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融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_第1页
第十一章 金融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_第2页
第十一章 金融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_第3页
第十一章 金融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_第4页
第十一章 金融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金融监督管理法律制度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第一节金融法绪论

一、金融概述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广义上的金融:是全社会的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使用和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资金的财政分配和信用分配。狭义上的金融:货币流通和信用分配活动的总称。从资金的融通方式上看,金融有“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金融工具。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货币、信用与金融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固定起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产生发展经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与信用制度信用是以偿还为前提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信用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等。信用工具。通常是移一定的格式作成、用以证明或创设金融交易各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凭证。一般具有以下共性:1,偿还性;2,收益性;3,可转让性;4,风险性。信用机构。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具体表现在:在间接金融中充当信用中介;为直接金融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有效率的支付机制。对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多种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三、金融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金融法是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包括:金融交易关系,即社会经济成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所发生的资金融通关系;金融监管关系,即国家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主体的有关金融交易行为实施监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主体地位的不平等;金融调控关系,国家以稳定金融市场、引导资金流向、控制信用规模为目的,对有关的金融变量实行调节和控制而产生的关系。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四、金融法的地位、渊源及基本原则金融法的地位,对此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金融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规范的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但有的学者认为,金融法虽然不是独立的法律分支,但完善的金融立法体系是明显存在的。金融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国际条约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金融法的基本原则(1)发展经济,稳定币值的原则我国的金融立法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受总行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权利机构对货币运行状态的监督。严禁财政性货币发放。完善金融管理职能,实行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分离。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中央银行可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各种金融犯罪予以严厉打击。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2)维护金融业稳健的原则对于金融稳健的认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金融脆弱理论。系统风险理论社会成本理论我国在金融监管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进一步严格了金融市场的准入控制;对金融市场的竞争秩序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监控;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在信贷管理上,确立了担保原则;对危机处置措施通过立法进行了补充;对破坏金融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依法加大了打击的力度。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3)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信息披露制度;银行保密制度;存款保险制度。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第二节中央银行法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概念、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概念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行使管理金融事业,调节和控制货币流通及信用活动的机构。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的政府银行的职能通过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推行或配合执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为政府办理金融业务。如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与还本付息;代表政府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如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国际金融会议,与国际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往来等。

2、中央银行的发行银行的职能各国的中央银行法一般都赋予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以保证货币发行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相一致,加强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调节,维护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和币值的稳定。

3、中央银行的银行的银行的职能吸收并集中保管各金融机构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并根据调节和控制信用规模的需要调节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比例;在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困难时,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形式向其提供资金,充当他们的最后的贷款人;为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资金往来帐户,主持票据交换机构,为他们办理票据交换和资金清栓算。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三)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各国一般都赋予中央银行独立的法人地位,可以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与义务。但由于各国所采取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中央银行形成的历史过程的差异,其中央银行在国交机构体制中的地位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中央银行在国家机构体制中处于比较高的地位,它直接对国会负责,可以独立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并且相对独立于政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中央银行在国家机构体制中的地位低于前一类型,它在法律上隶属于政府,对政府负责,但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仍具有与政府相对独立的地位。以英国、日本为代表。中央银行在国家机构体制中的地位较低,它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都隶属于政府,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经政府批准,政府有权推迟或停止中央银行的决议的执行。以意大利、巴西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四)中央银行的发展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70年代,是中央银行的萌芽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中央银行的创建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到二战结束(1920—1945)为中央银行的推广阶段。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金融会议(InternationalFinancialConference),重申了现代金融经济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二战结束后,是中央银行的加强阶段。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业银行的基础上,在石家庄成立,原解放区的银行逐步改组成为起分支机构。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北京。取消了外国银行的在华特权,将外汇管理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50年代初,经过改造成立的公私合营银行逐步消失。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从1984年1月1日起实行。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银行管理条例》,明确了中央银行的地位。1993年12月3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央银行的职责和职能。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为中央银行的地位作出了法律规定。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调控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控职能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基本职能,其中的第一、四、五项确定了其调控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了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实施监管。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占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可以消弱或增强运用货币的能力,调节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专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要按照一定比例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归中国人民银行支配。各专业银行存入的比例,由中国人民银行定期核定,人民银行有权根据放松或收紧银根的需要,随时调整这一比例。1984年人民银行确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除建设银行按30%外,其他一律为10%,1987年1月建设银行也调整为10%。1987、1988年,根据紧缩银根的需要,曾分别提高到15%和20%。1989年再次调低为13%。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2、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我国利率水平由国家制定和统一管理。利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民银行对商业后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二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三是金融市场的利率。其中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最重要的利率,被称之为基准利率。其他两类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时,商业银行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加,对中央银行的贷款需求降低,而且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的利率也随之提高,贷款额减少;同时,资金市场利率相应上升,资金供求相应减少,从而银根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基准利率来影响企业筹措资金的成本和个人消费倾向,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3、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帐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规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市场资金供求有影响。再贴现政策还包括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贷款条件的松紧程度和借款成本的高低。当贴现率提高时,取得贷款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贴现或借款减少,从而抑制信贷需求,减少货币供应;反之,若降低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降低对中央银行的贴现或借款的需求增加,促使信贷需求增加,货币供应扩张。中央银行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来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投资行为。另外,再贴现率表明国家利率政策的动向,对短期市场利率常常起到导向作用。1985年起,我国中央银行开始运用再贴现政策机制。198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办法》,先后在部分城市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业务。此后,又公布施行了《再贴现实行办法》,允许专业银行以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当地的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贴现,贴现率为0.375%,略低于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一般贷款利率。但目前再贴现政策尚不能真正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因为我国票据制度尚不发达、完善,贴现的业务范围、规模等都较小,中央银行对此的控制作用也有限。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4、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再贷款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贷款主要以发行货币、财政性存款、存款准备金为资金来源。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影响商业银行拥有的超额准备金,指导和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5、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成本,保持政券市场的合理结构,影响证券价格及收益的走势,以及影响利率水平及利率结构,从而达到控制信用,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的作用。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三、货币管理

(一)人民币发行管理

1、人民币的法律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2、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掌管货币发行,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货币发行制度,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国家严禁任何其他部门发行任何货币和变相货币。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人民币的流通管理1、银行出纳基本制度2、对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兑换。3、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4、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及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5、禁止变相货币的发行与使用。6、发售纪念币的管理7、限制人民币进出国境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三)人民币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现金管理是指金融机构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支以及库存进行监督和管理。现金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控制和调节货币流通、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1988年10月1日生效的《现金管理暂行条理》和《现金管理暂行条理实施细则》是现金管理的法律依据。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1、现金管理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是现金管理的主管机关,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即开户银行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执行。

2、现金管理的对象现金管理的对象是指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帐户的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城乡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依规定可使用现金的以外,均须通过银行转帐结算。一个单位在几家银行开户的,只能在一家银行开设现金结算户,支取现金。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3、现金使用范围开户单位只可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职工的工资,包括工资性津贴;个人的劳务报酬,包括稿酬、讲课费以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奖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现金支出;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确需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结算起点为1000元。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4、库存现金管理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单位提出计划,开户行根据需要进行审批。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为库存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发达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限额,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超过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额。需要增加或减少限额的,应向开户行提出申请,由开户行核定。

5、现金收支管理开户单位收入现金应于当日送存开户行;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的库存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行提取;提取现金应填写用途,由单位财会负责人签章,经开户行审核后,予以支付;不允许出现违反现金使用管理的行为。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四、金银管理及外汇管理(一)金银管理金银在世界金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至今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手段和国际支付手段。实行金银管理对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稳定人民币币值,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实力,打击金银走私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金银管理条例》,1983年1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银管理条例施行细则》是金银管理的具体法律依据。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1、金银管理的主管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和权限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国家金银储备;负责金银的收购与配售;会通国家物价主管机关制定和管理金银收购与配售价格;会同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经营金银制品,含金银化工品以及含金银的三废中回收金银的单位;监督《金银管理条例》的实施。

2、对金银收购的管理金银收购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办理,除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或委托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金银。

3、对金银配售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银配售计划向金银使用单位审批、供应金银。

4、对经营单位的管理经营金银制品的单位,必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领取营业执照,始得营业。

5、对金银出入境的管理

1984年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对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规定:携带金银进入国境,数量不受限制,但须向海关申报登记,出境时凭银行出具的证明或入境申报单放行。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外汇管理

1、外汇(ForeignExchange)及外汇管理(ForeignExchangeControl)

外汇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信用工具和支付手段。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等;其他外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外汇的含义作了如下解释:外汇是一国的财政金融当局(中央银行)、财政部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机构,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以及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外汇可分为两类:即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外汇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法令的形式对所辖境内的外汇收支、兑换、转移、借贷和汇价等实行的管理。外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货币的汇价,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增加外汇收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证本国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2、外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外汇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汇管理职责,负责本条例的实施”。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3、汇率管理

外汇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外汇汇率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特点是,外国货币的量是固定的1单位或100单位,本国货币的量是可变的,随币值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绝大数国家采用此标准,我国也是。间接标价法(IndirectQuotation),以1单位本币来计算折合外国货币的方法。采用此方法的国家较少,英国一直使用此方法。美圆标价法,以其他各国货币来表示美圆价格的标价方法。特点是美圆的量始终不变,美圆和其他各国货币币值的变化都通过其他国家货币的量的变化表示出来。

1994年以前,我国曾实行过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后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开始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并存的汇率双轨制。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4、外汇收支的管理(1)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外汇擅自存放境外”。“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等。关于结汇的规定:《外汇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境内机构的经常外汇收入,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经批准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帐户。”关于售汇的规定:《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用汇,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支付”。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2)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理“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或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境内机构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调回境内。”“境内机构的外汇收入,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帐户;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的,须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境内机构行境外投资,在行审批主管部门申请前,由外汇管理机关审查其外汇资金来源;经批准后,按照国务院关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规定办理有关资金汇出手续。”“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算、纳税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有的人民币,可以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汇出或者携带出境。”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第三节商业银行法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和经营原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公平诚信原则、严格审查借款人资信的信贷原则、公平竞争原则等。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从各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型:(1)单一制类型,指每一个商业银行仅由其自身构成,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目前采取这种单一银行制的只有美国,在美国这种单一体制的银行仍占多数;(2)分行制类型,与单一体制相反,即在总行下面设置许多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这种制度。与单一制相比,由于有众多的分支机构,易于统一指挥和灵活调动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规模效益;(3)集团制类型,由一家股权公司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目前采用这种制度的主要是美国;(4)连锁制类型,又称联合制,即形式上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各自独立经营,但实际上所有权操纵在一个集团手中。这个集团是通过购买几个彼此独立的银行股票,取得控股权,以取得对这些银行的控制权。连锁制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政策受到集团公司的控制。这种模式的银行在美国西部比较流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大致有四类:(1)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投资银行;(3)城市信用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4)外资性的银行。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与一般企业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商业银行是具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条件的企业法人第十二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三)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二、商业银行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1.一般企业从事普通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商业银行则是直接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其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2.我国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等,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从事某些融资业务,但在其资金实力、经营规模等方面要比商业银行窄小得多,其业务范围只限于办理一方面或者几种特定的金融业务,而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尤其是银行经营业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业务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3.商业银行也不同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制定货币政策和对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是管理银行的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其不对客户办理信用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商业银行是按照公司制度建立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可以是国有独资公司,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和职权行使,都要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四、商业银行是按照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审批程序设立的一般企业法人具备法人条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即取得法人营业执照;而作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只要符合设立的条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即应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商业银行的审批程序要比其严格的多。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第十六条规定:“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第四条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安全性”使其资产尽可能地免遭或降低风险,使其经营保持长期稳定,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失。要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实行担保贷款,并对保证人的清偿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变现的可能性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管理,健全稽核检查制度,以避免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流动性”指银行资金的流动和融通,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存、借贷的需求。对于银行来讲,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是十分重要的,银行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存款吸纳的,存款人随时可能取款,而资金不贷出去又很难创造效益,因此,保证资金的周转和流动,才能服务好客户并保证其信用;“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强调经济效益即银行的赢利性,获取利润是商业银行经营所追求的目标,银行只有赢利才可以增加银行自身的经营实力,提高银行的信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只有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才能争取更大的效益性。“自主经营”指商业银行为了避免风险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拥有自己的、全部的、独立的业务经营自主权,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干预,不奉行政命令贷款,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自主选择投资项目,决定贷款。“自担风险”指商业银行独自承担经营风险。主要风险包括贷款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中贷款信用风险是主要的风险,即贷款者不能履约归还到期贷款。无论何种风险,商业银行都要自己承担。“自负盈亏”指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者既要享有通过自主经营所取得的利润,也要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以自己的全部资产承担民事责任。“自我约束”指商业银行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建立、健全本行的业务管理和内部稽核、检查制度。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第五条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平等”指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同样的权利。一是商业银行与客户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双方各自为独立的民事权利义务主体,不允许一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不得以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签订不平等的合同;二是双方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允许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或只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三是双方享受同样的法律保护,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特权的现象存在。“自愿”当事人在与商业银行业务往来时完全受自己意志的支配,不受任何其他人的左右。这里主要指客户在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时,设立、变更、终止其之间的业务关系,完全出自双方自己的意愿,不受他人的干涉。凡是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不平等情况下进行的业务行为都属无效或者可撤销的行为。“公平”处理事务以同一个标准和尺度,不倾斜于哪一方。商业银行与客户在业务往来中,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上要对等、合理,不能失当。“诚实信用”诚实守信用,遵守商业道德,不欺骗对方。商业银行在与客户的业务往来中,要以诚信为本,忠实、守信、善意地履行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如实告知对方应当知晓的情况,不得欺瞒对方。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第七条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护。广义的“信贷业务”指银行的信用业务,是银行存款、贷款等业务的总称,包括存、取、贷、还;狭义的“信贷业务”专指银行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等借款人开展的以偿还本金为条件,并需按借用的数量和时间支付一定利息的业务。贷款有多种形式,可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指借款人在借款时,银行要求其提供一定的抵押物作为贷款的担保,当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用处置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受偿。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可以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借款人也能以比信用贷款较低的利息获得贷款,因此是一种运用较为广泛的贷款方式。“信用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仅凭借款人的信用对其进行贷款,信用贷款一般无须借款人提供用于担保的抵押物或质物。由于信用贷款风险较大,所以贷款利率较高,有的还附加某些条件。为了保证信用贷款的安全,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经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分立、合并,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由于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企业法人,其经营活动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的设立不同于一般公司的设立,要比一般公司的设立严格的多。一般公司的设立大都采取登记制度,无须有关部门的审批。对于商业银行的设立,各国大都采取“审批制”,即非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设立。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三)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必须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分支机构,不按行政区划设立。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金额。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商业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三、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一)存款业务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时间差、空间差和行际差来调剂资金头寸的一种短期借贷行为。商业银行拆借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资金周转,当银行每天进行资金结算轧差时,总会是有些银行出现头寸不足,而另一些银行则出现头寸盈余,为了资金周转的需要,头寸不足的银行就需要从头寸盈余的银行临时拆入资金;而头寸盈余的银行为获取利息的收入,也愿意将暂时盈余的资金拆借出去。这种同业拆借的时间一般都很短,甚至是隔夜拆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同业拆借业务行为,防止将拆借资金用于其他目的,本法要求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并对拆出资金的条件和拆入资金的用途作出了规定

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对同业拆借的主管机关、原则、拆出资金的条件、拆入资金的用途、拆借合同、组建金融市场,以及法律责任等都作了规定。199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同业拆借管理的通知》,1996年《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以及1998年《关于商业银行授权分行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商业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应当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同业拆借的规定。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三)中间业务1997年《支付结算办法》规定了结算种类和规则。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开展了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新兴支付业务。第五十条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服务,按照规收取手续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职责分工,分别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第四节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定义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银监会和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二、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原则

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主要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2024/6/14经济法学景富生主讲

金融监管的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