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伴性遗传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伴性遗传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伴性遗传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伴性遗传学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伴性遗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伴性遗传

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组成为XX,雄性为XY;ZW型性别决定的

的特点。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ZWo

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①

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女性患者的父亲

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和儿子一定是患者;③隔代遗传和交叉遗

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传。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①

议。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母亲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女儿一定是患者;③一般具有世代连续遗

传现象。

。全解教材——名师引领•新知预习

【主干知识梳理】

一、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

1.人类的X、Y性染色体

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置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3.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

项目女性男性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表型正常正常色盲正常色盲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

(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

———X,

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n

G'QX"Y

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

5.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患者中男性远去壬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埋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位于&染色体上。

2.将下列基因型和表型连线。

I基因型I表型

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1)患者中女性多王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

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

雌性异型ZW

雄性同型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pZBW(芦花雌鸡)X(非芦花雄鸡)

配子z2w宏

F,宏宏(芦花雄鸡)ZbW(非芦花雌鸡)

【教材微点发掘】

1.下图为人类X、Y染色体的扫描电镜照片(教材第35页图2-12),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2)男性个体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X、Y两条性染色体,其

原因是减数分裂I时X、Y同源染色体分离。

(3)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否存在等位基

因?

提示:在女性体内存在等位基因,在男性体内不存在等位基因。

(4)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若控制某一相对性状

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男性的基因型有XAYA、XAY,、X'YA、xaya4种

(用A、a表示基因)。

2.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指导优生(教材第36页“思考•讨论”问题

2)。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与一位色觉正常男性结婚,其后代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o从优生优育角度分析,你为上述夫妇提出什么样的生育建议?依据是什么?

提示:1/2建议生女孩,因为女孩都不是红绿色盲患者,只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而

男孩全是红绿色盲患者。

教材问题提示

思考•讨论1(教材第35页)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3.I1:XbY;I2:XBXB或XBXb;

BBbBBbB

II1:XBXb或XBXB;II2:XY;II3:XX;ll4:XY;II5:XX;ll6:XY;

BbbBBBb

Ills:XY;lll6:XY;lll7:XY;III9:XX<XXo

思考•讨论2(教材第36页)

1.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共有4种,即XBXb(女性携带者)、XbX>(女性色盲)、XBY(男性正常)、

XbY(男性色盲),且概率都是1/4。

2.子女中所有的男性均为色盲,女性均为携带者。

s一点一过——重难释解•科学施策

新知探究(一)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探究•深化】

[问题驱动]

(1)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试分析出现该差

异的原因。

提示:女性体细胞内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有b基因(XbX»)时,才会表现出色盲;男性体细

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存在色盲基因b,就表现色盲,所以男性色盲患者总是多于

女性。

(2)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亲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是通过什么

途径由长辈传递而来的?从致病基因遗传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的什么特点。

提示:传递途径:外祖父(Xt>Y)f母亲(XBXb)f色盲男孩(XbY)。

特点: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

(3)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吗?推测有什么特点?说明原因。

提示:不相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

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条X染色体有致病基因就患病;而男性体细胞中只

有一条X染色体,只有当该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时,才表现出患病。

(4)在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中,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

性全都正常。分析其原因。

提示:男性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Xd,他们结婚所生子女中,男性均为

XdY,女性均为XDX*所以,女性均患病,男性均正常。

[重难点拨]

1.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

(2)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

,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

染色体

.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①XY型4生物类群:某些鱼类、部分两栖类、哺乳动

物、双翅目昆虫(果蝇)和雌雄异体植物

I(菠菜)等

"[雄性:常染色体+ZZ(同型)

②2\¥型<染色体[雌性:常染色体+ZW(异型)

、生物类群:鸟类、鳞翅目昆虫等

(3)性别决定的时期:精卵结合时。

2.人类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M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

o-r-n

o-kjw

模型图解

6i亡1白

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显性致病基因及其等

致病基因位于Y染

基因位置位基因只位于X染位基因只位于X染

色体上

色体上色体上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①患者全为男性患者患者

特点

②父传子、子传孙②往往隔代交叉遗传②连续遗传

③女患父子患③男患母女患

举例外耳道多毛症血友病、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

【典题•例析】

[典例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人类位于X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

C.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并不都与性别有关,如色盲基因,A错误。生物的

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

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的,即XX,雌配子均含X染色

体;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的,即XY,雄配子中一半含有X染色体,一半含有Y染

色体,D错误。

[答案]B

[典例2]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

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

传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其发病率男性与女性相同,A错误;红绿色

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即患病,因此红绿色盲女性患

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该病的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其特点之一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C错误;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在一个家

系的几代人中隔代出现,D错误。

[答案]B

方法规---------------------------------------------------------------------

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KY中Xi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i只能传给女儿,Y只能传给儿

子。

⑵X2X3中X2、X3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中任何一条既

可以传给女儿,又可以传给儿子。

(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iY、X2X3的夫妇生了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i,且是

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应用•体验】

1.某男生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该家族病史时得悉该男生的母亲既是

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

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解析:答案:A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隙性遗传病,当母亲患病时,儿子必患病,所以医

生在未对该男生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故选A。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肌萎缩、肌无

力为主要表现。如图为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系谱图(图中黑色为患者),该病为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HL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是()

A.I।

D.I4

解析:答案:B由于III।是男性,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IIi,由于Ih的父亲I1不携

带患病基因,因此111致病基因也只能来自I2,所以川1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是I2。故选B。

新知探究(二)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探究•深化】

[问题驱动]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0~I~物o正常女性

n6□正常男性

1勿患病女性

勿患病男性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遗传病?

提示: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若Di为纯合子,该病是什么遗传病?II2和EL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A或Aa,aa0

(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该遗传系谱图第HI代中表型不正确的是哪个个体?

提示:川1和川2。

(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L和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100%。

[重难点拨]

判断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思路和方法

1.首先确定是否伴Y染色体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

色体遗传。如图:

I■「O

n1^0CMOy-g□O正常男女

iO61□患病男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2.其次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I。

(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

ILJ-r-OiB-n-®

n■nO

图1图2

3.再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1。

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2。

I□_1—0

J|2,

-

n上产co□-r-OnO1—ooo~I—D

3I4567I83|456|7

6imJo□

9101112891011

件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O正常男女□。患病男女

图1图2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1。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2。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正常男女□O患病男女

图1图2

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

确定,如图:

(2)如图所示的遗传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Io-i-n

□o正常男女

DOO□O—J-O

口。患病男女

KI白白白6

【典题•例析】

[典例]判断下列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O正常男女■•患病男女

(1)图1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图2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3)图3的遗传方式是。

(4)图4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5)图5的遗传方式是o

(6)图6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解析]图1中患者全为男性,酸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图2为隐性遗传病,且女患者

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3是隐性遗传病,且女患者的

父亲不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4为显性遗传病,且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5是显性遗传病,但有一男患者的女儿不患病,因此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图6中相关信息无法确定该遗传病的显隐性,但据代代有患

者,且男患者的母亲和男患者的女儿都患病,患病人数女性多于男性,故最大可能为伴X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1)伴Y染色体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5)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方法规---------------------------------------------------------------------

条件给予型遗传方式的判断:在右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若已知男性亲本不携带致病基因

(无基因突变),则该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应用•体验】

1.如图所示为某一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9-]-g口。正常男女

I।口。患病男女

34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解析:答案:C由题图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为杂合子,子女为纯

合子;该病的遗传不受性染色体的影响,男女患病概率相同;子女中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

母亲。故选C。

2.下列遗传系谱图中,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O正常男女

0㉒甲病患者

□O乙病患者

A.甲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

解析:答案:D由题图可判断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男性与女性患乙病的概率相同;假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1号个体基因型为

AA或Aa,2号个体基因型为AA,二者婚配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故选D。

新知探究(三)伴性遗传与患病概率计算

【拓展・深化】

用集合方法解决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概率

当两种遗传病(甲病和乙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可用图解法来计算患病概率。首

先根据题意求出患一种病的概率(患甲病或患乙病的概率),再根据乘法原理计算:

(1)两病兼患概率=患甲病概率X患乙病概率;

(2)只患甲病概率=患甲病概率一两病兼患概率;

(3)只患乙病概率=患乙病概率一两病兼患概率;

(4)只患一种病概率=只患甲病概率+只患乙病概率;

(5)患病概率=患甲病概率+患乙病概率一两病兼患概率;

(6)正常概率=(1一患甲病概率)义(1一患乙病概率)或1一患病概率。

【典题•例析】

[典例1](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广东卷)如图为某家系成员患多指症(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和甲型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及图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I□•□正常男性

12•多指症女性

口A~~iH甲型血友病男性

12◊性别耒定

A.I।和I2均为杂合子

B.n2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8

C.II2患多指症的概率是1/4

D.群体中女性甲型血友病发病率较高

[解析]设控制多指症和甲型血友病的基因分别为A/a、B/b,由图分析可知,的基因型

为aaXBY,是纯合子,A错误;II2患多指症(Aa)的概率为1/2,患甲型血友病(XbY)的概率

为1/4,故患两种病的概率为l/2xl/4=l/8,B正确,C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群

体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D错误。

[答案]B

[典例2]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

问题:

I七

2□正常男

□配f正常女

nD-r<)o

34678□甲病男

O甲病女

mOOuoto豚乙病男

91011121314

(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o(均填选项编号)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nin的基因型为,413的致病基因来自

(3)假如uh。和in。结婚,所生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如果生男孩,其同时患

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解析](1)由图可知,II3和II4有甲病,而其女儿川9没有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II和I2没有乙病而其儿子口7有乙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

E象性遗传病。(2)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不患病,其基因型为aa;乙病为伴X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患病,其基因型为XbY,所以I1,I2基因型为aaXBX\AaXBY,II

s的基因型可能为l/2aaXBxB或l/2aaXBX%III”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y。川埼患乙

病,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方小。(3)lllio的基因型为A_XBX,其亲本II3、13均为甲病患

者(Aa),就甲病而言,lllio的基因型为1/3AA、2/3Aa;就乙病而言,由于II7为患者,Ii为

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114的基因型为1/2*1$*15、l/2XBXb,II3的基因型为XBY,故III

10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3/4XBX11、l/4XBXb.III13是乙病患者,则其基因型为aaXbY,川10与

“13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l-2/3xl/2=2/3,患乙病的概率是l/4Xl/2=l/8,因此所

生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2/3x(l-1/8)+(1-273)x1/8=5/8;生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

的概率是2/3X1/4x1/2=1/12;所生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2/3)。-1/8)=7/24。

B

[答案](1)AD(2)1/2aaXYII8

(3)5/81/122/31/87/24

易错提醒---------------------------------------------------------------------

“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的计算方法

⑴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X1/2。

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

②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如男孩患病概率则是指

所有男孩中患病的男孩占的比例。

【应用•体验】

1.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丈夫的母亲患白化病,妻子的父亲患红绿色盲,母亲患白化病。

这对夫妇生育一患遗传病孩子的概率是()

A.1/16B.4/16

C.7/16D.9/16

解析:答案:C设与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表型正常的夫妇,

丈夫的母亲患白化病(aa),所以表型正常的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妻子父亲患红绿色盲

(XbY),母亲患白化病(aa),所以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是AaXBXl所以二者婚配生下患白化

病(aa)的孩子的概率为1/4,患红绿色盲(XbY)的概率为1/4,因此生下患遗传病孩子的概率

=1一不患病的概率=1一(1一1/4卜(1-1/4)=7/16。

2.如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

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O|回2O正常女

□正常男

n口O□儿f

X0甲病女

HI345r--i阳甲病男

。物亡I遨两种病男

345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L基因型为AAXbY

C.若II5与一正常的女性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

D.若IIL与nis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其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8

解析:答案:C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1%、116患甲病,其女儿川3正常,因此甲病的遗传

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II|、II2正常,川2患乙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就乙病而言,川2的基因型为XI,Y;川2患甲病,而其父亲不患甲病,故川2的基因

型为AaXbY,B错误。II5与一正常女性婚配,两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C正确。若IIIi(l/2aaXBXB、l/2aaXBXb)与llls(aaXBY)结婚,由

两者的基因型可知,其子女不会患甲病,故所生育的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l/2Xl/2=l/4,D

错误。

O发展素养——迁移整合•融会贯通

科学探究一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探究

一'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一)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

隐雌|I性.则相应基因在X染色体上

xH....................................................

显雄I匚若子代中雌性有隐性,雄性中有显性,

则相应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二)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型相同.则相应基因

正一在常染色体上

交=>

验_若定反交子代雌雄表型不同.则相应基因

在X染色体上

二'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

(一)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二)基本思路一:用“纯合隐性雌X纯合显性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眄的性状。

a.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显性性状

今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

段上

b.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隐性性状

=>仅位于X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X纯合显性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Fi的性状。

[a.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

性状=>此等位基因位于X、Y

杂合显性雌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

纯合显性雄性性状.雄性个体中既有显性

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此等位

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三、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R全表现为显性性状,

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表型情况。即:

隐性若F2雌雄个体中都有则位于常

纯合雌显性和隐性出现染色体上

若F2中雄性个体全为贝1]位于X、Y

显性,雌性中既有显性染色体的同

又有隐性源区段上

【素养评价】

1.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X纯合隐性雄性个体一F1

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X纯合显性雄性个体-S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解析:答案:C从实验设计思路分析,方法1达不到实验目的,因为不管基因是位于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方法2可以达

到实验目的,假设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隐性

纯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X11,显性纯合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XaXXAYA-XAX\

XaVA,则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aXaXXAY-XAX\XaY,则得出结

论②。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题述探究任务。

2.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

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BYB、XBY\XbYB;若仅位于X

染色体上,则刚毛雄果蝇只能表示为X«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

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写出遗传

图解,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解析:本题涉及一次杂交实验且性状的显隐性已知,直接用雌蝇(隐性性状)与雄蝇(显性性

状)杂交即可。

P截刚毛雌刚毛雄P截刚毛雌刚毛雄

X"X"xX"YBxbxbXXBY

I,八

BI八

配子X1'XBY配子XbXBY

IX/IX/

BbbBBhb

蚌XXXYF1XXXY

答案:刚毛雌刚毛雄刚毛雌截刚毛雄

用纯种截刚毛雌果蝇与纯种刚毛雄果蝇杂交,若Fi雌雄果蝇均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存

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Fi雄果蝇为截刚毛,雌果蝇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

仅位于X染色体上。

3.果蝇的性染色体X和Y有非同源区和同源区,非同源区上的X和Y片段上无等位基因

或相同基因,同源区上的X和Y片段上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不在

非同源区,棒眼(E)对圆眼(e)为显性。现有足够的纯合雌、雄棒眼果蝇和纯合雌、雄圆眼果

蝇个体,请用杂交实验的方法推断这对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还是位于常染色体

上,写出实验方法、推断过程和相应遗传图解。

答案:将纯合的圆眼雌蝇与纯合的棒眼雄蝇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宿个体,再选择Fi中的雄

性棒眼个体与雌性棒眼个体相互交配得F2»

①若F2中雄性全为棒眼,雌性既有棒眼又有圆眼,则E、e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

遗传图解如下:

P徵XX含E

I

Fi骆XN

I

F?WKT:\¥E

②若F2中雌、雄个体均有棒眼和圆眼,则E、e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图解如下:

P噩X“

I

Fi疑

(雌雄杂交

出跳扬S&

[课时跟踪检测1]

[理解•巩固•落实]

I.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J”,错的打“义”。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X)

(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X)

(3)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是男患者低于女患者。(J)

(4)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遗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遗传给儿子。(J)

2.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均含有该致病基因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男性的性染色体来自祖母

解析:答案:B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中不含有该致病基因,A错

误;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其遗传和

性别有关,B正确;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含X染色体的配子既有雌配子又有雄配

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错误;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

亲,则可能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而Y染色体来自父亲,则应该来自祖父,D错误。

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豌豆和玉米也是XY型性别决定

解析:答案: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有的并不控制性别,如控制色盲的

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由于X、Y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

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是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B正确;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

中遵循孟德尔定律,也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C错误;豌豆和玉米属于两性生物,不含性染

色体,D错误。

4.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父亲正常,女儿必正常;母亲色盲,儿子必色盲

B.若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C.人类色盲基因b或它的等位基因B存在于X和Y染色体上

D.男性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女儿一定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

解析:答案:A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正常,其正常X染色体传给女儿,

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其两条X染色体都有色盲基因,则儿子一定色盲。女孩有两条

X染色体,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母方或父方,B错误。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

基因及其等位基因,C错误。男性色盲基因会传给女儿,女儿可能是携带者,不一定会生下

患色盲的外孙,D错误,故选A。

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H)和非同源区(I、ffl),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非同源区

n

XY

A.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n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一定等于女性

c.I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

解析:答案:BI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A正确;II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

女性,如①X'XaX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XAYa

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错误;川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

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III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C正确;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分离等现象,D正确。

6.下列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①②

勿©患病男女□O正常男女

A.③①®④B.②④①③

C.D.①④③②

解析:答案:C图①中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有病女儿,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图②中,代代患病,并且父亲患病时,女儿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图③中,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并且当母亲患病时,儿子都患病,女儿患病时,父亲也患病,

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图④中,患者全为男性,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故选

Co

7.山羊的性别决定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