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热学(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热学(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热学(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热学(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物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热学(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学

目录

题型一分子动理论、内能与热力学定律

题型二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固体和液体

题型三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题型四气体实验定律与图象、热力学第一定律综合应用

题型一分子动理论、内能与热力学定律

1(2024下.北京顺义.高三牛栏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螂分子A

实验中要尽可能保证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

【答案】A

【详解】4图A是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当做球形处理,这是一种估算方法,

故4正确;

B.微粒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故8错误;

0.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小于6时,它们间相互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则引力大小小于斥力大小,

故C错误;

D.模拟气体压强实验中,气体分子速率不一定相等,因此实验中每颗玻璃球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不一

定相等,故。错误。

故选4

2(2023上,天津•高三统考期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B.所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答案】。

【详解】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故A正确,不符题意;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属于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内容,故8正确,不符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故C

正确,不符题意。

D.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只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具体表现,故。错误,符

合题意。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3(2023上•上海静安•高三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已知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单位体积的质量

为P,阿伏加德罗常数为M,那么这种物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分子数为()

A'B.必C.必D.以

Puuw»

【答案】C

【详解】单位体积的摩尔数为

n

n=—

x

则单位体积中所含的分子数为

N=n-N正---NA

u

故选C。

【知识点提炼】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大小

①分子体积(或占有空间的体积):%=•[.•

②分子质量:。

*

③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0

④两种微观模型

a.球体模型(适用于固体、液体):一个分子的体积存TT二1",d为分子的直径。

b.立方体模型(适用于气体):一个分子占据的平均空间体积匕=",d为分子间的距离。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①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地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反映了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并非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势能、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甲乙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灵活应用

(1)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要注意各符号正负的规定,并要充分考虑改变内能的两个因素:做功和热传递。

不能认为物体吸热(或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⑵若研究物体为气体,对气体做功的正负由气体的体积决定,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IV为负值;气

体的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为正值。

(3)三种特殊情况

①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U,外界对物体(物体对外界)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减少

量)。

②若过程中不做功,即H/=0,Q=AU,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减少量)。

③若过程的始、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AUnO,则/+Q=O或竹-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

放出的热量(物体对外界做的功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

【变式演练】

「I1(2023下•北京大兴•高三统考期末)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

的体积为弘油膜面积为S,油酸的摩尔质量为/W,阿伏伽德罗常数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

A.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卷B.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

C.油酸的密度为上D.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分子个数1M

【答案】A

【详解】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为

_m_I「

m°-A"V;

故A正确;

BCD.根据题意可知,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d=Y.

则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

TT3=

'/O=4,II|42),"

油酸的摩尔体积为

Vm-NAVO

油酸的密度为

M6MS3

O=---=-------

3

VmV

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分子个数

22=维

VmnV

故BC。错误。

故选4

B1(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自嗨锅是一种自热火锅,加热时既不用火也不插电,主要利用

发热包内的物质与水接触,释放出热量。自嗨锅的盖子上有一个透气孔,如果透气孔堵塞,容易造成爆炸,

非常危险。关于这种自嗨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嗨锅爆炸的瞬间,盒内气体吸收热量

B.自嗨锅爆炸的瞬间,盒内气体温度降低

C.自嗨锅爆炸的短时间内,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撞击容器壁的次数增多

D.如果气孔没有堵塞,能够闻到自嗨锅内食物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的布朗运动

【答案】B

【详解】48.在自嗨锅爆炸的瞬间,盒内气体对外做功,且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可知,盒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有错误,8正确;

C.爆炸短时间内,温度迅速降低,分子平均速率减小,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分子数密度减小,故单位时间单

位面积上分子撞击容器壁的次数减小,故C错误;

D.如果气孔没有堵塞,能够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导致的扩散现象,故。错误。

■8

故选8。

题目3(2024-安徽安庆・统考一模)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

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答案】A

【详解】4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

B.扩散现象本身就是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快,扩散就越快,故C正确;

D.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正

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4

题目4(2023下•湖北恩施•高三校联考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D,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答案】B

【详解】A.由于广分时分子势能最小,若分子之间距离开始时小于4则随着分子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

先减小后增大,故人正确;

B.当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尸分时,分子力为零;当/•>“

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故C正确;

D.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运动,故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故。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以

题目IJi(2023±-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一过程是利用高温条件下分子的扩

散来完成的

B.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灰尘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若容积一定的某封闭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对器壁的作

用力就越大

D.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一滴15℃的水,过一段时间后,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温度还是15℃,则该水内

能增加了

【答案】B

【详解】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故人正确;

8.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而不是灰尘分

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8错误;

C.若容积一定的某封闭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对器壁的作

用力就越大,故C正确;

D.同温度的水吸热后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未发生改变则分子平均动

能不变,由于分子数未发生改变,故总动能不变,而密闭容器内不考虑外界做功,因此此过程中吸收热量用

于增大分子势能,该水的内能增加,故。正确。

本题选错误项,故选区

题型二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固体和液体

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一定变大

B.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

C.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

D.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可能不变

E.若气体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的撞击次数增多,平均撞击力增大,因此压强

增大

【答案】ACE.

【解析】: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两个因素有关.若单位体积内分

子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决定压强的两个因素中一个不变,一个增大,故气体的压强一定变大,A

正确,B错误;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一定增

力口,C正确,。错误;由气体压强产生原因知,E正确.

2(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中)潜水钟是一种水下作业工具。将潜水钟的大铁罩倒扣在水面后使之

下沉,如图是潜水钟缓慢下沉的示意图,不计下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关于潜水钟内封闭的气体说法正确

A.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保持不变B.气体分子间斥力变大

C.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不变D.该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

【答案】C

【详解】下潜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钟内气体体积减小,则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大,故4错误;

■8

B.气体分子间距相较于分子直径相比相差很远,故不考虑分子作用力,气体分子间斥力不变,故8错误;

0.不计下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则温度不变,故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不变,故C正确;

D.不计下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气体体积减小,该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故。错误。

故选C。

3(2023上•上海普陀•高三校考期中)关于固体、液体、气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B.毛细现象就是浸润液体在细管中的上升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的下降

C.0℃的铁和0℃的铜,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D.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改变

【答案】B

【详解】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故A错误;

B.毛细现象就是浸润液体在细管中的上升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的下降,故8正确;

C.温度是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的铁和铜,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分子质量不同,则平均速率不同,

故C错误;

D.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由温度决定,状态改变时,温度不一定变化,如:压强增大而体积减

小,故。错误。

故选以

【知识点提炼】

1.气体温度和压强的微观意义

(Dia®

①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特点:气体分子数随速率的增大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温度越高,速率小的分

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但某个分子的速率可能变小。

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下不同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分子平均速率一般不同。

③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不一定越大。

(2)气体压强

①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由于做无规则热运动,频繁撞击容器壁而产生。

②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a.从气体压强产生的原理的角度:单位时间撞击到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M以及每个分子对容器

壁的平均撞击力二

b.从气体微观状态量角度: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以及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互。注意N和"是不同的物

理量。

2.固体和液体

(1)对晶体、非晶体特性的理解

■8

①只有单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

②各种晶体都具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分子势能。

③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有些晶体属于同素异形体,比如金刚石和石墨。

(2)液晶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既具有流动性,又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3)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

①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②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浸润和不浸润也是分子力的表现。

③毛细现象是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4)饱和汽压与相对湿度

①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②相对湿度是某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即:8=x100%»

③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湿的感受的是相对湿度,不是绝对湿度。

【变式演练】

题目1(2023上.江苏扬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关于下列三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液体

分子

分子的

速率薄板上的蜂蜡融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化成圆形区域

A.图甲中微粒越小,单位时间内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次数越少,布朗运动越明显

B.图乙中峰值大的曲线对应的气体温度较高

C.图丙中实验现象说明蜂蜡是非晶体

D.图丙中实验现象说明薄板材料各向同性,一定是非晶体

【答案】A

【详解】图甲中微粒越小,单位时间内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次数越少,则微粒越趋于不平衡,则布朗运动

越明显,选项人正确;

B.图乙中峰值大的曲线“腰细”,中等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小,则对应的气体温度较低,选项B错误;

CD.图丙中,实验现象表明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则说明薄板材料可能是多晶体,也有可能是非晶体,故C。

错误。

故选人

IE目|2(2023下.辽宁锦州.高三统考期末)关于下列各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半杯水与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总体积要小于整个杯子的容积,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间隙

B.图乙中液体和管壁表现为不浸润

C.图丙中7;对应曲线为同一气体温度较高时的速率分布图

D.图丁中微粒越大,单位时间内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次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答案】A

【详解】甲图中半杯水与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总体积要小于整个杯子的容积,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间

隙,故人正确;

B.图乙中液体和管壁接触面中的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效果,可知液体和管壁表现为浸润,

故B错误;

C.图丙中,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速率较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增大,可知7;对应曲线为同一气体

温度较低时的速率分布图,故C错误;

D.图丁中微粒越小,微粒受到液体分子撞击越不平衡,布朗运动越明显,故。错误。

故选人

豆日⑶(2023下.广东中山•高二中山市华侨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概率统计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之一,以下是某一定质量的氧气何看成理想气体)在OOC和1000C时统计出的速率分布图像,结合图像分

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各速率区间的分厂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A.其中某个分子,1000C时的速率一定比OOC时要大

B.1000C时图线下对应的面积比OOC时要小

C.如果两种情况下气体的体积相同,则1000C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OOC时多

D.如果两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相同,则1000C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OOC时多

【答案】C

【详解】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同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但某个分子的速率不一定

;9

大,故人错误;

B.速率分布曲线的面积意义就是将每个单位速率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进行累计,累加后最终的结

果都等于1,即面积相等,故8错误;

C.如果两种情况下气体的体积相同,而由于10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

率,则100。。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0。。时得多,故C正确;

D.如果两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相同,而由于10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0。。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

率,则100。。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0。。时的少,故。错误。

故选C。

祭自4(2023上.天津和平.高三天津一中校考开学考试)关于液体和固体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图(1)中水蛭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作用

B.图⑵中水银在玻璃上形成“圆珠状”的液滴说明水银不浸润玻璃

C.图⑶中固体薄片上涂蜡,用烧热的针接触薄片背面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丙空白所示,说明固体

薄片是多晶体

D.图(4)中食盐晶体的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因此每个原子都是静止不动

【答案】B

【详解】图(1)中水蛭停在水面上是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图(2)中水银在玻璃上形成“圆珠状”的液滴说明水银与玻璃的接触面具有收缩趋势,水银不浸润玻璃,

故8正确;

C.图(3)中固体薄片上涂蜡,用烧热的针接触薄片背面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丙空白所示,说明固体

薄片是多单晶体,故C错误;

D.图(4)中食盐晶体的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每个原子都在平衡位置附近

振动,故。错误。

故选8。

题目5(2023上.宁夏中卫.高三中卫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

D.一块固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这块固体一定是多晶体

【答案】C

【详解】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可以是多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故不能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

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故人错误;

B.沿各个方向对一块均匀薄片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表现出各向同性,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多

晶体,故8错误;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能不同,即具有各向异性,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故。正

确;

D.一块固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表现出各向同性,可能是多晶体,故。错误。

故选C。

题型三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内径相同,导热良好的“7■”形细玻璃管上端开口,下端封

闭,管中用水银封闭着AB两部分理想气体,。为轻质密闭活塞,各部分长度如图。现缓慢推动活塞,将

水平管中水银恰好全部推进竖直管中,已知大气压强a=75cmHg,设外界温度不变。水平管中水银恰好

全部推进竖直管中时,求:

(1)气体A的压强;

(2)气体4的气柱长度;

(3)活塞移动的距离为多大?

44cm

10cm

B

10cmC

40cm.4

【答案】(1)100cmHg;⑵38cm;(3)6.5cm

【详解】(1)水平管中水银恰好全部推进竖直管中时,气体小的压

Po+p;=75cmHg+(10+10+5)cmHg-10OcmHg

⑵初状态,气体A的压强

pA=Po+Ph=75cmHg+110+10)cmHg=95cmHg

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初状态气体4的体积

乙=40Sc历3

设末状态气体八的体积为以,对气体A由玻意耳定律得

PAVA=PAVA

解得

匕=385cm3

末状态气体4的长

V*.

L=-1=38cm

X

(3)气体A的长度减少量

△L=(40-38)cm=2cm

初状态气体B的压强

pB=PO+PM=75cmHg+10cmHg=85cmHg

末状态气体B的压强

p„=p0+ph2=75cmHg+(10+5-2)cmHg=88cmHg

初状态气体B的体积

3

VB=445cm

设活塞移动的距离为xcm,末状态气体B的体积

3

V'B=[44+5-x;Scm=49-x)ScrrP

对气体B由玻意耳定律得

,

PBVB=P'IIVU

带入数据解得

x=6.5cm

2(2023上.江西赣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出行方式。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

行,简单又环保。某品牌自行车的气压避震装置主要由活塞、气缸组成,该自行车共有4个完全相同的避

震器。为研究其减震效果可将其简化成如图所示结构,在与水平面成6=37。夹角的斜坡上运动员正匀速

向上骑行,自行车车架和运动员总质量为M,通过支架连接活塞,气缸底部固定安装在车轴上,上坡时气

缸内气体的体积为弘。(已知活塞横截面积为S,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外界大气压强为a,cos37。

=0.8,活塞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4个避震器可视为等高且与斜坡垂直,不计一切摩擦。)

(1)求上坡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R;

(2)当自行车行驶至水平路面时,求此时避震器气缸内的气体体积必。

【答案1⑴联仇+昌20p0S-4Mg

(2)14=1

20Pos15Mg

■8

【详解】(1)对活塞受力分析可知

;Mgcos37。+p0S=RS

解得

R=Po+:亍

(2)当自行车行驶至水平路面时,对活塞分析可知

+p()S=p2s

A面

P2=Po+-pT

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PlV<|=R%

解得

2OpoS+4Mg

吸=20pos+5Mg-

3(2023上.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医院用的氧气瓶(导热性良好)如图所示,氧气瓶通过细管和右边封

闭的均匀玻璃直管(导热性良好,且其容积相对氧气瓶的容积可以忽略不计)相连,玻璃直管内用一很薄

的水银片(质量和厚度不计)在玻璃管下方封闭了一段空气柱从开始时瓶内氧气的压强为10个标准大气

压,封闭的空气柱4的长度为8cm,随着氧气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水银片上升了12cm(未到达玻璃管

顶部),使用过程中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变成了原来的:,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为76cmHg,氧气与空气均视

为理想气体。求:

(1)此时氧气瓶内的压强;

(2)此时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占原来氧气总质量的百分比。

A

氧气瓶

【答案】(1)228cmHg;(2)40%

【详解】(1)对封闭的空气柱A初始时

Pi=760cmHg

Li=8cm

热力学温度为7;,末态时

L2=乙+12cm=8cm+12cm=20cm

热力学温度

■8

72=0757

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根据理想气体方程有

pLSP2L2S

T=T2

解得

P2=228cmHg

(2)设氧气瓶的容积为I/,设剩下的氧气被压缩到10个标准大气压、热力学温度为了”状态下的体积为%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有

Pz一_B-

0.757=T,

解得

1/2=0.41/

因此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占原来氧气总质量的百分比为

口X100%=LX100%=40%

mV

【方法提炼】

(1)气体问题中汽缸活塞类模型的处理思路

①弄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一般地说,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热学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另一类是力学研究对象(汽缸、活塞等)。

②分析清楚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对热学研究对象分析清楚初、末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依据气体实验

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二=恒量,列出式子;对力学研究对象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力学规律

列出方程。

③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

④多个方程联立求解。对求解的结果注意检验它们的合理性。

⑵在“充气、抽气”模型中可以假设把充进或抽出的气体包含在气体变化的始末状态中,即用等效法把变

质量问题转化为恒定质量的问题。

①充气中的变质量问题

设想将充进容器内的气体用一个无形的弹性口袋收集起来,那么当我们取容器和口袋内的全部气体作为

研究对象时,这些气体状态不管怎样变化,其质量总是不变的。这样,就将变质量的问题转化成质量一定

的问题了。

②抽气中的变质量问题

用抽气筒对容器抽气的过程中,对每一次抽气而言,气体质量发生变化,其解决方法和充气问题类似,取剩

余气体和抽出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气体不管怎样变化,其质量总是不变的。

【变式演练】

”目1(2024.安徽•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高为H圆柱形气缸底部安装有电热丝(体积可忽略),可以

•••

通过加热来改变缸内的温度。气缸口有固定卡销。气缸内用质量为小="‘、、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封闭

2g

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此时活塞刚好在气缸口,此时气缸内气体温度为心,压强为自。大气压强恒为角,

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及固定卡销厚度,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求:

(1)保持气体温度不变,将气缸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求活塞距缸底的距离";

(2)在气缸竖直放置时,接通气缸底部的电热丝缓慢给气体加热,一直到气体温度升高到4乃。求此时气缸

内气体的压强。

【答案1⑴=0.4H;(2)P3=4,0

【详解】(1)初始时,对封闭气体,压强为

Pi=Po

体积为

SH

竖直放置时,压强为

R=Po+萼=2.5-0

体积为

V2=Sh

由玻意耳定律,有

p0SH=2.5p0Sh

解得

h=0.4H

⑵假设活塞刚好到达气缸口时,气体温度为下,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ShSH

Tt~r

解得

T=2.57L<4TO

此后气体体积不再变化,由查理定律,得

P2_P3

T=477

解得

P3=4po

[■目I2](2023上.贵州贵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

段水银柱,水银柱的左端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边空气柱的长度为/尸15.0cm,右

侧水银面距管口620.0cm,环境温度恒为264K。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

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已知大气压强为自=75cmHg。求:

(1)当U形管平放在桌面上后,水银柱左端空气柱长度4的大小;

(2)当U形管平放在桌面上后,要使左右两端空气柱长度一致,需将左端空气加热至多少开?

【答案】⑴14.0cm;⑵330K

【详解】(1)设。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边气体的压强为p”。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且等于

大气压自,此时原左边气柱长度变为匕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该过程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

律有

pJS=pof,S

PI+A/7=PO

解得

f,=14.0cm

(2)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且等于大气压自,可知两边水银柱的高度差为7cm,若要两边空

气柱长度相同(即水银面相平),所以左边空气柱的长度会变为

4=14cm+3.5cm=17.5cm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

I.S_牯

解得

T2=330K

题目5(2023.广西河池・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导热薄玻璃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管内用长为/?

=14cm的水银柱密封一段长为/=30cm的理想气体,此时环境温度兀=300K,缓慢加热密封气体,水银

柱上升了△/=10cm,已知大气压强恒为自=76cmHg,玻璃管足够长。求:

(1)加热前密封气体的压强;

(2)加热后气体的温度4

(3)保持温度7不变,在玻璃管上端缓慢注入水银,使得气体长度恢复到30cm,则所加水银柱长度△儿

■8

h

【答黑⑴p=90cmHg;(2)7i=400K;(3)A/?=30cm

【详解】(1)对管内密封气体

p=pgh+p0=14cmHg+76cmHg=90cm/7g

(2)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缓慢加热密封气体,管内空气做等压变化,有

IS_(/+A/)S

T,~L

解得

丁尸400K

(3)注入水银,管内空气做等温变化,有

pS(l+△/)=p2SI

再由

pzS=pg(h+J\h)S+p0S

解得

△h=30cm

题目4(2023.河南新乡・统考一模)如图所示,蹦蹦球是一种儿童健身玩具,某同学在热力学温度7L=300K

的室内,用打气筒对蹦蹦球充气,充气前蹦蹦球内部空气的压强a=1atm,充气后蹦蹦球内部气体的压强

增加到3atm。已知蹦蹦球的容积\/=2.5/_,打气筒每次充入△1/=0."、压强为1atm的空气,忽略充气过

程中气体温度及蹦蹦球容积的变化,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求打气筒充气的次数";

(2)将蹦蹦球拿到室外,一段时间后蹦蹦球内部空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到了=310K,求此时蹦蹦球内部空

气的压强p。

【答案1(1)50;(2)3.1atm

【详解】(1)充气过程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0(V+n^,V)=3PoV

解得

n=50

17

(2)根据查理定律有

3Po_B_

T「T

解得

p=3.1atm

(2023上.云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篮球是中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初始篮球内部

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凡,某同学使用简易充气筒给篮球充气,该充气筒每次可以将压强为自、体积为%的

空气打进篮球,用充气筒向篮球打了20次,篮球内部空气的气压升至R。已知篮球的容积1/="/,空气

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所有过程中温度及篮球容积的变化。

(1)求篮球内部的气压R;

(2)若篮球内部的气压Q=NR>B,可以采取缓慢放气的办法使篮球内部的气压恢复到R,求放出的空气

质量与放气前篮球内空气质量的比值k。

【答氟(1)p尸订(2)k=B:l

nN

【详解】(1)篮球内原有气体以及打入的20%体积的气体经历等温压缩过程,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0V+20PoVo=p,V

由于

V=nV0

解得

n+20

P~nP0

(2)设篮球内空气压强从Q下降到pi的等温膨胀过程,放出压强为pi的空气体积为V,对应的质量为加,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

pzV=p^V+piV

k=B

解得

N

lit'a®(2024.河北邯郸・统考二模)如图所示,“空气炮”是非常有趣的小玩具,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其使用

方法是先用手拉动后面的橡胶膜,抽取一定量的空气后,迅速放手,橡胶膜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压缩空气,

从而产生内外压强差,空气从管口冲出形成冲力。已知“空气炮”在未使用前的容积为600mL,拉动橡胶膜

18

至释放前的容积变为800mL,大气压强为1.05x105Pa,整个过程中“空气炮”中的空气温度等于环境温度

27℃不变。

(1)若橡胶膜恢复原状的过程可视为没有气体冲出,试求恢复原状瞬间“空气炮”内部空气压强。

⑵经检测,橡胶膜恢复原状瞬间,“空气炮”内部空气压强为1.2x1炉Pa,试求此时已冲出管口的空气质量

与仍在“空气炮”内部的空气质量之比。

【答案】⑴14x1tfPa;⑵工

(>

【详解】(1)以抽入气体后的空气炮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初始气体压强

□=1.05x1cPPa

气体体积

Vf=800mL

橡皮膜恢复原状时气体体积

%=600mL

气体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

PiV^=p21/2

解得

p2=1.4x1(JPa

即橡胶膜恢复原状时气体的压强为1.4xW5Pao

(2)以抽入气体后的空气炮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初始气体压强

B=1.05xicPPa

气体体积

V产800mL

橡皮膜恢复原状时气体在瓶内的体积

l/2=600mL

已冲出管口的气体压强视为与内部相同为

/X=1.2xl^Pa

设其体积为%,气体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

PlV^=P'^V2+V3)

解得

l/3=100mL

同压强下气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则冲出管口的气体与内部气体的质量比为

m3_V3

m2一V2

解得

m3_1

m2~6

7(2023.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长直U形玻璃管内由两段水银

柱封闭着长度为15cm的空气柱,气体温度为300K时,空气柱在U形管的左侧。已知大气压强自=

75cmHg。

①若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从左侧开口处缓慢地注入20cm长的水银柱,管内的空气柱长为多少?

②为了使空气柱的长度恢复到15cm,且回到原位置,可以向U形管内再注入一些水银,并改变气体的温

度,应从哪一侧注入长度为多少的水银柱?气体的温度变为多少?

【答案】①12.5cm;②375K

【详解】①由于气柱上面的水银柱的长度是25cm,所以右侧水银柱的液面的高度比气柱的下表面高25cm,

所以右侧的水银柱的总长度是

I-25cm+5cm=30cm

试管的下面与右侧段的水银柱的总长45cm,所以在左侧注入25cm长的水银后,设有长度为x的水银处于

底部水平管中,则

50cm-x=45cm

解得

x=5cm

即5cm水银处于底部的水平管中,末态压强为

p2=75+25+25-5(cmHg)-120cmHg

由玻意耳定律

PiV^PiVz

代入数据,解得

L2=12.5cm

②由水银柱的平衡条件可知需要也向右侧注入25cm长的水银柱才能使空气柱回到A8之间。这时空气

柱的压强为

尸3=(75+50)cmHg=125cmHg

由查理定律,有

色="

解得

T3=375K

,目力(2023±-陕西西安・高三长安一中校考阶酶习)如图所示,粗细均匀、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