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用典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1页
古诗词中的用典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2页
古诗词中的用典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3页
古诗词中的用典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中的用典一、教材分析关于古诗词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22年版)》提出了“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宋代严有翼《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化用典故,使诗歌意蕴更为丰富,作品的情感更为浓郁。二、学情分析新课标向初中生推荐背诵落实的古诗词有40首,在中考复习时均要逐一落实。学生要会背、会写、会理解、会运用,而学习古诗文最重要的目的是理解运用,掌握古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篇目如此之多,单纯靠机械性记忆的结果就是知识的混淆。因此,如何把零散的知识形成一张提纲挈领的网盘,让学生在大量的比较中寻求规律,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对提高复习效率大有裨益,整合梳理归类,对古诗词“合并同类项”,把古诗进行整合,便于了解每一类诗歌的特点,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古诗词的学习,在中考复习中得学会背诵、书写、理解、运用。学生对用典这一修辞手法较为熟悉,但未形成系统并归纳整理,如何使用更是一部分同学的难点。三、教学目标1.了解用典的相关知识,关注用典在古诗词中的使用;2.归纳整理初中阶段化用典故的诗词曲;3.总结鉴赏典故的方法,提高古诗词赏析和自主探究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链接中考,学会鉴赏典故的方法。教学难点总结鉴赏典故的方法,提高古诗词赏析和自主探究能力。五、教学过程导入:古诗文阅读应“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思想感情,了解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中的形象、感情、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用典就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因此学会从用典的角度鉴赏诗歌尤为重要。古代诗歌,百花齐放,色彩纷呈,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而用典这一手法为诗词曲增添了无穷意蕴。今天,让我们借用这一把钥匙打开古典诗歌的大门,消除与诗人的“隔膜”,叩开诗人的心门。活动一:明确概念,初探典故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注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诗人借助以往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名言等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来以古论今,借古抒怀。1.概念:使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者有出处的语句。2.分类:(1)事典,援用古代历史人物、民间神话传说等故事。(2)语典,引用典籍记载的语录或前人所说过的言论。3.用典形式:(1)直用,直接引用。(2)化用,融化在诗句中。4.作用为什么古诗词喜欢用典呢?因为诗词具备含蓄的性质,要求立意含而不露,简洁而韵味悠长,经得起反复吟咏。用典,可以使表情达意转弯、曲折、含蓄。读者要寻味诗人的情意首先必须了解、把握典故本身,这就多了一折,还要进一步揣摩典故本义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意有什么联系,这又是一折,还有的用典,诗人从中翻出了新意,这就更增加了趣味。总之,用典可以使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让诗句更加典雅,更加富有文化气息,增强了表现力。活动二:归纳整理,再探典故1.教师示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典故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典故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典故:燕然未勒——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2.小组合作,归纳整理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负责一册书,找出带有典故的诗词曲,记录、整理。(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教师小结古诗词十分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典雅、含蓄,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从类型上来看,事典和语典有时两者兼而有之,事典出现较多;从形式上来看,化用较多,直用较少。活动三:授之以渔,方法指引1.用典的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2)抒情明志、表明心迹(3)引发思考、添彩之笔(4)简洁精炼、内涵丰富2.答题格式诗中用了……典故,借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首先说用文中引用了的典故,点明典故出处;其次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最后分析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活动四:灵活运用,直击中考塞下曲·其一李白(唐代)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解: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提问: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明确:①“天山雪”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折柳”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思亲之情。反衬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和戍边卫国的情操。②诗中运用傅介子的故事,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堂检测检测A:理解性默写(10分)1.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望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宗悫临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志向来表现自己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行路难(其一)》]2.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向秀《思旧赋》和王质观棋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以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揭露出将士思归故乡而又渴望的建立功业的矛盾心理;(《渔家傲·秋思》)4.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战事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使至塞上》)检测B:模考真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颔联的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检测C:比较阅读(6分)《渔家傲·秋思》和《使至塞上》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说明理由。总结反思1.掌握什么是用典及用典的效果是什么。2.注意:每一个注释里的典故,在作答时必须用起来。3.用典表面上看就是引用了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内在里就是为了用其丰富而含蓄的意蕴来表达自己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作业布置:学以致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