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专题11: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鲁肃过蒙屯下》节选①〔魏晋〕陈寿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①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②虞(yú):预料。③拊(fǔ):抚摸。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吕蒙功名显著,鲁肃经过吕蒙的屯下时,就直接去拜访他。B.“结友”二字,体现鲁肃被吕蒙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C.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D.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揭示什么道理?请从正、侧面叙述角度来分析两篇文章的不同?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往诣蒙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B.不可以故意待之
以草火烧(沈括《活板》)C.君宜顾之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D.结友而别
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纪昌学射①魏甘蝇,古之善射者,毂弓①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②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②。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③昌以牦悬虱于牖③,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④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注】①彀(gòu)弓:拉满弓弦。②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③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④朔蓬之箨(gǎn):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4.用“/”给文中画直线的文字断句。(画二处)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回答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①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注释】①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7.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顾况
谒:拜见B.及览诗卷
览:展览C.不尚艰难
尚:推崇D.言言皆实者也
实:朴实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A.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B.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C.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D.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年近二十岁名声还没传开的时候,去京城游玩并拜见过当时的名流。B.白居易写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C.白居易写诗每成一篇,必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老婆婆理解了他才抄录下来。D.鸡林国国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以一百两银子一首的价格买下来分辨真伪。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注释】①息:呼吸。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1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1)行者见而哂之哂:(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以:12.乐乐朗读这句话总是读不准,请你告诉他正确的是(
)A.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 B.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C.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 D.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14.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15.结合这篇文章和《卖油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④踬⑤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⑥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⑦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⑧,则反窒焉⑨而不宁⑩。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旋:徘徊。③浸淫:渐渐扩展。④苦:总是。⑤踬(zhì):跌绊。⑥中(zhòng)人:影响人。⑦适,适应。⑧“至使”句:意为假使恢复到原来的状况。⑨窒焉:受阻碍的样子。⑩宁:安宁。16.解释下列加点字。(1)既久而遂安之()
(2)每履之()(3)命童子取土平之()
(4)及其久()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君子之学
温故而知新 B.又久而后安之
水陆草木之花C.顾而笑曰
顾野有麦场 D.已而复然
康肃忿然曰18.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1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班级开展“自然的启示”主题卡片制作活动,请你参与。桂清·李渔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①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②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③。(选自《历代百字美文翠珍》)[注释]①虚:空。②蹴:踩,踏。③大意指玉兰造就的春光,桂花造就的秋色,转瞬即逝。[读懂文意]21.运用对应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1)[语境推测法]何不留将次第开_______(2)[反义判断法]乃盈虚一定之理_______(3)[查阅词典法]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_______A.靠近,接近
B.成功,完成
C.趋向[小组探讨]22.请参加小组讨论,摘录原文,补全对话。同学A:主题卡片可以设计“桂开”“桂落”两个画面,这样效果会更好。同学B:我很认同。原文既描写了桂开的盛景:_______;又描写了桂落的败相:_______。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领会作者所寄托的道理:_______。[设计卡片]23.小组设计了卡片的图文。请依据短文,参照“桂落”文字,展开想象,完成配文。桂开桂落
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阵秋风袭来,满树桂花簌簌而落。瞬间,地上黄金点点,脚踏成泥,零乱如灰。[赠送卡片]24.小组同学准备将做好的主题卡片赠送给以下对象,请结合以上对“桂”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位,写一段劝说词。A.帮你报很多补习班的父母
B.写文章抒情过度的同桌要求:(1)关注对象特点,内容合理;(2)运用第二人称;(3)语言得体,表达通顺;(4)标点符号使用规范;(5)120字左右。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①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②入两股间,今乃③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释】①拊掌:拍手。②搐:抽缩。③乃:却。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一日曝书画26.为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7.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①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岫岭②之间,干③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何如耶!噫!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选自《明清寓言选·松喻》)【注】①偃:倒下,卧倒。②岫(xiù)岭:山峰。③干:冲,直上。28.同学们归纳出解释文言字词的三种方法,请运用此方法完成各题。(1)【课内迁移】“自亭亭也”由“亭亭净植”知道“亭亭”的意思是_______。(2)【据形索义】“有人移之盆盎”“盎”是形声字,形旁是“皿”,因此“盎”的意思和_______有关。(3)【对句推断】“干青云,凌碧霄由“干”的意思推断出“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9.对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理解:本句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理解:本句照应上文“世人甚爱牡丹”,突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是对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的批判。30.结合文章《爱莲说》回答下面的题目。莲花与松都具有挺直耸立的本性。莲是花中的君子,独立不移,始终保持自己的品格;而松仅仅是为了“①_______”(用选文中的词语填空),甘愿被人“②_______(用《爱莲说》中的词语填空),从而丧失了自己的节操。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3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者如堵
堵:墙B.旁睨而揶揄之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C.叟能如是乎
是:这样D.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名:出名3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拳打砖墙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B.但见杨双膝跪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垂死之年
无丝竹之乱耳D.老人自缚于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B.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C.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D.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3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B.卖蒜老人要用自己的死成就杨二相公的美名,这是在说反话,体现出老人对自己功力的自信。C.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卖蒜老人的“咳嗽不绝”与被打后的“寂然无声”,杨二相公的“大怒而骂”与“哀求良久”,都突出了卖蒜老人武艺的高强。D.选文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今后我们要虚心,不可恃才傲物。3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②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③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①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务:致力。④伎:通假字,同“技”,技艺。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3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善()
(2)及()
(3)杖()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尧咨每以弓矢为乐(2)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3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母是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3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长而益精()
(2)度黑山()4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41.“______________”,是全文的主旨。此句与《木兰诗》中相同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仲淹掌学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②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注释]①诇(xiòng):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读书寝食。寝②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以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适疲倦,暂就枕耳。②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44.范仲淹受晏殊之请,在管理学校时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45.从上文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哪些好品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蒙①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②为笑疏③。常以部曲事④国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子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曰:君欲为祁奚⑤邪?”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蒙辄陈请:“天下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释]①蒙:吕蒙,东汉末年名将。②口占:口授其辞。③笺疏:奏章。④部曲事:部下的不好的事情。⑤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他曾推荐自己的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4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①及豫章太守顾邵卒②权怒之4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少不修书传(研究)B.既常失蒙意(违背)C.蒙辄陈请(副词,才)D.宜容忍之(应当)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②权遂厚宁,卒得其用。49.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选取了吕蒙推荐与之有嫌隙的蔡遗担任官职、宽容猛将甘宁的两个典型事例。B.孙权提到祁奚,意在含蓄地提醒吕蒙应该以祁奚为榜样,也暗示了他对蔡遗的认可。C.吕蒙劝说孙权要宽容甘宁,是因为可以利用甘宁的威猛来帮孙权平定天下。D.《孙权劝学》与本文都运用了传神的语言描写,言简意丰。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①。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百文②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③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选自《天工开物·冶铸·钱》)【注释】①匡:同“框”。②母百文:一百文母钱(钱模)。③洪炉:有铜水的坩埚。50.根据语境推敲加点字的意思。(1)以木四条为空匡()
(2)布置其上()(3)逐一倾入孔中()
(4)逐一为之()5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铸币流程图。(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
做模(填料、排母钱、制框模并捆绑)→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52.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铸币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⑥。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发给两年的粮食。5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晏子对曰
对:(2)无言其名
名:(3)晏子能明其所欲
明:5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欧阳修《卖油翁》)B.孔子闻之曰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C.令所睹于途者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D.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沈括《活板》)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56.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①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欲其劲②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干则减半,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无复伸弛。又揉其材令仰③,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所以为筋也。(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往体:即弓体。指弓体的外挠部分,与“来体”相对。来体指弓体的内向部分。②劲:强劲。③仰:指与开弓相反的方向。5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但患其不劲关联教材:但当涉猎(《孙权劝学》)(1)但:_______无复伸弛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弛:①松弛;②放下;③放松(2)弛:_______易张而寿关联成语
易如反掌(3)易:_______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B.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C.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D.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2)欲其劲者,妙在治筋。60.选文和课文《活板》在介绍对象时,各围绕着哪个字展开阐述?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A2.均为揭示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不同:《孙权劝学》从正面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而《鲁肃过蒙屯下》从侧面讲述的是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起初轻视吕蒙,后交谈中吕蒙才能令其刮目相看,并结交为挚友。(意思相近即可)3.B【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有误,当时鲁肃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劝说下才去拜访吕蒙;故选A。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写通过孙权的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认识到读书学习大有好处,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即: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本文通过鲁肃与吕蒙交流后,感觉到吕蒙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使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是从正面讲述的,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而《鲁肃过蒙屯下》中,从“因为肃画五策”“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等句子可知,主要是从侧面讲述的,通过鲁肃对吕蒙态度的变化以及“结友”的行为,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去、到/名词,与“事”同译为历史;B.介词,用/介词,用;C.代词,他(吕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喝的正畅快,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发生什么情况,就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4.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5.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6.①从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看脚踏板练习不眨眼;把虱悬挂于窗牖之上,练习看物等内容可知,纪昌为了学好射箭,能勤学苦练;②从纪昌练习不眨眼练了二年;三年后才能练习看物看出纪昌学箭能坚持不懈;③纪昌学箭能虚心向老师请教,并能谨遵师教。【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意思是: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视小如大”主谓结构,应在“大”后停顿;“视微如著”主谓结构,应在“著”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尔:你。瞬:眨眼睛。言:谈,说。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三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和“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可知,从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看脚踏板练习不眨眼;把虱悬挂于窗牖之上,练习看物等内容可知,纪昌为了学好射箭,能勤学苦练;根据“
二年之后”(练二年之后)和“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可知,从纪昌练习不眨眼练了二年;三年后才能练习看物看出纪昌学箭能坚持不懈;根据“
以告飞卫”(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和“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可知,纪昌学箭能虚心向老师请教,并能谨遵师教。【点睛】参考译文魏国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二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7.B8.A9.D10.顾况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B.句意: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览:翻阅;故选B。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有句如此”是“居天下亦不难”的原因;“老夫前言戏之耳”句意完整;因此断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故选A。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有误,由“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可知,原文是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故选D。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因:于是;谑:取笑;居:居住;大:大城市;易:容易。【点睛】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从事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和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11.(1)哂:讥笑(2)以:把12.C13.人对待事情也是这样的,过于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14.通过实践(生活体验)得知。15.①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目的;②熟能生巧,实践胜于空洞的说教;③事非经历不知难。【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有个过路人看见了嘲笑他。哂:嘲笑。(2)句意: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以:把。12.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未及移时”表示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故断句为: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故选C。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亦:也。然:这样。欲:想要。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意为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意为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今而后知耕之难也”意为我到如今(自己耕过田)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可以看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知道理的。15.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可结合具体内容谈出自己的理解。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可知,行者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耕田之不易,这启示我们,事非经历不知难,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没有实践,就不要轻易发言,否则就会发言不当,引人笑语;从“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知,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由《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可知,卖油翁熟能生巧,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这启示我们,熟能生巧,实践胜于空洞的说教。【点睛】参考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整整一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16.已经踩,走填平等到17.C18.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19.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治理国家呢?20.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无论做什么事,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学习也是如此,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有大的收获。(意近即可)【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1)句意: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也就习惯了;既:已经;(2)句意:每次走过;履:踩,走;(3)句意: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平:填平;(4)句意:等到时间久了;及:等到。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所以/旧的知识;B.调节音节,无实意/助词,的;C.看/看;D.这样/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可译为“……的样子”;故选C。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俯而读”“仰而思”是递进关系,形容刘蓉读书的状态;“思有弗得”为结果;在“仰而思”前后应断一处;故断为: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何,什么;以,凭借。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主旨把握。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题目“习惯说”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是一篇发表议论的文体。借事议论,尾段“噫”提示下文发表看法。从文中“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可知,人往往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等到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强调了习惯对人的影响非常厉害。又以“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点明主旨,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点睛】参考译文: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21.一个挨一个(依次、按照次序)满B22.桂开盛景:满树齐开,不留余地。桂落败相:万斛黄金碾作灰或三日狼藉道理: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23.示例:满树桂花一起绽放,枝头泛起点点金光,繁盛而热烈。风吹来,金光跳荡,浓郁的桂香四处溢散。24.示例1: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给我报很多补习班的心意,你们希望我多多学习,成为优秀的学生。但补习班填满了我周末所有的时间,换来的却是我对学习的恐惧厌烦。你们看秋天的桂树,一夜之间全开,短短几天就落完了,大繁盛也必大衰落。学习也如此,不可太满太急,留点空闲给娱乐运动,对成长也有好处。示例2:亲爱的同桌,我知道你最近写文章非常喜欢抒情,以致已经过度。情感的抒发,往往依托具体的人事景物,情动于中,行之于文,心有触动,方有真情,抒情过度,文章就显得空洞虚假。你看秋天的桂树,纵然一夜盛开,短短几日便全部凋谢,大盛必大衰。写文章也是如此,不可抒情过度,适当抒情,方显真实。【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什么不留着花朵一个挨一个的绽放呢?次第:一个挨一个(依次、按照次序)。(2)句意:这是盈亏的自然规律。“虚”指“空(亏)”,联系提示“反义判断法”可知,“盈”理解为“满”。(3)根据查阅词典法可知,选B。“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句意:凡是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富贵荣华的人。就:成功,完成。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原文既描写了桂开的盛景”联系原文“满树齐开,不留余地”可知,展现的是满树的花一齐开放的美丽景致。根据题干提示“又描写了桂落的败相”联系原文“万斛黄金碾作灰”“早知三日都狼藉”可知,展现的是盛开之后又一起凋零的衰败之景。根据题干提示“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领会作者所寄托的道理”联系原文“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可知,借物寓意,告诉我们盛极必衰,这是盈亏的自然规律,凡是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富贵荣华的人,很快就成了过眼云烟,就如花朵一样。桂落败相:万斛黄金碾作灰或三日狼藉道理: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2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画面描绘。根据画面提示“桂开”,联系原文“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万斛黄金”可知,可从香气、绽放时景象的角度进行描绘。示例:满树的桂花争先恐后的绽放,在阳光下泛着点点金光,风儿吹来,芳香四溢。24.本题考查劝说语。根据“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可知,盛极必衰,这是盈亏的自然规律,物极必反,就像桂花繁盛之后展现的就是凋零之景。据此根据不同的情况劝说即可。示例:选择A帮你报很多补习班的父母。爸爸妈妈,报补习班确实可以查漏补缺,提升我的能力,变得更优秀。但是被补习占据我所有时间,占据身心的我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就像秋天的桂树,一夜之间全开,但是短短几天就落完,物极必反。学习又何尝不是呢?爸爸妈妈,给我一些娱乐运动的时间好么?【点睛】参考译文:秋天最香的花,莫过于桂花了。桂树是月亮中的树,桂花的香也是天界的香。只是桂花也有缺陷,这就是满树的花一齐开放,不剩一朵。我有一首《惜桂》诗:“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这是盈亏的自然规律,凡是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富贵荣华的人,都像玉兰制造出来的春光,桂花制造出来的秋色,很快就成了过眼云烟。25.晒26.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7.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意思对即可)【解析】25.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语句“一日曝书画”的意思是: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曝:晒。2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尤所爱”与“锦囊玉轴”是动宾关系,“常以自随”是承前省略主语。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7.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启示。本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示人们:生活中,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要知道“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28.耸立的样子器皿冲上,升上29.B30.取悦于人亵玩【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解答时按照题干给出的解答方法进行作答即可。(1)“亭亭净植”,意思是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亭亭:耸立的样子;(2)“有人移之盆盎”,意思是有人将松树移植到花盆瓦盎中去。盎:盆,一种器皿;(3)“干青云,凌碧霄”,意思是直插青天,凌驾蓝天。凌:冲上,升上。2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和内容理解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B.“是对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的批判”的理解有误,应为:对世人追名逐利的讽刺和批判;故选B。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①空,通过文中“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的内容,可概括为:取悦于人;第②空,通过《爱莲说》中对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内容可知,松树正好相反,它被人赏玩,丧失了自己的节操,可提取概括为:亵玩。【点睛】参考译文:松树的天性喜欢笔直向上生长,虽然只有数尺,却也亭亭耸立。有人将松树移植到花盆瓦盎中去,安置在华丽的屋舍之内,使它的枝干弯曲,又将它的末节旁枝缚扎起来,不断去灌溉培植,直到枝叶繁茂,长成像偃卧着的大伞。这样的松树并非不招人喜欢,但与那些生长在峰峦山岭中,直插青天,凌驾蓝天,高大茂盛抵抗着严霜积雪的松树比较,相去就很远了。唉,士君子失节于他人,也是如此啊。31.D32.B33.D34.A35.①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②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句意: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名:名声;故选D。3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来;B.只/只;C.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在/对;故选B。3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故断为: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故选D。3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观者如堵”指的是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故选A。3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故:因此、所以;取势:摆好姿势;奋拳:举起拳头;击:打;(2)徐徐:慢慢地;负:背着;归:回去;卒:最后。【点睛】参考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很愤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36.善于,擅长;到,等到;杖打,用杖打37.(1)陈尧咨每次都把射箭当作乐趣;(2)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38.陈母是一个深明大义、严于教子(教子有方、管教严格)的人。从陈母批评儿子不务正业,教育儿子要继承父志、以国家为重可以看出其深明大义;陈母面对虽已成年但思想松懈的儿子,依然严加批评,甚至杖打儿子,摔碎儿子的佩饰,可以看出其教育孩子非常严格。【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陈尧咨擅长于射;善:善于,擅长;(2)句意: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及:等到;(3)句意:用杖打他;杖:用杖打。3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词语有:以:把;弓矢:射箭;为:当作;(2)重点词语有:今:而今;行:施行;汝:你。38.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由文章中陈母的话“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可知他的母亲是因为陈尧咨贪图享乐,完全不顾及先人的教诲才批评他,从陈母问儿子如何掌管政务可以看出,陈母是一个深明大义、关心国事、爱国的人;从“杖之,碎其金鱼”可以看出,她对陈尧咨严加批评,甚至杖打儿子,打碎了他的金鱼配饰,可见陈母教育孩子非常严格,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点睛】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39.长大越过(翻越、跨过)40.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41.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解析】3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长:长大。(2)句意:翻越黑山。度:越过(翻越、跨过)。40.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据此断句为: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4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文章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的故事。以叙述为主,写作手法简洁平淡。“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作者的议论,也是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呼吁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此句与《木兰诗》中相同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点睛】参考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42.①睡,睡觉。②凭借。43.①刚好有些疲倦,暂且躺下休息一会儿。②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先了解题目的难易。44.①勤劳恭谨,以身先之;②读书寝食,皆立时刻;③惩罚懒惰者;④出题作赋,先自为之。45.勤劳恭谨、以身作则。【解析】4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①句意:读书睡觉吃饭。寝:睡。②句意:后来宋代人在考场、朝廷上获得文学名声的。以:凭借。4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句中重点词:适:适逢,恰巧;就:靠近。②句中重点词:为:写作;欲:想;知:知道,了解。4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其意思是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可知,范仲淹在管理学校时勤劳恭谨,以身先之;根据“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其意思是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可知,范仲淹在管理学校时读书寝食,皆立时刻;根据“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其意思是范公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公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可知,范仲淹会惩罚懒惰者;根据“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其意思是范公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可知,范仲淹在管理学校时会做到出题作赋,先自为之。4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其意思是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得出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有着勤劳恭谨、以身作则的好品质;从“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意思是范公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其意思是范公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公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能看出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要求严格;从“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其意思是范公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能看出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以身作则、讲究方法。【点睛】参考译文:仲淹掌学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后,范公为母守丧借住在城下。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范公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公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公马上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范公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所以这样,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后来宋代人在考场、朝廷上获得文学名声的,大多是范仲淹教出来的。46.①等到。②对……感到恼火。47.C48.①孙权问他应该由谁来接替顾邵,吕蒙趁机推荐蔡遗。②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49.B【解析】4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等到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及,等到。②句意:孙权对此非常恼火。怒,对……感到恼火。4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C.蒙辄陈请:意思是吕蒙总是陈情请求说。辄:副词,就。故选C。48.本题考查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问:询问;用:任用,指由谁来接替顾邵;因,趁机;荐:推荐;奉;佳,优秀的。②重点词语:遂:于是;厚:厚待,优待;卒:最终。4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内容概括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概括。B.有误,祁奚和吕蒙的共同点是举荐曾对不起自己的人,是想夸赞吕蒙像祁奚一样大公无私。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吕蒙年少时不学习经传典籍,每次陈述大事,常常口授其词由他人记录后作为上奏的文书。曾经因为部下的事故,被江夏太守蔡遗所弹劾,而吕蒙却无怨恨之意。等到豫章太守顾邵死后,孙权问吕蒙由谁取代,吕蒙趁机推荐蔡遗是胜任这个职务的好官吏,孙权笑着说“你打算充当祁奚吗?”于是任用了蔡遗。甘宁粗暴,喜欢滥杀人,既常常使吕蒙不满意,又时时违背孙权的意图,孙权对他很恼怒,吕蒙总是陈情请求说:“天下还没有安定,战将像甘宁这样的人难得,应对他宽容忍耐。”孙权于是厚待甘宁,最终还是得到重任。50.作为,做放置倾倒代磨锉钱这件事51.浇铸或倒入铜液打磨或摘断打磨52.①速度快。制作框模只需翻转多次,就可做十几套,灌注铜液冷却后就可以制得成百个铜钱,打磨铜钱时将几百串在一起打磨边沿;②人力省。只需一人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熔铜液注入模子中即可浇铸成钱;③工艺精。填入框模的材料经过筛选加工,铸好的铜钱需要打磨边沿和平面。【解析】5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用四根木条构成空框。为,作为,做。(2)句意:铺排在框面上。置,放置。(3)句意:共同把熔铜液注入模子中。倾,倾倒。(4)句意:然后逐个锉平铜钱表面不规整的地方。之,代磨锉钱这件事。5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共三段,每段介绍了铸币的一个流程。根据第二段中的“铸工用鹰嘴钳,洪炉③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可知,铸工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熔铜液注入模子中。由此可知第二步是:浇铸或倒入铜液。根据第三段中的“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可得:因为模中原来的铜水通路也已经凝结成树枝状的铜条网络了,把它夹出来将钱逐个摘下,以便于磨锉加工。由此可得第三步:打磨或摘断打磨。5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一段中的“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可知,,随手把它翻转过来,揭开前框,全部母钱就脱落在后框上面了。再用另一个填实了的木框合盖在后框上,照样翻转,就这样反复做成十几套框模。根据第三段中的“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可知,冷却之后,解下绳索打开框模。这时,只见密密麻麻的成百个铜钱就像累累果实结在树枝上一样。由这两处可得:速度快。根据第二段中的“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可知,铸工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熔铜液注入模子中。由此可得:人力省。根据第一段中的“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可知,用筛选过的非常细的泥粉和炭粉混合后填实空框。根据第三段中的“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可知,先锉铜钱的边沿,方法是用竹条或木条穿上几百个铜钱一起锉。然后逐个锉平铜钱表面不规整的地方。由这两处可得:工艺精。【点睛】参考译文:铸钱的模子,是用四根木条构成空框,用筛选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后修复中心合同范本
- 劳务代管合同范本
- 加盟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出租吊车服务合同范本
- 单位代建房合同范例
- 2013版建设合同范本
- 单位监控安装合同范本
- 个人雇佣出海作业合同范本
- 加工货款合同货款合同范本
- 个人山林承包合同范本
- 宠物运输合同样本
-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幂的运算》检测卷(苏科版2024 含答案解析)
- 家具公司、店铺管理运营手册
- 2025年餐饮股权分配协议书模板
- 2025春季开学前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案:5大安全排查一个都不能少
-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苏州职业大学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苏州市常熟市交通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大学数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