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1.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 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 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2.下表所示为东汉与盛唐城市分布的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朝代统计年份黄淮地区长江—珠江地区西北总数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数目/个占比东汉14070059.3%38332.4%988.3%1181100%盛唐74061537.5%96458.8%603.7%1639100%A.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B.水运交通主导城市分布C.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D.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3.世界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是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050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级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A.农业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B.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革命C.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地4.世界上各大古文明和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如表中对应关系有误的是()文明或地区建筑材料建筑风格A两河流域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B古埃及泥和木材、椰子叶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C古代中国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D北美大平原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A.A B.B C.C D.D5.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疆域扩大促进文化交流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6.美国金融史学家理查德·希勒在纪录片《华尔街》中说:“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一跃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给了纽约与其它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作者旨在说明运河的开凿()A.降低物资交流的成本 B.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C.加强美国各地的联系 D.便利商业信息的交流7.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A.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C.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8.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汉书·平帝纪》上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表明西汉时期()A.对疫病患者隔离治疗 B.灾荒发生次数频繁C.建立最早的防疫机构 D.疫病防治手段多样10.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材料体现了当时()A.政府不重视百姓医疗健康 B.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C.医生严重缺乏致疫病肆虐 D.官吏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1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60年代初,又逐步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中共中央于1955年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各省、市、县党委成立相应机构。这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防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B.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C.政治制度决定国家卫生治理形式 D.政府不断地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12.1348年至1353年间,黑死病肆虐欧洲,薄伽丘因创作《十日谈》成为公认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最早代表人物。这部作品的开头就描述这场瘟疫,尸体横陈,十室九空。浩劫中,有10个青年男女侥幸未染病魔,外逃到乡间,唱歌跳舞逍遥自在,并讲了一百个故事。由此可知()A.灾难催生思想解放 B.瘟疫促进医学进步C.天灾阻碍社会发展 D.疫病增强人体免疫13.中西医学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立产生的,西医在其东渐过程中与中医必然发生“碰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末清初,随着欧洲早期殖民主义者的东侵,一些天主教传教士陆续抵达中国。西方医学在中国有一定范围的传播,但其社会影响有限。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中国日益走向半殖民地社会。在此历史背景下,西方传教士又充当了在中国传播西方医学的主要角色,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全面进入中国。——摘编自彭益军《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意义》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医与西医发生了激烈争论。在中西医之争上,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试图通过这样的话语定位分清自己和中医的地位;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试图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占有一定的政治话语力量。——摘编自姜连堃等《从话语权的争夺透视近代中西医之争》(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中西医之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材料二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元代以大都为中心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驿站也设有水站,东南亚、印度的香料,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1)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驿站建设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站制度发达的原因及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厨房和客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的影响,讲究严格有序、尊卑之别,D项正确;古代四合院“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排除C。故选:D。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东汉至隋唐时期,北方城市数量占全国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南方城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城市发展是对经济的折射,南方城市占全国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折射出南方经济得到较快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水运交通对城市分布有影响吗,但是主导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中国历史上并非任何时期都是南方比北方更稳定,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黄淮地区城市分布呈现下降趋势,据材料无法得出关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采取农业种植之后,阿布胡赖拉从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说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种植在当地的出现,但农业革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气候,排除B项;古代农业生产确实具有封闭性,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农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并不能说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B解析:古埃及建筑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这种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古埃及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属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B项对应不正确但符合题意,选择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建筑材料是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其建筑风格包括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建筑材料是木、砖,其建筑风格包括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第安的建筑材料是野牛皮、木头,其建筑风格为圆锥形的帐篷。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修建了通往各地的公路,体现了对外扩张对交通的促进,A项正确;文化交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帝国强大和繁荣推动了道路的修建,而且材料不仅仅涉及帝国时期,排除C项;道路建设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一跃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给了纽约与其它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可以看出作者强调运河的开凿改变了美国城市格局的变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上海有轨电车的推行,打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说明的是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路建设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汽车并未成为群众广泛的代步工具,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交通工具的近代化,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城市逐步发展壮大,从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气灯、电灯等陆续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①③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得以出现,故④错误;“煤气灯”的出现与上海对外贸易繁荣与否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故A项正确;B、C、D项均错误。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知,汉朝时期,发生蝗灾和瘟疫,国家舍空邸第,救治患者,说明当时对疫病患者隔离治疗,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灾荒发生的频次,排除B项;最早建立我国卫生防疫机构的人是伍连德,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非防治手段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东汉儒士崇尚忠君爱民的思想,张仲景面对疫病,“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并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体现了儒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从张仲景的行为可以看出政府重视百姓医疗健康,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疫病肆虐是由于医生严重缺乏的信息,排除C项;张仲景只是个例,不能说明整个东汉官吏都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B。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又逐步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开展免费计划接种”“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各省、市、县党委成立相应机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防疫工作,把防疫作为改善医疗卫生的重要内容,A项正确;全民卫生意识强化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政治制度决定国家卫生治理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防疫”,而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A解析:据材料“浩劫中,有10个青年男女侥幸未染病魔,外逃到乡间,唱歌跳舞逍遥自在,并讲了一百个故事”,可知,黑死病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得侥幸逃脱的男女青年,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享受,为之后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瘟疫与医学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瘟疫与思想解放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疫病与人体免疫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13.答案:(1)伴随殖民侵略;传播范围较小;西方传教士为主体。(2)我认为中西医之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利于促进医学的发展。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文化之争(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民国时期产生这一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是,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民国政府以西医为本的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留学生的推动,

中西医之争加强了中医界的团结,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解析:(1)根据材料“明末清初,随着欧洲早期殖民主义者的东侵,一些天主教传教士陆续抵达中国”可知伴随殖民入侵;由材料“西方医学在中国有一定范围的传播,但其社会影响有限”可知传播范围较小;由材料“西方传教士又充当了在中国传播西方医学的主要角色,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可知西方传教士为主体。(2)示例:我认为中西医之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利于促进医学的发展。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文化之争(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民国时期产生这一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是,西学东渐对中医的冲击,民国政府以西医为本的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留学生的推动,中西医之争加强了中医界的团结,推动中医学的发展(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14.答案:(1)特点:分布广泛;功能齐全;具有行政职能。(2)原因:快速传递信息;地域广大;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作用:快速传递消息;兼具行政管理职能,有利于国家政权巩固和稳定;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因素: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撑。解析:(1)特点: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