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第 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_第1页
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第 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_第2页
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第 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_第3页
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第 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_第4页
202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案:第 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

知疚点精析

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lkm=10'm,

lm=103mm=10l>M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l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

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

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量程(30cm)

11111111।|।।।।|4111|11।।।।।।।

10A20

X-30cm

____/\________/\____

零刻度线分度值(1mm)数字单位(厘米)

图(1)刻度尺

b.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

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

(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35cm等);要估读到最

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1.刻度尺应怎样放置

图(2)标尺的读取

,I川|1叫llll|T叫1111|川1|1叫1||||11川川1'

1km____]______2_____3_____4______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I

2_____j______2______3______A_______

图(3)刻度尺的读数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

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

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

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

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

的厚度L(2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0.005cm),如图(4)a所示。

a.测量纸张厚度b.测量细铜丝直径

图(4)特殊测量

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

管的长度L(5cm),则细铜丝直径为L/n(0.17c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

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

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

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3)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

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

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

2.时间: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A=60ffl2/7=3600s(1A=60w/z?)。

(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

秒表测量时间。

例三:图(5)是秒表示意图,(1)请说出分针每圈多少分钟?每小格多少分钟?(2)秒针每圈多少秒?每小

格多少秒?(3)秒表中的读数是多少?

答:(1)由秒表可以看出,分针(小针)每转--圈是15分钟,每小格式0.5分钟。

(2)秒针(大针)每转一圈是30秒,秒针每小格是0.1秒。所以,秒针每转一圈,分钟走一小格。

(3)图中分针指在3.5-4分之间;秒针指在10.6秒,换算成分钟为0.18分钟。所以,秒表读数为

3.5+0.18=3.68分(或者为3分钟40.6秒)。

图(5)秒表与读数

3.国际单位制

(1)单位:是用来比较某个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国际上统

一使用的单位.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物理学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制。

Q

考点概览

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其测量属于基本测量。对长度、时间的测量和读数以及测量仪

器的正确使用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高,但都是填空题或选择题,所占分值不高;但长度、时间的概念

和测量作为学习物理学知识最基础性的内容,还是需要考生必须知道的。

1.长度与长度测量:长度是基本物理量,了解并熟悉长度的概念,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要求学

生掌握的内容,但在中考中,考查长度单位之间换算关系的不多,但其他计算或应用中会涉及到单位换算。

至于长度测量,在中考中出现的考题较多,主要是用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方法,目的是考查学生刻度尺的

正确使用与读数,此类考题出现的概率较高,但很少作为一个考题出现,一般情况下和其他测量结合在一

起的较多。

2.时间与时间测量:时间也是物理学中基本物理量,了解并熟悉时间的概念,以及时间单位之间换算

关系是学习时间概念的重点。对于时间测量,常用仪器是秒表,在中考中出现对秒表进行读数的题目出现

概率不大,个别考卷中也曾出现过秒表的读数问题,但很少。作为学习物理学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内容,

对时间的概念以及测量与读数方法还要要掌握的。

3.误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误差的概念。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

法。要让学生准确值和估读值得概念,以及测量数据表示方法。对于误差的考题在中考试卷中也曾出现,

但出现的概率不高;但在进行复习中需要重视这个问题。

4.中考题型分析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填空题出现更多,分值在1.5分~2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误差概念的理解的较多,填空题主要是给出测量图,让考生正确读取读数并填入空格内。

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分度值,并进行正确估读,在填写答案时要按照正确的测量数据填写。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刻度尺的读数出现概率较高,考查考生正确读取长度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出现概率较高,考查正确使用刻度尺

一般考点

误差概念的理解出现概率较低,但也会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出现在一个考题中

冷门考点秒表的读数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考生读取时间

I

再用精折

★考点一:长度及其测量

♦典例一:(•湘潭)如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解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开始,把1.00cm

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刻度值为3.40cm,

物体长度为3.40cm-1.00cm=2.40cm0

【答案】2.40。

【考点】长度的测量。

♦典例二:(•乐山)题图中,木块的长度为cm。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

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

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9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2.90cm;故答案事2.90。

【答案】2.90.

【考点】长度测量。

★考点二:时间及其测量

♦典例一:(•柳州)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处

(选填“起点”或“40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

的时间为s。

(4)小明跑40nl的速度是m/so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原理和计算公式的应用。

(1)因为要测量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选择卷尺来测量路

程,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示数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8s。

(2)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小明跑完s=40m所用时间为t=8s,所以平均速度:所以全程的

平均速度:v-^2^=5m/so

8s

【答案】(1)卷尺;(2)秒表、40m;(3)8;(4)5.

【考点】时间测量、平均速度计算。

♦典例二:(•贵港)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解析】(1)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

明确其分度值;测量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

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停表的中间的

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o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

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O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

小格代表1s,指针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0s,即秒表的读数为50s。

【答案】2.50、50.

考点三:误差

♦典例一:(♦常德)下列对多次实验的目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某物体长度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C.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多次实验,是为了推理出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解析】①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②

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解:A、用刻度尺测某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故A正确。

B、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及力臂的大小,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

遍规律;故B正确。

C、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实验,目的是观察不同电压下灯泡亮度

及电阻的变化,得出电阻变化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故C不正确。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持续运动时间越

长,在此基础上推理出运动不需要力维持;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误差。

♦典例二:(•泰安)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试验,其中有些为了减小误差,有些

是为了寻找普通规律。例如5个物理实验:

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

③''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④“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物和像大小。

上述实验中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⑤D.只有②④⑤

【解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解: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

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目的是发现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普遍

规律;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各处电流的关系”时,尤其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如果两个灯泡阻值相

同,测量的电流也会相同,就会得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的错误结论,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

④''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测量的是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值是个定值,多次测量可以比较测量值减

小误差;

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改变物体大小、观察虚像的大小,目的是得出

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所以目的是发现普遍规律的是②③⑤。故选C。

【考点】物理学方法。

Q

鼠踪别练

1.把下表中物体长度测量值填入空格内。

题别题图答案

_

•苏州llll|IH[TIIII|llllllll|llll|O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

0cm।2

•湘潭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12gcm

•北京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I<•ityi1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

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

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此可读出表中各个长度测量的读数分别为:2.35、2.44、2.87o

【答案】2.35、2.44、2.87.

2.(•哈尔滨)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1)所示,被

测木块的长度为cm。

【解析】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然后才能

进行读数。图(1)中量程是3cm,分度值是0.1cm,木块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故读数为1.70cm。

【答案】量程、1.70。

图(1)图(2)

3.(•怀化)如图(2)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

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

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Iran;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87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2.87cm。故答案为:1、2.87。

4.(•六盘水)如图3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AAAB

j,一,:i、一,

图⑶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视线与尺面垂

直,所以选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作2.45cm,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

允许存在不同的估读值,2.45cm左右都算读数正确。

【答案】B、2.45o

5.(•临沂)(1)如图(4),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cm;乙图中电能表示数是度(kW・h)。

3456cm

甲乙

图(4)

【解析】(1)从图中看出,1cm的长度中分为10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E,读数要估读到分

度值下一位,末端读数为5.26cm,起始端在刻度3.00cm,物体的长度为:5.26cm—3.00cm=2.26cm„(2)

电能表最后一位为整数的下一位,单位为kw・h,所以读数为.6kW・h»

【答案】⑴2.26;(2).6.

6.(•攀枝花)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

置与时间如图(5)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cm/s。

00:05:1800:05:20

【解析】从图中读出木块左边缘在A处和C处时的刻度值,二者之差即为总路程;再读出两处秒表的

示数,二者之差即为总时间,最后根据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木块左边缘在A点的刻度为:1.00cm,在B点的刻度为5.30cm,AB段总路程为:

S=5.30cm-1.00cm=4.30cm;

木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5min18s,在B点时的时刻为:5min20s,AB段总时间为:t=5min20s-5min18s=2s;

故AB段的平均速度为:V=9=""=2/56/S。

t2s

【答案】4.30、2.15o

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A、3.15cmB、3.150cmC>2.15cmD、2.150cm

【解析】(1)图中,分度值是1mm,(2)起始刻度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

3.15cm-1.00cm=2.15cm(>故C正确。

【答案】Co

【考点】长度的测量。

8.(•无锡)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时间为2min,

在手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cm,若

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km/h。

堰桥站锡北运河站

【解析】由图读出两站间的距离,注意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地图上1cm等于实际

1km可得两站间实际距离,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所以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cm;

由题知,地图上1cm等于实际1km,所以两站间实际距离为2km,

2km

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v=-2=60km/ho

[60h

故答案为:2.00、60.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长度的测量。

9.(•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

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

平均速度是m/so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位置与A位置所对应刻度尺

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图示两钟表示数之差为小车的运动时间;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

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小车由A至•B通过的路程:s=90.0cm-10.0cm=80.0cm=0.800m;

s0.800m

小车的运行时间t=2s;小车的平均速度:v=—..........=0.4m/s;

t2s

故答案为:80.0、0.4.

【考点】长度测量、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0.(•贵港)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s»

【解析】(1)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

明确其分度值;测量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

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停表的中间的

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0.1c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1”和“2”之

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

为50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50s=110s。

故答案为:2.50、110»

【考点】长度测量、时间测量。

11.(•柳州)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A.158毫米B.158厘米C.158米D.158千米

【解析】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

成年人,在158cm=1580m=1.58m=0.00158km左右。故选:B。

【考点】长度估测。

12.(•云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B.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D.lkW»h=3.6X106J

【解析】(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

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

免;(3)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从而可判断电螺线管的极性;(4)1kW»h=3.6X106Jo

解:A、由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可知,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A正确。

B、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

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用右手握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就是N极,这是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

的极性,故C正确。

D、1kW«h=1OOOWX3600s=3.6X106J,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安培定则。

第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跟踪训练(附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A.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教室电脑的功率约为1200W:

C.教室门高约为200cm;D.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C左右

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C;B.人正常步行速度越5m/s;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2kg

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鞋的尺码3637383940

光脚长度230235240245250

A.mB.CmC.NmD.nun

4.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cm、

20cm和22cm等型号。“型号20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cmB.锅身的周长是20cm

C.锅身的截面积是20cmD.锅的容积是20cm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

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B.1.75mC.1.85mD.1.95m

6.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DNA、原子、质子;B.DNA、质子、原子;C.质子、原子、DNA;D.质子、DNA、原子

7.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8.关于下列估计,比较合理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B.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

C.一部手机的质量约是1kg;I).一台电脑显示器的质量约是10mg

9.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10.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1).量程15cm,分度值0.5mm

11.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度,约8m(度: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柞,约2.8m(柞: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12.下面测量工具的选择最合适的是()。

A.测量人体身高时用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

B.测量儿枚硬币的总质量选用弹簧测力计;

C.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秒表;

D.体温计可以作为测量气温的工具

13.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

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

数最接近()。

A.2次B.4次C.8次D.16次

二、填空题

14.如图1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言,尺摆放不正确。如用A尺测量,则木块的长度是。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的长度为o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x"滑'

)234cm

图1图2图3

15.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是—cmo

17.基本仪表读数:①图(1)中常用温度计读数是.℃;②图(2)中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

是cm;③图(3)中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为.No

(1)

18.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读数如图所示,他所用时间是.So

19.如图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21.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一emo

第1节:长度和时间测量跟踪训练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A.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教室电脑的功率约为1200W;

C.教室门高约为200cm;D.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C左右

【考点】长度及其他物理量的估测。

【答案】Co

【解析】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学校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12s,故A不符合实

际;教室电脑的功率约为200W,故B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门高于中学生身高,

约为2m=200cm,故C符合实际;夏天,室外温度可能超过35℃,教室内温度要低于35℃,不可能达到45℃,

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选C。

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C;B.人正常步行速度越5m/s;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2kg

【考点】长度及其他物理量的估测。

【答案】Co

【解析】洗澡水的温度与人体温度差不多,约为40℃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

七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

在80cm左右,故C符合实除;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50g=0.15

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选C。

3.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鞋的尺码3637383940

光脚长度230235240245250

A.mB.CmC.NmD.mm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m=103nn=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以此根据表

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

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厘米左右,约合0.24m、2.4X108nm,24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

题意;故选D。

【答案】D.

4.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cm、

20cm和22cm等型号。“型号20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cmB.锅身的周长是20cm

C.锅身的截面积是20cmD.锅的容积是20cm

【考点】长度估测。

【解析】根据家用压力锅的普遍尺寸,18cm、20cm、22cm都应是锅身的直径。

本题各个选项分析如下:A、正确。

B,此锅太小;错误。

C、面积单位不应该是cm;错误。

D、容积单位不应该是CE;错误。

【答案】A.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

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B.1.75mC.1.85mD.1.95m

【考点】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解析】“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X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

【答案】Bo

6.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DNA,原子、质子;B.DNA、质子、原子;C.质子、原子、DNA;D.质子、DNA、原子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DNA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比原子大;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比质子大;故选A。

【答案】Ao

7.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Omm;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考点】生活物理量和物理量单位。

【解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温度、时间和长度等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分65次,此选项描述错误。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40℃,此选项描述错误。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cm2,此选项描述错误。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此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o

8.关于下列估计,比较合理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B.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

C.一部手机的质量约是1kg;D.一台电脑显示器的质量约是10mg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解析】A、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2cm,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20cm,1m太大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部手机的质量约是50g,1kg太重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台电脑显示器的质量约是1.5kg,10mg太轻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o

9.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考点】长度测量。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

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解答:A、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

B、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B。

C、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C正确。

D、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D错。

故选C。

10.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考点】长度测量。

【解析】人的高度大约在2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

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m,分度值是的刻度尺,即选项A准确。

【答案】Ao

11.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度,约8nl(M: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柞,约2.8m(柞: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考点】长度估测。

【解析】一臂展的长度约等于小明的身高为0.15m,5臂展约为8m,故A正确。

一步幅的长度约为人身高的三分之一为0.5m,10步幅约为5m,故B错。

一拄的长度约为0.15m,4拄的长度约为0.6m,故C错。

物理课本的百度约为0.5cm,故D错;应选A。

【答案】A.

12.下面测量工具的选择最合适的是()。

A.测量人体身高时用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

B.测量几枚硬币的总质量选用弹簧测力计;

C.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秒表;

D.体温计可以作为测量气温的工具

【考点】测量工具选择。

【解析】在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要根据测量任务的实际要求,从量程和分度值两方面进

行考虑。

A、测量人体身高时要精确到cm,分度值为1dm时精确程度不够;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弹簧测力计是测量物重的工具,应该用天平测量硬币的质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百米赛跑由于距离短,运动员所用时间差别非常小,计时器精确度要较高,所以至少选择秒表计时;

此选项符合题意。

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气温低于35℃或高于42℃时,利用体温计无法测量,同时体温计的

液柱只能上升,不能自动下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13.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

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

数最接近()。

A.2次B.4次C.8次D.16次

【考点】时间概念。

【解析】在飞船绕地球转动时,每当飞船转动一周则飞船一定会看到一次太阳落山,则可知宇航员在

24h内看到的日落的次数。

24八

故:24小时内看见日落的次数『省~=16次。故选D。

1.5«

【答案】D.

二、填空题

14.如图1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

.尺摆放不正确。如用A尺测量,则木块的长度是。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木块的长度为o图3停表的读数是一So

।山一

)!1''…§'…L

B0123

1।।11i।111111।1

图1图2图3

【考点】长度、时间测量。

【解析】(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刻

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