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汉代墓葬葬具、壁画上使用的主要颜料来源。这一变化反映了()时期来源史前采集天然矿物颜料、动物鲜血、植物颜料商周提炼铜锡铅铁、铅白铁黄等汉朝制作合成硅酸铜钡A.审美情趣的提升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墓葬规格的提高 D.生产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史前至汉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从使用的颜料来看,经历了从采集纯天然的颜料到逐渐提炼合成颜料,表明生产技术逐渐进步,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审美情趣的变化,排除A项;颜料的发展变化与剩余产品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墓葬规格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2.邓通受汉文帝宠信,获得蜀郡严道县的铜山,遂铸铜钱(见如图)。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邓通钱的流行()A.改变了汉初经济思想 B.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C.体现了盐铁官营政策 D.中兴了秦朝货币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邓通因受到皇帝宠信,就获得了铸币的权力,其货币广泛流通,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思想,排除A项;盐铁官营政策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是西汉的货币,与秦朝货币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汉水中上游的南阳、襄阳、汉中等地,无论是移民还是土著,大多以城邑、坞堡、戍垒为中心聚居。这一时期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动乱的加剧 B.宗法传统的影响 C.农耕经济的需求 D.士族制度的兴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无论是移民还是土著,大多以城邑、坞堡、戍垒为中心聚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社会不安定,战争频繁,面对中原战乱和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内徙,一些地方豪强和乡村居民还纷纷修筑坞壁以自保,除了具有军事色彩和防御设施外,还具有纠合、聚集宗族、乡民进行生产、自治的功能,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与宗法传统影响关系不大,排除B项;封建社会下均为农耕经济,不是这一时期聚落形态变化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士族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4.848年沙洲(敦煌)人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陇(河西以及陇右地区)失地,向朝廷献上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867年,张义潮以69岁高龄前往长安,并终老于此。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边疆治理能力提高 D.国家向心力犹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陇(河西以及陇右地区)失地,并向朝廷贡献地图和户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说明大一统思想仍然影响地方,国家向心力犹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的论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的具体治理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为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据此推知()年份皇室消费(占比)俸禄支出(占比)军费支出(占比)赈济支出(占比)赈灾数额(万两)14802337%26.25%49.15%1.23%7.67155234.86%24.06%40.59%0.50%6.1160252.89%14.18%32.44%0.48%13.8A.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B.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C.军费支出数额逐步下降 D.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显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皇室消费23.37%、52.89%”、“赈济支出1.23%、0.4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皇室消费占比23.37%,到了明末,皇室消费占比已超过50%,皇室消费逐渐增加,而赈济支出占比却在减少,反映出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财政收入,无法得知政府的收支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有军费支出占比,不能看出具体数额,也就不能得出逐步下降的结论,排除C项;仅从财政支出统计,无法得知张居正改革的成果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6.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调低辖区内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近50%;第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将江苏的漕粮负担减去27%。这一系列举措意在()A.逐步恢复社会秩序 B.调整社会经济结构C.削弱地方军阀实力 D.满足北方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和1863年(中国)。据材料“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调低辖区内的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近50%;第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将江苏的漕粮负担减去27%。”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致使江西和江苏在战争中遭受到的创伤巨大,百姓苦不堪言,清政府收回江西和江苏后减征田赋附加税,有利于战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A项正确;减轻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主要是有利于农业恢复,未涉及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排除B项;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势力日益发展,排除C项;这一系列举措与北方粮食供应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修筑了胶济铁路。该铁路有几段朝南或者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见如图),德国修建这些路段的主要意图是()A.扩大势力范围 B.掠夺经济资源 C.建立军事基地 D.镇压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胶济铁路的走向来看,有几段朝南或者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走向的是煤矿和铁矿,表明其修建的主要意图是掠夺经济资源,B项正确;材料都是在山东范围内的掠夺,不能得出扩大势力范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军事基地的建设,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其的反抗,排除D项。故选B项。8.20世纪20年代出现一批探讨人类社会进化历程的作品,如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等,这些著作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特征,重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反映了()A.学术与时代紧密互动 B.进化论成史学主流思想C.救亡图存方式的转变 D.社会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等,这些著作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特征,重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著作体现了社会进化理论,反映了当时学术与时代的紧密互动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其它理论和进化论对比,无法得出进化论成史学主流思想,排除B项;宣传思想的救亡方式在之前就存在,排除C项;社会科学研究突飞猛进,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1937年11月成立的陕北公学开设了四门课程,即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由此可知,其创办的主要意图是()A.坚持敌后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 C.培养抗战人才 D.提高国民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1937年11月”、“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学校开设了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专业,目的是培养抗战人才,C项正确;这是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培养人才有关,而不是坚持敌后抗日,排除A项;开设这些课程目的是培养人才,更好打击侵略者,与维护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此时处于抗战时期,学校做法与抗战有关,不涉及国民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阶级成分户数人口数田亩数地主、富农15户69人2521.82亩雇农、贫农、中农327户1293748.13亩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前(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图表显示,地主富农在此地少数人口占有多数土地,而大多数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占有少数土地,表明封建剥削严重,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土地和人口矛盾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模式的论述,此时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同阶层的土地占有情况,不是基层治理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1.1978年12月,我国52名访问学者和科学家赴美国进修、研究。这一年,我国还向28个国家派出了480多名留学生。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B.实现了外交领域新突破C.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D.基本完成教育体制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12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我国多次向国外派出多名留学生、访问学者和科学家,其目的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此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反映了当时中国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材料内容与外交领域新突破无关,排除B项;向国外派出多名留学生、访问学者和科学家与教育体制转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早期苏美尔城市的统治者有几种称呼,如“恩”、“恩希”、卢伽尔等,其原意分别为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耕地之主、军事领袖。由此可知,当时的苏美尔地区()A.王权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B.以农耕文化为主导C.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D.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苏美尔城市的统治者称呼有恩”、“恩希”、卢伽尔等,原意分别为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耕地之主、军事领袖,表明最高权力即王权的来源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的主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上的分裂,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材料涉及的是代表不同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13世纪后期,意大利里卡迪尔银行曾为英王爱德华一世两次征服威尔士的战争提供巨额贷款,英王则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并偿还以往所欠银行定金。由此可知()A.国际贸易催生了近代银行业 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会特权C.王权强化与银行业相伴发展 D.商业经营方式实现了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后期的意大利、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后期,英国国王发动的征服战争得到了外国银行的支持,为了偿还巨额的贷款,国王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这体现了英王借助银行强化王权统治的策略,并且助推了银行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贸易与近代银行业兴起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并未废除教会特权,排除B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材料未涉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 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 D.海洋成为列强间争夺焦点〖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07年(西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商法典中的海商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争夺海上霸权。因此各国重视海商法,这反映近代各国对海洋的争夺,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法国颁布的《海事条例》,不能推出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排除A项;B项表述只是对材料的描述,不是材料的本质,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海商法,不能反映西方的国际法成型,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 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 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苏联的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主要是建立大规模的集合住宅和集体性现代住宅,表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重点发展工业的现实需求影响了思想领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化的发展是依靠行政命令推进的,而是城市建设的设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思想受现实的影响的现实风格,而非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在中学道德教育科目课程中大量引用了中国成语或俚语,如“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通过文天祥事迹阐释“义”内涵等。这反映了当时新加坡政府注重()A.倡导国家认同 B.完善基础教育 C.吸收优秀文化 D.提高儒学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新加坡的中学道德教育科目中大量引用中国成语及阐释中国“义”的涵义,说明新加坡利用中国优秀文化加强本国的道德教育,D项正确;国家认同是指对本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认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排除B项;新加坡学习的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是利用中国文化加强本国国民的道德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社仓始于隋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但多以失败结束。1171年,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闽北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县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摘编自朱熹《社仓事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的社仓能成功运营的原因,并概括其体现的社会治理理念。〖答案〗原因: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则;以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管理;运行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措施;注重社仓首领的选拔;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借贷程序规范。理念:体现了儒家仁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法的观念。〖解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宋(中国)。原因:根据材料“1171年,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闽北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可得出范围广,参与人数多;根据材料“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可得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则;根据材料“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可得出以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管理;根据材料“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可得出运行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措施;根据材料“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县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可得出注重社仓首领的选拔和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材料“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可得出借贷程序规范。理念:根据材料“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可得出体现了儒家仁的理念;根据材料“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可得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材料“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可得出重视法的观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地发现了13座曾侯(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为相关证据:组别序号史料出处相关信息第一组①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编钟的铭文先祖南宫适因功受封南土,在曾地建邦。②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铜缶的铭文楚王将女儿芈加嫁至随国。第二组③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④《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答案〗第二组。论证: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进行了大规模分封,建立了严格礼乐制度。1978年以来,湖北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体现周代礼乐制度的编钟等礼器。其中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记载,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根据史籍《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互相印证的证据链,由此证明此地也称随国。无论是曾国的称呼还是随国的称呼都来自于可信度较高的考古实物证据,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古代曾、随为同一诸侯国的不同称谓。理由:第二组证据采用历史史料和考古实物结合的方式,进行相互印证,方式更加科学。〖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周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根据第二组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结合,判定第二组更加科学准确。根据材料“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中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可验证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证实,曾国的历史。根据材料“《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可得出相同的历史史实,故可得出论证,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建立了严格礼乐制度。1978年以来,湖北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体现周代礼乐制度的编钟等礼器。其中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记载,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根据史籍《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互相印证的证据链,由此证明此地也称随国。无论是曾国的称呼还是随国的称呼都来自于可信度较高的考古实物证据,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古代曾、随为同一诸侯国的不同称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问题: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传统行业与旧势力的破坏阻扰;传统观念与舆论的影响。途径: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发展完善。(2)变化:从无到有;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品种单调到完善的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从单一机械化到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3)因素:政府政策;技术创新;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变革;外来援助;行业竞争;社会需求。〖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法国。问题:根据材料“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可分析出本身技术不完善,污染、噪音严重;根据材料“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可分析出传统行业与旧势力的破坏阻扰;根据材料“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可分析出传统观念与舆论的影响。途径: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可分析出英国通过立法限制其发展;根据材料“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可分析出法国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发展完善。【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可分析出从无到有;根据材料“苏联援建”、“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可分析出从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根据材料“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可分析出从品种单调到完善的产品结构,从零星企业到遍地开花,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根据材料“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可分析出从单一机械化到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根据材料“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可分析出从行业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领跑者发展。【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因素:根据材料“《机动车法案》”可分析出政府政策;根据材料“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可分析出技术创新;根据材料“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分析出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变革;根据材料“苏联援建”可分析出外来援助;结合市场竞争可分析出行业竞争;根据材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分析出社会需求。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汇、冲突、融合。图1为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某一人口迁徙事件或活动,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加以阐释。(要求:在答题卡的图2中用“→”标出该人口迁徙活动方向;运用图1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欧洲人向美洲、南非、大洋洲迁移。阐释: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欧洲革命、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交通的进步,促使欧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美洲不断迁移。欧洲的移民和黑奴贸易,再加上本土人口受到疾病影响大量死亡,从而改变了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人口结构,使得原有族群走向衰亡,新的族群形成,这有利于文明的交融,推动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同时引起动植物的世界大交流,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移民伴随着殖民掠夺,增加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给美洲和非洲带来了灾难,使本土文化逐渐被取代。〖解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6世纪后的世界。首先,在答题卡的图2中用“→”标出该人口迁徙活动方向,展示在图片中。其次,运用图1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可从迁徙的原因及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述,在叙述影响时着重论述人口迁徙对族群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即新的族群和文化认同的产生及原有族群的衰亡和文化的消失,如: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欧洲革命、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交通的进步,促使欧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美洲不断迁移。欧洲的移民和黑奴贸易,再加上本土人口受到疾病影响大量死亡,从而改变了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人口结构,使得原有族群走向衰亡,新的族群形成,这有利于文明的交融,推动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同时引起动植物的世界大交流,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移民伴随着殖民掠夺,增加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给美洲和非洲带来了灾难,使本土文化逐渐被取代。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汉代墓葬葬具、壁画上使用的主要颜料来源。这一变化反映了()时期来源史前采集天然矿物颜料、动物鲜血、植物颜料商周提炼铜锡铅铁、铅白铁黄等汉朝制作合成硅酸铜钡A.审美情趣的提升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墓葬规格的提高 D.生产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史前至汉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从使用的颜料来看,经历了从采集纯天然的颜料到逐渐提炼合成颜料,表明生产技术逐渐进步,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审美情趣的变化,排除A项;颜料的发展变化与剩余产品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墓葬规格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2.邓通受汉文帝宠信,获得蜀郡严道县的铜山,遂铸铜钱(见如图)。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邓通钱的流行()A.改变了汉初经济思想 B.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C.体现了盐铁官营政策 D.中兴了秦朝货币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其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因而流布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邓通因受到皇帝宠信,就获得了铸币的权力,其货币广泛流通,冲击了国家金融秩序,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思想,排除A项;盐铁官营政策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材料是西汉的货币,与秦朝货币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特别是汉水中上游的南阳、襄阳、汉中等地,无论是移民还是土著,大多以城邑、坞堡、戍垒为中心聚居。这一时期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动乱的加剧 B.宗法传统的影响 C.农耕经济的需求 D.士族制度的兴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无论是移民还是土著,大多以城邑、坞堡、戍垒为中心聚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社会不安定,战争频繁,面对中原战乱和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内徙,一些地方豪强和乡村居民还纷纷修筑坞壁以自保,除了具有军事色彩和防御设施外,还具有纠合、聚集宗族、乡民进行生产、自治的功能,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与宗法传统影响关系不大,排除B项;封建社会下均为农耕经济,不是这一时期聚落形态变化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士族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4.848年沙洲(敦煌)人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陇(河西以及陇右地区)失地,向朝廷献上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867年,张义潮以69岁高龄前往长安,并终老于此。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边疆治理能力提高 D.国家向心力犹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张义潮,以一己之力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陇(河西以及陇右地区)失地,并向朝廷贡献地图和户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说明大一统思想仍然影响地方,国家向心力犹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的论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的具体治理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为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据此推知()年份皇室消费(占比)俸禄支出(占比)军费支出(占比)赈济支出(占比)赈灾数额(万两)14802337%26.25%49.15%1.23%7.67155234.86%24.06%40.59%0.50%6.1160252.89%14.18%32.44%0.48%13.8A.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B.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C.军费支出数额逐步下降 D.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显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皇室消费23.37%、52.89%”、“赈济支出1.23%、0.4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皇室消费占比23.37%,到了明末,皇室消费占比已超过50%,皇室消费逐渐增加,而赈济支出占比却在减少,反映出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财政收入,无法得知政府的收支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有军费支出占比,不能看出具体数额,也就不能得出逐步下降的结论,排除C项;仅从财政支出统计,无法得知张居正改革的成果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6.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调低辖区内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近50%;第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将江苏的漕粮负担减去27%。这一系列举措意在()A.逐步恢复社会秩序 B.调整社会经济结构C.削弱地方军阀实力 D.满足北方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和1863年(中国)。据材料“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调低辖区内的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近50%;第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也将江苏的漕粮负担减去27%。”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致使江西和江苏在战争中遭受到的创伤巨大,百姓苦不堪言,清政府收回江西和江苏后减征田赋附加税,有利于战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A项正确;减轻田赋附加税与漕米负担主要是有利于农业恢复,未涉及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排除B项;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势力日益发展,排除C项;这一系列举措与北方粮食供应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修筑了胶济铁路。该铁路有几段朝南或者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见如图),德国修建这些路段的主要意图是()A.扩大势力范围 B.掠夺经济资源 C.建立军事基地 D.镇压人民反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胶济铁路的走向来看,有几段朝南或者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走向的是煤矿和铁矿,表明其修建的主要意图是掠夺经济资源,B项正确;材料都是在山东范围内的掠夺,不能得出扩大势力范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军事基地的建设,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其的反抗,排除D项。故选B项。8.20世纪20年代出现一批探讨人类社会进化历程的作品,如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等,这些著作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特征,重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反映了()A.学术与时代紧密互动 B.进化论成史学主流思想C.救亡图存方式的转变 D.社会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等,这些著作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特征,重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著作体现了社会进化理论,反映了当时学术与时代的紧密互动关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其它理论和进化论对比,无法得出进化论成史学主流思想,排除B项;宣传思想的救亡方式在之前就存在,排除C项;社会科学研究突飞猛进,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1937年11月成立的陕北公学开设了四门课程,即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由此可知,其创办的主要意图是()A.坚持敌后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 C.培养抗战人才 D.提高国民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1937年11月”、“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学校开设了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专业,目的是培养抗战人才,C项正确;这是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培养人才有关,而不是坚持敌后抗日,排除A项;开设这些课程目的是培养人才,更好打击侵略者,与维护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此时处于抗战时期,学校做法与抗战有关,不涉及国民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阶级成分户数人口数田亩数地主、富农15户69人2521.82亩雇农、贫农、中农327户1293748.13亩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前(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图表显示,地主富农在此地少数人口占有多数土地,而大多数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占有少数土地,表明封建剥削严重,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土地和人口矛盾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模式的论述,此时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同阶层的土地占有情况,不是基层治理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1.1978年12月,我国52名访问学者和科学家赴美国进修、研究。这一年,我国还向28个国家派出了480多名留学生。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B.实现了外交领域新突破C.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D.基本完成教育体制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12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我国多次向国外派出多名留学生、访问学者和科学家,其目的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此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反映了当时中国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酝酿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材料内容与外交领域新突破无关,排除B项;向国外派出多名留学生、访问学者和科学家与教育体制转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早期苏美尔城市的统治者有几种称呼,如“恩”、“恩希”、卢伽尔等,其原意分别为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耕地之主、军事领袖。由此可知,当时的苏美尔地区()A.王权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B.以农耕文化为主导C.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D.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苏美尔城市的统治者称呼有恩”、“恩希”、卢伽尔等,原意分别为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耕地之主、军事领袖,表明最高权力即王权的来源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的主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上的分裂,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材料涉及的是代表不同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13世纪后期,意大利里卡迪尔银行曾为英王爱德华一世两次征服威尔士的战争提供巨额贷款,英王则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并偿还以往所欠银行定金。由此可知()A.国际贸易催生了近代银行业 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会特权C.王权强化与银行业相伴发展 D.商业经营方式实现了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后期的意大利、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后期,英国国王发动的征服战争得到了外国银行的支持,为了偿还巨额的贷款,国王强行要求英国修道院低价出售羊毛给里卡迪尔银行,这体现了英王借助银行强化王权统治的策略,并且助推了银行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贸易与近代银行业兴起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并未废除教会特权,排除B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材料未涉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 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 D.海洋成为列强间争夺焦点〖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07年(西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商法典中的海商法。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争夺海上霸权。因此各国重视海商法,这反映近代各国对海洋的争夺,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法国颁布的《海事条例》,不能推出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排除A项;B项表述只是对材料的描述,不是材料的本质,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海商法,不能反映西方的国际法成型,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 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 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苏联的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主要是建立大规模的集合住宅和集体性现代住宅,表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重点发展工业的现实需求影响了思想领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化的发展是依靠行政命令推进的,而是城市建设的设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思想受现实的影响的现实风格,而非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在中学道德教育科目课程中大量引用了中国成语或俚语,如“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通过文天祥事迹阐释“义”内涵等。这反映了当时新加坡政府注重()A.倡导国家认同 B.完善基础教育 C.吸收优秀文化 D.提高儒学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新加坡的中学道德教育科目中大量引用中国成语及阐释中国“义”的涵义,说明新加坡利用中国优秀文化加强本国的道德教育,D项正确;国家认同是指对本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认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排除B项;新加坡学习的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是利用中国文化加强本国国民的道德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社仓始于隋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但多以失败结束。1171年,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闽北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县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摘编自朱熹《社仓事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的社仓能成功运营的原因,并概括其体现的社会治理理念。〖答案〗原因: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则;以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管理;运行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措施;注重社仓首领的选拔;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借贷程序规范。理念:体现了儒家仁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法的观念。〖解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宋(中国)。原因:根据材料“1171年,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闽北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可得出范围广,参与人数多;根据材料“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可得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则;根据材料“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可得出以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管理;根据材料“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可得出运行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措施;根据材料“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县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可得出注重社仓首领的选拔和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材料“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可得出借贷程序规范。理念:根据材料“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可得出体现了儒家仁的理念;根据材料“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可得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材料“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可得出重视法的观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地发现了13座曾侯(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为相关证据:组别序号史料出处相关信息第一组①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编钟的铭文先祖南宫适因功受封南土,在曾地建邦。②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铜缶的铭文楚王将女儿芈加嫁至随国。第二组③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④《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答案〗第二组。论证: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进行了大规模分封,建立了严格礼乐制度。1978年以来,湖北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体现周代礼乐制度的编钟等礼器。其中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记载,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根据史籍《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互相印证的证据链,由此证明此地也称随国。无论是曾国的称呼还是随国的称呼都来自于可信度较高的考古实物证据,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古代曾、随为同一诸侯国的不同称谓。理由:第二组证据采用历史史料和考古实物结合的方式,进行相互印证,方式更加科学。〖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周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根据第二组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结合,判定第二组更加科学准确。根据材料“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中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可验证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证实,曾国的历史。根据材料“《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可得出相同的历史史实,故可得出论证,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建立了严格礼乐制度。1978年以来,湖北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体现周代礼乐制度的编钟等礼器。其中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记载,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根据史籍《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互相印证的证据链,由此证明此地也称随国。无论是曾国的称呼还是随国的称呼都来自于可信度较高的考古实物证据,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古代曾、随为同一诸侯国的不同称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双方子女抚养责任分配协议书3篇
- 配股协议书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佣金收益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合伙教育培训机构退伙分割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与个人教育贷款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家庭析产分家协议书:绿色财富传承计划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商务日语谈判团队建设与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配送劳务合同标准文本3篇
- 2025版物业公司岗位安全责任书:物业服务安全责任书(2025年)3篇
- EPC项目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复旦大学》课件
- 针灸与按摩综合疗法
- T-GDWJ 013-2022 广东省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技术规范
- 四川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参考答案(通用版)
- 《我的家族史》课件
- 煤炭装卸服务合同
- 苏教版科学2023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专题培训课件
- 化学品-泄露与扩散模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