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更新概念辨析文献综述3600字】_第1页
【有机更新概念辨析文献综述3600字】_第2页
【有机更新概念辨析文献综述3600字】_第3页
【有机更新概念辨析文献综述36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更新概念辨析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5621有机更新概念辨析文献综述 1196401有机更新 1270492.有机更新研究综述 118877参考文献 41有机更新“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变革、更新和完善的进程。自人类群居并建造聚居住宅开始,城市就开始以自我调理的更新方式存在于城市的发展历程之中”。有机更新理论是由吴良镛教授基于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及美国社会学家帕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Geddes)的“城市有机体概念”、建筑师沙里宁(ElielSaarinen)的“有机疏散”城市规划理论,从城市更新演变的进程着手、对城市部分机能老化衰退的起因进行分析,在对北京什沙海与菊儿胡同的规划研究中提出的一种适宜我国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即按照城市演变的潜在特性,顺应城市的底图肌理,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引导目前与将来之间关系的和谐,始终保持规划的质量,保障每一个片区发展的完整性,将无数小的完整性集合与城市大的整体之中,来提升旧城整体环境,从而达到一种有机的秩序。其后,身为吴良镛教授的学生方可(2001)也紧随其后,对“有机更新”理论做出了细化探索,将其概念主要分为了三层含义:“①城市整体的有机更新,强调城市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谐共处;②细胞和组织更新的有机性,指代城市各个单元与城市整体之间应当如同细胞与组织的关系;③贯穿更新过程的有机,强调城市更新时应当顺应城市发展的潜在秩序和规律”[1]。“一个生物细胞如果想要保持其生命结构的整体性,就必须不断地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自我更新,城市也是一样,必须如同新陈答谢一样,不断地推动自身的更新”。“有机更新”就是这样一种如同生物体“新陈代谢”一样的小规模的、渐进的、持续的改造方式。2.有机更新研究综述通过生物学中的有机,运用于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之中,意在通过一些平和、渐进、持续的更新方式,使城市或是社区部分与整体相协调,并达到一种自我运转和自我修复的目的。“城市有机更新”需要从完整、宏观的改造整体大环境的角度去进行调研分析及计划,而改造时从小范围着手持续地、动态地、和谐地、因地制宜地进行更新。有机更新在城市更新上会持续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历程,(例子)同样在社区的更新中,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更新,否则同传统的“推倒式”更新便无二异了。现有的有机更新理论在规划学科当中大多运用于大的城市规划层面,放置于单独社区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而景观作为社区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改造势在必行,也面临着更高、更新、更全面的需求。现存老旧社区中,大部分社区的景观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形式单一、审美陈旧、缺少创新、表达趋于雷同,导致社区景观影响社区形象、利用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朱小芳(2020)给出了相对的解决方案,“首先要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进,通过景观环境的改变来引导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给社区注入活力”[2]。国内的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界70年代间,一直被西方现代化主义思想所影响,中国的城市更新一直被很片面地理解为升级物质环境,以改善城市基本生活卫生环境为重点。而城市保护则一直处于“什么都不许动”的状态。面对这样窘迫的境况,为了避免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以黄鉴鸿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了我国城市更新理论的探索。1957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教授董鉴泓借鉴国外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经验,创办了《城市建设资料汇编》。1950年2月梁思成和陈占祥先生提出的著名“梁陈方案”,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北京作了科学的规划,意图将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避免大规模拆迁,也为未来北京后续的发展预留空间;同时提出平衡各个城区内的就业与居住资源,规避跨区域交通的情况。“梁陈方案”从更宏观、长远的角度提供了城市规划的参考案例。刘源(2018)在研究中认为,1978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解决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问题在全国各地展开,并对更新理论进一步细化。“70年代末,吴良镛基于对什刹海地区的文化更新和传承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构架。90年代初,在北京菊儿胡同更新改造的实践中,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3]。20世纪90年代开始,旧城更新工作全面展开,规模逐渐扩大,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对城市更新理论的探索。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城市更新案例,诸如北京798艺术区更新、南京老城南地区保护更新、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等。这一阶段城市更新体系的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1996年4月,中国正式成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旧城改建与城市更新专业学术委员会”,讨论旧城容积率、拆迁规模等问题。1999年,以阳建强、吴明伟为主导的城市规划学者,提出传统的旧城改造理论已不能满足我国旧城改造的需求,现阶段城市更新要从调整空间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出发,打造宜居环境,并指出应采用一种更全面、广泛、灵活的方式进行进城更新。到了现代,国内诸多学者针对有机更新理论进行不断补充。马宏(2016)在研究中以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为突破口,开展政府引导与政民合作的长效运营模式,建设一个全新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空间[4]。陈卓(2017)在研究中主要针对目前成都市二、三圈层的农村住宅研究,将其主体分为原始、秦汉、唐宋、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分析目前成都平原地区农村住宅演化过程,剖析其平面布局和主体空间形态等,提出农村住宅的传统文化价值自信与环境重塑、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现代科学技术表达的更新策略[5]。王竹,郑媛,陈晨,钱振澜(2016)则在研究中分析当前川渝地区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背景下不断老化和衰退问题,认识有机更新基本属性和内涵,探讨了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策略和方法,强调针对川渝地区老城更新建立全面的系统的有机更新战略[6]。吴珊珊(2021)在研究中对河北历史文化村镇分布、民居建筑特色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取河北省太行山腹地的于家村及其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有机更新”理念和方法,对河北历史文化村镇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具体的更新策略。首先把历史文化村镇民居建筑按照发展利用方式分为保护修缮类、生活需求类、旅游服务类三大类型,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有机更新理念,分别在民居建筑主体、室内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机更新策略和措施,而后通过于家村民居建筑的更新设计实践研究验证方法方式的合理性,最终达到从建筑到人居生活,从产业到村落活力,层层递进、联动激活,实现人、建筑、文化、产业、村镇间的和谐发展。王伟良(2021)在研究中认为在现代化城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性,因此作者对黄石澄月社区的景观设计与改造进行,其研究主要目的有三个:1、在基于设计现有的环境基础,通过适当的改造手段来改善景观环境,满足居民生活上的物质生活需求;2、通过改造设计活动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基础生活设施完善、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绿化景观丰富、符合居民心理精神需求的环境的舒适居住环境;3、通过对澄月社区的改造设计,以及对于国内外其他设计案例的的分析,总结出适宜我国现阶段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为今后的老旧社区景观改造实践经验添砖加瓦。史朦(2021)在研究中为传统集市在现代环境中提供转型可能性,着重“以人为本”,满足民众当下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让人们记忆中的生活场景重新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增添城市的生活气息,减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隔阂与冷漠。同时,通过城市集市的功能属性,复合利用城市中的闲置空间、破旧空间,重新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提升公共空间使用效率,顺应城市肌理、延续历史文脉,与城市更新保持可持续的动态平衡发展。尹丽娜(2021)在研究中认为随着新农村不断建设,大拆大建模式使乡村问题不断突出。现阶段,传统文化保护越来越被注重。乡村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价值基础上,实现整体转型升级,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是值得被关注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乡村景观和有机更新理论研究,制定西昌玉石塘村景观更新策略,辅助其延续历史文脉、突出景观地域特色、健全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等,推动乡村景观得到可持续的活态发展。“一个生物细胞如果想要保持其生命结构的整体性,就必须不断地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自我更新,城市也是一样,必须如同新陈答谢一样,不断地推动自身的更新”。“有机更新”就是这样一种如同生物体“新陈代谢”一样的小规模的、渐进的、持续的改造方式。参考文献[1]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J].新建筑,2001(05):79-80.[2]朱小芳.社区景观更新改造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5-76.[3]刘源.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6:60.[4]马宏,应孔晋.社区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时代建筑,2016(04):10-17.[5]陈卓.成都平原农村住宅有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6]王竹,郑媛,陈晨,钱振澜.筒屋式村落的微活化有机更新——以浙江德清张陆湾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6(08):79-83.[7]吴珊珊.河北历史文化村镇民居建筑有机更新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8]王伟良.工业遗产空间有机更新的理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