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二化学检验_第1页
尿液二化学检验_第2页
尿液二化学检验_第3页
尿液二化学检验_第4页
尿液二化学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液理化检验

化学检验

目录四尿液酮体检验三尿糖检验二尿液蛋白质检验一尿液酸碱度测定八泌尿系结石检验七尿液亚硝酸盐检验六尿液血红蛋白检验五尿液胆色素检验一、尿液酸碱度检查

反映肾脏调节机体内环境体液酸碱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简称为尿液酸度。尿液pH值决定因素:主要由肾脏肾小管泌H+、泌NH3、铵盐的形成、HCO3-的重吸收有关。

[检测方法]

1.指示剂(indicator)法

2.pH试带法

3.滴定法

4.电极法[质量控制]

1.标本必须新鲜。2.试带法试带应能满足的生理和病理尿pH变化范围,未被酸、碱污染,未吸潮变质。[参考值]

①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多数尿标本pH5.5-6.5,平均pH6.0。②随机尿pH4.5-8.0。[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食物影响:高蛋白食物,尿pH。蔬菜、水果等,尿pH(pH>6)。

(2)进餐后碱潮,尿pH。

(3)生理活动及药物等的影响:

(4)尿液放置过久尿pH。2.病理性变化

①pH降低:见于酸中毒、苯丙酮酸尿症、黑尿酸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肾小管排K+↓,泌H+↑)、痛风、甲醇中毒或服用酸性药如氯化铵、VC。

②pH升高:见于碱中毒、醛固酮增多症、高钾血症(肾小管排K+↑,泌H+↓)、泌尿系感染细菌分解尿素产NH3、应用碱性药物或碳酸酐酶抑制剂。③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肾小管形成H+、排出H+及H+-Na+交换能力下降,体内明显酸中毒,尿pH偏碱性。通过酸、碱负荷试验,精确测定尿pH,有助于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及分型。

④调整用药:泌尿系感染治疗时宜保持酸性尿,尿酸盐结石治疗时宜保持碱性尿。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健康人肾小球滤过液中的少量低分子量蛋白质,绝大部分经肾小管重吸收,尿中的蛋白质含量甚微,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当尿液中蛋白质>100mg/L或150mg/24h时为蛋白尿。大多数是分子量4.0-7.0万的清蛋白,其余是来自肾及尿路的组织蛋白(T-H蛋白)。健康人尿中蛋白质以清蛋白为主,还有少量分泌型IgA、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程度表现定量(mg/24h)定性无混浊20-80(-)轻度微混浊混浊<100100-500(±)(+)中度颗粒状500-3000(2+)重度絮状块状3000-10000>10000(3+)(4+)

(一)尿蛋白组成①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4万):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以及免疫球蛋白Fc片段等。②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9万):含量极微,包括由肾髓袢升支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H糖蛋白及分泌型IgA等。非选择性蛋白尿③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4-9万):清蛋白,占尿蛋白总量50%左右。

(二)蛋白尿生成原因及机制

1.肾小球性蛋白尿

以清蛋白为主

(约占70%),β2-微球蛋白轻度升高。(1)选择性蛋白尿:损伤较轻,主要是滤过膜屏障、尤其是电荷屏障受损,主要成分是清蛋白。大分子蛋白极少。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的比值<0.1。(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尿蛋白成分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提示预后较差。2.肾小管性蛋白尿概念:炎症或中毒引起肾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减低,而导致正常肾小球滤过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尿中蛋白以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增多为主,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由此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一些低、中分子量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明显增加,可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等。

5.组织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药物等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如粘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等)、组织细胞渗漏的酶及炎症局部血液渗漏和脱落细胞中的蛋白质等排出增多。6.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生理状态时,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改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多见于青少年。

(2)体位性蛋白尿7.偶然性蛋白尿

尿液蛋白质的定性检验1.加热乙酸法: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酸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促使蛋白沉淀。2.磺基水杨酸法: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条件下,蛋白质带有正电荷的氨基与带负电荷的磺基水杨酸根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沉淀。3.干化学试带法:蛋白质与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酯结合,蛋白质离子吸引带相反电荷指示剂,形成复合物发生颜色改变。只与清蛋白反应,不与球蛋白反应。[方法学评价]

优点缺点干化学试带法减少目测误差,主要测定清蛋白。简便快速,人群普查。尿液过酸(pH<4)或过碱(pH>8)时,超过试纸缓冲能力,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磺基水杨酸法操作简便,敏感,白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发生反应青霉素钾盐、有机碘造影剂、高浓度尿酸、草酸盐及粘蛋白等可呈假阳性反应,但加热煮沸后消失加热乙酸法操作简便,敏感,白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发生反应。经典方法加酸过少(远离蛋白质等电点)、盐浓度过低,可致假阴性。尿液蛋白质的定量检验

比浊法磺基水杨酸三氯乙酸钨酸氯化苄甲乙氧胺氯化苯甲烃胺双缩脲法:经典方法通过加酸于尿液中使蛋白质沉淀而形成一定的浊度碱性环境下,蛋白质与季胺盐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染料结合法直接法考马斯亮蓝G-250邻苯三酚红染料和蛋白质结合时,其最大吸收峰发生漂移沉淀法丽春红S苯胺蓝蛋白质与结合的染料在TCA的作用下共沉淀。然后碱性环境使沉淀复溶,测定吸光度。尿液蛋白质电泳

尿液标本葡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乙酸纤维膜电泳、琼脂或琼脂糖电泳、SDS电泳胶体金、胶体银、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光密度计扫描、结果分析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

摄入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

老年性蛋白尿;

妊娠性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

肾前性蛋白尿,如溢出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如组织性蛋白尿。三、尿糖的检验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时或糖定性试验测出尿糖称糖尿,一般是指葡萄糖尿。此界限称为肾糖阈。健康人尿葡萄糖<0.8mmol/L。形成原因:

1.每分钟流经肾小球葡萄糖过多;

2.肾小管上皮细胞回收葡萄糖能力下降。一、尿糖产生原因(一)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低,血糖增高,从尿中排出。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尿糖与血糖检测关系:1.轻型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增高,尿糖呈阴性,进餐后2h,血糖增高,尿糖阳性。2.并发肾小球动脉硬化症,因肾血流量减低,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肾糖阈增高,尿糖仍可阴性。3.同时检查血糖、尿糖、餐后2h尿糖,糖耐量试验。4.胰岛素依赖的患者,尿糖检测结果与血糖的对应性较差,宜用血糖监测患者的治疗。(二)血糖正常性糖尿称肾性糖尿

由于肾小管对滤过液中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的糖尿。①家族性肾性糖尿;②新生儿糖尿;③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

(三)其他糖尿

(1)乳糖尿: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半乳糖尿:先天性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缺乏转移酶,不能把食物中的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所致。(3)果糖尿(fructosuria):①原发性果糖尿:缺乏果糖激酶;②果糖不耐受症。

[注意事项]

1.尿液标本新鲜。

2.反应灵敏度受时间及温度影响。

3.试带密闭保存、有效期为半年。

5.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污染,呈假阳性。对其他还原物质或还原性药物不起反应。(一)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

葡萄糖+H2O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醛酸+H2O2H2O2+色原剂过氧化物酶有色物质

(常用的色源剂有邻联甲苯胺、碘化钾)二、尿液糖定性检查(二)糖还原试验(Benedict法)葡萄糖含有醛基在热碱性环境中可将Cu2+还原为低价的氧化亚铜(Cu2O)。1.新鲜尿液。2.试剂与尿液比例应为10:1。3.尿中如含大量尿酸盐,煮沸后浑浊略带绿色,但沉淀不显黄色,必须在冷却后观察沉淀物。4.非糖还原物质,如链霉素、青霉素、水杨酸、抗坏血酸在尿中浓度过高时可呈阳性反应。5.大量蛋白质可形成铜保护胶体,影响Cu2O沉淀,也偶见紫色双缩脲反应,于测定前将尿液酸化,煮沸过滤,以除蛋白。黄疸尿干扰反应的颜色。(三)试纸法与班氏还原法尿糖定性结果不一致

氧化酶试纸法阴性,还原实验法阳性

试纸质量问题;葡萄糖以外的其他还原糖;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存在少量葡萄糖伴有高浓度的还原物质。氧化酶试纸法阳性,还原实验法阴性

尿液标本被过氧化物或者次氯酸盐污染。尿液糖的其他检查法

1.乳糖检验马尔法蒂法;

2.果糖检验谢利瓦诺夫法;

3.戊糖检验比阿尔法.

三、尿糖检查的临床意义糖尿非葡萄糖尿葡萄糖尿胰岛外性糖尿生理性糖尿摄食性糖尿妊娠性糖尿神经精神性糖尿病理性糖尿真性糖尿半乳糖尿果糖尿戊糖尿其他糖尿四、尿酮体的检查

酮体:丙酮(2%)、乙酰乙酸(20%)、β-羟丁酸(78%),是体内脂肪酸氧化所产生的中间产物。见于长期禁食的病人、妊娠中毒、饮食中缺乏糖类或脂肪摄入过多、重症糖尿病患者等。

尿中丙酮和乙酰乙酸定性检查

(一)Lange法:尿中丙酮和乙酰乙酸在碱性溶液中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成紫色化合物。(二)Rothera改良法(粉剂法)

(三)试带法:试带浸有硝基铁氰化钠。β-羟丁酸检测:β-羟丁酸+NAD乙酰乙酸+NADH在乳酸脱氢酶抑制剂存在下,加入β-羟丁酸脱氢酶和NAD,测定340nm

NADH增加的速度。β-羟丁酸脱氢酶意义:

β-羟丁酸的肾阈比较高,如尿中出现较多β-羟丁酸。表明酮血症加重。1.新鲜尿标本。2.乙酰乙酸的灵敏度最高,检测丙酮的敏感度仅为乙酰乙酸的1/10-1/20,β-羟丁酸不反应。

3.高浓度尿酸盐显黄褐色反应;多巴胺和苯丙酮酸显橙红色;酚红显鲜红色,造成假阳性。

4.粉剂法敏感性不如试带法敏感。5.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的成分不同,即使同一病人不同病程也可有差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主要β-羟丁酸,症状缓解后,β-羟丁酸转化为乙酰乙酸)。[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氯仿、乙醚、磷中毒可出现酮尿。服用双胍类(降糖灵)降糖药可出现酮尿。

3、非糖尿病患者,因感染性疾病发热消耗、严重腹泻、呕吐(孕妇妊娠剧吐)、饥饿、禁食过久、全身麻醉后等原因。五、尿液胆色素检查尿中胆色素包括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由于送检的多为新鲜尿,尿胆原尚未氧化成尿胆素。故名查前两者,俗称尿二胆。1.尿胆红素检查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可分为①未经肝脏处理的未结合胆红素和②经肝与葡萄糖醛结合形成的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正常人尿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尿液胆红素定性:氧化法和重氮反应法。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阻塞性黄疸发生机制

(1)Harrison法(氧化法):胆红素与氯化钡反应,形成胆红素钡盐沉淀而浓缩,滴加酸性三氯化铁试剂使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呈绿色。【注意事项】①新鲜,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易分解,及时检查。②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可产生紫色反应而影响结果。③尿中硫酸根或磷酸根不足时,胆红素钡盐不易下沉,此时可加硫酸或磷酸溶液2滴,以便产生沉淀。④不能加过多的福氏试剂(Fecl3),以免生成胆黄素不呈绿色,为假阴性。⑤本法敏感度较高(0.9umol/L)。

(2)试带法(重氮法)【原理】强酸性介质中,胆红素与试带上的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作用。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注意事项】①标本应新鲜。②试带避光干燥保存,不能接触酸碱物质和气体,也不能用手触摸。③尿中含有高浓度维生素C(>0.5g/L)和亚硝酸盐时,抑制偶氮反应,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方法学评价】1.氧化法操作稍繁,但敏感性高,准确,为确认试验。2.干化学试带法操作简便,可用于自动分析仪,影响因素多,敏感性稍差,多用做筛选。2.尿胆原定性检查

胆红素在肠道被细菌还原所产生尿胆原。(一)Erlich醛反应定性法

【原理】尿胆原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二)干化学试纸半定量【原理】①在酸性环境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尿胆原反应,产生红色;②利用尿胆原与重氮化合物的偶联反应,根据产生红色的深浅判定尿胆原含量。【注意事项】①标本采集与送检:新鲜,久置后尿胆原氧化为尿胆素,假阴性;饮水影响大,饭后2h排出尿为可靠。②VitC、甲醛或乌洛托品阻止醛反应进行,造成假阴性。③一些药物,如内源性吲跺、卟胆原等可产生假阳性反应。【临床意义】

利用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和血胆红素等可协助诊断黄疸原因。类型血清尿液粪便凡登白实验,胆红素定量(umol/I)颜色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颜色胆红素直接间接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正常人阴性弱阳性<17.1<13.7<3.4淡黄色阴性1:20阴性阴性黄色正常肝细胞性黄疸阳性阴性加深阳性阳性阳性变淡或正常

或正常溶血性黄疸阴性强阳性轻度或正常加深阴性强阳性阳性加深正常阻塞性黄疸阳性阴性轻度或正常加深阳性阴性阴性变浅或白陶土色

或消失

六、尿血红蛋白检验正常人血浆中含有50mg/L游离血红蛋白,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与珠蛋白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运转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代谢,不能从尿液中排出。尿中游离血红蛋白定性阴性。尿中血红蛋白来源:①血管内溶血,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珠蛋白的结合能力,从尿液中排出。②

尿路(尤其是上尿路)出血,红细胞在低渗或者高渗的环境下破坏逸出血红蛋白。

干化学法

【原理】尿液中红细胞和游离血红蛋白含有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在供氢体(无色邻联甲苯胺,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