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九
省专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国学界现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的研究,对其应包含的基本内涵
以及建构原则和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还不乏亟待继续深入研究
的问题。例如,从具体内容上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
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固。
首先,在社会科学认识论及其方法论领域,隐性但顽固的欧洲中心主义依
然倾向于将非西方文化"去主体化""本质化二
西方社会科学是在内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以及对外殖民的时代背
景下兴起的。因此,在对待非西方社会的问题上,西方社会科学一开始就
具有强烈的将殖民活动合法化的冲动。一方面,它将人类社会进行文明排
序,将自身置于文明的顶端;另一方面,它努力探索非西方社会的运作逻
辑,为殖民统治提供政策支持。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成功地将非西方文化
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西方社会科学使用了一种“异时化”的策略,
即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所谓的"野蛮人"或"原始人",被想
象成是没有文明的原始文化的产物,处在另类时间内的原始社会和野蛮人
成为证明西方文化先进的绝佳例证。
二战后,西方社会科学界展开了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但并不彻底。例
如二战后西方提出了文化相对论。它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价
值,且这种价值只能被纳入其自身文化系统而不应被放在欧洲标准下来进
行评价。然而,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引发出文化本质
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
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如英国学者戈尔纳所说,"使所谓的文
化相对论变成了种族中心主义一种新的、怪诞的表现形式二这种认识论
及其方法论带来的后果是,不仅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
本侵蚀,而且实际上也否定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超越各民族文
化限制,而平等地相互认识的可能性。
再往深处探究,将文化本质化还为种族主义留下了暴力泛滥的"后门二近
年欧美白人中的民粹主义者针对其他族群的暴力袭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
系列社会冲突,无疑表明西方社会科学中将非西方文化"去主体化""本质
化”的认识论及其方法论,仍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其次,面对原本有普遍、辩证联系的人类及其与自然的共同体,霸权、单
边孤立和干涉主义,以及以人与自然二分为前提的极端环保主义,仍如"幽
灵”般存在。
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
状态,人与自然如何更好地融合也变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作为一个“命
运共同体",人类无一例外地需要直接面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然而,即使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及其社会科学界仍不愿抛弃其霸权主义、单边
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西方国家不仅在政治上以其强大的军事、经济、科
技和文化力量为基础,干涉别国内政,对他国进行制裁、封锁、渗透,甚
至直接侵略,而且其强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还以所谓的"捍卫自由民主
等人类普世价值”等说辞,为其政治行为做“合理性"论证。
在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西方社会科学中深层潜藏的霸权主义同样十分强
劲。从思想渊源上说,西方社会科学长期秉持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想。
它对彼此之间共同、共生、共荣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不足。这种认识论
将人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一味强调人类至上、向大自然无限索取,造
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西方社会科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毫无疑问,这原本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取向。
然而,当其趋向激进之后,又带来了新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有
相当一部分研究由原来征服自然的倾向,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否定人的
价值,否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开发利用自然
资源的权利。这种思想,实质上无疑是一种充满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话语。
摘自黄海《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
有‘异’,才能称其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
。和平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世界各国在实
现和平与发展的具体途径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思维还有所殊异,但人类
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反对贫穷追求发展的总体愿望是不谋而合的。在公平
、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上,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
传统,每个民族对"共同价值”的理解都有其特定的指向和侧重点,和而
不同是各种文明形态结成价值共同体的主旋律。因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
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二
"和而不同”的伦理文明论坚持认为,如果一种文明只承认自己的优越性和
先进性拒绝或不屑于向他国文明学习和借鉴,就会窒息自己发展的机理,
还会引发其他文明的敌意或反叛,无论对自己文明亦或是他国文明都会造
成毁灭性的后果。就此而论,只有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学
习,积极地开展对话与交流,才能造成文明的发展与兴盛。
摘自郝立新、周康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
案》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
固,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研究的首要问题。
B.西方社会科学通过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的策略,
达到了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的目的。
C.西方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文化相对论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
认为各种文化之间存在彼此无法理解的本质差别。
D.西方社会科学界把欧洲标准下的"自由民主"作为"普世价值",并未真
正认识到各国对"自由民主”的理解各有侧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研究的首要问题"曲解文意,原文中首段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
固"是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不是首要问题。
B.目的和手段颠倒,原文第三段有“一方面,它将人类社会进行文明排序,
将自身置于文明的顶端;另一方面,它努力探索非西方社会的运作逻辑,
为殖民统治提供政策支持。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成功地将非西方文化转化
为‘野蛮人’和‘原始人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是策略而"将
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是目的。
C.选项省略了条件。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
时,常常会引发出文化本质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
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可知,"把文化
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
间无法理解"应当是"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结果。
故选Do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引用戈尔纳的说法,意在论证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论的客
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侵蚀的观点。
B.材料以近年欧美发生针对某些族群的暴力袭击以及引发社会冲突为
例,论证了文化本质化可能存在的恶果。
C.材料既对西方社会科学界重视环保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又指出其趋
向激进后带来的问题,这显示出作者的辩证态度。
D.材料对西方话语霸权的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其历史渊源的回
顾,也有对其当下表现的具体分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意在论证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
侵蚀的观点"错误,原文为"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引发
出文化本质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
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如英国学者戈尔纳所说「使
所谓的文化相对论变成了种族中心主义一种新的、怪诞的表现形式“',可
知材料一第四段引用戈尔纳的观点,意在指出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
论异化为种族中心主义。故选A。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相对论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并不彻底,但它认为应尊重文化的
差异性,对于构建文明多元发展的世界秩序有积极意义。
B.中国捍卫基于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既是践行人与自
然共同、共生、共荣的理念,也是反抗西方意识形态霸权。
C.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始终无视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事实,极
有可能给西方国家内部和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D.排斥文明差异性的"同"很难保证一种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一个国
家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应该与他国有所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强加因果,原文所说的"同"是指"一种文明只承认自己的优越性和先进
性,拒绝或不屑于向他国文明学习和借鉴"(材料二第2段),这种"同"
带来的后果是"对自己文明亦或是他国文明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材料
二第2段),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应
该与他国有所不同",而是要学习借鉴与本国不同的文明,即达到能"容异"
的"和"的状态。故选D。
4.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
不相往来"的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②全人类
都向往和平与发展,具有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追求,这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价值基础;③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
的利益诉求;④西方霸权主义依然顽固,这种只承认自身文明优越性的价
值观无助于文明的交融互鉴世界需要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方案式每
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
来’的状态,人与自然如何更好地融合也变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可概括
出,事实基础: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
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结合"人类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反对贫穷追求发展的总体愿望是不谋而合
的。在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上,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特有
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对‘共同价值’的理解都有其特定的指向和侧重
点,和而不同是各种文明形态结成价值共同体的主旋律""作为一个‘命运共
同体’,人类无一例外地需要直接面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可概括出,价值基
础和利益诉求:全人类都向往和平与发展,具有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等共同价值追求,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价值基础;应对气
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
结合"在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西方社会科学中深层潜藏的霸权主义同样十
分强劲""一种文明只承认自己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拒绝或不屑于向他国文
明学习和借鉴,就会窒息自己发展的机理,还会引发其他文明的敌意或反
叛,无论对自己文明亦或是他国文明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就此而论,
只有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学习,积极地开展对话与交流,
才能造成文明的发展与兴盛"可概括出,霸权主义顽固:西方霸权主义依
然顽固,这种只承认自身文明优越性的价值观无助于文明的交融互鉴,世
界需要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方案。
5.阅读下面的表格,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碳排放时间规划的理解。
(6分)
回
【答案】①中国工业化起步远晚于美国,碳排放需求大,却制定和美国相
同的“碳达峰”时间,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倡导者,承
担了自己面对气候变化应有的责任;②中国制定晚于美国的"碳中和"时间
表,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中国践行“和而
不同”的价值观,坚决反对西方话语霸权,捍卫自身维持基本需要的发展
权。(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20世纪50年代""19世纪中叶""2030年”等数据可分析出,中国工
业化起步远晚于美国,碳排放需求大,却制定和美国相同的"碳达峰”时间,
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倡导者,承担了自己面对气候变
化应有的责任;
结合"2060年""2050年"的数据及原文"和而不同是各种文明形态结成价
值共同体的主旋律。因而,习近平强调,我们……""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
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由原来的‘天久一分'、征服自然的倾向,转向了
另一个极端,即否定人的价值,否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维持基本
生存需要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这种思想,实质上无疑是一种
充满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话语”可知,中国制定了晚于美国的"碳中和"时
间表。
这体现了中国践行"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坚决反对西方话语霸权,捍卫
自身维持基本需要的发展权。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见麒麟
哥舒意
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返家在屋后种下
了第一株桃树,每年开春又种下新树,园子里的桃树变成了桃林,桃林又
连成一片。从屋里往外望,是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一旦绽开,满眼都是
花海。南庄方圆百里都能闻到桃花清香,人称"万里桃花二
丁丑年秋,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
不久日本翻译就传出话,藤原长官要为儿子承太找个家庭教师,要求是四
书五经唐诗宋词史记通鉴无不精通,还要一手工整行书。整个南庄唯有一
个私塾先生符合要求,当地人称苏夫子。
夫子女儿守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
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奇特身形。再次醒来时,守真已经躺在父亲的怀里。
"我好像看见了一头走兽。"守真说,"它像是很大的狗或者很大的鹿,但
要比它们都大,它头上有冠冕一样的椅角,昂着脖颈,看起来很骄傲,又
孤独,像是落单了在寻找伙伴,但是它看着我的时候,眼神就像看着自家
幼崽。"
夫子提起笔,在粗纸上写下两个字,两个非常多笔画的古字。
守真学着写,四十二笔,一笔一画,写出这两个字。她看纸上墨宇,仿佛
一头沉默古兽,浓缩在她笔端。
夫子说:"麒麟,这是它的名字。"
"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
看见它。"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
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
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
一天,午课结束,一队士兵从车上扛下一棵大树。
承太说:"父亲说,园里桃树已经枯死,想看看樱花树移植过来能否存活。"
守真说:"如果能呢?"
承太说:"那就把桃林都砍掉,全部换成樱花树。反正这片桃林都快死了。
这样到了隔年春天,我们就能看见漫山樱花了。”
守真说:"樱花不是南庄的桃花。"月亮渐渐隐没,云隐风起,风起树动,
树叶簌簌作响。
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摸麒
麟的躯体,感觉手上一片湿滑,还以为是雨水,再看向麒麟,地看清了它
身上的斑纹。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
有的字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
有的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
白日依山奔流到海,十年生死不尽长江。她能认出一些诗句,每当她读出
所见的文字,随着雨水的冲刷,躯体上的文字又变成了新的字句。地仔细
分辨,看着自己的手,雨水的颜色没有这么深,在夜里,这是像黑墨一样
的颜色,粘在地的手上。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一
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走
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
藤原请夫子前往书房一叙。夫子进入书房,看见藤原正在写字,"夫子的
颜体,真有真卿先生的风骨。"藤原说,"相比真卿行楷,我对另一位大家
的字体更为推崇。"
夫子说:"这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有宋以来,
没有比它更具美感的书法了。"夫子说:"字是好字。"藤原说:"夫子擅长
否。"夫子说:"没练过,恐非所长。"藤原说:"书法之道,不能勉强。我
们不说书法,来说一下这两个字。“夫子问:"哪两个字?"藤原拈起老旧
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藤原说,"我们就说一下麒麟。夫子既然写了,我想听夫子说文
解字。"
夫子摇了摇头,"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大多出现在上古神话、民间传说,
腐身牛尾有角,现实里并无这种动物,我想这大抵是古人的想象,牵强附
A"
Z-x.o
藤原说:"原来夫子看来,麒麟只是想象。那么说起来,孔子二见麒麟,
《春秋》见麟而止,只是孔子想当然。"
夫子说:"也许孔子见到的只是一种驼鹿,所以这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藤原说:"所以夫子并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祥瑞之兽。"
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一下藤原先生,如果见到了麒麟,又会
怎样?"
藤原说:"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
养,我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
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夫子说:"遗憾的是,藤原先生见不到麒麟。不管在这个园子里,还是其
他地方,都没有藤原先生想象中的麒麟,那只是传说中的动物。"
雷雨过后,南庄执行宵禁。第二天进苏园上课时,大门卫兵仔细检查了夫
子的通行证,才放他们进入府邸。夫子下午开始讲解经文,讲的是《里仁
扁》早73。
藤原进入教室听讲时,夫子正好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个孩子随
之吟唱,仿佛这是一句孔子千年前吟唱的诗。
滕原拍了拍手,从教室门外走进两名日本宪兵。
藤原说:"最后还想再问夫子一次,夫子见过麒麟没有。"夫子说:"我从
没有见过麒麟。"
一名宪兵搭住了夫子的肩膀,夫子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守真低声说,
"爸,覆巢之下。"夫子就不说话了。
夜晚苏园的方向,那里红光艳艳,不知道火从何而起,是谁放火烧山。漫
山的桃林都在燃烧,看起来仿佛万里桃花一起盛开。山林间火光绰绰,隐
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什么活物浴火奔走,化为灰烬,散于花海。
守真看了一会儿,从书包里取出一本古旧的线装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
是夫子的颜楷,"丁丑年秋。”之后空白。
守真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
挥笔,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
"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原载《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苏园原主人"崇祯煤山后辞官”这一细节置于1937年日本侵华
的大背景中,与苏夫子的形象形成对照。
B."漫山樱花"和"满园桃花",虽都是唯美的物象,但在小说中产生了树
种选择矛盾,作者将之上升到文化冲突层面。
C.苏夫子和藤原讨论书法之道时,从风骨和美感的角度比较颜体和瘦金
体,夫子的"恐非所长”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
D.夫子在藤原两番追问下,尤其是日本宪兵武力胁迫下,虽未直言麒麟
的真实性,但最终"不说话了"予以默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予以默认"错。苏夫子面对藤原的文化引诱和宪兵的武力胁迫,并未默
认,而是做好了知识分子悲壮抗争的准备。故选Do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藤原聘请精典籍、善书法的家庭教师,并与夫子探讨书体,深究麒
麟的有无,多角度直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守真幻见麒麟一段中,作者将古老的汉字、诗词和传奇的麒麟结合,
以虚写实,离奇而又真切,使形象形意兼具。
C.苏夫子多次引用孔子的事迹和语录,从孔子见麟,至『‘子不语""朝闻道
夕死”等,借此明志并作为斗争策略。
D.小说结尾夫子化麟,隐入万里桃林,表达言简义丰,寓悲壮于诗意,
艺术化地完成了矛盾冲突后的主旨揭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O
A."直接展现"错。藤原的这些做法及表现,侧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
厚底蕴和巨大影响力。故选A。
8.小说中麒麟形象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麒麟形象的丰富意蕴。
(4分)
【答案】①仁慈和祥瑞。古人把麒麟视为仁慈的化身,祥瑞之人才能见到
麒麟。②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麒麟乱世不现象征着中华民族向
往、追求和平的精神。③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厚,不屈,伟大。④中
华文化的创伤。麒麟身上遍布伤口,喻示着战争给中华文化带来的创伤。
(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艺术形象意蕴的能力。
由"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
能看见它"可知,仁慈和祥瑞。古人把麒麟视为仁慈的化身,祥瑞之人才
能见到麒麟。
由"‘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
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夫子说:'所
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可知,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麒麟乱
世不现象征着中华民族向往、追求和平的精神。
由"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养,我
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我觉
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深厚,不屈,伟大。
由"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
摸麒麟的躯体……麒麟身上遍布伤口"可知,中华文化的创伤。麒麟身上遍
布伤口,喻示着战争给中华文化带来的创伤。
9.有人说,本文借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
手法,给读者带来了特殊的审美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作品中加入神奇魔幻的元素。神话图腾动物麒麟的隐现,身上
的文字斑纹,以及最后夫子化麟的情节处理,都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魔幻色
彩。②蕴含强烈的现实社会意义和政治内涵。将战争和传奇动物相结合,
借助传奇动物叙写战争对人类美好生活与精神象征物的摧毁褐示中华文
化的深厚、不屈与伟大。③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和文化特色。丁丑
年秋、苏园桃林、神秘麒麟、书法文化等,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时代
特色。(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
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有的
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守真
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挥笔,
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
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可知,作品中加入神奇魔幻的元素。神话图
腾动物麒麟的隐现,身上的文字斑纹,以及最后夫子化麟的情节处理,都
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魔幻色彩。
由“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
一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
走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守真说:'可是现在
是乱世。‘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可知,蕴含强烈的现实
社会意义和政治内涵。将战争和传奇动物相结合,借助传奇动物叙写战争
对人类美好生活与精神象征物的摧毁,揭示中华文化的深厚、不屈与伟大。
由"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丁丑年秋,
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夫子女儿守
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夫子说:’这
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有宋以来,没有比它更
具美感的书法了。’"可知,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和文化特色。丁丑
年秋、苏园桃林、神秘麒麟、书法文化等,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时代
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
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稣可用。"尧曰:"不可,稣方命圮族。"
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稣也。然则圣人
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
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
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
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
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
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
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材料二: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
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
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
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
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
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
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
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
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
【注】①《传》:原书不详。②皋陶:舜的臣子,主管刑罚律令,苏轼在
这里误用为尧之臣。③四岳:主管四方诸侯的官员。④《书》:即《尚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是故疑则举A而归之B于仁C以君子长者之道D待天下E使天下相率F
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G故H曰忠厚之至也。
【答案】C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爰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君
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爰
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
"举""归"属于连动短语作谓语,由"而"连接,之间不断开,"于仁"作补语,
"举而归之于仁"不断开,故应在C处停顿;
"以君子长者之道"作状语,修饰谓语"待","天下"作宾语,故应在E处停
顿;
"使"作谓语,"天下"既作"使"的宾语,又作"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的主
语,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之间不断开,"故"引出结果,之前断开,故应
在G处停顿。
故选CEGO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表示"用来……的",与《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的"所以"的用法一致。
B."劝"在"爵禄不足以劝""劝学""惩恶劝善""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意思不
完全相同。
C.典冠,即掌管国君之冠;其中"典"字与苏武归汉后担任的官职"典属国"
中"典"字用法一致。
D.畜,在这里是“养育”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俯不足以畜妻
子"中的"畜"字意义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
能力。
A.正确。句意:这可以用来推广恩泽。/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B.正确。"劝",勉励;/勉励;/奖励;/奉劝。句意:用爵位俸禄不足以
勉励善行。/勉励学习。/惩戒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真诚地奉劝我
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C.正确。"典",掌管。句意:掌管君主帽子的侍从看见君主受寒了。/
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
D.错误。"畜",驾驭统治;/养育。句意:所以英明的君主驾驭管理臣下
时。/养育妻子和儿女。
故选Do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鳏的建议。苏轼对尧
的这一举动表示认可,认为其中体现了圣人的心意。
B.苏轼认为,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是因为用爵位
俸禄行赏,用刀锯作刑具,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
C.韩非子主张,臣子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并且完成职事的
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君主就应该给予他奖赏。
D.韩非子用韩昭侯的例子说明,哪怕臣子做了让君主高兴的事,但是如
果臣子做的事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也还是应该受惩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B."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错,夸大范围,过于绝对。原文是"古者,
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
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
之所不及也",可见,苏轼认为这样的奖赏只是对部分人有用。故选B。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2)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答案】
(1)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
(2)(每个臣子)都在他的官职内恪守职责,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当,
那么群臣就不会结党营私,胡作非为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辜",无罪的人;"失",犯……的过失「不经”,不符合经典、没
有根据。(每点1分,句意通顺、无病句1分。)
(2)"守业",恪守职责「贞",遵守信约、诚信;"朋党相为",结党营私,
胡作非为。(每点1分,句意通顺、无病句1分。)
14.根据文本推测,如果苏轼穿越成为韩昭侯的谏臣言官,他一定不会
认可韩昭侯的奖惩方案。请结合材料一,给出苏轼的奖惩方案并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参考答案一:奖惩方案:不惩罚典衣者,奖赏典冠者。
理由:典衣者虽然没有及时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坏事,所以不惩罚
他;典冠者虽然越职,但是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二:奖惩方案:轻罚典衣者,奖赏典冠者。
理由:典衣者没有及时加衣服,理应受罚,但也不是大错,所以轻罚;典
冠者虽然越权,但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三:奖惩方案:对典衣者不惩罚,对典冠者也不奖赏。
理由:典冠者功过相抵,不奖赏;典衣者也没有犯重大过失,因此也不惩
罚,这样既不会"过仁",也不会”过义二(方案1分,理由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参考答案(1),根据“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虽然没有及时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
了坏事,所以不惩罚他;典冠者虽然越职,但是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2),根据"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
典衣者没有及时加衣服,理应受罚,但也不是大错,所以轻罚;典冠者虽
然越权,但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3),根据"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
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
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冠者功过相抵,不奖
赏;典衣者也没有犯重大过失,因此也不惩罚,这样既不会"过仁",也不
会"过义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传》中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就尽量给奖励,这可以用来推广恩泽;
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就尽量免除刑罚,这是为了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
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
连三次说"应当宽恕二所以天下人都畏惧皋陶执法的坚决,而喜欢帝尧用
刑的宽大。四岳说:"稣可以任用。“尧说:"不可,稣正违抗命令、毁坏
同族之人。"不久,(尧)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
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稣的建议呢?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的心意,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中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
置;功劳大小有疑处时,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不可犯
(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
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道义
的标准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道义的标准,就流为残忍
的人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道义的标准是不可超过的。
古时候,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这赏
赐的办法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对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
没有作用。用刀锯作刑具,这刑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
受这种刑的人没有作用。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并且用爵位俸
禄不足以勉励善行;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并且用刀锯不足以来制
裁它们。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爰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
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
爰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
(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材料二:
让做臣子的陈述他的意见,君主便根据他的意见交给他职事,然后专门根
据他的职事来责求他的成绩。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完成职事
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就给予奖赏加果取得的功绩和他的职事不相当,
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不相符合,就加以惩罚。所以群臣之中那些话说
大了而功绩小的就要惩罚,这不是惩罚他取得的功绩小,而是惩罚他取得
的功绩与他的言论不相当;群臣之中那些话说小了而功绩大的也要惩罚,
这并不是不喜欢大功,而是认为功绩与言论不相当的危害超过了他所取得
的大功,所以要惩罚。从前韩昭侯喝醉了酒睡着了,掌管君主帽子的侍从
看见君主受寒了,所以把衣服盖在君主的身上。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
身边的侍从说:"谁给我盖衣服的?"身边的侍从回答说:"是掌管帽子的
侍从。"韩昭侯因而同时惩处了掌管衣服的侍从和掌管帽子的侍从。他惩
处掌管衣服的侍从,是认为他没有尽到他应尽的职责;他惩处掌管帽子的
侍从,是认为他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韩昭侯并不是不怕着凉,而是认为
侵犯他人职权的危害比着凉更厉害。所以英明的君主驾驭管理臣下时,臣
下不得超越了职权去立功,也不可以说话与做事不相当。超越了职权就处
死,言行不一致就治罪。(每个臣子)都在他的官职内恪守职责,所说的
话与所做的事相当,那么群臣就不会结党营私,胡作非为了。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聘鸽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
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
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鹘鹃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
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
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词人品格。
C.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
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同为咏桂,从《聘鸽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
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亮丽的色泽"错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直言无需色
彩艳丽即是花中之冠。故选A。
16.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6
分)
【答案】(1)《鹏鸽天》中,词人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
遗漏桂花。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爰,以及对高洁品行
的追求。(2)《山花子》中,词人嗔怪桂花太过无情,打破自己的好梦。
既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每点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抱怨屈原"可煞无情思",嗔怪
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
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
对桂花的珍重,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爰,以及对高洁
品行的追求。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
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
也太无情了。作者用明贬暗誉的手法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
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君子”不应把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
要",",如此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二
(2)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途中欢快舒畅
心情的诗句是",二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二
【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焉""购""逸豫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
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凄续。方言在于交流,
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
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
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①,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
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其姊妹篇一一《姑苏琐记•懒画眉》一一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
部作品与前作可谓②,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
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
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
语言文化传播每况愈下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
来、足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寥寥可数、屈指可数)②一脉相承(一
脉相通、一脉相传、异曲同工)
③万众瞩目(轰动一时、引人注目)(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文中是强调熟悉方言的年轻人数量少,可以用"凤毛麟角",也可
以用“寥寥无几、寥寥可数、屈指可数二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
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寥寥
可数:数量很少。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
第二空,根据语境"其姊妹篇一一《姑苏琐记•懒画眉》一一在2022年春
日已创作完成"可知,文中是说两部作品之间具有内容上的承继关系,可
以用"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一脉相传",也可用"异曲同工二一脉相承、
一脉相通、一脉相传: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
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
果。
第三空,文中指两部影像作品在观众中引起轰动,可以用"万众瞩目、引
人注目"或"轰动一时",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引
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轰动一时:形容在一
个时期里到处传播,影响很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分)
A.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
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B.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
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
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D.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
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成分残缺的语病:
①句子缺少中心词。根据句子特点可知,"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
发展"应结构相同,故"城镇化进程"改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的加快”
才能与"……的发展”相对应。
②"随着"与"使”的连用,使句子残缺主语,应将"使"或"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学校食堂厨师聘请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南昌租房合同房屋维修责任分配3篇
- 2024年云计算服务保密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使用与分成协议书2篇
- 2024年家居装修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度加工承揽合同标的明细与服务内容3篇
- 2024年商业活动策划与执行协议3篇
- 2024年城市亮化标牌协议3篇
- 2024版智能家居系统设备供货与安装合同3篇
- 纳迪亚之宝全流程攻略 100%完结完整通关指南
-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查房
- 以内比大小口算练习
-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XX医院三级评审现场检查专家意见(建议)汇总.doc
- 挂式笔记本电脑支架的设计
- 好--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含图纸)
- 中国已入财富6点0时代了无数人思维还停在1点0阶段
- 在教师家属座谈会上的讲话
- 探析铝模板及爬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 2020幼儿园教师工作考核记载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