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_第1页
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_第2页
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_第3页
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_第4页
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精选(一)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文本一: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四年,太宗论隋。魏征对曰:“臣往在隋朝,曾闻有盗发,炀帝令於士澄捕逐。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怪之,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先禁他所,亦遭推勘,不胜苦痛,自诬行盗。有司以炀帝已令斩决,遂不执奏,并杀之。”太宗曰:“此岂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囹圄空虚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节选自《贞观政要》)文本二: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10.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朕赖A公等B共相辅佐C遂令囹圄D空虚E愿公等F善始克终G恒H如今日11.下列对于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炀”是隋炀帝的谥号,指“好内远礼”。谥号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晋灵公的“灵”指“乱而不损”。B.“岂得惟行谄佞”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此惟救死而恐不赡”的两个“惟”意思相同。C.“苦加拷掠”与《阿房宫赋》中“剽掠其人”的两个“掠”意思相同。D.“国之衰弊”与《六国论》中“弊在赂秦”的“弊”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认为,不管国家混乱还是安定,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进直言,君纳忠谏,方是治国之道。B.唐太宗认为,隋朝盗窃案处理不当是因为臣不尽忠,并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要吸取教训。C.魏征辅助唐太宗安定天下,深知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使国家陷入危亡境地,所以告诫太宗守成更难。D.在两则选文中,魏征都强调了人君之德多衰于功成志得之后,认为君主在“善始”之后,仍要“克终”。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4.史学界认为,唐太宗和魏征君臣配合默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人默契的具体表现。(3分)【答案】10.CEG11.C【解析】“意思相同”错误。“拷掠”的“掠”意为“拷打”;“剽掠”的“掠”意为“掳掠,掠夺”。12.B【解析】“隋朝盗窃案处理不当是因为臣不尽忠,并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要吸取教训”错误。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并且“隋朝灭亡”并非“盗窃案处理不当”直接导致的。13.(1)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得分点:“可得”,怎可,怎能;“为……所”,表被动;“嗤”,耻笑;整体句意。各1分)(2)竭尽诚心,吴越也能结成一体,看不起别人,骨肉亲人也会成为陌路之人。(“竭诚”,竭尽诚心;“傲物”,看不起别人;“行路”,路人;整体句意。各1分)14.(3分)①唐太宗认为君主自己应当贤能、“善纳忠谏”,魏征劝谏君主警惕“纵情傲物”“志趣骄逸”;②唐太宗认为臣应匡正君主,魏征认为君主应“竭诚待下”;③唐太宗赞同魏征“取之易而守之难”的观点。参考译文:文本一: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贞观四年,唐太宗谈论隋朝统治的时候,魏征回答说:“我过去在隋朝,曾听说有盗窃案发生,炀帝派於士澄追捕。只要发现可疑的人,就苦苦拷打,被迫含冤承认自己是盗贼的有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在同一天全都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感到奇怪,试查有关案件的文书,竟有六七人在盗窃案发生的那天,原先就关押在别的地方,可也被审问拷打,受不了痛苦,自己屈认行盗。有关部门因为炀帝已下令斩决,就不把真相上奏,结果把这些人都杀掉。”太宗说:“这不仅是隋炀帝暴虐无道,臣下们也不尽心办事。他们应当匡正谏诤,不怕有杀身之祸,怎能一味谄媚奉迎,不讲原则地去讨皇上的欢心和称誉。隋朝君臣都是这样,怎么能不失败?我依靠你们共同辅佐,就能使监狱空无一人。希望你们能善始善终,常像今天一样。”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魏征回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不那么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魏征辅助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会使国家陷入危亡,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文本二: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吴越也能结成一体,看不起别人,骨肉亲人也会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B.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C.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D.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祐,是北宋时期宋仁宗使用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纪年是汉武帝首创的。B.通判,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为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到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D.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区别的,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一诞生就起名,十八岁行冠礼后取字。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B.在任鄞县县令时,王安石修筑堤堰,开挖池塘,兴办水利交通事业;他还把谷子借贷给百姓,让百姓生产出粮食后加些利息偿还即可。C.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一一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D.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可惜未得到宋仁宗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4分)(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分)14.请简要概括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书言事的要点。(3分)14.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重视理财,重用人才,表明心迹。(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0.B11.D【解析】D项“十八岁行冠礼后取字”有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12.A【解析】A项“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欧阳修”有误,应为“曾巩带着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13.(1)按照先例,地方官员任期已满,允许向朝廷进献文章请求试任馆职,王安石偏偏不请求就试,调任鄞县知县。(“故事”“秩满”“知”,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2)盘庚不会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度”“度”“是”,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14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重视理财,重用人才,表明心迹。(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先例,地方官员任期已满,允许向朝廷进献文章请求试任馆职,王安石偏偏不请求就试,调任鄞县知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任为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先前,馆阁的命令多次下发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遗憾无缘结识王安石。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等到他就任度支判官,听闻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节选自《庖丁解牛》)材料二: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君A知B其C难D也E焉F用G亡H郑I以J陪K邻L邻M之N厚O君P之Q薄R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知,是指感官之知,与“神遇”相对。“官知”属感知阶段,“神遇”属思维阶段。B.肯綮,“肯”指筋骨结合处;“綮”指附在骨上的肉。现在以“肯綮”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C.鄙,把…当作边邑,与《曹刿论战》中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字意思不相同。D.微,没有,与《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文惠君的第一句话表达赞叹之意,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第二句借以点明题旨,说明“解牛”与“养生”的关系。B.庖丁将“良庖”“族庖”和自己进行对比,写出了在用刀方面“依乎天然”“因其固然”这种遵道而行的高妙。C.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推荐烛之武说秦,但烛之武因年轻时未被重用而拒绝,后经佚之狐致歉,他最终答应出使。D.烛之武在晚上被人用绳子拴着从城楼上吊下去,进入秦营,站在秦的角度,有理有据,晓以利害,说服了秦穆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你怎么理解《庖丁解牛》这则寓言的寓意?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答案】10.ELO(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错一处倒扣一分。)11.B【解析】:B.肯綮,“肯”指附在骨上的肉;“綮”指筋骨结合处。12.C【解析】:C.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推荐烛之武说秦,但烛之武因年轻时未被重用而拒绝,后经郑伯致歉,他最终答应出使。13.(1)虽然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仍然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虽然”“至于”“族”“怵然”各1分)(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东封”“肆”“西封”“阙”各1分)14.①从庖丁的角度: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因为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寓意: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事物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②从解牛的过程中灵活用刀的角度:不要“折”、不要“割”,而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这样才可以做到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可以得出做事要避开矛盾,顺应自然,顺势而为。③从处世的角度: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④从庖丁解牛遇到筋骨盘结的难处时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角度,可以得出遇到困难,行事更要小心谨慎的寓意。⑤从庖丁成功后“善刀而藏之”,教导我们做事要有度,不宜过于张扬。(以上角度任选其一。内容分析1分,寓意2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可分。)【解析】:本题为开放题。《庖丁解牛》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四、(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足自立哀此儿犹小也。(选自《古文苑·手敕太子书》,有删改)材料二: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子房、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注]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复,免除(赋税徭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吾得疾A遂困B以如意C母子相累D其余E诸儿皆足F自立G哀此儿H犹小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践祚,文中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B.是,文中指对、正确,与“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是”意思不同。C.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与“财物无所取”(《鸿门宴》)中的“无所”意思相同。D.比,文中指等同,与“比及三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比”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是汉高祖刘邦病危时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对儿子的谆谆告诫。B.年轻时的高祖不愿跟着家里做生产之事,做亭长时喜好喝酒和美色。C.高祖攻城略地能与天下共享,贤才谋士能充分利用,所以能够一统天下。D.高祖心系沛县和丰邑,主动免除两地的赋税徭役,百姓们感恩戴德。13.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4分)(2)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4分)14.帝王因其身份的特殊,往往表现出严肃不可亲近之感,这两则材料却呈现出了汉高祖刘邦与此不同的一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国殇行①

刘克庄官军半夜血战来,平明军中收遗骸。埋时先剥身上甲,标成丛家高崔嵬。姓名虚挂阵亡籍,家寒无俸②孤无泽。呜呼诸将官日穹③,岂知万鬼号阴风![注]①国殇:指为国牺牲的人。诗人看到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一隅,边疆战士浴血奋战却遭遇不公,遂有感而作此诗。②俸:根据南宋诏令,战死者的遗族可享有一笔“军赏”。③穹: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从宋朝大军出师作战败北、撤军还营写起,起笔便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B.第三、四句写掩埋遗体之前先剥下战士们身上的铠甲,“先”字直斥将帅重物不重人。C.第五、六句着一“虚”字,写出阵亡战士的妻儿老小得不到任何报酬抚恤的悲惨现状。D.这首七言律诗截取宋军“血战”之后的几个典型画面,看似纯属客观叙述,却形象鲜明。16.结尾两句饱含了诗人浓郁而沉痛有力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0.BDG[(原文标点)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足自立,哀此儿犹小也]11.D(“意思相同”分析有误,“比及三年”中的“比”意为“等到”)12.D[“主动免除两地的赋税徭役”理解有误,主动免除的是沛县的赋税徭役,后经过沛县父老的坚决请求,高祖才一并答应丰邑(免除赋税徭役)的要求]13.(1)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关键点“悉”“纵酒”“发”每点1分,大意1分)(2)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酒食)。(关键点“去”“之”“献”每点1分,大意1分)14.①真实坦荡的个性: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态度,做亭长时率性不羁。②慈爱深情的父亲形象:教导儿子勤勉读书,关爱幼弟。③仁爱重情的故土之子:还乡告慰父老乡亲,免除乡土的赋税。(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我生逢乱世,正赶上秦朝焚书坑儒,禁止百姓读书求学,我很开心,因为我一直都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处。直到登基,我才明白读书是为了让人了解先贤开创道德、学问的意图。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我平生没有认真学习过写文章,不过是通过读书问字了解一些而已。因此文章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在看你写的文章,还不如我。你应当勤奋学习,每次呈上的奏议都应该自己写,不要让人代笔。萧何、曹参、张良、陈平他们,都是和我同一辈的公侯,岁数比你都大上一倍有余,你见到他们一定要依礼下拜。另外你也要把这些话转告给你的弟弟们。我一病不起,唯有把如意母子托付给你。我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只是可怜如意这个孩子,他还太小了。材料二: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常有大的志向,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泗水的亭长,官府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欺侮的。喜好喝酒和美色。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的地方就分封给他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对有功的人进行伤害,对有才能的人随便怀疑,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子房(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物啊,我会运用他们(的能力),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但是我死后我的魂魄还要思念沛县。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最终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男女老少亲戚朋友们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走了,沛县父老坚决挽留高祖。高祖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酒食)。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坚决请求,高祖才一起答应丰邑(免除赋税徭役)的要求,跟沛县一样。五、(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乱,季羔逃之。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也,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略删减)材料二: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节选自《列子·仲尼篇》)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曩者A君治臣B以法令C先人D后臣E欲F臣之G免也H臣知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报怨,指报复仇怨,其中“报”与“捷报频传”的“报”意思不同。B.私,意谓偏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