴钩”“翩翩”勾勒出友人的勃勃英姿。B.颔联中“不是”二字,写出友人报国之志的纯粹。C.颈联“梦”和“愁”体现友人对家国的一往情深。D.尾联诗人希望友人趁早建功立业,切莫惦念家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D.创作背景:岑参第二次前往北疆之前在长安写作的送行篇章;尾联“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意思是:你此去应该早日消灭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优柔寡断将战事一拖经年。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趁早建功立业,又有对友人早归的期盼;故选D。五、(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①。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②,大营宫观,搜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注]①旰食: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②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契丹犯边会:适逢B.大营宫观营:建造C.靡有暇日靡:没有D.趣驾而往趣:兴趣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A.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B.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C.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D.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沆具有忧患意识,他认为即便是天下太平了,朝廷也可能会出状况。B.李沆为让皇帝知道治国艰难,每天上奏各地水旱灾害和盗贼叛乱情况。C.王旦认为李沆向皇帝上奏的事情不够细致,以至于皇帝没有耐心地听。D.王旦看到皇帝因天下太平而沉迷封禅、土木等事,认为李沆很有远见。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答案】11.D12.A13.C14.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想法。【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句意为:催促御驾前往。趣:通“促”,催促,督促。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不然”是连词,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相当于否则,表示领起另一种情况,应和后文断开;“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是对皇帝性情的描述,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彼此应断开;“土木甲兵祷祠之事”是偏正短语做主语,“作矣”作谓语,“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根据原文“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可知,王旦觉得事情太小没必要麻烦皇帝知道,而不是事情不够细致;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善:好;既:已经;息:平息,消除;恐:担心,恐怕;心:想法。【点睛】参考译文:李沆,字太初,是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后来担任翰林学士。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也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后来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突然疾病发作就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帝听到后非常震惊,催促御驾前往,对着遗体痛哭,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II表达(共65分)六、(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①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了中国人文思想的精髓,从古建筑中可以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保护利用古建筑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更是对历史和文脉的。过去,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修个围栏拦起来”“搭个棚子遮起来”,或者对古建筑缺损的部位修修补补。②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不仅让古建筑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古建筑承载的文化以音乐为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把建筑上的砖、瓦、石、木化为音符,让建筑及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跨时空传播,并在这种跨时空传播中获得恒久的生命力。③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还为年轻人走进古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搭建起便捷之桥。比如【A】上海民族乐团推出的民族音乐会《紫禁城》【B】就是一群90后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创作出来的【C】他们用多媒体舞台影像营造变幻莫测【D】妙趣横生的不同景致,让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音乐有机融合,成功实现对紫禁城从帝王宫殿到精神象征再到建筑瑰宝的文化解读。在《紫禁城》的助力下,紫禁城600年的厚重历史,以年轻化的语态、清新灵动的姿态实现了破圈传播。年轻人由此对很多紫禁城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萌生共鸣,产生出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切和思考。15.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录 B.更迭dié C.蕴含 D.精髓suí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了中国人文思想的精髓,从古建筑中可以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保护利用古建筑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更是对历史和文脉的。A.汇聚看见保护传承 B.凝聚看见传承保护C.凝聚窥见保护传承 D.汇聚窥见传承保护17.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比如【A】上海民族乐团推出的民族音乐会《紫禁城》【B】就是一群90后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创作出来的【C】他们用多媒体舞台影像营造变幻莫测【D】妙趣横生的不同景致,让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音乐有机融合,成功实现对紫禁城从帝王宫殿到精神象征再到建筑瑰宝的文化解读。A., B., C., D.、18.下列所引的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不仅让古建筑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古建筑承载的文化以音乐为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B.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还为年轻人走进古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搭建起便捷之桥。C.在《紫禁城》的助力下,紫禁城600年的厚重历史,以年轻化的语态、清新灵动的姿态实现了破圈传播。D.年轻人由此对很多紫禁城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萌生共鸣,产生出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切和思考。19.将“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A.第①段开头 B.第①段结尾 C.第②段开头 D.第③段开头【答案】15.D16.C17.C18.D19.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D.精髓suí——suǐ;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一空,“汇聚”意思是会在一处,没有分开。“凝聚”指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意思是聚集。支配“中国人思想的精髓”选用“凝聚”,以突出其提炼的过程;二空,“看见”指用眼看到。“窥见”指暗中看出或觉察到,看破,觉察。结合“从古建筑中”“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提供的语境可知,突出其看到一部分,二空选择“窥见”;三、四空,“保护”意思是保卫照管,使不受伤害。“传承”泛指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支配“建筑本身”选用“保护”;支配“历史和文脉”选用“传承”;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C.有误,“……就是一群90后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创作出来的”句意完整,与后文“他们用多媒体舞台影像营造变幻莫测……”讲述的是不同方面内容,因此用句号;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D.“年轻人由此对很多紫禁城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萌生共鸣”限定词使用错误、动宾搭配不当,“很多”修饰“年轻人”,不能修饰“紫禁城”;把“萌生”改为“产生”;“产生出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切和思考”动宾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把“产生”改为“萌生”;在“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前加介词“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承接第①段“利用古建筑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历史和文脉的传承”,又引起第②段“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不仅让古建筑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古建筑承载的文化以音乐为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是第①②段之间承上启下的句子;故选C。七、作文(50分)20.最近,微信、微博上有一张转发很多的图片。上面是一双芭蕾舞者的脚:左脚依然穿着舞鞋,优雅光鲜,修长有力量;脱了舞鞋的右脚,露出的五个脚趾,鲜血淋漓,伤痕累累。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是:左脚是别人眼中你的人生,右脚是你的人生。其实,生活就如跳芭蕾舞。一切美好事物的背后,总藏着默默付出的汗水与血泪,不要相信不劳而获与天上掉馅饼。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险易爆品运输合同范本
- 社区特色小吃一条街的繁荣规划与实施策略汇报
- 知识产权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
- 社区教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担当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3.1样本空间与事件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习题课5天体运动教案鲁科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作业11核裂变含解析教科版选修3-5
- 病历记录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要求
- 电子商务平台与高效营销策略研究
-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高考百日誓师教师誓词
-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菲斯特转子秤的
- 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书
- 解读《泰州市市区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幼儿园中班配班下学期工作计划述职汇报PPT模板9下载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6.1 初涉旅行社管理
-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0年交安A、B、C证(公路)考试题库1088题(含答案)
- 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