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市中学国人民大附属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B.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D.《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B.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取得近45.6亿元左右的票房,原因是影片将亲情、希望、家园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科幻的故事里,强烈冲击着观众的心。C.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老师教了什么。D.一桶水,浇灌的是希望。爱绿护绿,保护生态,说到底还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B.王伟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高兴得涕泗横流。C.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D.伏尔泰活过了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4.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世事本就难料,与其瞻前顾后地在原地踏步,不如大胆地去尝试看看。(这是一个选择关系复句)B.小亮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小明,小明只能望其项背,追赶无望。(这句话中的成语“望其项背”使用无误)C.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其中“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没有歧义)。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很有礼貌,常常在对话时准确使用谦辞和敬辞。例如:“令尊”“贵府”“不吝赐教”“抛砖引玉”等是敬辞,“不才”“犬子”“寒舍”等是谦辞。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花苞(bāo)劳碌(lù)忍俊不禁(jìn)川流不息(chuān)B.硕果(suò)龟裂(jūn)根深地固(dì)名副其实(fù)C.练达(liàn)桅杆(wéi)油然而生(yóu)间不容发(jiān)D.视察(chá)妥帖(tiē)春寒料峭(qào)无精打彩(cǎi)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最近据说有韩国人在网上发表个人观点称:“…真想将螺蛳粉申遗,就像端午节那样,让韩国多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自己。”结果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21日,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宫方表示,感谢海外友人的担心,螺蛳粉现在是广西非遗,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エ具、实物、エ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材料三:青岛都有哪些非物质遗产呢?诸如劈柴院市井民俗、萝卜会、海云庵糖球会、青岛糖球制作技艺等等都是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1)同学们,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列举一个。(2)如果你要为此申请国家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简要写出申请理由,字数不少于80字。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③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④你看,那浅浅的天河,____________。⑤古诗词中的风,常常反映时代气象和诗人心声。盛唐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浩荡东风顺畅而从容;北宋灭亡南渡以后的李清照漂泊无依之时,则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倾诉自己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缥缈仙山的梦想。8.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文学作品经常会塑造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吴敬梓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中的胡屠户和___________(作者)的《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这样的形象。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讲述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___________(人名)周游海底的故事,表现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施耐庵的《水浒》讲述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将的故事,表现“___________”这一主题。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他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结合《西游记》中其他相关情节和其性格特点,谈谈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的原因。A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是一首写于盛唐时期具有浓郁的西域色彩的,反映边塞军营生活的诗歌。以______和杯的品质的上乘,写出了宴会的豪华;一个“______”字,渲染了畅饮时的热烈、欢快的气氛;一个“______”字,则画出了将士们豪放的性格。2.结合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透过“醉”字,揣摩将士们的心理。3.说说你对诗句“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的理解。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或异二者之为为:______(2)是进亦忧是:______(3)微斯人微:______(4)远小人远:______(5)叹息痛恨恨: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3.甲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4.两篇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1.记叙文阅读聊出来的温暖时光①下班了,他不急着走。因为他只要一回家,本来明亮的心情一下就阴郁起来,如同湛蓝的天空飘来了乌云。②这个时候,妻子应该早就做好了晚饭,等着他回家。家的感觉原本很好,妻子贤惠能干,默默承担了全部家务,还烧得一手好菜。结婚以后,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后来妻子变得越来越唠叨,好像总有数落不完的事。而他呢,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上班的压力大,常常筋疲力尽,人仿佛被掏空了。回到家,就想清静一下。偏偏不!从进门开始,妻子就开始念唠叨经,听得他心烦。于是,只要想到回家,他就条件反射似的烦躁。③起风了,这哪里像春天的风,燥热。他挪着步,与急匆匆的人群是如此不协调,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缓缓推开家门。菜香一下子飘了过来,心里有了一丝温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饭菜都快凉了。”妻子的责问驱散了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点温情。落桌吃饭,都是他爱吃的菜,也许是饿了,他吃得飞快。妻子帮他夹了菜,念叨就开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哪还有食欲啊!急急扒了几口干饭,他连忙逃离,去书房喝茶。④没有了听众,念叨戛然而止。只是,厨房洗碗的动静比原来要大得多,妻子用这种方式发泄对丈夫的不满。以往这种情况,他至少敷衍几句,尽管心不在焉,她也知足。像今天这种举动,还是头一遭。⑤日子就这样无聊地被打发。时间长了,妻子心态发生了变化,脾气变得暴躁,他拿了东西未能放回原处,或者夹菜把菜掉在餐桌上,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肝火。⑥家里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冷战。上班一如既往的忙碌,回家面对的是妻子冰凉的面孔。这样的日子如何过得下去?心里有事,脸上有相,他的苦恼明明白白地挂在脸上。一位好友找到他,咖啡屋的一角,他蜷缩在座位上。咖啡氤氲,也不能抚平他那躁动的情绪。他诉说着家里的一切,责怪妻子的不理解,自己这样打拼还不是为家里好?说到激动处,长吁短叹。朋友是个聪明的人,男人之间的谈话会少去许多委婉,劝说也干净利落:“你试着主动和嫂子多说说话,生活中的苦恼有时是自己找的。”面对挚友的劝说,他半信半疑。下班了,他明显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刚进门,尽管很疲惫,但换上了笑脸,大声地说:“老婆,我回来了!”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探出头来,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忙手中的活。以往,他会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放松自己,任妻子去忙。这回,他放下包,凑到妻子身旁,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妻子白了他一眼:“你会干什么?”但还是随手丢给他一把香菜:“去择干净。”他边择菜边跟妻子念叨开来,谈到公司里的许多新鲜事,又讲到自己喜欢吃妻子炒的菜。妻子一边忙不停炒菜,一边不时回应着。⑦今夜的灯光似乎变得柔和起来。餐桌上比平时多了一道他最爱吃的小炒肉。妻子破例地为他斟满一杯酒。刚要拒绝,妻子十分坚持:“上班压力大,少喝点解解乏。”他慢慢地吃,边吃边聊,一改往日的风卷残云。那顿饭,让他找回了久违的温馨。吃完饭,他刚伸手收拾碗筷,被妻子一把拦住:“女人的事,你去看电视吧。”一会儿,又为他送来一杯热茶。厨房里,传出妻子久违的歌声。⑧自此后,他不管在外面多苦多累,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把烦恼带回家。生活的激情就这样被重新点燃,仅仅只是因为那主动的交流。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或许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足可温暖彼此的心,照亮幸福的路。(摘自《瑞文网》,有改动)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相关情节“他”的心理或表现下班回家,从进门开始妻子开始唠叨①下班回家,缓缓推开家门②逃离一位好友找到他挚友干净利落地劝说③下班了,他加快回家的步伐④温馨2.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他挪着步,与急匆匆的人群是如此不协调,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缓缓推开家门。”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文章体裁应当归属于小说,“他”是文中主人公。B.文中的妻子是一个贤惠能干、爱唠叨、爱丈夫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脾气有些暴躁、不理解丈夫的妻子。C.文章开头直接叙事,比喻句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D.文章第⑦段“今夜的灯光似乎变得柔和起来。”这句话中“柔和”一词暗示了他心情愉悦,他和妻子之间气氛和谐。E.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这一主题。4.请说说文章标题“聊出来的温暖时光”的含义,并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的理解或感悟。链接材料:材料一:进入初二以来,学习科目增加、生地将要会考,小熙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回到家妈妈还会唠叨个不停,这让小熙很烦躁,索性把门关起来并反锁,拒绝和妈妈交流。这一举动惹得妈妈很生气,妈妈觉得小熙越来越不听话,而小熙觉得妈妈太不理解他。家庭处在低气压状态中。材料二:小勇同学本学期由外校转到本校就读,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刚开始有多种不适应。但小勇主动与班上同学交流,积极向老师请教,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跟上了这里的教学进度。刚开始的不适应感没有了,小勇越来越喜欢新班级温暖的生活。12.现代文阅读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亼,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表格。2.水乡里的苇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水乡里的苇?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5.通读全文,请说说荒漠中的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13.阅读李师东的《山中少年》,完成小题。①从南宁到环江,有四个小时的车程。一群有着少年般心情的人,来到了环江。②少年原本就在环江,如同这个世界早已降临。少年从小就和身边的一切在一起,他和那些花草、林木、深涧、乱石天生是一体的,它们就是他,他就是它们。少年在环江的荒野上奔跑、嬉戏、忙碌。他早就惦记村边小溪里的那些鱼了,他在寻思,我能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捞上来呢?后来,他果真把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捞上来了。至于少年是如何脑洞大开的,我们至今也不明就里。门前树上的鸟巢,他每天都会光顾一下,他要时不时看看里面有什么动静。爬树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③直到有一天,少年对他平日里做的这些事厌了,倦了,他直起腰,有些茫然地打量起四周。四周全都是山,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少年低头向东边猛走了一阵,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这些山,一尊一尊,不即不离,像一群在闲庭信步的山神。他往南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他索性跑了起来。等他停下喘气的时候,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他在原地转了一圈,这些山跟着他转,他甩不掉它们。少年很有些无奈。眼前的山,像一道道的隐语,充满着暗示,但少年就是久思不得其解。④有没有一条通往这个世界之外的路呢?⑤一定有的!少年信心满满地捡拾起身边的石块,在荒野上尽情铺排,他要把它们摆成一条路的样子。他这么些天就在做这样一件事。他要做成一条路。但是,没多久他遇上了一道深险的溪流,路中断了。索性拐个弯吧。少年这样安慰自己。就在这时,他仿佛得到山神的启示,豁然开朗:溪流是一条水路,为什么不沿着它筑一条石路呢?水会流到外面的世界,那么石路也一定能通向外面的世界的!少年被自己的发现激动着,他没日没夜地把所有能搬得起、撬得动的石块都汇聚在他心目中的石路上。倦怠了的时候,他就在自己铺就的石路上走上一会儿。那些参差不齐的石块,只是码在地上,少年走在上面,感觉有些跌跌撞撞。只能靠时间了。少年相信这些石块总有一天会长到地里去,那时候走上去一定十分安稳。⑥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这些石块历经风吹土掩,稳稳地嵌入地里,和那些裸露在外的嶙峋大石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像是天造地设的,只不过有的地方石块密集些、细碎些,细细看去还能找到人工的痕迹。但从来没有人会去计较,就像后人们的坐享其成。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⑦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会有什么样的风景,这似乎都超出了少年的想象。那里会有辽阔的天空,有广袤的平野,有人间烟火,有歌舞升平,有喧哗和躁动,有雾霾和拥堵。少年想不到这许多。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⑧少年就要出门远行了。他踌躇满志,以为世界就在脚下。他不知道从此以后能看到多大的世界,要饱经如何的悲喜。他更不知道,他会从此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我们真不知道这位少年究竟去了哪里。以至我们自己现在也不清楚,我们谁能是他的后人。反正我们眼前的这位少年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⑨这个时候,应该有一阵歌声飘过来。这歌声,起初期期艾艾,断断续续。不一会儿,就像一阵风雨冲刷过来,急促而又恳切。紧接着,像在絮叨,又似在叮咛。它们一句赶着一句,像祖母当年穿针引线纳着鞋底,又像母亲灯下一针一线缝补衣物。歌声弥漫在村落,回荡在山谷。从此这歌声穿云破雾,不绝如缕,如同少年出门时的执着坚定,义无反顾。⑩多少年后的某一天,生活在山外都市里的一些人,身体里的某根神经被同时触动,他们相约着,一起来到了少年的家乡。疑惑中,他们总觉得似曾来过,但是在什么时候,却怎么也想不清楚。临到从毛南族村寨走出时,他们听到了当年少年出门时听过的歌声。一群说说笑笑的人陡然安静了下来。他们听不懂一句歌词,但他们认定唱到了他们的心底,仿佛这歌声当初不是为了送别少年,而是要等到今天专门唱给他们听似的。他们长久驻足,不忍离去。1.山中的少年由山里到山外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表中内容。时间变化少年经历心理变化生活在山中习惯到厌倦寻求往山外奔跑、捡石头铺路临出门远行有送行的歌声,有亲人的叮咛执着坚定,义无反顾2.第③段记叙少年在山中奔跑过程中,“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其目的是什么?3.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你对第⑦段“他只是在想,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一句的理解。4.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文中第⑥段说:“路也似乎不像路,直到走上去了,脚踩踏实了,这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条路。”课文《故乡》亦有类似的语句,请你写下来,并谈谈你的阅读体验。《故乡》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述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西城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曾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然而这个历史上曾经的通商重镇,却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了,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城变成了一片荒漠。①?有的学者认为,其毁灭于地形和自然变化;也有学者认为,楼兰的消亡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还有学者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更有学者认为楼兰的消失可能是因为瘟疫疾病。②,但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仍旧是个谜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甜蜜的回忆或等待的惆怅。从“等妈妈回来”到“倚门望子”,家家都在等待中。等待开花,等待结果,果子熟了,还等待,等待明年……人生是条长长的链于,“等待”是各环节键子间的纽带。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给了你哪些启示?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
D项有误。《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注意是白话文,不是历史演义。2、D【解析】
D句子中没有语病。A递进关系颠倒。改为“不仅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而且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B“近45.6亿元左右”中“近”与“左右”语意重复,可删去一个。C句式杂糅,“的获得”与“而取得”必须删除一个。3、B【解析】
A项,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使用恰当。B项,涕泗横流:指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使用不恰当;C项,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使用恰当;D项,登峰造极:释义是登上顶峰,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使用恰当。【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A【解析】
A说法没有错误。B“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与“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小明”矛盾。C“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身患重病的”也可以指“工人”,也可以指“工人的女儿”。D“抛砖引玉”是谦辞。5、C【解析】
A:jìn——jīn,B:suò——shuò,根深地固——根深蒂固。D:qào——qiào,无精打彩——无精打采。故选C。6、(1)示例:崂山民间故事;胶州秧歌;田横岛民间故事等。(2)示例:崂山民间故事,是崂山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问候资源。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解析】
(1)题干要求列举一个我们身边类似“劈柴院市井民俗、萝卜会、海云庵糖球会、青岛糖球制作技艺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题在考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积累。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特别是多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2)要求结合上一小题所列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出申请国家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缘由。首先要对你所列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透彻的了解,然后从申请的意义的角度答出申请的原因。申请的意义可从历史的今天的未来的三个方面分条一一阐明理由。7、①金就砺则利②慎终如始③不义而富且贵④定然是不甚宽广⑤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析】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本题中,须注意以下字形:砺、慎、悬、蓬。8、《儒林外史》契诃夫尼摩船长官逼民反猪八戒“净坛使者”这个封号在这里指的是“把摆满贡品的祭坛清理干净的使者或者吃干净祭坛上贡品的使者。如来封猪八戒这个品级,是因为猪八戒长得肥头大耳又好吃懒做,在取经路上就已有种种表现。如有一回,猪八戒和孙悟空一起去化缘,但外面天气太过炎热,猪八戒就佯装肚子痛,借故不去,自己一个人躲在树下乘凉。期间,看到了别人家的大西瓜,就偷吃了起来。【解析】
(1)《儒林外史》清朝讽刺章回体小说,作者吴敬梓。《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塑造了中举前后胡屠户和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2)《海底两万里》的船长为尼摩船长。《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3)把握关键词“净坛使者”判断岀是猪八戒,并且注意从其性格特点出发,结合相关的情节具体阐述。取经完成后,如来佛祖加封猪八戒为汝职正果,因为他食肠宽大,此职务享受八方香火,所以被封为净坛使者。猪八戒是因为“吃”才被如来封为净坛使者的,是管理如来的贡品。二、阅读9、1.酒催醉2.自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从边塞环境艰苦的角度说,难得一醉,消除连日的劳累;从将士豪迈性格方面说,今日痛快喝酒,明日痛快杀敌;从战争残酷的角度写对相聚的珍惜……3.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又表现了将士们为国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意思对即可)【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提取。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这里的“催字”,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自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作对比。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悲壮苍凉,但不悲观绝望,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10、1.(1)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2)这,这样(3)没有(4)远离(5)遗憾2.(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和对朋友的慰藉与劝勉;《出师表》表达作者希望后主亲贤远佞和自己报恩效忠之心。【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远”,远离;“恨”,遗憾。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以”因为;“悉”,都;“亲”,亲近。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分析:“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得出: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和对朋友的慰藉与劝勉;乙文结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分析得出:表达作者希望后主亲贤远佞和自己报恩效忠之心。【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例文:(甲)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乙)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11、1.①心烦/烦躁②妻子帮他夹了菜,念叨就开始了③半信半疑④他和妻子边吃饭边聊天2.示例一:句中“挪”、“缓缓”这两个词语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他”下班回家的状态,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他”不愿回家的心理/一回家就烦躁的心理。示例二:“他挪着步,而人群是急匆匆地脚步,运用对比突出了他不愿回家、回家就感到烦躁的心理。3.BE4.含义:浅层含义——文中丈夫与妻子交流聊天,改变了原来的不和谐状态,变得温馨快乐。深层含义——家人之间主动交流,能让关系变得和谐温暖。理解:(观点)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主动交流,这样才能让关系变得和谐愉悦,让自己所处环境变得温暖愉悦。(文中和材料一)我们不要把工作中学习上的压力而引发的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带到家人面前,应该主动的与家人交流,让彼此都感受到尊重,这样就可温暖彼此的心,照亮幸福的路。(材料二)面对陌生环境时,我们应主动与身边的人交流,这样就能很快的适应,让自己所处环境变得温暖愉悦。(感悟)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学校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在家里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这样就能让自己更好的被了解,营造出温暖和谐的局面。【解析】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第一空根据“妻子就开始念唠叨经,听得他心烦”;第二空根据“妻子帮他夹了菜,念叨就开始了”;第三空根据“面对挚友的劝说,他半信半疑”;最后一空根据“妻子一边忙不停炒菜,一边不时回应着”,提取词语即可。2.考查赏析文句。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点。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描写方法等角度。句子中“挪着步”“与急匆匆的人群是如此不协调”他的行为与别人不同,突出他因妻子唠叨而不愿回家,一回家就烦躁的心理。3.B“妻子脾气有些暴躁”在文中没有依据,E文章表达的主题是家人之间主动交流,能让关系变得和谐温暖。4.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此文首先,此题题目中的“聊出来”因为他听了朋友的劝告,主动回家与妻子交流,“温暖时光”指因为交流改变了原来的不和谐状态,变得温馨快乐。表现主题,—家人之间要主动交流,能让关系变得和谐温暖。理解感悟:材料一因父母的不断唠叨,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材料二小勇因主动与班上同学交流,积极向老师请教,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小勇越来越喜欢新班级温暖的生活。此文也是因为主动交流而改善夫妻关系,感受到幸福温馨的生活。可见平时在学校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在家里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这样就能让自己更好的被了解,营造出温暖和谐的局面。12、1.①行走在荒漠上②猛然惊喜③由衷敬仰(满怀敬仰)2.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长在湿地),存活时间长,与下文写荒漠中的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荒漠中的苇顽强、执着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3.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荒漠中的苇拟人化,用一组动词“生根、发芽、开花、摇曳,表现了柔弱的苇执着、顽强的生命力。4.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5.①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于世界上,不管它是坚韧、强壮的还是瘦削不成气势,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可能。②生命要顽强不息,直至最后一刻。③要让生命努力与不息,才能让生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解析】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第一段写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第三段写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带给“我”惊喜。接下来几段通过对戈壁荒漠上苇的描写,苇顽强的生命力量,让作者敬仰。2.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仔细阅读有关水乡里的苇的文段,然后根据内容来提取或概括。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衬托后者的“瘦削,不成气势”和生存环境的恶劣,以此突出荒漠中的苇虽然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不屈地展示自己生命的力量。3.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点,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人物描写方法等角度来理解。“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苇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苇身处恶劣的环境,仍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对苇的赞美之情。4.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此文赋予苇以人的品质,类似于《陋室铭》《爱莲说》《白杨礼赞》的写法,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象征手法,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能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活着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的愿望。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如,生命是脆弱的,但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要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也要像那片芦苇一样珍惜生命、努力的生活。13、1.①在环江的荒野上奔跑、嬉戏、忙碌②希望和憧憬2.突出山中少年在追寻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多、之大,为下文表现少年追寻理想过程中意志的坚定做铺垫。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少年追寻的理想比作诗和远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少年对外界的向往之情。4.文章构思奇特,前后呼应。通过山中少年的后人回到山中,引出山中少年走出山外的记叙和描写,表现了山中少年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出作者对山中少年的品质的肯定与颂扬。5.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阅读体验示例: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人们奋斗和追求的精神。如果我们不努力奋斗、追求,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实现;如果我们始终不渝地为了我们的理想斗争、实践,就一定会迎来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正如地上的路,需要人们一次次地走过,才能真正地使其成为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梳理。仔细阅读文章,根据表格的提示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少年的经历发生着变化,心理也发生着变化。起初,他生活在山中时,自由洒脱,在环江的荒野上肆意地奔跑、嬉戏、忙碌,对这种生活他由开始的习惯到后来的厌倦;后来,少年开始寻求走到山外的路,他一路奔跑,没有路的时候就捡石头铺路,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希望和憧憬;少年就要出门远行了,他在人们的歌声和叮咛中走出了大山,“执着坚定,义无反顾”。提炼文章内容作答即可。2.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此时的少年想到山外的世界,他努力地奔跑,可是,“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这些对山的描写,突出少年遇到的困难之多、之大,从而烘托出少年追寻理想的坚定意志。3.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这一定是条有诗和远方的路”,将少年的理想比作“诗和远方”,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少年对山外世界的憧憬和向往。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4.仔细阅读文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少年的成长经历,从习惯大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合同管理规范制度
- 第一单元+任务二《诗歌朗诵》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石河子大学《影像诊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防三无食品安全
- 石河子大学《包装容器与纸盒结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形导思维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规范人事档案和劳动合同
- 合股开店协议合同书模板
- 小议“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措施效果研究
- 【企业杜邦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6000字】
- 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 锥坡工程量计算(支持斜交、溜坡计算)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 中国智库名录类别索引-社会智库
- 世界七大洲及各个国家的英文名字
- 管沟回填土、砂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 情绪的身体密码-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诫子书》与“世家子弟最易犯”
- GB/T 4339-1999金属材料热膨胀特征参数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