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代,范宽的画作《溪山行旅图》中的雨点皴和刮铁皴(“皴”指的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把黄土高原“土石不分”的自然现象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韩若拙画鸟,自嘴至尾皆有名称,并规定羽毛数目;李嵩的《花篮图》,各色鲜花花瓣的花蕊、细芯清晰可见,连花篮竹篾的各种织纹都一丝不苟。这体现出宋代()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得到显现 B.国势衰微使绘画风格较为单一C.文人对意境和笔墨情趣的追求 D.“格物致知”理念对绘画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各色鲜花花瓣的花蕊、细芯清晰可见,连花篮竹篾的各种织纹都一丝不苟”可知,宋代绘画注重细节,这体现了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与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与国势衰微无关,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文人画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2.1593年,利玛窦率先将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寄回欧洲。他特别注意到了儒家思想的非宗教性特征,采取了“以耶合儒”的会通策略,在尊重中国儒家文化的同时,着力寻找儒家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互通之处。利玛窦的这些做法()A.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B.推动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普及C.旨在弥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D.彰显了基督教的普世性和优越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9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尊重中国儒家文化的同时,着力寻找儒家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互通之处。”可知,利玛窦在传播基督教时通过寻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来达到传教目的,弥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排除A项;“普及”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基督教传播方式,并未涉及基督教的普世性和优越性,排除D项。故选C项。3.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可知,《吉尔伽美什》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据材料“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可知,《吉尔伽美什》中部分内容具有文学价值,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但不能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排除A项;材料强调《吉尔伽美什》具有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未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神,但是材料没有强调神权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B项。4.雅典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殿,也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人而建的。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据此可知,该建筑()A.表明雅典强调个人权力 B.折射出希腊城邦之间战争频繁C.体现出明显的人文精神 D.凸显出民主政治具有稳定根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体现的是雅典帕提农神庙的建筑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凸显人文精神,C项正确;古希腊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突出集体,非个人,排除A项;该建筑无法说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情况,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在民主方式、民主范围、民主性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非具有稳定根基,排除D项。故选C项。5.印度教《奥义书》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由低到高,都依自己的行为(业)而得到果报,由此产生灵魂转世的形态,做善事的动物可以转世为人,人若崇信《吠陀》,潜心修行,可以转世为神(天道),若造下恶业,就转世为动物。这说明()A.印度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特征 B.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C.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 D.佛教产生于印度教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实质上是要求人克服自身的物质欲求,维护自然整体原本的和谐状态,轮回观念在印度文化中占核心地位,这说明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B项正确;“多元文化交汇”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材料并未涉及,这是印度本土的文化,排除C项;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4世纪时开始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6.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印欧海上民族灭亡赫梯帝国后,锻铁技术逐渐传播开来。公元前11世纪希腊出现了铁器,公元前9世纪铁器被广泛运用。在大约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新的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这可以用来说明()A.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缘于铁器推广 B.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C.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200年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锻铁技术随着赫梯帝国的灭亡传播到欧洲、印度等地,而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可能,即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B项正确;铁器推广促进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但不是有铁器之后才有的亚欧文化,排除A项;是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165018.318.32.45.45亿175019.213.11.67.28亿185022.78.15.111.71亿190024.9749.016.08亿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马铃薯等被引进到欧洲,再加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欧洲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段欧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贸易,大量黑奴被贩卖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种族屠杀,再加上欧洲殖民者将流行疾病带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来人口比例增加是因为奴隶贸易从非洲运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说明随着世界市场扩展,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导致人口变化,B项正确;奴隶贸易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不是因为技术革命,排除C项;奴隶贸易促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8.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A.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 B.侧重于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C.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可知,晚清政府在华工权益受到损害后,积极同西方国家交涉,并成立领事馆维护华工权益,说明的是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A项正确;清政府并未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华工权益的维护,非争取国际社会同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的对外关系,非内部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9.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中心。据统计,这一地区使用非英语人口的比例高达51%,全美国的这一比率是21%。所使用的非英语语言中,排前三位的是西班牙语(36.7%)、汉语(16.6%)、其他印欧语言(9.3%)。美国硅谷的这一现象可折射出()A.外来族群的深层矛盾 B.国际协作的日益深化C.知识精英的跨国流动 D.移民文化的单向认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从硅谷地区的人员构成来看,外来移民占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对硅谷地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外来族群的矛盾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国际分工的深化不是硅谷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心的成因,排除B项;移民文化的单向认同不是现代移民文化的显著特征,也不是硅谷崛起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0.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一时期亚非国家的原料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额均出现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A.工业发达国家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B.商品生产者和文化传播者逐渐融合C.亚非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渐趋重要 D.国家间经济往来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至191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大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衡发展,贸易额也在增加,反映出欧美国家和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依赖程度逐渐加深,D项正确;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一说法片面,排除A项;文化传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被殖民国家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A.彰显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B.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C.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 D.反映出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茶道的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彰显了外来文化在本国的本土化发展,A项正确;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仅从材料无法判断,排除B项;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D项夸大了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并设置了专门机构来组织其从事生产,元朝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同时,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战争中大显神威。据此可知,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B.体现了生产分工的细化C.推动了实用技术的交流 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革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蒙古、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战争中大显神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在客观上促进了实用技术的交流,C项正确。“大规模人口流动”材料并未反映,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东西方的技术交流,排除A项;“生产分工的细化”表现在生产领域,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蒙古西征带来的东西方的技术交流,并未体现火药在欧洲的传播促进的社会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3.法国革命时期,拿破仑同欧洲大陆的君主作战,使帝国的版图以欧洲为中心,辐射亚平宁半岛、莱茵邦联、东欧等区域。他力争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由“法国化”而实现“自由化”。据此可推知,拿破仑试图通过战争()A.增强欧洲的民族意识 B.促进欧洲统一的实现C.重构欧洲文化的内核 D.引起欧洲各国的反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试图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随着庞大帝国的建立,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也向这些地方传播,促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C项正确;拿破仑战争试图通过武力的方式让欧洲君主国接受“自由化”的理念,即向欧洲君主国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增强欧洲的民族意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欧洲实现统一”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拿破仑通过武力的方式传播自由思想,未体现欧洲各国反抗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1954年印度尼西亚《青年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A.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已进入新高潮 B.新兴国家对其发展的担忧C.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 D.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印尼)。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在经过3个半世纪的荷兰殖民和3年半的日本占领,最终在1945年宣布独立,但是政府中却出现了腐败的现象,该漫画意在说明新兴国家在独立后对其发展的担忧,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排除A项;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5.中世纪大学中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做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这说明中世纪()A.欧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B.新式教育解放了民众的思想C.大学教育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D.西欧的大学延续了古典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学校为教会所控制,因而“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僧侣们获得了知识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C项正确;材料所说的中世纪的大学,并没有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解放民众思想和延续古典思想,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6.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据此可知()A.国际社会倾向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世界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主导地位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刻意突出国际社会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A项;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通过订立公约对遗产进行保护,但并不说明遗产保护体系就此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曰“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使跨洋航海的宏愿与构想得以实现。15世纪的明初,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途经多国,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摘编自何国卫《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材料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展国际合作空间,缓解中国与各国海上与地缘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在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国投资了大量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同时,西亚、北非的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合作空间。南亚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带,中国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南亚国家的能源、剩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但众所周知,西亚、北非地区可谓是全球政治局势最为复杂、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间隔较远,有些国家交通设施仍不成形,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由于南亚地区各国关系并不和谐,地域冲突、历史积怨等问题错综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想要连通铁路、公路、通信网络等设施具有很大挑战。——摘编自毛立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试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所具备的条件,并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的共同核心精神。〖答案〗(1)条件: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统治者的支持;航海知识的丰富;中国古代物产的丰富。(任答两点即可)理解: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航海距离最远、历时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海上航行;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船舶种类较为齐全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所描绘的途经地区的航海图丰富了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并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世界航海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言之有理即可)(2)机遇:丝路经济带能源丰富;基础建设合作空间巨大;贸易间具有互补可能。挑战:丝路经济带有些地区政治局势复杂;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较远。(各答一点即可)(3)共同核心精神:走出去,交流沟通、共赢。〖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问是材料分析题之背景类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条件:根据材料“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可知,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根据材料“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可知,航海知识的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为了耀兵异域,展示天朝国威,支持航海事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物产的丰富。本题第二问是材料分析题之影响类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理解:根据材料“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途经多国,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航海距离最远、历时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海上航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船舶种类较为齐全的船队;根据材料“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可知,郑和下西洋所描绘的途经地区的航海图丰富了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并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世界航海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问2】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之特点类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机遇:根据材料“中国在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国投资了大量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可知,丝路经济带能源丰富;根据材料“西亚、北非的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合作空间”可知,基础建设合作空间巨大;根据材料“中国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南亚国家的能源、剩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可知,贸易间具有互补可能。挑战:根据材料“西亚、北非地区可谓是全球政治局势最为复杂、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可知,丝路经济带有些地区政治局势复杂;根据材料“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间隔较远,有些国家交通设施仍不成形,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可知,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较远,交通设施不完备。【小问3】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之特点类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路精神,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丝路精神是亿万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亦是人类文明史上熠熠夺目的宝贵遗产。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这也是现代国际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因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走出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面深刻领悟提出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需要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其思想基础和内在逻辑。“连续性”是“不变”,“创新性”是“变”,统一性是“一”,“包容性”是“多”。连续性与统一性、创新性与包容性是相辅相成的,有连续性才有统一性,有包容性才有创新性。和平性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的总体特性。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价值系统,又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明,从而能够保持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推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不变”与“变”、“一”与“多”的辩证关系,诠释好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新时代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摘编自汪家琪翟奎凤《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哲学基础和内在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突出特征”之间的关联,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包含了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完善,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政治开明、风气开放使中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文明的连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呈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连续性与统一性、创新性与包容性是相辅相成的,有连续性才有统一性,有包容性才有创新性”可知拟定论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其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分别分析阐述,比如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包含了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完善,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政治开明、风气开放使中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文明的连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移民洪流是美国历史的中心主题。”内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约有3300万移民登上美国海岸,涌向西部富饶的草原各地,把许多城市变成了世界性的大蜂房。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西部大开发为大规模外来移民来美寻找发展机会,也给国内人口的地区迁移提供了前提条件。移民直接参与了美国城市的兴建,甚至直接创建了移民城市,美国城市数量爆炸式增长。外来移民及国内迁徙到城市和西部的人们,既是美国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消费者,他们在为美国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市场的扩张,对后世美国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许国林《外来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对内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材料二二战后,加拿大接受了联合国对于难民的定义,并逐渐对难民政策做出调整。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大量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难民,目的是打击和遏制共产主义。20世纪70年代,信奉自由主义的精英在制定相关难民政策时会更加宽容,加拿大政府接收了来自东欧、北非和中东等地区的大量难民。至今加拿大境内的犹太人仍有37.5万左右,这离不开犹太裔族群对政府施加的影响。难民政策的制定也离不开国家安全利益的维护,二战后近四十年内加拿大经济快速发展,为此权衡各种国家利益的得失,逐渐形成了较为宽容、开放的难民政策。这样的难民政策对提升国家形象具有促进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关乎国家利益。——摘编自史彩雯《二战后加拿大难民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战后外来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战后加拿大难民政策的主要因素。〖答案〗(1)作用: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推进了美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主要因素:服务于冷战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间组织的推动;国际关系的限制;统治精英主导;彰显人道主义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内战后的半个多世纪,约有3300万移民登上美国海岸,涌向西部富饶的草原各地,把许多城市变成了世界性的大蜂房”可知作用是促进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根据材料“移民直接参与了美国城市的兴建,甚至直接创建了移民城市,美国城市数量爆炸式增长”可知作用是推进了美国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外来移民及国内迁徙到城市和西部的人们,既是美国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消费者,他们在为美国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消费市场的扩张”可知作用是促进了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劳动力角度分析作用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加拿大。根据材料“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大量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难民,目的是打击和遏制共产主义”可知因素是服务于冷战的需要;根据材料“难民政策的制定也离不开国家安全利益的维护”可知因素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信奉自由主义的精英在制定相关难民政策时会更加宽容”可知因素是统治精英主导;根据材料“这样的难民政策对提升国家形象具有促进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关乎国家利益”可知因素是彰显人道主义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根据材料“加拿大在美国的带领下,大量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匈牙利等国的难民”可知因素是国际关系的限制。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方博物馆并把它介绍给国人的是福建人林钺,他在1849年写的《西海记游草》中记述了他在美国参观博物馆的见闻。在他之后,1866年清政府的外交官斌椿及其随员写了“笔记”“述奇”等书向国人介绍欧洲博物馆。康有为出走欧洲期间,在意大利详细考察了博物馆,写成《意大利游记》一书。1887年,英国传教士在山东青州办了一座博物堂,开放当年参观者就有5000余人,第二年增至20000余人,在大城市办的博物馆影响就更大了。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了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其建筑特色在于馆、园一体,是古代苑囿与近代博物馆的结合。之后的二三十年间博物馆陆续在一些大城市中办起来,有国立也有省立,发展是比较快的。规模和藏品都很可观,像历史博物馆、故宫古物陈列所藏品都有20余万件。1915年,故宫开放时“三路齐开,票资仅半圆”“转城之内、六宫之中,无处不如蚁聚焉”。1927年,河南省建馆时颁布的办馆宗旨是“启发民众知识、激增革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高潮是和中国考古发掘的高潮同时到来的。——摘编自苏东海《中国博物馆的百年回顾与世纪的遗憾》(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的形成原因。〖答案〗(1)趋势:由西方殖民势力引入中国到中国的本土化;由私人创办到国家创办;博物馆规模和功能逐渐扩大;与考古发掘工作联系愈加紧密。(任答三点即可)(2)成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逐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学东渐;进步人士的推动;教育近代化的推动;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趋势:根据材料“1887年,英国传教士在山东青州办了一座博物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了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可知由西方殖民势力引入中国到中国的本土化;根据材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博物馆陆续在一些大城市中办起来,有国立也有省立,发展是比较快的”可知由私人创办到国家创办;根据材料“规模和藏品都很可观,像历史博物馆、故宫古物陈列所藏品都有20余万件”、“启发民众知识、激增革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博物馆规模和功能逐渐扩大;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高潮是和中国考古发掘的高潮同时到来的。”可知与考古发掘工作联系愈加紧密。【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成因:根据材料“中国人最早见到西方博物馆并把它介绍给国人的是福建人林钺,他在1849年写的《西海记游草》中记述了他在美国参观博物馆的见闻”可知西学东渐;根据材料“ 林钺、斌椿、康有为、张謇”可知进步人士的推动;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高潮是和中国考古发掘的高潮同时到来的。”可知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历史背景、教育、传统文化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逐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教育近代化的推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河北省沧州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代,范宽的画作《溪山行旅图》中的雨点皴和刮铁皴(“皴”指的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把黄土高原“土石不分”的自然现象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韩若拙画鸟,自嘴至尾皆有名称,并规定羽毛数目;李嵩的《花篮图》,各色鲜花花瓣的花蕊、细芯清晰可见,连花篮竹篾的各种织纹都一丝不苟。这体现出宋代()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得到显现 B.国势衰微使绘画风格较为单一C.文人对意境和笔墨情趣的追求 D.“格物致知”理念对绘画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各色鲜花花瓣的花蕊、细芯清晰可见,连花篮竹篾的各种织纹都一丝不苟”可知,宋代绘画注重细节,这体现了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与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对绘画的影响,与国势衰微无关,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文人画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2.1593年,利玛窦率先将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寄回欧洲。他特别注意到了儒家思想的非宗教性特征,采取了“以耶合儒”的会通策略,在尊重中国儒家文化的同时,着力寻找儒家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互通之处。利玛窦的这些做法()A.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B.推动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普及C.旨在弥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D.彰显了基督教的普世性和优越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9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尊重中国儒家文化的同时,着力寻找儒家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互通之处。”可知,利玛窦在传播基督教时通过寻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来达到传教目的,弥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排除A项;“普及”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基督教传播方式,并未涉及基督教的普世性和优越性,排除D项。故选C项。3.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可知,《吉尔伽美什》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据材料“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可知,《吉尔伽美什》中部分内容具有文学价值,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但不能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排除A项;材料强调《吉尔伽美什》具有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未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神,但是材料没有强调神权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B项。4.雅典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殿,也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人而建的。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据此可知,该建筑()A.表明雅典强调个人权力 B.折射出希腊城邦之间战争频繁C.体现出明显的人文精神 D.凸显出民主政治具有稳定根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体现的是雅典帕提农神庙的建筑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凸显人文精神,C项正确;古希腊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突出集体,非个人,排除A项;该建筑无法说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情况,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在民主方式、民主范围、民主性质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非具有稳定根基,排除D项。故选C项。5.印度教《奥义书》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由低到高,都依自己的行为(业)而得到果报,由此产生灵魂转世的形态,做善事的动物可以转世为人,人若崇信《吠陀》,潜心修行,可以转世为神(天道),若造下恶业,就转世为动物。这说明()A.印度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特征 B.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C.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 D.佛教产生于印度教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实质上是要求人克服自身的物质欲求,维护自然整体原本的和谐状态,轮回观念在印度文化中占核心地位,这说明印度文化蕴涵一定的和谐精神,B项正确;“多元文化交汇”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中华文化已渗入印度本土文化中”材料并未涉及,这是印度本土的文化,排除C项;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4世纪时开始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6.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印欧海上民族灭亡赫梯帝国后,锻铁技术逐渐传播开来。公元前11世纪希腊出现了铁器,公元前9世纪铁器被广泛运用。在大约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新的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这可以用来说明()A.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缘于铁器推广 B.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C.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200年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锻铁技术随着赫梯帝国的灭亡传播到欧洲、印度等地,而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可能,即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B项正确;铁器推广促进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但不是有铁器之后才有的亚欧文化,排除A项;是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165018.318.32.45.45亿175019.213.11.67.28亿185022.78.15.111.71亿190024.9749.016.08亿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马铃薯等被引进到欧洲,再加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欧洲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段欧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贸易,大量黑奴被贩卖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种族屠杀,再加上欧洲殖民者将流行疾病带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来人口比例增加是因为奴隶贸易从非洲运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说明随着世界市场扩展,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导致人口变化,B项正确;奴隶贸易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不是因为技术革命,排除C项;奴隶贸易促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8.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A.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 B.侧重于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C.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可知,晚清政府在华工权益受到损害后,积极同西方国家交涉,并成立领事馆维护华工权益,说明的是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A项正确;清政府并未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华工权益的维护,非争取国际社会同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的对外关系,非内部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9.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中心。据统计,这一地区使用非英语人口的比例高达51%,全美国的这一比率是21%。所使用的非英语语言中,排前三位的是西班牙语(36.7%)、汉语(16.6%)、其他印欧语言(9.3%)。美国硅谷的这一现象可折射出()A.外来族群的深层矛盾 B.国际协作的日益深化C.知识精英的跨国流动 D.移民文化的单向认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从硅谷地区的人员构成来看,外来移民占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对硅谷地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外来族群的矛盾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国际分工的深化不是硅谷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中心的成因,排除B项;移民文化的单向认同不是现代移民文化的显著特征,也不是硅谷崛起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0.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一时期亚非国家的原料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额均出现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A.工业发达国家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B.商品生产者和文化传播者逐渐融合C.亚非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渐趋重要 D.国家间经济往来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至191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大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衡发展,贸易额也在增加,反映出欧美国家和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依赖程度逐渐加深,D项正确;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一说法片面,排除A项;文化传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被殖民国家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A.彰显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B.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C.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 D.反映出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茶道的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彰显了外来文化在本国的本土化发展,A项正确;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仅从材料无法判断,排除B项;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D项夸大了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并设置了专门机构来组织其从事生产,元朝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同时,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战争中大显神威。据此可知,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B.体现了生产分工的细化C.推动了实用技术的交流 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革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蒙古、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战争中大显神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在客观上促进了实用技术的交流,C项正确。“大规模人口流动”材料并未反映,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东西方的技术交流,排除A项;“生产分工的细化”表现在生产领域,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蒙古西征带来的东西方的技术交流,并未体现火药在欧洲的传播促进的社会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3.法国革命时期,拿破仑同欧洲大陆的君主作战,使帝国的版图以欧洲为中心,辐射亚平宁半岛、莱茵邦联、东欧等区域。他力争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由“法国化”而实现“自由化”。据此可推知,拿破仑试图通过战争()A.增强欧洲的民族意识 B.促进欧洲统一的实现C.重构欧洲文化的内核 D.引起欧洲各国的反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试图以征服与占领让欧洲的君主国接受革命的某些理念,随着庞大帝国的建立,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也向这些地方传播,促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C项正确;拿破仑战争试图通过武力的方式让欧洲君主国接受“自由化”的理念,即向欧洲君主国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增强欧洲的民族意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欧洲实现统一”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拿破仑通过武力的方式传播自由思想,未体现欧洲各国反抗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1954年印度尼西亚《青年报》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A.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已进入新高潮 B.新兴国家对其发展的担忧C.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 D.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印尼)。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在经过3个半世纪的荷兰殖民和3年半的日本占领,最终在1945年宣布独立,但是政府中却出现了腐败的现象,该漫画意在说明新兴国家在独立后对其发展的担忧,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排除A项;武装起义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手段、被殖民国家革命任务改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5.中世纪大学中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做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这说明中世纪()A.欧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B.新式教育解放了民众的思想C.大学教育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D.西欧的大学延续了古典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学校为教会所控制,因而“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僧侣们获得了知识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C项正确;材料所说的中世纪的大学,并没有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解放民众思想和延续古典思想,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6.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据此可知()A.国际社会倾向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世界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主导地位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凡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该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刻意突出国际社会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A项;各国意识到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通过订立公约对遗产进行保护,但并不说明遗产保护体系就此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曰“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使跨洋航海的宏愿与构想得以实现。15世纪的明初,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途经多国,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摘编自何国卫《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材料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展国际合作空间,缓解中国与各国海上与地缘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在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国投资了大量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同时,西亚、北非的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合作空间。南亚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带,中国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南亚国家的能源、剩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但众所周知,西亚、北非地区可谓是全球政治局势最为复杂、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间隔较远,有些国家交通设施仍不成形,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由于南亚地区各国关系并不和谐,地域冲突、历史积怨等问题错综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想要连通铁路、公路、通信网络等设施具有很大挑战。——摘编自毛立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试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所具备的条件,并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的共同核心精神。〖答案〗(1)条件: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统治者的支持;航海知识的丰富;中国古代物产的丰富。(任答两点即可)理解: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航海距离最远、历时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海上航行;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船舶种类较为齐全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所描绘的途经地区的航海图丰富了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并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世界航海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言之有理即可)(2)机遇:丝路经济带能源丰富;基础建设合作空间巨大;贸易间具有互补可能。挑战:丝路经济带有些地区政治局势复杂;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较远。(各答一点即可)(3)共同核心精神:走出去,交流沟通、共赢。〖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问是材料分析题之背景类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条件:根据材料“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可知,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根据材料“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可知,航海知识的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为了耀兵异域,展示天朝国威,支持航海事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物产的丰富。本题第二问是材料分析题之影响类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理解:根据材料“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途经多国,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航海距离最远、历时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海上航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在当时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船舶种类较为齐全的船队;根据材料“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可知,郑和下西洋所描绘的途经地区的航海图丰富了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并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世界航海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问2】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之特点类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机遇:根据材料“中国在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国投资了大量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可知,丝路经济带能源丰富;根据材料“西亚、北非的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合作空间”可知,基础建设合作空间巨大;根据材料“中国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南亚国家的能源、剩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可知,贸易间具有互补可能。挑战:根据材料“西亚、北非地区可谓是全球政治局势最为复杂、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可知,丝路经济带有些地区政治局势复杂;根据材料“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间隔较远,有些国家交通设施仍不成形,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可知,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较远,交通设施不完备。【小问3】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之特点类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路精神,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丝路精神是亿万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亦是人类文明史上熠熠夺目的宝贵遗产。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这也是现代国际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因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走出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面深刻领悟提出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需要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其思想基础和内在逻辑。“连续性”是“不变”,“创新性”是“变”,统一性是“一”,“包容性”是“多”。连续性与统一性、创新性与包容性是相辅相成的,有连续性才有统一性,有包容性才有创新性。和平性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的总体特性。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价值系统,又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明,从而能够保持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推进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不变”与“变”、“一”与“多”的辩证关系,诠释好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征,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新时代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摘编自汪家琪翟奎凤《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哲学基础和内在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突出特征”之间的关联,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阐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包含了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完善,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政治开明、风气开放使中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文明的连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呈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连续性与统一性、创新性与包容性是相辅相成的,有连续性才有统一性,有包容性才有创新性”可知拟定论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其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分别分析阐述,比如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包含了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具有连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完善,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政治开明、风气开放使中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航空航天在国防
- 领会落实《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 2024年国际商品交易协议范本
- 2024金融中介协议模板指导手册
- 2024指定物业企业职工用工协议
- 2024户外广告施工与维护协议文件
- 2024年度订制公交线路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年规范化物品交接协议格式
- 2024详细场地出售协议样式
- 猪的呼吸道疾病课件
- 卫生院会议制度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详细版课件
- 小学 四年级 体育水平二 基本运动技能平衡篇 课件
- 汽车品牌保时捷课件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共7张PPT)
- 5000吨每年聚丙烯酰胺工艺流程图
- DB64∕T 1754-2020 宁夏砖瓦用粘土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 PSUR模板仅供参考
- 《锅炉水容积测试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 子宫内膜息肉-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