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朱自清【教材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部编版教材中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居于定篇,属精读课文。《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通过学习这篇散文,带领学生领会自然景物之美、汉语声韵之美、语言之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怀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受过抒情性散文的学习,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对抒情性散文有基本认识,但在整个单元中具体学习写景抒情性散文是第一次。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写景性散文的写景特点,重视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领会汉语之美,景物之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教学目标】积累生字词,能够有感情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感悟作者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景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把握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有层次的写景方法;理解作者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语言,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法与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批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播放《春回大地》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春天,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万物生机勃勃,在这无限的生机中,总会给人无尽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记录春天,赞美春天,如“春眠不觉晓,处处知多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今人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与大家刚刚头脑中想象的春天又有什么区别。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散文朴素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生字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整体内容教师泛读后,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富有感情。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请简单概括。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作者笔下的人物又是如何迎接春天的到来呢,在原文中找到具体描写词语。概括课文结构。六人为一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盼春。“盼望着,盼望着”“来”“近”。迎春。“赶趟儿似的”“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盼春、绘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赞春。深入文本,具体研读学生富有感情朗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点评示范使其掌握朗读技巧。感情:陶醉、赞美重音:朗读时,为了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者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①举例:你今天很漂亮。(平时也漂亮,今天特别漂亮)你今天很漂亮。(今天漂亮,跟平时不一样)②例子引出重音的位置很重要→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应该重音的词→学生重读精彩句子,并做出点评。3.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小组合作探究,用关键词归纳法找出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的特点。并从段落具体句子中分析景物特点的描写角度。【关键词归纳法: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查找、提炼文段中的关键词,归纳出本文或本段所写内容的方法】春草(教师引导示范)“钻”“园子里,田野里……”——生命力顽强“嫩嫩的”“草软绵绵的”——质感新“绿绿的”——颜色绿作者从春草的质感、颜色、生命力四个方面进行描写,层次清楚,用词到位。春花学生分析“桃树、杏树、梨树……”——气势盛“红的像火……”——颜色多“花里带着甜味儿……”——气味香甜“成千成百的蜜蜂……”——数量多“像眼睛像星星——种类多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教师提问:这五层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不可以,首先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其次作者由春花想到秋实,运用了联想,由实写到虚,十分注意层次。春风教师引导(风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如何描写风呢),学生分析“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形——触觉——温和(比喻,母亲的手。)“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味——嗅觉——香气(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青草味儿”照应“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春花图”)“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中……”声——听觉——和悦(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啤亮的短笛声。“应和”和“也”使四种声音浑然一体。组成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化无声为有声))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受生活和热爱生活是分不开的。春雨学生分析“看,像牛毛……”形态——轻盈“人家屋顶上……”——雨景(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安静、平和、静默教师引导(由静景到动景,从景到人)雨中屋——静雨中树、雨中草——静雨中人——动总结: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春天的人(学生分析)“城里乡下”——范围广阔“家家户户”——人数之多“老老小小’——年龄之全“一个个都出来了……”——精神活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本文可以划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初步概括出了景物的特点,学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学习到了朗读技巧,感受汉语声韵之美。相信同学们在朗读中也能感受到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朴实鲜活、优美清新,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将带领大家揣摩品味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业布置流畅且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每一个部分的描写都精确生动,优美清新。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语言的优美生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同学们找出的部分在语言上都很出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批注,跟着老师的脚步再次走进课文,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中,在揣摩、品味语言中亲近自然。)深入文本,具体研读盼春第一自然段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和反复。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可以表达作者的盼望之情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强化作者急切与渴望的感情,并且将读者的心牢牢抓住,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究竟在盼望着什么。为什么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是春天到了或春天快到了呢?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十分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他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期待的人正在对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让人顿感亲切。总结:第一段总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指导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两个“着”、两个“了”的感情。体会两个“着”、两个“了”的作用。明确:给人以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中又充满了喜悦之情。绘春(1)接下来,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眼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朗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2)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拟人和排比。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红的特点,同时也把太阳给写活了,使得句子更生动,也使得太阳红的特点更突出。排比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强烈喜爱和期待之情。(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而不是直接从第三段的春草开始呢?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性描述,作者描写了一副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时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他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五幅图画景物的整体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作者是如何生动抓住景物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2.五副春日图景(教师以春草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修辞、用词角度分析46段语言特色)春草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回顾春草的特点,并指出用得好的词。“嫩嫩的”:质感,写出了小草柔嫩的特点。明确使用叠词有“非常”的意思,使语言准确生动,音节协调,节奏整齐,琅琅上口。“绿绿的”:颜色,用绿色来象征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钻”:生命力顽强,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地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的样子,联系白居易诗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中,可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棵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为什么作者在描写春草图中要穿插小孩玩耍的画面呢?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花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结合第一节课中的分层,指出每一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种类繁多。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第四自然段中一些词和短语用得十分巧妙,将春花盛开之景写得很有活力,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和短语,并指出妙在何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拟人,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把“争”字表现得非常形象,把树写活了,显得有生气。“闹”:“闹”字较之于“飞”,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眼睛”“星星”:比喻,生动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离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春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引用、对比:将风比作母亲的手,写出春风的温暖,与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进行对比,起强调作用。好词。“抚摸”——温暖,爱(强调)“卖弄”——贬义褒用——用炫耀之意,形象展现了春风的亲切柔和、温柔惬意。教师提问,学生发挥想象: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描述风?像老师的手、像我受伤后奶奶的吹吁声、像爷爷的胡须扎着我的脸蛋儿等。春雨图。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排比: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连在一起,构成排比,使得语言朗朗上口,同时生动形象展现了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好词“斜织”:使人联想到,春姑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匠。写草儿的青哪个词“逼”:因为小草颜色十分鲜艳,生命力蓬勃。迎春图。“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何处?这里的“赶趟儿”与前一处有什么不同?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意在在争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总结:第2~6自然段着重写景,第7自然段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赞春1.朗读第8、9、10自然段。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排比。2.重点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这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刚”照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花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图”;“健壮”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这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撞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总结春天带来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拓展延申比喻的修辞手法学习(书本第5页)现场练习,发挥想象作者认为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有力的青年,你认为春天像什么?春天像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春天像一首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投资合作合同范本
- 公司厂房抵押合同范本
- ktv经营合同范本
- 与商户合同范本
- 亲戚之间租车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日语
- 2024年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监理合同范本
- 中山餐饮合同范本
- 2024年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招聘考试真题
- 商会2025年工作计划
- 《安全生产法》2024版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五版 课件全套 肖涧松 单元1-10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概述 - 消费者购买决策与购后行为
- 《会展概述》课件
- 体检报告电子版
-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2议论文阅读(第01期)含答案及解析
- 七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 食堂清洗及消毒制度
- 服装质量管理制度
-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 会议会务服务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