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九十四批团体标准制修订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自1994年中科院组织西南岩溶石山区科学考察以来,石漠化问题引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广西“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3三、主要起草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4(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岩溶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相DZ/T0295-2016土地质量DZ/T0296-2016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要求(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5(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家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明确了各单位的编写该技术标准的具体任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一)实用性原则6当前岩溶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和国家生态文明(二)协调性原则(三)规范性原则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7(一)术语和定义复工程等定义。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二)编制的总则本导则按照生态效益优先、因地制宜、统一布局、协调一致的原则进通过调查广西平果、环江、马山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显示过去208另外,石漠化生态修复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南岩溶地区纯灰岩极为发育且连续分布,存在地表-地下二元水文空间结为了使石漠化生态修复规划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变化编制时应尽量以(三)规划内容本导则规划内容包括生态环境条件、石漠化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评价、以往治理成效、规划目标与任务、包括规划区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本底等。自然地理条件包9岩溶类型区范围与特点洼地区主要分布在桂西、滇东南和贵州高原边缘斜坡地带,包括黔南、黔西南、滇东南、桂西、桂中等地,范围涉及贵州、云南和广西共62个县(自治县、市、区该区岩溶面积9.64万km2,岩性主要以灰岩为主。属于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湿热的季风气候特点,年均降雨量900~1600mm,年均气温14.5~20℃。本区有高低不一的塔状、锥状溶峰组成峰丛,峰丛间有溶蚀洼地(或溶蚀漏斗石峰相对高差通常达200-300m,峰丛洼地的石山陡峭,洼地深陷,形成封闭的地形,岩溶裂隙、漏斗、落水洞、洞穴分布,为典型的以落水洞为核心的地下排水系统。区内地下水埋藏较深,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根据调查,该地区岩溶石漠化面积约1.88万km2,主要分布在灰岩区,岩溶石漠化面积达1.04万km2,占该石漠化总面积的55.32%;由于陡坡耕种、开荒、砍伐樵采等原因,耕地、灌木林地和草地区发生的石漠化占主导地位,石漠化面积为1.51万km2,占该区石漠化总面积的80.32%。主要生态问题包括内涝、水土漏失、耕地丧失、生物入侵等。区域耕地资源匮乏,耕地主要分布于洼地地区、山麓和山坡下部,洼地底部虽然土壤较厚但常受淹。山麓和山坡耕地多为石旮旯地,普遍缺少灌溉水系统,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下。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桂中、桂东、湘南、粤北等地,涉及广西、广东和湖南共54个县(自治县、市、区该区岩溶面积2.68万km2,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东南季风区,年均气温15~22℃,年均降雨量1400~2200mm。峰林平原具有基本平坦的基岩地面,平地拔起的石峰,石峰相对高差100-200m,以广西桂林、柳州最为典型。该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融为一体,石峰脚洞普遍发育,覆盖型和裸露型岩溶相间分布,地形较为平坦。岩溶地下水主要靠降雨入渗补给,水位埋藏较浅,埋深多在10m左右。石漠化主要发生在石峰、石峰陡峭挺拔地区,基岩几乎呈无土无植被的裸露状态。调查发现该区石漠化面积相对较小,约0.42万km2。在广西东北部的峰林平原区,地层主要以泥盆-石炭系灰岩为主,石漠化成因主要近10余年山坡开垦种植柑橘、玉米、茶树等农作物,导致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发生,部分地区为重度石漠化。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或漏失、干旱,岩溶景观资源退化。盆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包括滇东至四川攀西(昌)盐源地区及黔西,范围涉及贵州、mm,年均气温13.5~15.5℃,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本区海拔多为1000-2000m,分水岭地带峰丛洼地发育,山地高出盆底500-1000m。区内虽有厚度为几十至几百米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分布,但在地下深处岩溶仍发育,盆地周边有较大的岩溶泉和地下河出露,有的盆地仍以岩溶水补给为主,洼地底部多有落水洞、竖井分布,岩溶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深埋,勘察开发难度大,水资源缺乏,干旱缺水严重。调查显示该区石漠化主要发生在盆地周边的山地,面积约1.04万km2,石漠化发生率15.52%;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轻度和中度为主;以灰岩区为主,占比31.46%。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水土流失、林草资源和耕地资源丧失、生物入侵。岩溶高原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中部长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的高原面上,范围涉及贵州共34个县(自治县、市、区岩溶面积4.68万km2。本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0~17.5℃,年均降水1300~1500mm。本区地形相对高差300-500m,高原内有明暗交替的河流,漏斗、盲谷、落水洞、天窗、溶蚀洼地和盆地发育,河网不发育,明、暗流交替现象较普遍,水资源以岩溶地下水为主,岩溶地下水水为埋藏较浅,一般埋深20-100m,地下水季节变化较大,雨季水量丰富,可形成洪涝,旱季则较多岩溶泉干涸。调查显示该区石漠化面积约0.78万km2,石漠化发生率16.67%,石漠化严重程度较高,由于陡坡耕种、砍伐导致以耕地、灌丛地和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区石漠化分别占该区石漠化面积比例的35.08%、25.14%和24.39%。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水土流失、耕地丧失。岩溶峡谷区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金沙江、乌江、澜沧江等的两岸地带,包括黔西南,滇东北,滇西南以及川南等地,范围涉及贵州、云南和四川共35个岩溶面积5.77万km2。该区年均气温10.7~22.9℃,年均降水547~2212mm。由于岩溶峡谷坡度非常陡峭,水土流失强烈,所以本区地表土壤难以保存,在植被破坏后,岩面的土壤被雨水冲刷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成为重度石漠化比例很高的区域。区域地形起伏大,海拔200-3500m,以深切河谷为中心,形成典型的山区立体生态和气候类型。以海拔800-850m为界,以上为中亚热带山区气候,以下为南亚热带干热河谷,干旱缺水,土壤资源贫乏,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约为地下水资源的1/3,地下水埋藏深,约150-200。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但利用效率较低,耕地较少,主要分布于谷地及两侧山坡相对平缓的部位,土地质量差。调查显示该区石漠化面积约1.06万km2,石漠化发生率16.65%,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中度和重度为主;放牧、陡坡地种植玉米等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是导致石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岩溶槽谷区主要分布在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我国中部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包括黔东北、川东、湘西、鄂西以及渝东南、渝中、渝东北等地,范围涉及贵州、重庆、湖南和湖北共130个县(自治县、市、区岩溶面积14.30万km2。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年均气温14~18℃,年均降雨量800~1600毫米。本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溶蚀-侵蚀中高山槽谷、峡谷、台地、洼地。基岩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地形呈现垄脊条带状山峰与槽谷或长条形洼地平行排列的特点。河流形成与槽谷中,但切割深,河水难以利用。调查显示该区面积约1.72万km2,石漠化发生率11.71%,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北部和重庆东南部,由于堆积土层较厚,石漠化强度不高,以轻度石漠化为主,以林地、灌丛和耕地是石漠化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区,占该区石漠化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干旱。溶丘洼地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和鄂东南等地区,涉及湖南和湖北共68个县(自治县、市、区岩溶面积3.98万km2。区域年均气温15~22℃,年降雨量1400~2200mm,属于处亚热带温暖湿润东南季风区。区内洼地宽浅,落水洞、竖井、天窗发育,以地下河流域为主,常流的地表河流很少,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不大于50m,岩溶地下水露头多,季节变化大,雨季水量丰富,可形成洪涝,旱季很多岩溶泉干涸。调查显示该区石漠化面积和强度较小,面积约0.24万km2,零星分布在湖南中部和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发生的岩性区主要是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白云岩与灰岩互层。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耕地丧失、干旱、景观资源退化。岩溶中高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川西及四川盆地西部周边,范围涉及云南、四川共23个县(自治县、市、区该区岩溶面积5.12万km2,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和高寒气候,年均气温-0.4~19.8℃,年降水量358~1700mm。本区位于地形强烈抬升而形成的斜坡带,山高坡陡,岩溶地貌发育,地形陡峭破碎,河谷深切,地面切割严重,自然条件较差;耕地资源较紧张,人均可耕地较少。调查显示,该区石漠化主要以轻度为主,石漠化面积约0.53万km2。砍伐、放牧等人为活动,是导致目前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占石漠化面积的60%以上。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草地和森林资源退化。岩溶丘陵区本区主要分布在湘东、赣东和赣西北,浙西北等地区共计140个县(市、区区域岩溶面积1.49万平方千米。本区处于亚热带温暖湿润东南季风区,地形较平坦。岩溶地貌以溶丘洼地、溶蚀丘陵为主。年均气温13~23℃,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碳酸盐岩多为不纯的石灰岩。调查发现该区石漠化面积约0.20万km2;零星分布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其成因主要是人为采石开矿、开荒砍伐导致。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干旱、生物入侵、矿山开发导致岩溶景观资源退化。岩溶中山丘岭区本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河南西北,共54个县(市、区区域岩溶面积2.17万平方千米,石漠化面积0.28万平方千米,石漠化发生率12.9%。本区具有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降水量500~810mm,年均温6.5~15.1℃,海拔200~3700m,岩性以灰岩区为主,占比30.74%。调查发现该区石漠化约0.26万km2,石漠化发生率为11.34%,石漠化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石漠化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导致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为气候放牧、开荒导致。主要生态问题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来源:SL461-2009《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主要总结已经开展的石漠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主要方法措施及投石漠化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十五”期间列入国家发展战石漠化调查监测。受益于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我国岩植被面积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其中在2021年西南地区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面积24474.27hm2,其中人工造林1090.64hm2,封山育林修复为辅,造林、封山育林、抚育管护相结合,完成指数造林面积20.41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一)造林面积hm22472843259114042-233819102344095811689171.人工造林hm24699434836123-95520571496917824其中:灌木林hm22201225310---4662.新封山育林hm2200289291087919-2242670448084251093①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hm278898189427383-49498943504410285②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新封山育林hm212139110166536-17477564396345798408083.退化林修复hm21----1---(二)森林抚育面积hm22929994-43----(三)草地治理面积hm2---------实。规划一般分为近期目标(5年)和远期目标(10年对石漠化保护指标名称规划期目标指标属性近期目标远期目标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及土地综合整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km2约束性新增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km2约束性森林覆盖率%约束性退耕还林面积km2约束性人工造林面积km2约束性..............................矿山生态修复矿山石漠化综合整治数量处矿山石漠化综合整治数量km2新增土地整治面积km2化县级行政区。2019年,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下达投资计划20亿元,支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全部投资完成额万元24299798231827368159117476495331772154721林业投资完成额万元1075228828150346811576667249533060029791中央投资万元100502744513336-11104603549532831729312地方投资万元37954398436876589-274万元8119372491291567101036352432325258149262.科技费用万元628-250---3.其他万元257011232630516514752指标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公式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程进展C1当前任务完成率当期实际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当期计划石漠化治理面积×100%C2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面积变化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变化+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变化+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变化+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变化+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变化C3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地治理率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治理率=已治理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全县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00%B2政策兑现C4当期投资到位率当期石漠化治理实际到位中央金额/当期石漠化治理计划到位的中央金额×100%C5当期投资完成率当期石漠化治理的中央投资完成额/当期石漠化治理实际到位的中央金额×100%C6林权证发放率累计领取林权证的林地面积/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造林面积×100%态效益B3水土保护效益C7调节小流域径流i=Ria-Ribi为治理前后年径流深、旱季径流深和雨季径流深的变化值,单位是mmRia为治理后的年径流深、旱季径流深和雨季径流深的变化值,单位是mmRib为治理前的年径流深、旱季径流深和雨季径流深的变化值,单位是mmC8减轻土壤侵蚀(治理前小流域输沙模数-治理后小流域输沙模数)/治理前小流域输沙模数×100%C9陡坡耕地面积减少率(治理前陡坡耕地面积-治理后陡坡耕地面积)/治理前陡坡耕地面积×100%C10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率(治理前有效灌溉面积-治理后有效灌溉面积)/治理前有效灌溉面积×100%C11基岩裸露率减少率(治理前基岩裸露率-治理后基岩裸露率)/治理前基岩裸露率×100%指标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公式态系统稳定性C12林草覆盖率变动率(治理后林草覆盖度/治理前林草覆盖度-1)×100%C13森林覆盖率变动率(治理后森林覆盖率/治理前森林覆盖率-1)×100%C14植物种类丰富度指数变化治理后物种丰富度指数-治理前物种丰富度指数候变化响应C15植被碳汇功能治理后植被碳储量-治理前植被碳储量植被碳储量计算参照执行GB/T15774-2008C16干旱、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变化(治理前干旱、洪涝灾害发生次数-治理后干旱、洪涝灾害发生次数)/治理前干旱、洪涝灾害发生次数×100%A3经济效益B6提高土地生产力C17增加粮食产量治理后粮食产量-治理前粮食产量C18增加饲草产量治理后饲草产量-治理前饲草产量C19增加果品产量治理后果品产量-治理前果品产量C20增加薪材产量治理后薪材产量-治理前薪材产量B7促进经济发展C21增加社会出产总值治理后社会生产总值-治理前社会生产总值C22增加农业生产总值治理后农业生产总值-治理前农业生产总值C23增加林业生产总值治理后林业生产总值-治理前林业生产总值C24增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治理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治理前第三产业生产C25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治理后农民人均纯收入-治理前农民人均纯收入A4社会效益B8社会服务价值C26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比例累计建小型节能设施农户/农户总数×100%C27增加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治理后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治理前农村公路通车C28增加本底从业人员治理后本地从业人员数量-治理前本地从业人员数量C29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治理前贫困人口数量-治理后贫困人口数量B9潜在公益效率C30人均文化设施变化率(治理后人均文化设施-治理前人均文化设施)/治理前人均文化设施×100%C31人均受教育年限变化率(治理后人均受教育年限-治理前人均受教育年限)/治理前人均受教育年限×100%(四)规划编制程序规划编制程序包括资料收集、现状调查、规划(五)现状调查与评价石漠化调查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遥感解译调查指标方法来源土地类型分为石漠化土地、非石漠化土地和潜在石漠化土地,分类方法参照LY/T1840-2020《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状况参考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水土流失类型参考SL461-2009《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土壤侵蚀程度参考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参考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石漠化程度1840-2020《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石漠化程度分为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其中无明显石漠化基岩裸露度30%-40%,植被综合盖度50%-70%;潜在石漠化基岩裸50%-60%,植被综合盖度20%-30%;中度石漠化基岩裸露度60%-70%,植被综合盖度10%-20%;重度石漠化基岩裸露度>70%,植被综合盖度<10%。采样是应去除表面枯枝落叶等杂物,垂直采集地表至20cm沈土壤,保证指标类别观测指标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土壤层次、土壤结构、土壤颜色等)/土层厚度cm土壤深度cm腐殖质层厚度cm地表枯落物厚度cm土壤容重g/cm3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pH值/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氮、磷、钾、硫)%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mg/kg土壤矿质全量(铁、铝、钙、镁)mg/kg可溶性盐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硫酸根、卤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mol/kg微量元素(全硼、有效硼、全锰、有效锰、全钼、有效钼、全锌、有效锌、全铜、有效铜)mg/kg重金属元素(镉、铅、镍、铬、硒、砷)mg/kg阳离子交换量mol/kg层次描述基本发有机层O枯枝落叶层,可细分为L层(分解较少)、F层(半分解)、H层(分解强烈)腐殖质层A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暗,土壤孔隙较多,具有淋溶作用淀积层B土壤紧实,具有核状、块状、棱状结构,通常可见到从上部土层淋溶来的物质(铁铝化合物、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氧化硅等)在此淀积,可观察到各种胶膜、假菌丝体、结核等母质层C含有母岩风化产物,颜色较浅母岩层R坚硬的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或硬结的石灰岩、砂岩等特定发漂洗层E硅酸盐黏粒和铁、铝淋失,颜色较浅,质地较上下层次偏轻潜育层G呈蓝灰色至灰白色矿质结壳层K位于A层之上,如盐结壳、铁结壳等过度层AB或兼有两种基本发生层次特性的土层结构类型形状直径或厚度块状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平整,裂面与棱角不明显直径大于等于5mm核状形状大致规则,裂面较平滑,棱角明显直径大于等于5mm粒状形状大致规则,近圆形,表面粗糙或平滑直径小于5mm状形状近圆形,表面平滑,大小均匀直径小于5mm柱状形状规则,具明显的光滑垂直侧面,横断面形状不规则-棱柱状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尖锐,横断面略呈三角形-板状有水平发育的节理平面厚度大于等于3mm厚度小于3mm土粒不胶结,呈分散单粒状-质地名称指测感觉砂土一般为单颗的沙粒,干时放于手中,沙粒会自指缝中自动流出,湿时可以勉强成球,但一触即散砂壤土有一定的粉粒和黏粒以形成某些黏结性,但还容易看出单个沙粒,湿时可以捏成球,并可搓成2mm左右的细条,但手轻轻提取即断壤土沙粒、粉粒、黏粒大致相等,干时有土块但易捻碎,湿时能形成2mm左右细条,成型较好粉砂壤土粉粒含量超过50%,中等数量的细沙及少量黏粒,干捻时有柔软的“面粉”感觉,干时形成的土块容易破碎,湿时可形成2mm的土条但直径2cm的圆圈易断裂黏壤土黏粒增多,干时土块较硬,难捻碎,湿时可搓成2mm左右的细条,也易弯成直径2cm的圆环,环外缘有细裂纹,压扁时产生粗裂缝壤黏土几乎见不到沙粒,干时土块坚硬,难碎,湿时不但能形成2mm的细条,而且能形成直径2cm的圆环,无裂缝,但压平时其边缘发生裂缝黏土看不到沙粒,全为黏土,干时土块坚硬,湿时将土条压平成片,且有滑润感觉,而且有黏土光泽,并粘手难洗调查点(编号经度:纬度:海拔:坡向:坡度:群落名称:植被类型:优势种:亚优势种:偶见种:植物群落分布范围、边界、组合:群落外貌、季相、分层及镶嵌现状: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