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国标委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之一,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航天材料与工艺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5/SC6)
执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牵头起草。
计划号:20220550-T-469。
计划名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
计划周期:2022年8月~2024年5月。
计划采标程度:无。
1.2制定背景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等特点,满足航天器轻量化及高承载的双重需
求,在航天器结构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作为典型结构单
元,广泛应用于天线、太阳翼、承力桁架等航天器结构产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
管件外径尺寸一般在15mm~50mm之间,为满足轻量化需求,壁厚一般不大于1mm。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作为天线、太阳翼、承力桁架等基本结构单元,对结
构承载起到决定作用。拉伸性能作为管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是结构设计主要参数,也
是表征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获得管件真实有效性能数据,为产品设计、研制和试验测试提供支撑。
国内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研制技术十分成熟,在航空航天、武器装
备和民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级
拉伸试验方法和标准。目前国内关于管件拉伸性能测试常用的相关标准是《纤维增强热
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5349-2005),但是在大量的碳纤维薄壁复
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试验过程中,发现按照此标准中的试验方法对薄壁管件进行拉伸试
验时,管件夹持段发生破坏,属于非有效力学试验破坏形式,测试数据离散性大(大于
50%),不能反映管件的真实拉伸性能。为了得到有效的试验数据,需要提出一种专门针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力学试验方法,并编制形成统一的试验标准,对碳纤维复
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试验进行规范化。
1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公布了环形缠绕圆筒拉伸试验的相关方法与标准ASTMD5450,
但该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材料自身的性能,对试件的形式和尺寸有固定要求,缺乏针对碳
纤维复合材料多向缠绕管件性能的试验标准,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
伸试验。欧洲相关标准中也是主要针对的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不适用薄壁管件。
本文件提出一种新型的试样形式用于进行拉伸试验。首先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
件产品上截取用于拉伸试验的管件试样,在管件两端胶接金属内外套筒,通过专用夹具,
进行拉伸性能测试。与《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5349-
2005)相比,本标准规定的试验件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管件发生夹持段破坏,试验数据能
够反映管件真实拉伸性能。
1.3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
标准计划下达后,全国宇航标委会成立标准起草组,由牵头负责,标准编写过程中
按需补充有关单位和人员。组成及任务分工如下。
起草单位主要包括: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西安航天
复合材料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20起草阶段
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起草组开展了大量的薄壁管件压缩试验现状及试验方法相
关的调研工作,具体见本文2.2.1节内容,起草并完成了标准草案,陆续召开6次编制组
讨论会。
2023年2月,编制组经过开会讨论研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了标准征
求意见稿。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包括:
a)科学性原则
在确定本标准的试验件形式前期,编制组对于薄壁管件压缩试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
调研,采用现有类似标准对管件进行拉伸测试,薄壁管件发生夹持段破坏,不能得到有
效的试验数据。结合管件自身结构特点及测试过程中的问题,依据典型的拉伸测试原理,
设计相应的试样形式和测试夹具,通过管件与内外套筒间胶的剪切力均匀传递载荷,实
现管件均匀受力,避免管件夹持段破坏。
2
b)适用性原则
在制订本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试验情况,目前纤
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主要依靠夹具与管件夹持段摩擦力拉伸试验,
而航天器用复合材料管件多为薄壁管件,在测试过程中试件均在夹持段发生破坏,属于
非正常破坏,测试结果离散度大,不能反映管件真实拉伸性能。本标准所规定的试样形
式依靠管件与内外套筒间胶的剪切力均匀传递拉伸载荷,对管件夹持段无破坏,可以反
映管件真实拉伸性能。目前,国内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生产科研单位北京卫星
制造厂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复合材料科
技有限公司和使用单位504所均采用该试样形式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试验。
同时本标准所采用的方法在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运行了10年,积累了大量
的实验数据和测试经验,包括各类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试验测试结果,测试结
果重复性良好。同时与几家单位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实验室间数据再现性较好。表明
该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客户可接受度和适用性。
c)可操作性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试样形式采用内套筒、拉伸外套筒和常温固化胶黏剂胶接制备,属于
复合材料产品常用工艺方法。内套筒和拉伸外套筒采用铝合金材料机加成型。测试步骤
依据典型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试验稳定性高,此试验方法在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
司、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航天院所应用效果良好。以上说明本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2.1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壁厚不大于1mm(公称外径小于50mm)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
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其他壁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可参照执
行。
本标准的ICS国际分类号为82.120,CCS国内分类号为Q23。
2.2.2标准正文结构
本标准正文共分为9章,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仪
器设备、试验试样、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
3
2.2.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依据
1)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薄壁”范围的确定依据
根据目前航天器产品用复合材料管件的规格确定壁厚≤1mm的圆管为薄壁管件。
2)试验试样的确定
拉伸试验试样型式的确定
前期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现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件的拉伸试验试样形式
主要采用《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5349—2005)中规定
的形式和装夹方式(图1),经过大量试验发现此种装夹形式为依靠刚性夹具与试件之间
的摩擦力实现试件的固定,但是对于薄壁管件,尤其是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试
件夹持段容易在实验过程中与刚性夹具因为外力作用发生破坏,无法得到有效的试验结
果。
1—芯杆;2—预紧螺母和垫圈;3—刚性外套;4—瓣形摩擦内套;5—弹性开口衬套;6—试样。
图1GB/T5349试件夹持装置
本标准综合考虑薄壁管件自身结构特点,设计试样形式使试样夹持段与套筒连接为
整体(图2)。采用该试样形式进行拉伸试验时,试验机的拉伸载荷直径作用于内外套筒,
通过管件与内外套筒间胶的剪切力传递至管件。
由于此试样形式直接作用于拉伸外套筒,通过套筒与试样之间的胶接区域传递拉伸
载荷,因此试样夹持段与套筒的胶接力需要大于试样的破坏载荷,胶接区域胶黏剂的剪
切力与胶接面积有关,GB/T5349所规定的加持段长度所提供的胶接面积无法满足试样正
常破坏的载荷,因此需要将胶接区域加长。经过大量实验验证,该拉伸试样方法的试样
破坏形式均为在有效测试段断裂,为典型管件拉伸破坏形式,而且实验的静力学性能稳
定,适合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拉伸试样。同时此试验方法能够有效保持上下
4
两端夹持段对中,可以直接在管件产品上截取缩比件制样,所使用的室温固化胶固化过
程对试样本体结构无影响。
1——转接夹具;2——内套筒;3——拉伸外套筒;4——管件试样;5——胶层。
图2胶接套筒型式示意图
试样有效测试长度
拉伸试验的试样有效测试长度参考GB/T5349—2005《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压
缩性能试验方法》及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中线性尺寸m级公差。根据理论分析,当拉伸试样有效测试长度小于100mm时,管件与套
筒内胶黏剂的会在有效测试段产生横向剪切力,非均匀拉伸状态,影响拉伸试验数据;
当有效测试长度太长时,为了避免管件直线度对拉伸性能的影响,需要选取直线度较高
的管件制作试验件,管件试样选取较为苛刻,因此根据前期测试结果,建议试样有效测
试长度为100mm与200mm之间。
夹持长度的确定
夹持长度确定原则为:内、外套筒与管件试样胶接区域可以承受的最大破坏载荷大
于管件所用材料体系单向板的压缩破坏载荷。
胶接区域的最大破坏载荷:胶黏剂剪切强度(取15MPa)×胶接面积(夹持长度×管
件试样周长)。为了保证拉伸过程胶接区域不滑移,一般选取剪切强度大于15MPa的胶黏
剂,建议使用剪切强度大于25MPa的胶黏剂。
单向板的压缩破坏载荷:单向板压缩强度×管件试样截面面积。
因此压缩试样的夹持长度为:试样内径d1小于20mm时,管件试样夹持段长度l为
150mm±0.5mm;试样内径d1为20mm~50mm时,管件试样夹持段长度l为100mm±0.3mm。
5
采样方法的确定
为反映产品力学性能,按照试样尺寸,将管件试样从产品上直接截取。
2.2.4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修订国家标准适用)
本标准为新制订,不涉及本条。
3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
编制组在长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研制过程中,对不同规格的碳纤维增
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进行了大量的拉伸试验,按照GB/T5349-2005中规定的形式和装夹
方式进行拉伸试验,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该种装夹形式依靠刚性夹具与试样之间的摩擦力
实现试件的固定,薄壁管件在拉伸过程中夹持段容易发生破坏,无法得到有效的试验结
果。
本标准根据之前出现的问题,从试样形式上进行改进,综合考虑薄壁管件自身结构
特点,设计胶接套筒型式使试样夹持段与套筒连接为整体。通过外套筒和内套筒将薄壁
管件缩比件固定在中间,力学试验过程中,通过其上部的通孔及对中销与试验机连接,
实现试样的轴线与拉力方向重合,然后直接作用于拉伸外套筒,通过套筒与试样之间的
胶接区域传递载荷,因此试样夹持段与套筒的胶接力需要大于试样的破坏载荷,胶接区
域胶黏剂的剪切力与胶接面积有关,GB/T5349所规定的加持段长度所提供的胶接面积无
法满足试样正常破坏的载荷,因此需要将胶接区域加长。经过大量实验验证,该拉伸试
样方法的试样破坏形式均为在有效测试段断裂,为典型管件拉伸破坏形式,而且实验的
静力学性能稳定,适合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拉伸试样。同时此试验方法能够
有效保持上下两端夹持段对中,可以直接在产品上截取缩比件制样,所使用的室温固化
胶固化过程对试样本体结构无影响。
按照本标准规定方法,对常见的尺寸规格薄壁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拉伸性能试验方
法进行了几千件试件的拉伸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拉伸试验验证情况统计表
管件外径
管件壁厚样本数量强度离散度模量离散
(φ)组数破坏模式
mm件%度%
mm
正常拉伸破
17.20.6±0.055501107.47.1
坏
正常拉伸破
17.60.8±0.055501106.27.2
坏
25.20.6±0.056501307.26.8正常拉伸破
6
坏
正常拉伸破
25.60.8±0.056001207.87.3
坏
正常拉伸破
261±0.055001006.56.9
坏
正常拉伸破
23.50.6±0.055001006.97.2
坏
正常拉伸破
26.20.6±0.056001207.26.8
坏
正常拉伸破
27.60.8±0.055501107.47.1
坏
正常拉伸破
321±0.056501307.67.0
坏
正常拉伸破
351±0.056001206.96.1
坏
正常拉伸破
371±0.05200406.56.4
坏
正常拉伸破
471±0.05350707.67.0
坏
按照本标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分别对多种规格管件的进行了验证试验(表3),图3
为本标准中拉伸试件装夹方式下的“拉伸载荷—应变恢复”曲线。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结
果表明管件加载和卸载的“载荷—应变”曲线均呈线性关系,且相互重合度很高,说明
试验过程中装夹形式未对管件造成损伤,试件的静力学性能稳定。其破坏模式均为有效
的破坏型式,不同规格管件测试结果离散度均不大于10%。上述结果表明本标准的薄壁碳
纤维复合材料管件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试验过程中试件装夹对薄壁管件造成
的损伤,试验结果较为稳定,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薄壁管件的拉伸性能。
图3管件拉伸载荷—应变恢复曲线
按照本标准拉伸性能试验,能够有效保持上下两端夹持段对中,可以直接在产品上
截取缩比件制样,所使用的室温固化胶固化过程对试样本体结构无影响,管件拉伸测试
7
结构的离散度均不大于10%,符合机械试验测试允许误差范围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拉伸试验方法可以提高试验测试有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测试试样数
量,提高效率并且节约成本。本标准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民用复合材料薄壁管件试验
中,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的推广提供规范的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
4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
数据对比情况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公布了环形缠绕圆筒拉伸试验的相关方法与标准ASTMD5450,
但该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材料自身的性能,对试件的形式和尺寸有固定要求,缺乏针对碳
纤维复合材料多向缠绕管件性能的试验标准,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
伸试验。欧洲相关标准中也是主要针对的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不具有可比较性。
5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并说明
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
本标准为自主制定项目,标准未引用国际或国外标准。
没有适用的国际标准。
6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存在抵触之处,
与相关标准协调。
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
8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9实施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等措施
建议
建议本标准发布后,颁布之日即实施。同时在标准实施中及时在行业内及相关单位
开展标准的宣贯,使相关单位能够学习并应用本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贯彻实施标
准。
10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10.1标准名称的调整
标准名称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
8
调整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属编辑
性调整。
10.2采标程度的调整
本标准不涉及。
参考文献
[1]GB/T1446—2005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2]GB/T1447—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3]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4]GB/T8804.1—2003《热塑性塑料管件拉伸性能测定》
[5]GB/T5349-2005《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6]GB/T3354-2014《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样方法》
[7]ASTMD545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环形缠绕圆筒横向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
9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拉伸试验》
征求意见稿
全国宇航标委会
2023年2月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国标委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之一,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航天材料与工艺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5/SC6)
执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牵头起草。
计划号:20220550-T-469。
计划名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拉伸试验。
计划周期:2022年8月~2024年5月。
计划采标程度:无。
1.2制定背景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等特点,满足航天器轻量化及高承载的双重需
求,在航天器结构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作为典型结构单
元,广泛应用于天线、太阳翼、承力桁架等航天器结构产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
管件外径尺寸一般在15mm~50mm之间,为满足轻量化需求,壁厚一般不大于1mm。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作为天线、太阳翼、承力桁架等基本结构单元,对结
构承载起到决定作用。拉伸性能作为管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是结构设计主要参数,也
是表征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获得管件真实有效性能数据,为产品设计、研制和试验测试提供支撑。
国内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研制技术十分成熟,在航空航天、武器装
备和民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级
拉伸试验方法和标准。目前国内关于管件拉伸性能测试常用的相关标准是《纤维增强热
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5349-2005),但是在大量的碳纤维薄壁复
合材料薄壁管件产品试验过程中,发现按照此标准中的试验方法对薄壁管件进行拉伸试
验时,管件夹持段发生破坏,属于非有效力学试验破坏形式,测试数据离散性大(大于
50%),不能反映管件的真实拉伸性能。为了得到有效的试验数据,需要提出一种专门针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力学试验方法,并编制形成统一的试验标准,对碳纤维复
合材料薄壁管件力学试验进行规范化。
1
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公布了环形缠绕圆筒拉伸试验的相关方法与标准ASTMD5450,
但该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材料自身的性能,对试件的形式和尺寸有固定要求,缺乏针对碳
纤维复合材料多向缠绕管件性能的试验标准,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
伸试验。欧洲相关标准中也是主要针对的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不适用薄壁管件。
本文件提出一种新型的试样形式用于进行拉伸试验。首先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
件产品上截取用于拉伸试验的管件试样,在管件两端胶接金属内外套筒,通过专用夹具,
进行拉伸性能测试。与《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5349-
2005)相比,本标准规定的试验件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管件发生夹持段破坏,试验数据能
够反映管件真实拉伸性能。
1.3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
标准计划下达后,全国宇航标委会成立标准起草组,由牵头负责,标准编写过程中
按需补充有关单位和人员。组成及任务分工如下。
起草单位主要包括: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西安航天
复合材料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20起草阶段
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起草组开展了大量的薄壁管件压缩试验现状及试验方法相
关的调研工作,具体见本文2.2.1节内容,起草并完成了标准草案,陆续召开6次编制组
讨论会。
2023年2月,编制组经过开会讨论研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了标准征
求意见稿。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包括:
a)科学性原则
在确定本标准的试验件形式前期,编制组对于薄壁管件压缩试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
调研,采用现有类似标准对管件进行拉伸测试,薄壁管件发生夹持段破坏,不能得到有
效的试验数据。结合管件自身结构特点及测试过程中的问题,依据典型的拉伸测试原理,
设计相应的试样形式和测试夹具,通过管件与内外套筒间胶的剪切力均匀传递载荷,实
现管件均匀受力,避免管件夹持段破坏。
2
b)适用性原则
在制订本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试验情况,目前纤
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主要依靠夹具与管件夹持段摩擦力拉伸试验,
而航天器用复合材料管件多为薄壁管件,在测试过程中试件均在夹持段发生破坏,属于
非正常破坏,测试结果离散度大,不能反映管件真实拉伸性能。本标准所规定的试样形
式依靠管件与内外套筒间胶的剪切力均匀传递拉伸载荷,对管件夹持段无破坏,可以反
映管件真实拉伸性能。目前,国内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生产科研单位北京卫星
制造厂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复合材料科
技有限公司和使用单位504所均采用该试样形式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试验。
同时本标准所采用的方法在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运行了10年,积累了大量
的实验数据和测试经验,包括各类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试验测试结果,测试结
果重复性良好。同时与几家单位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实验室间数据再现性较好。表明
该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客户可接受度和适用性。
c)可操作性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试样形式采用内套筒、拉伸外套筒和常温固化胶黏剂胶接制备,属于
复合材料产品常用工艺方法。内套筒和拉伸外套筒采用铝合金材料机加成型。测试步骤
依据典型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试验稳定性高,此试验方法在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
司、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航天院所应用效果良好。以上说明本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2.1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壁厚不大于1mm(公称外径小于50mm)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
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其他壁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薄壁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可参照执
行。
本标准的ICS国际分类号为82.120,CCS国内分类号为Q23。
2.2.2标准正文结构
本标准正文共分为9章,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仪
器设备、试验试样、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
3
2.2.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依据
1)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薄壁”范围的确定依据
根据目前航天器产品用复合材料管件的规格确定壁厚≤1mm的圆管为薄壁管件。
2)试验试样的确定
拉伸试验试样型式的确定
前期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现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件的拉伸试验试样形式
主要采用《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5349—2005)中规定
的形式和装夹方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网校专用】
- 太原理工大学《景观生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服装学院《数字系统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一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24-2025学年四下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易门县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民办新竹园中学2025年初三3月模拟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宁波市慈溪市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安检证高级测试卷附答案
- DB43 3001-2024 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 JBT 14588-2023 激光加工镜头 (正式版)
- DL-T5001-201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 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正式版)
- 2024-2030年中国顺式1,4-丁烯二醇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MOOC 老子的人生智慧-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正式版)QBT 5985-2024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工业衡器
-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500吨电子冷却液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