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下(12-19章)重点_第1页
儿科护理学下(12-19章)重点_第2页
儿科护理学下(12-19章)重点_第3页
儿科护理学下(12-19章)重点_第4页
儿科护理学下(12-19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小儿贫血

一、概述

1.贫血(anemia)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小儿贫血的国内诊

断标准是:新生儿期血红蛋白(Hb)<145g/L,1―4个月时Hb<90g/L,4—6个月时Hb<

个月以上则按。标准:个月一岁者岁者为

100g/L;6WH66HbV110g/L,6-14HbV120g/L

贫血。海拔每升高1000米,Hb升高4%。

2.贫血的分度

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血红蛋白量(g/L)新生儿144—120120-9090-60<60

儿童120-9090-6060-30<30

3.贫血分类

1)病因学分类:(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①造血物质缺乏:如铁缺乏所致的缺

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所致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6缺乏、维

生素C缺乏所致的贫血等。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障碍再

生性贫血。③其他:慢性感染、炎症、肾脏病、铅中毒等伴发的贫血。

(2)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内在异常或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①内在因素:

如G-6-PD缺陷症、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②外在因素:新生儿

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药物、中毒或感染等。

(3)失血性贫血:急性和慢性贫血、

2)形态学分类书324页

4.贫血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突出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甲床苍白。严重贫血时面色苍黄或蜡黄。患儿

常表现为疲乏、无力,不愿活动。慢性贫血患儿还可表现为营养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毛

发干枯等。

2)髓外造血原则: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见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3)其他系统表现:呼吸、循环系统:呼吸增快、心率增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

可见毛细血管搏动。重度贫血失代偿时,出现心脏扩

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或腹胀。

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年长儿可有

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二、缺铁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2.病因:先天储铁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快、铁吸收减少、铁丢失过多。

3.治疗要点:去除病因、铁剂治疗、输血治疗

4、诊断和措施(书329)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选)生理反射:

出生时已存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出生时已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拥抱、握持、吸吮、颈肢反射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身不消失的反射: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腱反射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PM)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是儿童、尤其婴幼

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病因:(1)致病菌的侵袭(选)

0~2个月G-杆菌(最常见大肠埃希菌、其次变形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金葡菌

3个月〜3岁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5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2)机体免疫状态:机体免疫能力较弱、血脑屏障功能较差

3.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婴儿期是发病的高峰期

1)典型表现:全身性中毒症状:发热、面色苍白、烦躁

脑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意识改变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尖叫、惊厥、卤门增大等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以颈强直最常见

2)非典型表现:<3个月婴儿;体温升高或降低,甚至体温不升;面色青紫或苍白;吸吮

力差、拒乳呕吐;黄疸加重;肌张减弱或不典型性惊厥发作;颅内压和脑膜刺激征表现不明

显。

3)并发症:(1)硬脑膜下积液30%,<1岁多见,治疗48-72小时后体温不退或退后

复升,病情反复。颅内透照检查和头颅CT可协助诊断,硬膜下穿刺可确诊。

(2)脑室管膜炎:主要发生在治疗被延误的婴儿•经治疗后发热不退、频繁惊厥、进

行性颈强直甚至角弓反张,确诊依靠侧脑室穿刺,治疗多困难,病死率及致残率高。

(3)脑积水: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致脑脊液循环障碍造成。主要表现烦躁不安、嗜

睡、呕吐、惊厥发作,头颅进行性增大,颅缝分离,前囱增大饱满、"落旦

眼”表现等,头颅叩诊"破壶音"。

(4)其他:聋、失明、癫痫、智力J等

4.辅助检查:

脑脊液: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典型改变为外观混浊,压力个白细胞个达lOOOxlOY/L以

上;糖和氯化物J蛋白质个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5.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治疗原则:联合、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选药原则:致病菌敏感,CSF内浓度高,副作用小

首选抗生素:头胞曝眄钠:200mg/(kg-d)

头胞曲松:100mg/(kg-d)

疗程:脑膜炎球菌7〜10日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10〜14日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21天以上

若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0.3~0.6mg/(kg.d),分四次静脉注射,一般连用2-3

天,过长使用无益处。

3)对症及支持治疗:退热、降颅压、镇静止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并发症治疗:硬膜下积液:少量自行吸收,量多每日或隔日反复穿刺放液;-一般一侧放

液15ml/次以内,两侧不超过30ml

脑室膜炎:侧脑室穿刺引流,抗生素注入

脑积水:腹腔、胸腔分流装置

第三节病毒性脑炎

1.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若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则称为病遵

性脑炎,若病变主要累及脑膜则称为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2.(选)病因:80%为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腮腺

炎病毒、虫媒病毒

3.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病情的轻重程度取决于病变受累的部位。一般情况下,病毒

性脑炎的临床症状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易在急性期死亡或发生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炎: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

婴儿出现烦躁不安,易被激惹;年长儿表现头痛、颈背疼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很少发生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病程大多1〜2周

2)病毒性脑炎

前驱症状:急性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①惊厥②意识障碍③颅内压增高

④运动功能障碍⑤神经情绪异常

病程:2-3周,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有后遗症

4.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

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300xl06/L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质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糖和氯化物正常范围

第十四章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或者遗传因素引起甲状腺发育障碍、激素合成障碍、分

泌减少,导致患儿生长障碍,智能落后,此病又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

泌疾病。(选)

2.病因(选)

散发性先天性甲减: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最主要原因,占90%

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障碍:家族性,第2位原因

促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缺乏:中枢性,其

中因TRH不足多见

母亲因素(暂时性):药物作用

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地方性先天性甲减:孕妇饮食中缺碘

3.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为碘和酪氨酸

甲状腺素生理作用(记住)加速细胞内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增高基础代谢率

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活性

提高糖的吸收和利用

加速脂肪分解、氧化

促进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

促进钙、磷在骨质中合成代谢和骨、软骨生长

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4.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特征:智力落后、生长发育迟缓、基础代谢率低下(选)

1)新生儿甲低:三超:生理性黄疸延迟、过期产、巨大儿

三少:少吃、少哭、少动

五低:体温低、哭声低、血压低、反应低、肌张力低

2)婴幼儿甲低:特殊面容:头大、颈短,皮肤苍黄、干燥,毛发稀少,面部黏液性水肿,

眼睑水肿,眼距宽,眼裂小,鼻梁宽平,唇厚舌大,舌常伸出口外

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小,上部量/

下部量>1.5,囱门闭合迟,出牙迟

心血管功能低下:脉搏弱、心音低钝、心脏扩大等

消化道功能紊乱:食欲差,肠蠕动慢,腹胀,便秘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表情呆板、淡漠,运动发育障碍,如翻

身、坐、立、走等均较延迟

3)地方性甲低:①"神经性"综合征: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和智力低下

②"黏液水肿性"综合征:显著的生长发育和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智能低下

4.新生儿筛查:生后2~3d,新生儿干血滴纸片,检测TSH浓度(选)

>20mU/L时,再检测血清T4、TSH以确诊

5.治疗要点(考)

治疗原则:早期确诊,早期治疗,终身服用甲状腺制剂

先天性甲低治疗剂量应该一次足量

大龄下丘脑-垂体性甲低需从小剂量开始

暂时性甲低,治疗2年后减药,停药1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

治疗药物:左旋甲状腺素纳(L-T4):TSH浓度正常,血T4正常偏高值,以备部分T4转

变成T3。每日一次正常大便,食欲好转,腹胀消失,心率维持在儿童110次

/min、婴儿140次/min,智力进步

6.(选)随访:治疗开始时,2周1次。血清TSH和T4正常后,3月1次。

服药1~2年后,6月1.次

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病毒感染

一、麻疹

1.麻疹(measles)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

着伴糠款样脱屑。本病传染性强,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2.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者传染性

延长至出出疹后10天

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3.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潜伏期:6〜18天,轻度体温上升,全身不适

前驱期:3〜4天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黏膜斑

麻疹黏膜斑: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出疹期:3〜5天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玲额、面、颈6躯干、四肢好手掌、足底

皮疹性质: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恢复期:3〜5天,皮疹消退,糠缺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体温降至正常,

全身症状改善

非典型麻疹: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无皮疹型麻疹

常见并发症:肺炎(最常见)、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

4.护理措施

1)做好生活护理: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

室内温湿度适宜,衣被清洁、合适

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

2)降低体温:处理高热时需兼顾透疹

不宜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

体温升至40℃以上时,可用小剂量退热剂或温水擦浴

3)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剪短指甲,避免患儿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口、眼、耳、鼻部的护理

4)监测病情:肺炎: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及肺部细湿啰音

脑炎: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心肌炎:轻者心音低钝、心率增快,重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5)预防感染传播: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切断传播途径:紫外线消毒、暴晒、洗手、更换隔离衣

保护易感儿: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

6)健康教育: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和预后;隔离的重要性

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

二、水痘

1.水痘(chickenpox,varicella)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

性疾病

临床特征: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全身症状轻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

2.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为止,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好发年龄为2〜6岁,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

3.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出疹顺序:头、面、躯干好四肢

分布特点:向心性分布

皮疹演变过程:红色斑疹或丘疹玲清亮水疱玲疱液混浊玲结痂

高峰期特征表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重症水痘:恶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多见

先天性水痘

常见并发症: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脑炎、肺炎

4.护理措施

1)做好生活护理:卧床休息到热退、症状减轻为止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以免患儿不适而增加皮肤瘙痒感

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给予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

2)减轻皮肤病损,恢复皮肤完整性

剪短指甲,小婴儿可戴连指手套,避免搔破皮疹,引起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

疱疹未破溃处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已破溃、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

3)降低体温:高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或适量的退热剂

忌用阿司匹林Reve综合征

4)监测病情: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导致败血症

神经系统可见水痘后脑炎,少数病例可发生水痘肺炎等。应注意观察及早发

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5)预防感染传播: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保护易感儿:水痘减毒活疫苗

6)健康教育: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指导皮肤护理:隔离的重要性

四、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大多有发热、咀嚼受限,并可累积其他腺体组织

或脏器,系非化脓性炎症。

2.流行病学: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为传染源。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

天或更长的时间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经唾液污染的食具、玩

具等途径传播。

易感儿童:本病好发年龄为5-15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在幼儿

园中容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3.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

1)腮腺肿大为首发体征。腮腺逐渐肿大,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

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

肿大腮腺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同

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疼痛明显。在上颌

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

2)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肿大

3)发热

4)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5.护理措施

减轻疼痛: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软食,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

腮腺肿大处局部冷敷,亦可用中药湿敷

维持正常体温

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感染传播: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易感患儿接触后应隔离观

察3周

保护易感儿:对8个月以上易感儿童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有效保护期可

达10年。腮腺炎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健康教育

五、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发热

和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如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脑

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危重症病人可导致死亡。

2.流行病学:病原体:EV71、CoxA16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多发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分为5期

第1期(出疹期)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可见斑丘疹、疱疹

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

体抖动、无力、颈项强直。多数患儿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心率快、呼吸快、出冷汗、面色苍灰、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时正确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心动过速或过缓、呼吸浅促、口唇发绡、

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病死率高,主要原因为神经源

性肺水肿

第三节结核病

一、概述

1.流行病学: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

传播途径:呼吸道为主要途径,少数经消化道,经皮肤或胎盘少见

易感人群:贫困落后、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是高发原因。新生

儿。

2.结核菌素试验

方法:左前掌臂侧面中下1/3交界处行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

使之形成直径为6-10mm的皮丘。

结果判断:48〜72小时后,一般以72h为准观察结果。取硬结横、纵两径的平均值(考)

反应符号反应性质和强度

阴性--无硬结,有时只轻度发红

可疑+-红硬,平均直径<5mm

阳性(弱)+红硬,平均直径5~9mm

(中)++红硬,平均直径10~19mm

(强)+++红硬,平均直径220mm

(极强)++++有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者

(一般红硬皆在20mm以上)

3.用药原则: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分段

二、原发型肺结核

1.原发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儿童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占儿童各型肺结核总数的85.3%。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

包括原发复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前者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

巴管炎组成;后者以胸腔内肿大淋巴结为主。

2.病理转归:吸收好转、进展、恶化

3.临床表现:轻者可全无症状,重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最常见。产

生压迫症状。

4.胸部X线检查:发综合征:典型哑铃状双极影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炎症型、结节型)

5.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只列了两个典型的)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及食欲下降有关

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与治疗疗程长、家长及患儿缺乏信息来源、难以坚持治疗有关

三、结核性脑膜炎一一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

1.临床表现:早期(前驱期):1~2周,性格行为改变

中期(脑膜刺激期):1~2周

主要症状:两颅、两脑、一脊髓

两颅:颅内压增高、颅神经受累

两脑: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幼婴:

以前囱门饱满为主)、脑实质受累

一脊髓:脊髓受累

晚期(昏迷期):1~3周:无反应(意识朦胧、半昏迷、全昏迷)

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因脑疝死亡

2.脑脊液检查:结脑典型改变一压力个、外观清亮或呈毛玻璃状、细胞总数个(以淋巴细胞

为主)、蛋白个、糖及氯化物J

脑脊液沉淀涂片找结核菌-可确诊

第十九章危重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儿童惊厥

1.惊厥(convulsion)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

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名)

2.病因分类和特点

感染性疾病:颅内感染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

颅外感染因素高热惊厥、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破伤风、败血症等。

3.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常见于癫痫大发作。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

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

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发作停止后多入睡。

2)局限性抽搐新生儿惊厥不典型表现

多为微小发作,如呼吸暂停、两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一侧肢体抽动等,一般神志清楚。

3)惊厥持续状态(选)

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称惊厥持续状态,为惊

厥危重型。

4)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赏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作均与体温骤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

岁的婴幼儿,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可分为:

单纯性热性惊厥(典型热惊厥)多呈强直-阵挛性发作

发作时间短,持续数秒至10分钟

一次热性病一般发作一次

发作后除原发病表现外,一切如常,无NS体征

50%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复杂性热性惊厥:惊厥呈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发作时间长,多在15分钟以上

24小时内发作22次

热性惊厥反复发作5次以上

4.治疗要点(选)

镇静止惊:地西泮:首选,计量按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推注,半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缺点是作用短暂,过量可致呼吸抑制、血压降低

苯巴比妥钠:新生儿惊厥首选,其负荷量为lOmg/kg静脉推注,每日维持量为

5mg/kgo有呼吸抑制、降低血压的副作用。

10%水合氯醛

苯妥英钠

5.护理措施

1)预防窒息:就地抢救,立即解开患儿衣领,使之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其口鼻分

泌物,使气道通畅。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备好急救用品,如开口器、吸痰器、

气管插管用具等。按医嘱给予止惊药物,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2)预防外伤: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上下齿列之间放置牙垫。

床边放置床档,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

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

对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防发作时受伤。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刺激;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意

识及瞳孔变化;高热或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应及时处理;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给予吸氧。

4)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惊厥的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

第二节急性颅内压增高

1.简称颅内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和/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重者迅速发展成脑疝而危及生命。正常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