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汉帝国(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汉帝国(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汉帝国(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汉帝国(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大汉帝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帝国

里考点预览

考点0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考点0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考点03两汉文化与科技

高频考点分析

细/目/表/分/析

核心素养难度系年份1地区详细知识点

一、单选题

0.402023•广东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历史解释0.402022.湖北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秦朝的建立过程;

0.402021.湖南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0.402023•北京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官■理;

0.402022.天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史料实证

0.652021•重庆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唯物史观

0.402022.湖南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0.652022•浙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0.652023•辽宁两汉的文化;

爰国情怀0.652022.辽宁两汉的文化;

0.652022•山东两汉的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爰国情怀0.652023•海南两汉的文化;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知识点一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1)背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2)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效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汉初政治统治

(1)中央:“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地方:郡国并行制。

隐患: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威胁皇权,造成了“七国之乱”。

(2)王国问题: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最终被平定。

知识点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1.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再行分封给子弟,成功削弱了诸侯

王的势力

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政治官吏选拔制度一实行察举制

监察制度一在地方设刺史,对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

监察

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经济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

思想

意识形态

2.开拓疆域

⑴表现

①北击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②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③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

④设军政机构: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⑤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⑵意义: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知识点三两汉文化与科技

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

《史记》

史学成就武帝年间的历史

《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文学成就乐府诗是乐府(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

五言诗流行于东汉民间,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医学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科技成就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

造纸术

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考点0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侧重治国思想与国情的结合,统治政策的变化

考点0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侧重统一多民族国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

考点03两汉文化与科技:文史类繁荣,丰富发展,科技进步服务农业

考点0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

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

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难以剥削到很多东西。汉初统治者

吸取了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期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

还原有的田宅;下令释放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为平民;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材料中陆贾无为胜有为的思

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

在汉武帝时期,不是西汉初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西汉初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论述,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答案】A

【详解】“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拨乱

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指西汉灭秦朝,建立统一的政权汉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材料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

系来统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排除B项;C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

华夏认同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1.湖南.高考真题)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

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

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

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

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

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

考点0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4.(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

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

设立的居卢皆(zi)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朝(中国)。②根据材料“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新

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詈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邮”是汉

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符合题意;

④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詈粮仓,说明汉代时期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符合题意;①根

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无法判定是否为丝绸贸易,不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

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郡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

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

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

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对外

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

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项;就当

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并不算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

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埃及出土的罗马搅胎大月氏王陵出土的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

玻璃瓶(公元1世纪)罗马攒胎玻璃瓶(公元30年)摸胎玻璃瓶(公元2世纪)

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埃及以及大月氏和中国的洛阳都出土了古罗马的历

史文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

料中尽管出现了大月氏的文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大月氏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物品

的转移,看不出技术的转移,排除C项;资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官方直接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政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

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酷,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

【答案】A

【详解】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

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

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

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

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

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及所学知识可得,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

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题意,

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刺史是监察官员,并非行政官员,故“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的说法

错误,排除C项;刺史代表的是皇帝,充当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代表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03;两汉文化与科技

9.(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

《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

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

《史记》的研究,不能只看一些注解,还要看考古学家的注解,由此得出,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说法

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

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歌

颂国家统一的表述,反映了汉代重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四海之内”等表述并未体现边疆治理

的发展与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有所发展,排除B项;“四海之内”等说法并未

强调“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2•山东.高考真题)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

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战马

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汉代设有专门的相马理论者,c项正确;农耕主要是铁犁牛耕,排除c项;汉代

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课,排除B项;跟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

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

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

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

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

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

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

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

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

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⑴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答案】(1)对象: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和秦汉典籍;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考古资料。

(2)贡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格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文字的发明和演变,传播和传承中华文明;《诗经》与楚辞分别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和秦汉时期。据材料“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

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可知,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文献和秦汉典籍;据材料“与典籍

相关的文字学”可知,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据材料“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可

知,考古资料。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和秦汉时期。结合所学从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家庭

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

《史记》的体裁的角度分析。

(三)大汉帝国

一、单选题

1.据图可推知,西汉时期()

西汉中期手工业分布图

A.大规模商业活动频繁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南北方经济联系薄弱D.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西汉(中国)。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手工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南方没有得

到充分开发,南北方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B项正确;西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当

时大规模商业活动并不频繁,排除A项;南北方经济联系情况仅由图中信息无法得知,排除C项;图示反

映的是手工业中心分布情况,这其中既包括官营手工业也包括私营手工业,D项说法无从得出,排除D项。

故选B项。

2.如表是西汉前期部分封邑民户数量统计表。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封邑侯名初封户数封国年限封国废除时户数

文帝20年

鄂(今河南境内)萧何8000户约40年间26000户

(公元前160年前)

景帝14年

柳丘(今河北境内)戎赐1000户约60年间3000户

(公元前143年前)

武帝12年

曲逆(今河北境内)陈平5000户约70年间16000户

(公元前130年前)

A.王国问题亟待解决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社会经济恢复发展D.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西汉前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封国管辖的人口数量均有显著增加,这说明伴随着国家休养

生息政策的推行,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王国问题亟待解决无关,且反映的是王国

废除时期的户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反映的是人口的增加,排除B项;材料与经济重心无

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面是关于七国之乱的故事流传的两个版本。

第一个王国势力膨胀f想要叛乱一中央出兵平叛一王国战败一百姓拍

版本手称快

中央横征暴敛f百姓用脚投票,遁入王国(王国也汲取民力,百

第二个

姓可以两害相较取其轻)一王国力量壮大一中央深感不安,率先

版本

发难一王国战败,被肢解一百姓失去用脚投票的机会

这表明()

A.历史的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获知B.只有通过原始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

C.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D.历史真伪需要进行史料真实性的考辨

【答案】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第一个版本认

为七国之乱是因为地方势力膨胀后叛乱,中央平叛,赢得百姓赞誉;第二个版本认为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中

央横征暴敛导致,最终百姓受害。两个版本的结论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对七国之乱的解释者立场不同,

C项正确;A、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史料真实性的考辨,而是对历史解释成

因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

4.汉高祖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与郡相等,王国的相国(后改为相)和太傅必须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

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这些规定旨在()

A.优化地方吏治保障政局稳定B.打造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C.限制地方权力缓和阶级矛盾D.防止诸侯国壮大威胁中央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

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规定旨在防止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的权威,D项正确;汉高祖只规定了

王国的相国(后改为相)和太傅必须由中央委派,这并不一定能优化吏治,排除A项;这些规定旨在限制

诸侯王的势力,并非为了打造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分封制使西周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众

星拱月的政治格局),排除B项;这些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地方权力,但缓和阶级矛盾说法错误,排

除C项。故选D项。

5.在楚汉战争的过程中,一批刘邦的盟友已经取得了秦朝之前列国的某些领土并自己称王。刘邦称帝后希

望赢得他们的继续支持,故而不能剥夺他们赢得的成果,只能承认其地位和称号。据此可知汉初()

A.分封诸侯意在巩固新生政权B.各诸侯王在政治上无治民权

C.王国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刘邦称帝后希望得到其盟友的继续支持,故而不能剥夺他们赢得的

成果,只能承认其地位和称号,于是在汉初刘邦分封诸侯,以巩固新生政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无

治民权的信息,排除B项;王国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已经”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

描述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6.《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

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

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

C.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迁徙D.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罢苑马,以赐贫民”“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此举体现了政府对贫民的帮助,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D项

正确;解决王国问题的是“推恩令”,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排除A项;政府扶持贫农,并不能起到防止地主

土地兼并的作用,排除B项;据材料“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

说明该时期并未限制人口流动和迁徙,排除C项。故选D项。

7.考古工作者在河套地区的汉代朔方郡附近墓葬中发现了中原汉墓中常见的陶制猪圈、鸡舍、配有辘护和

小水斗的水井和博山炉等;对人骨的稳定同位素测试反映出当地的粮食种植种类以粟和黍为主。上述考古

发现可以支持的论题是()

A.“农耕文明的拓展”B.“民族融合的初现”

C.“南北物种的交流”D.“区域经济的协同”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从材料“陶制

猪圈、鸡舍、配有辘护和小水斗的水井和博山炉等;对人骨的稳定同位素测试反映出当地的粮食种植种类

以粟和黍为主”可知,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遗址,可以看出当时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农耕文明获得了发展,

A正确。民族融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河套地区在北方,材料没有涉及南方,排除C

项;材料没有体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排除D项。故选A项。

8.“往者(西汉初),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

收放流(即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豪强),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

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这反映了()

A.盐铁私营政策及其危害B.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

C.郡国并行导致政权不稳D.汉初地方人口大量流失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西汉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汉初期,豪强大族凭借自己的势力,垄断盐

铁等资源,威胁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是现象,没有反映本质,排除B项;材料

没有涉及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人口大量流失,排除D项。故选A项。

9.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

“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受黄老学说影响,所以薄葬习俗盛行。汉武帝时期一方

面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受董仲舒新儒学影响,强化了孝道和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所以厚葬习

俗盛行,B项正确;经济持续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奢靡铺张风

气的流行,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伦理道德规范逐渐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0.如表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

四条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A.使刺史拥有超越一切的权力B.是地方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

C.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遭到了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由表中内容可见:除了第一条是针对豪强地主“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欺压百

姓的行为,其他五条涵盖了地方官员所有的违法乱纪行为。换句话说,刺史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地方官员

的行为,只要地方官员违反国家法律,御史就有权利根据“六条问事”的规定,独立调查地方官员的违法乱纪

行为。由此判断汉代刺史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刺史拥有超越一切的权力与史实

不符,排除A项;刺史制度并非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内容,排除B项;D项仅凭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11.如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否

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题干表格中“是否垄断发行”所显示的内容来看,从秦朝到汉朝初年,中央

对铸币权的不断垄断,反映出汉朝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的加强,说明中央集权在汉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

加强,C项正确;秦朝没有对铸币权进行垄断,汉武帝对铸币权进行了垄断,不是“汉承秦制”,排除A项;

汉武帝垄断铸币权,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王国的控制,而不是“王国问题渐趋严重”,排除B项;表格内

容体现的是中央对铸币权的垄断,不涉及“铸币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管仲在《管子》中提到“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礼生于有而废

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人富而仁义附焉。”二者都()

A.认为应重视发展社会生产B.明确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C.主张维护西周的礼乐制度D.强调国君要有好的品德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和西汉(中国)。据材料“仓縻实而知礼节”“礼生于有而废于无”等可知,二者都认为礼义廉耻

观念是建立在经济富足的基础上,故两者都主张应发展社会生产,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农业是国家的

根本,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君要有好的品德的相关内容,排

除D项。故选A项。

13.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诏曰:“今遣博士大夫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

业者贷与之……详问隐处亡位(被埋没而不任用的人),及冤失职,坚(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这可以用于说明,汉武帝时期()

A.政府施政以救济为核心B.中央监察权力下移

C.地方社会秩序日益紊乱D.重视整顿地方吏治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今遣博士大夫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

之……详问隐处亡位(被埋没而不任用的人),及冤失职,坚(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等信息分

析可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派遣“刺史”巡查地方,以整顿地方吏治,D项正确;“以经济救济为核心”说法不

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不能看出监察权力下移,排除B项;C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史记》的撰述宗旨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境界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第二层境界是“考之行事”;

第三层境界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B.古代史学研究侧重事实考据

C.史学发展取决于史家的努力D.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西汉。根据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体现了司马迁收集史料的重视;“考之行事”即考察史事,对历

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即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见《史记》的撰

述宗旨是重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对历史事件的总结,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

体系,而是强调了《史记》的撰写宗旨,排除A项;虽然史家的努力对史学发展有影响,但史学发展还受

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而是强调了

《史记》的撰写宗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5.汉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如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

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

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

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材料中的画像石描绘了力士挥臂挡住了狂奔而来的牛,另有一狮被力士击败,这

类斗兽画像石在汉代有很多,体现尚武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材料中出现的牛为斗牛,不能说明其用于

农耕,排除A项;画像石描绘了力士斗兽的场景,没有涉及社会矛盾的问题,排除C项;画像石的描绘生

动形象,没有体现对意境的重视,注重意境是文人画,排除D项。故选B项。

16.西汉末年思想家扬雄在《反离骚》中,把屈原比为“凤皇”“神龙”“骅骥”,用“芳酷烈”“扬之芳苓”来描述

屈原的品德,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说明()

A.儒学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B.西汉末年道德观念沦丧

C.人物评价受主流思想影响D.士人不满现实社会黑暗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西汉末年。(中国)。根据材料“批评屈原'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并结合所学可知,扬雄称赞屈原的品德,却批评其不合时宜,认为乱世应修身潜伏,扬雄作为思想家,其

评价与儒家强调的道德观念有关,受到当时儒学正统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扬雄的评价并未体现儒学内

容的丰富与发展,排除A项;扬雄称赞屈原的品德,却并未说明当时道德沦丧,排除B项;扬雄虽认为屈

原应该待时而动,却并未说明对当时的不满,排除D项。故选C项。

17.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称白圭为治生之祖,并将其“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谷(普

通谷物,利润薄,需求量大)”之术比作“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据此可知,司马迁主张

()

A.盐铁官营B.经商讲究谋略C.农商并重D.建立商业秩序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并将其“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谷(普通谷物,利润薄,

需求量大)”之术,可以看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一指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欲长钱,取下谷”一指

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由此可知司马迁高度赞扬白圭的经商谋略,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盐铁官营,排除A

项;农商并重不符合材料观点,西汉时期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司马迁主张经

商要讲究谋略,不是建立商业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8.下图是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中的壁画(摹本),该壁画详尽地展现了四象二十八星宿。画中有一人

牵牛形象和一跪坐女子形象,其身旁的星星属于牛宿和女宿,学者推测其分别象征着牛郎与织女。该画像

石()

A.体现了汉代石刻技术的高超B.凸显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D.反映了汉代的天文学成就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根据材料“该壁

画详尽地展现了四象二十八星宿。画中有一人牵牛形象和一跪坐女子形象,其身旁的星星属于牛宿和女宿”

可知,该画像石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天文学成就,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汉代石刻技术高超的相关信息,

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