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再生塑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_第1页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_第2页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_第3页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_第4页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3.080.20

CCSG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0006.11—XXXX

`

塑料再生塑料第11部分:聚氯乙烯

(PVC)材料

Plastics-RecycledPlastics-Part11:Polyvinylchloride(PVC)material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2023.07.21)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40006.11—XXXX

引言

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塑料

的回收再生循环利用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塑料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同时也为解决“白色污

染”等环保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塑料再生领域尚无产品标准,行业内无标准可依。因此,制定了GB/TXXXX《塑料再

生塑料》系列国家标准。依据塑料产品特点,本系列标准拟由12个部分组成,其中第1部分通则规定了

再生塑料的命名、术语和气味等级、限用物质含量、放射性等通用要求,其余部分标准除通则中共性

要求外,按塑料种类规定了该种材料再生塑料的技术要求。

本系列标准在总标题《塑料再生塑料》下拟由以下12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聚乙烯(PE)材料;

——第3部分:聚丙烯(PP)材料;

——第4部分:聚烯烃混合物材料;

——第5部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

——第6部分:聚苯乙烯(PS)材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

——第8部分:聚酰胺(PA)材料;

——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第10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

——第12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

本文件是系列标准的第11部分,聚氯乙烯再生塑料。本文件针对聚氯乙烯(PVC)材料的特点,规

定了聚氯乙烯(PVC)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在规定这些性能要求时,既考虑了原生聚氯乙烯(PVC)

材料的标准要求,又关注到再生聚氯乙烯(PVC)材料的特性。

II

GB/T40006.11—XXXX

塑料再生塑料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聚氯乙烯(PVC)再生塑料的分类与命名和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的聚氯乙烯塑料为原料,经分类、筛选、粉碎、熔融挤出造粒等工艺制成的

颗粒状再生增塑聚氯乙烯(PVC-P),以及经分类、筛选、粉碎获得的粉状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本文件不适用于来自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等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聚氯乙烯再生塑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用于制备食品接触用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40.2-202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633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1636塑料能从规定漏斗流出的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GB/T2411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2547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4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45.5塑料灰分的测定第5部分:聚氯乙烯

GB/T9352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

GB/T21060塑料流动性的测定

GB/T30102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再生和再循环指南

GB/T35262-2017聚氯乙烯(PVC)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37426-2019塑料试样

GB/T40006.1-2021塑料再生塑料第1部分:通则

SH/T1541.1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第1部分:目测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0006.1-2021、GB/T2035和GB/T301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GB/T40006.11—XXXX

4分类与命名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命名和分类按GB/T40006.1-2021规定进行。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分为未增塑聚

氯乙烯(PVC-U)和增塑聚氯乙烯(PVC-P)两类,PVC-U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为维卡软化温度和密度,

PVC-P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为邵氏硬度和密度,均按其特征性能的标称值命名,维卡软化温度取2位有

效数字置于其测试条件类型B(B50)字母之后;密度标称值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后,取其2位整数;

邵氏硬度取2位有效数字置于其硬度类型A字母之后。

示例:来源于工业品(1)的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再生塑料(REC),灰色(G1),粉状(G2),含

粉末状碳酸钙填料(KD),用于挤出型材(E),维卡软化温度为83℃(B83),密度为1.44g/cm3

(14);命名为:

特征项目组

国家标准号

字符组1字符组2字符组3字符组4字符组5

可选项必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

GB/T40006.1-2021PVC-U(REC)-G1-G2-1KDEB83-14无

命名:GB/T40006.1-2021-PVC-U(REC)-G1-G2-1,KD,E,B83-14。

简化命名:PVC-U(REC)-G1-G2-1。

示例:来源于生活日常用品(3)的增塑聚氯乙烯(PVC-P)再生塑料(REC),黑色(B1),颗粒状

(G1),含碳酸钙填料(KX),用于注塑制品(M),邵氏硬度标称值为66(A66),密度为1.39

g/cm3(14);命名为:

特征项目组

国家标准号

字符组1字符组2字符组3字符组4字符组5

可选项必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

GB/T40006.1-2021PVC-P(REC)-B1-G1-3KXMA66-14无

命名:GB/T40006.1-2021-PVC-P(REC)-B1-G1-3,KX,M,A66-14。

简化命名:PVC-P(REC)-B1-G1-3。

5要求

5.1一般要求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主体材料应为聚氯乙烯。无杂质,无油污。PVC-P(REC)颗粒大小应均匀,无明

显色差。PVC-U(REC)粉料应均匀,无明显色差。

5.2主体定性

5.2.1红外

聚氯乙烯树脂典型的红外谱图见附录A,聚氯乙烯再生塑料谱图应有附录A中聚氯乙烯特征吸收峰。

5.2.2气味等级

符合GB/T40006.1-2021中5.3的要求。

5.2.3限用物质含量

符合GB/T40006.1-2021中表6和表7中多溴联苯(PBB)≤0.1%、多溴联苯醚(PBDE)≤0.1%、邻苯

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0.1%、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BBP)≤0.1%、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

(DBP)≤0.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0.1%的要求。

2

GB/T40006.11—XXXX

5.2.4放射性物质

符合GB/T40006.1-2021中5.5的要求。

5.3加工方法的适用性

5.3.1压延法评估

经压延后的片材表面光滑,无肉眼可见未熔颗粒、孔洞、纤维等。

5.3.2挤出法评估

经挤出后的料条表面光滑,无肉眼可见未熔颗粒、孔洞等。

5.4性状及性能要求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性状及性能要求见表1。

注: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见附录B。

表1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性状和性能要求

项目单位要求

序号

PVC-U(REC)PVC-U(REC),XaPVC-P(REC)PVC-P(REC),Xa

1.颗粒外观b(大粒和小粒)≤g/kg----4040

2.杂质≤%1111

3.灰分,(950)℃%≤2>2~≤25≤2>2~≤30

4.挥发物(包括水)≤%1111

5.流动性s均匀流出均匀流出均匀流出均匀流出

报告c报告c报告c报告c

6.表观密度≥g/mL0.380.38----

3dddd

7.密度g/cmM1M2M3M4

8.密度偏差g/cm3±0.005±0.005±0.005±0.005

9.维卡软化温度B50≥℃7073----

10.硬度邵氏D≥--报告c报告c报告c,e报告c,e

11.邵氏A≤----报告c,e报告c,e

12.拉伸强度≥MPa293458

13.拉伸断裂标称应变≥%----200100

a:“X”,按GB/T40006.1命名,为含填料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灰分百分数,如:含5%(wt)的再生塑料,X记为

5。

b:仅适用于颗粒料。

c:“报告”,按样品试验数据报告结果。

daa

:M1、M2、M3、M4分别为PVC-U(REC)、PVC-U(REC),X、PVC-P(REC)和PVC-P(REC),X密度的标称值。

e:当测试邵氏A高于90时,测试邵氏D;当测试邵氏D低于20时,测试邵氏A。

3

GB/T40006.11—XXXX

6试验方法

6.1试验结果的判定

试验结果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应按GB/T8170规定进行。

6.2试样制备

6.2.1试样的预处理

在压塑之前,PVC-U(REC)和PVC-P(REC)分别按表2和表3的条件在双辊混炼机中预塑化(混炼)。

注:为保证充分塑化,PVC-U(REC)粉料和PVC-P(REC)颗粒料宜采取适宜的方法经预塑化(如开炼)后模塑制样。

表2PVC-U(REC)试样预塑化条件

混炼辊表面温度混炼时间混炼辊表面速度辊间隙辊直径辊宽度

材料速比

℃minm/minmmmmmm

所有级VST/B50+90(±10)5±1~101:1.2~1推荐:150推荐:300

表3PVC-P(REC)试样预塑化条件

材料混炼辊表面温度混炼时间混炼辊表面速度辊间隙辊直径辊宽度

速比

邵氏硬度℃minm/minmmmmmm

邵氏A:≤80130~160

邵氏D:35~50145~170~5~101:1.2~1推荐:150推荐:300

邵氏D:>50160~175

6.2.2压塑成型

将混炼好的片材,交叉层铺放到预热的模具中,PVC-U(REC)和PVC-P(REC)分别按表4和表5给出的

条件,按GB/T9352制备模塑样片,根据性能试验方法要求从模塑样片上冲模或机加工制备试样。

表4PVC-U(REC)试样压塑条件

压塑温度平均冷却速率脱模温度全压压力保压时间预热压力预热时间

材料

℃℃/min℃MPaminMPamin

VST/B50+100(±

所有级15±3≤407.5±2.53.5±1.5~0.5~5

10)

表5PVC-P(REC)试样压塑条件

材料压塑温度平均冷却速率脱模温度全压压力保压时间预热压力预热时间

邵氏硬度℃℃/min℃MPaminMPamin

邵氏A:≤80130~160

邵氏D:35~50145~175--~401)2~102~5~0.3~5

邵氏D:>50170~180

1)非常软的PVC-P(REC)可能需要更低的脱模温度。

6.3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6.3.1试样的状态调节

除非测试方法中另有规定,PVC-U(REC)或PVC-P(REC),试样的状态调节应按GB/T2918的规定进行。

状态调节的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时间至少16h。

4

GB/T40006.11—XXXX

6.3.2试验的标准环境

所有试验都应在GB/T2918规定的标准试验环境下进行,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6.4主体材料定性

6.4.1红外

按GB/T40006.1-2021中附录A规定的透射法和衰减全反射法的红外光谱法进行材料定性。

薄膜压制的温度180℃,推荐压膜厚度为30μm~40μm。

对压制的薄膜样品进行全波段红外光谱扫描,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至少32次。

6.4.2气味等级

按GB/T40006.1-2021中6.1规定进行。

6.4.3限用物质含量

按GB/T40006.1-2021中6.2规定进行。

6.4.4放射性物质检测

按GB/T40006.1-2021中6.3规定进行。

6.5加工方法的适用性

6.5.1压延法

按GB/T35262-2017附录F规定进行。

6.5.2挤出法

按GB/T35262-2017附录G规定进行。

6.6性能测试

6.6.1颗粒外观

按SH/T1541.1规定进行。

6.6.2杂质

按GB/T35262-2017附录C规定进行。

6.6.3灰分

按GB/T9345.5规定的方法进行,采用直接灼烧法,灼烧温度为950℃。

6.6.4挥发物(包括水)

按GB/T2914规定进行。

6.6.5流动性

按GB/T21060规定进行。

5

GB/T40006.11—XXXX

6.6.6表观密度

按GB/T1636规定进行。

6.6.7密度和密度偏差

试样取自按6.2制备的模塑试片。

按GB/T1033.1规定进行,仲裁方法为浸渍法。

密度偏差为测试值与标称值之差。

6.6.8维卡软化温度

试样取自按6.2制备的模塑试片,试样尺寸为10×10×4。

按GB/T1633规定进行,升温速率50℃/h,负载50N(B50)。

6.6.9硬度

试样取自按6.2制备的模塑试片。试样为直径50mm的圆片或50mm×50mm的方片,试样厚度4mm。

按GB/T2411规定进行。PVC-U(REC)测试邵氏D。PVC-P(REC)测试邵氏A或邵氏D。

6.6.10拉伸强度、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6.6.10.1试样和试样状态调节

试样取自按6.2制备的模塑试片,GB/T37426-2019中的A2试样。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6.3规定进行。

6.6.10.2拉伸强度、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按GB/T1040.2规定进行,PVC-U(REC)试验速度50mm/min,PVC-P(REC)试验速度100mm/min。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7.1.1检验分类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产品的检验可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7.1.2检验项目

7.1.2.1出厂检验项目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出厂检验至少应包括:

PVC-U(REC):

a)灰分;

b)挥发物(包括水);

c)表观密度。

PVC-P(REC):

a)颗粒外观;

b)灰分;

6

GB/T40006.11—XXXX

c)挥发物(包括水)。

7.1.2.2型式检验项目

第5章中所有的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

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若原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装置检修,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首次进口产品或连续生产12个月时;

f)其他需要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况。

7.2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案

7.2.1组批规则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由同一生产线上、相同原料、相同工艺所生产的同一牌号的产品组批,生产厂

也可按一定生产周期或储存料仓为一批对产品进行组批。

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检验和验收。

注1:批可以有申报批、生产批、检验批等。

注2:进口再生塑料一般以申报的“产品批号”组批,同一批号为一批,或按其他规定的方法组批。

7.2.2抽样方案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可以在料仓的取样口抽样,也可以根据生产周期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抽样方案。

包装后产品的取样应按GB/T2547规定进行。

7.3判定规则和复验规则

7.3.1判定规则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

果和本文件的要求对产品做出质量判定,并提出证明。

产品出厂时,每批产品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注明产品名称、牌号、批号、执

行标准,并盖有质检专用章。

7.3.2复验规则

检验结果若某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可重新自该批产品中以双倍采样单元数采样对该项目

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作为该批产品的质量判定依据。

8标志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外包装袋上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内容可包括:商标、生产企业名称、生产

厂地址、标准号、产品名称、牌号、批号(含生产日期)和净含量等。应在明显处标志:“再生塑料”

或“REC”字样。

9包装、运输及贮存

7

GB/T40006.11—XXXX

9.1包装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可用重包装袋、聚丙烯复合编织袋或其他包装形式。包装材料应保证在运输、

码放、贮存时不污染和漏料。

每袋产品净含量可为25kg或其他。

9.2运输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为非危险品。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不应抛掷。运输

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备有厢棚或苫布。运输时不应与沙土、碎金属、煤炭及玻璃等混装,更不

应与有毒及腐蚀性或易燃物混装;不应暴晒或雨淋。

9.3贮存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清洁并保持有良好消防设施的仓库内。贮存时,应远离

热源,并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不应在露天堆放。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应有贮存期的规定,一般从生产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8

GB/T40006.11—XXXX

A

A

附录A

(资料性)

聚氯乙烯典型的红外光谱图

聚氯乙烯典型的红外光谱图见附图A.1。

图A.1典型聚氯乙烯(PVC)参考透射红外光谱图

9

GB/T40006.11—XXXX

B

B

附录B

(资料性)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见表B.1。

表B.1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

序号项目单位PVC-U(REC)PVC-P(REC)试验方法试验条件

1√√PVC-U(REC):GB/T35262-

粒径及粒径分2017附录D

g,%

布PVC-P(REC):GB/T35262-

2017附录E

2表观密度g/mL●√GB/T1636

3热稳定性min√√GB/T2917.1

4拉伸弹性模量MPa√--GB/T1040.1、GB/T1040.2速度1mm/min

5弯曲弹性模量MPa√--GB/T9341速度2mm/min

6简支梁缺口冲√--80×10×4,V型缺口r=0.25,1eA

kJ/m2GB/T1043.1

击强度

7维卡软化温度℃●√GB/T1633A50

8负荷变形温度℃√√GB/T1634.1负荷:1.8MPa

9--√80×10×2或80×10×4(非常

扭转刚度a℃GB/T41936.2-2022软),扭转刚度与温度函数曲线

上300MPa时的温度值。

10氧指数%√√GB/T2406.280×10×4,方法A顶端点燃

11方法Amm/min√√125×13×3,水平燃烧速率

燃烧

√√GB/T2408125×13×3,垂直燃烧余辉和余

性能方法Bs

烬时间。

12钙、铁、锌、√√

mg/kgGB/T39994

镁、铜、铝

锡mg/kg√√GB/T35492

√:可选的;--:不规定,●表1中已要求。

10

GB/T40006.11—XXXX

参考文献

1.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2.GB/T1043.1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3.GB/T1634.1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4.GB/T2406.2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

5.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6.GB/T2917.1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

性产物的测定刚果红法

7.GB/T934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8.GB/T12001.1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

基础

9.GB/T12001.2塑料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

10.GB/T41936.2-2022《塑料柔性材料扭转刚度的测定第2部分:增塑氯乙烯均聚物和共

聚物》

11.谢建玲等编著,《聚氯乙烯树脂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第一版。

12.ISO24023-1-2021Plastics-Plasticizedpoly(vinylchloride)(PVC-P)moulding

andextrusionmaterials-Part1:Designationsystemandbasisforspecifications

13.ISO24023-2-2021Plastics--Plasticizedpoly(vinylchloride)(PVC-P)moulding

andextrusionmaterials--Part2:Preparationoftestspecimensanddeterminationof

properties

11

GB/T40006.11—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006《塑料再生塑料》的第11部分。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

GB/T40006.11—XXXX

塑料再生塑料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聚氯乙烯(PVC)再生塑料的分类与命名和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的聚氯乙烯塑料为原料,经分类、筛选、粉碎、熔融挤出造粒等工艺制成的

颗粒状再生增塑聚氯乙烯(PVC-P),以及经分类、筛选、粉碎获得的粉状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本文件不适用于来自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等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聚氯乙烯再生塑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用于制备食品接触用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40.2-202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633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1636塑料能从规定漏斗流出的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GB/T2411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2547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4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45.5塑料灰分的测定第5部分:聚氯乙烯

GB/T9352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

GB/T21060塑料流动性的测定

GB/T30102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再生和再循环指南

GB/T35262-2017聚氯乙烯(PVC)塑料回收料的表征特性及检测方法

GB/T37426-2019塑料试样

GB/T40006.1-2021塑料再生塑料第1部分:通则

SH/T1541.1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第1部分:目测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0006.1-2021、GB/T2035和GB/T301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GB/T40006.11—XXXX

4分类与命名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命名和分类按GB/T40006.1-2021规定进行。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分为未增塑聚

氯乙烯(PVC-U)和增塑聚氯乙烯(PVC-P)两类,PVC-U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为维卡软化温度和密度,

PVC-P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为邵氏硬度和密度,均按其特征性能的标称值命名,维卡软化温度取2位有

效数字置于其测试条件类型B(B50)字母之后;密度标称值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后,取其2位整数;

邵氏硬度取2位有效数字置于其硬度类型A字母之后。

示例:来源于工业品(1)的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再生塑料(REC),灰色(G1),粉状(G2),含

粉末状碳酸钙填料(KD),用于挤出型材(E),维卡软化温度为83℃(B83),密度为1.44g/cm3

(14);命名为:

特征项目组

国家标准号

字符组1字符组2字符组3字符组4字符组5

可选项必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

GB/T40006.1-2021PVC-U(REC)-G1-G2-1KDEB83-14无

命名:GB/T40006.1-2021-PVC-U(REC)-G1-G2-1,KD,E,B83-14。

简化命名:PVC-U(REC)-G1-G2-1。

示例:来源于生活日常用品(3)的增塑聚氯乙烯(PVC-P)再生塑料(REC),黑色(B1),颗粒状

(G1),含碳酸钙填料(KX),用于注塑制品(M),邵氏硬度标称值为66(A66),密度为1.39

g/cm3(14);命名为:

特征项目组

国家标准号

字符组1字符组2字符组3字符组4字符组5

可选项必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

GB/T40006.1-2021PVC-P(REC)-B1-G1-3KXMA66-14无

命名:GB/T40006.1-2021-PVC-P(REC)-B1-G1-3,KX,M,A66-14。

简化命名:PVC-P(REC)-B1-G1-3。

5要求

5.1一般要求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主体材料应为聚氯乙烯。无杂质,无油污。PVC-P(REC)颗粒大小应均匀,无明

显色差。PVC-U(REC)粉料应均匀,无明显色差。

5.2主体定性

5.2.1红外

聚氯乙烯树脂典型的红外谱图见附录A,聚氯乙烯再生塑料谱图应有附录A中聚氯乙烯特征吸收峰。

5.2.2气味等级

符合GB/T40006.1-2021中5.3的要求。

5.2.3限用物质含量

符合GB/T40006.1-2021中表6和表7中多溴联苯(PBB)≤0.1%、多溴联苯醚(PBDE)≤0.1%、邻苯

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0.1%、邻苯二甲酸甲苯基丁酯(BBP)≤0.1%、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

(DBP)≤0.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0.1%的要求。

2

GB/T40006.11—XXXX

5.2.4放射性物质

符合GB/T40006.1-2021中5.5的要求。

5.3加工方法的适用性

5.3.1压延法评估

经压延后的片材表面光滑,无肉眼可见未熔颗粒、孔洞、纤维等。

5.3.2挤出法评估

经挤出后的料条表面光滑,无肉眼可见未熔颗粒、孔洞等。

5.4性状及性能要求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性状及性能要求见表1。

注: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见附录B。

表1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性状和性能要求

项目单位要求

序号

PVC-U(REC)PVC-U(REC),XaPVC-P(REC)PVC-P(REC),Xa

1.颗粒外观b(大粒和小粒)≤g/kg----4040

2.杂质≤%1111

3.灰分,(950)℃%≤2>2~≤25≤2>2~≤30

4.挥发物(包括水)≤%1111

5.流动性s均匀流出均匀流出均匀流出均匀流出

报告c报告c报告c报告c

6.表观密度≥g/mL0.380.38----

3dddd

7.密度g/cmM1M2M3M4

8.密度偏差g/cm3±0.005±0.005±0.005±0.005

9.维卡软化温度B50≥℃7073----

10.硬度邵氏D≥--报告c报告c报告c,e报告c,e

11.邵氏A≤----报告c,e报告c,e

12.拉伸强度≥MPa293458

13.拉伸断裂标称应变≥%----200100

a:“X”,按GB/T40006.1命名,为含填料聚氯乙烯再生塑料的灰分百分数,如:含5%(wt)的再生塑料,X记为

5。

b:仅适用于颗粒料。

c:“报告”,按样品试验数据报告结果。

daa

:M1、M2、M3、M4分别为PVC-U(REC)、PVC-U(REC),X、PVC-P(REC)和PVC-P(REC),X密度的标称值。

e:当测试邵氏A高于90时,测试邵氏D;当测试邵氏D低于20时,测试邵氏A。

3

GB/T40006.11—XXXX

6试验方法

6.1试验结果的判定

试验结果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应按GB/T8170规定进行。

6.2试样制备

6.2.1试样的预处理

在压塑之前,PVC-U(REC)和PVC-P(REC)分别按表2和表3的条件在双辊混炼机中预塑化(混炼)。

注:为保证充分塑化,PVC-U(REC)粉料和PVC-P(REC)颗粒料宜采取适宜的方法经预塑化(如开炼)后模塑制样。

表2PVC-U(REC)试样预塑化条件

混炼辊表面温度混炼时间混炼辊表面速度辊间隙辊直径辊宽度

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