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探学新知】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②临时大总统:孙中山③国旗:五色旗④纪年: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⑤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背景: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后,为防止其独裁,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③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1)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2)主要表现: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3)失败:宋教仁的当选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之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下去。此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这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多党竞争性民主尝试被袁世凯扼杀,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时期(1928年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至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①《训政纲领》的内容:a.在训政时期,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b.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五权分立的五院制即依此而设。c.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2)宪政时期(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之后):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党从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外衣。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随着苏维埃政权陆续在各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最高权力机关: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2)颁布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3)建立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政府主席:毛泽东;(5)政权归属: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6)政权性质: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7)成立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建立(1)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2)内容:①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②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三三制”原则。a.内容:在政府和其他民意机构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人士各占1/3。b.意义:这一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提供了范例。3.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建立(1)解放战争开始后,各抗日根据地政权迅速转变为人民民主政权,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的权力机关。(2)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3)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核心: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2)发展过程:①初步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正式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正式建立起来。③遭到破坏: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是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④恢复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固定任期;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正式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初步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从而在从根本上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3)遭到破坏:“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恢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轨道。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核心内容: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怎样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预习自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改变“贱民”身份,赋予妇女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权利等。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的一些苛政。这些措施旨在()A.推进民主革命 B.推动社会进步 C.促进经济发展 D.改变落后习俗2.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参议院迅速制定民国组织法,并将法制局局长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呈交参议院以资参考。然而参议院却将原案退回政府,并组成编辑委员会起草《临时约法》。3月8日,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3月11日,孙中山正式颁布《临时约法》。这表明()A.民主共和的根基不牢固 B.政党政治运作有法可据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维护 D.革命党人缺少政治权威3.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建立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D.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得到提高4.钱穆先生在评价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时候说:“当时的政党,似乎误认分党相争为政治上最高的景象。分党相争的胜负,不能取决于民众,转而各自乞援于军人。一般党员,则凭借党争的美名,来公开无忌惮地争权夺利。”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仁人志士效法西方建立政党政治 B.中国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C.中国政党的组建缺乏基本的历史条件 D.各派军阀纷纷建立政党借此割据一方5.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仁、借案俄蒙约、算等执激,劾、询也层不。一象明当时()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政治秩序日益混乱C.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壮大 D.宪政观念得到加强6.孙中山提出,人民是国家主人,就是有权的人,政府是专家,就是有能的人,分别赋予权和能“四大民权”和“五大治权”,使人民手中的政权对政府手中的治权有支配作用,两者之间是主权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就相当于车主与司机的关系。孙中山意在强调()A.西方政体模式值得借鉴 B.政府治权应来源于人民C.政权性质决定治权实施 D.社会治理需要制约平衡7.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各省各自为政,中央与地方界限混淆,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中央集权危机。袁世凯上台后,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决定回归帝制。由此可见()A.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潮流 B.南方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C.恢复帝制有广泛社会基础 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艰难8.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此后北洋政府统治的十多年间,先后制定了12部宪法性文件,如191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1919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八年草案),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十四年草案)等。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北洋军阀积极推动法制建设 D.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9.在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的乡、区、县普选中,有7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大选时,参选乡民的比例在70%以上,中心地区的平山、灵寿等县达90%以上。上述数据可用来说明()A.统一战线阶级基础扩大 B.工农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C.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 D.根据地动员能力日益增强10.根据国共协议,陕甘宁边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政权机构,进行了有效治理。国民党却坚持由他们来任命边区的地方领导人,这导致边区的许多地A.利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C.反映了国共矛盾的日益激化 D.体现了中11.从1950到1952年,中央先后派出西南、西北、中南、东北等民族访问团,对这些地区的自报族称进行实地调查。到1953年,从各地原来自报的400多个民族名称中,确认了38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工作()A.推动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 B.奠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C.巩固了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 D.有助于贯彻少数民族平等政策12.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1954年6月,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实现了直接民主 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C.完成了土地改革 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曾经做过多种试验,最终都失败了。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需要几个条件……——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驻华记者对抗日根据地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而且他的父亲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痛苦感情都转移给了他。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给予他权力,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帮助他耕种土地、收割庄稼。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共产党和人民一起创造了自己新的正义事业。——据(美)西奥多·怀特、安娜·雅各布《风暴遍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做过哪些“试验”,并分析其失败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农民“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新社会”所需要的条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材料二1942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提出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二是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抗日……通过减租,农民虽未直接获得土地,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减租减息之后,边区许多地主或转变为劳动者,或投资发展工商业,改善了边区的经济,生产力也有大幅提高。——摘编自李术峰《中共土地政策内在逻辑的特殊实践》材料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实践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怎样的宝贵经验?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颁布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举措,废除了清政府的一些苛政,这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力图除旧布新建设国家,旨在推动社会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改变落后习俗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政治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参议院退回政府部门起草的法案,独立行使立法权进行法律编撰,这体现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制约与平衡,因此选C选项。材料符合民主与共和原则,排除A;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运作原则,排除B选项;材料未体现革命党人政治权威问题,排除D选项。3.答案:D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中国出现了许多政党、社团组织,各党派进行议会竞争。反映了当时辛亥革命后民众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D项正确;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是非法的,排除A项;《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政党政治,没有涉及军阀割据,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民国初年的政党进行党争依靠军阀,政党政治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出现凭借党争争权夺利的乱象,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党政治的主观理解不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民众的民主意识不够强、参政能力低下等,导致中国政党的组建缺乏基本的历史条件,C项正确;材料中的政党政治乱象并不是效法西方建立政党政治的结果,排除A项;据所学,同盟会是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纲领是三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说各派军阀建立政党,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D解析:材料“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的议员积极参与弹劾案和质询案,说明的是当时宪政观念得到加强,D项正确;材料与政治秩序混乱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北洋军阀势力做大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使人民手中的政权对政府手中的治权有支配作用”以及“相当于车主与司机的关系”,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政府治权应来源于人民,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故选B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中央集权危机,可见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民主政体的转型和建立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D项正确;民主共和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排除A项;“普遍缺乏”说法绝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广泛社会基础”,C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洋政府统治的十多年间,先后制定了12部宪法性文件”等信息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内部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但北洋政府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用宪法的形式维护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说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故A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与题目无关,故B排除;北洋军阀各派是“假民主,真专制”,宪法只是表面的形式,不能得出“北洋军阀积极推进法制建设”的结论,故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制定宪法的情况,没有提到“国民”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结论,故D排除。故选:A。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根据地的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937—1940年,在根据地所进行的选举中,普通民众的参选率不断提高,这表明根据地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根据地动员能力得到提高,故选D项;广大群众本身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故排除A项;当时的根据地政权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并不是工农民主政权,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故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双重政权”局面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出巨大让步、顾全抗战大局的努力,D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此时形成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设置各级参议会,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矛盾日益激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到1953年,从各地原来自报的400多个民族名称中,确认了38个民族”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工作有助于识别真正的少数民族,从而有针对性地实行民族政策,实现少数民族的平等,D项正确;此时的民族识别工作是为了识别真正的少数民族,并不是为了推动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和巩固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排除AC项;我国在此之前已经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项。故选:D。1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具有广泛性,从而说明其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B项正确。13.答案:(1)试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等。(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农民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减轻了农民负担;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义革命。(3)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革命政党的自身建设。解析:(1)试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主要原因:结合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发展状况、革命纲领、人民群众、革命政党领导等因素进行分析。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缺乏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等。(2)原因:根据材料“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给予他权力,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农民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结合减租减息可分析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材料“帮助他耕种土地、收割庄稼”可分析出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减轻了农民负担;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