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临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临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临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临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登临诗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两首古诗。本单元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中,体会寄寓的情思和抒发的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第五单元导语中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登幽州台歌》诗人陈子昂是唐代具有政治才能的文人,却怀才不遇,进言不被采用还遭贬职,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感慨人生的短暂渺小,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悲愤。《登飞来峰》诗人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作此诗时诗人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登上飞来峰山应天塔最高层,面对眼前之景,兴怀赋诗,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壮志。王安石48岁任宰相后上书皇帝改革变法,遇到了司马光等人的阻挠,但是他毫不畏惧,坚决与之斗争。这种精神从这首诗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是登高而赋的经典之作,同样是登高而赋,因描写地点、景物和创作背景的不同,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却大相径庭。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节奏和韵律之美;对比品读不同诗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置身诗境,发挥联想和想象演读画面;同时联系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感所思的不同,从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提升诗歌品悟的能力和鉴赏素养。【学情分析】本课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文章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中,体会寄寓的情思和抒发的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对诗歌的学习方法、朗读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七年级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的领悟力,但想象力的发掘与情感领悟能力的提升仍需教师的积极引导与训练。同时文本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不熟悉,不能真正感受诗文中地点及景物与情感的联系,对此补充诗人及背景资料,由教师引导,将学生独立思考和生生合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教学设计力求有所突破,从对比品读的角度,分析景物及情感,以读促解,边读边悟,对学生的品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难度;同时利用微写作学以致用,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对于诗文的深刻哲思的感悟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反复品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2.通过斟词酌句、比较阅读等方法,描绘登临所见之景,比较诗人抒发的登临之情。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斟词酌句、比较阅读等方法,描绘登临所见之景,比较诗人抒发的登临之情。【教学重点】1.知人论世,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因不同遭遇而抒发出的不同情感。【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哲理,学习古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及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1.朗读《登飞来峰》和《登幽州台歌》两首诗歌,疏通词义。2.自主阅读《望岳》《登鹳雀楼》《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熟悉内容,了解背景。【学习过程】情境创设:同学们,我们学校“繁星文学社”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策划一期主题为“一起登高吧——走近古代登临诗”的推文,我们班接到通知,要帮助编辑老师一起完成《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两首诗歌的品鉴,欣赏诗人笔下的登高之景,领悟千古情怀。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我们班的策划文案吧。任务一:为你读诗·知其韵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开始。我们班的小A、B两位同学录制了这两首诗歌的朗诵视频,谁能否获得“最佳朗读者”称号呢?请你点评一下。评价标准:1.吐字清晰,读准字音。2.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停顿);3.语调有升降变化,语速快慢适中;学生自由朗读,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这两首诗,其他学生点评,关注字音、节奏。明确:强调《登幽州台歌》“怆”字的读音,点明两首诗的节奏如下: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任务二:诗画配文·绘其景苏轼说:“诗画本一律。”诗是语言的画,画是静默的诗。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画面,我们班小C同学搜集到两张图画,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要求:1.运用第一人称,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2.展示时学生加入动作、神态、独白等在讲台表演。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只见“天地悠悠”,他关注的是时间的亘古不变和空间的无边无垠。王安石登飞来峰,只见“浮云”渺渺,他关注的是浮云遮不住眺望的双眼,极目远眺更多的绝顶风光。同是登高,你更喜欢哪位诗人描绘的画面?示例:我更喜欢陈子昂在幽州台所见之景,苍茫开阔,天地浑然,广袤辽远,令人感慨宇宙的无限和时间的亘古不变。我更喜欢王安石在飞来峰所见之景,千寻宝塔,云雾缭绕,绝顶风光,令人震撼,心驰神往。任务三:触摸诗情·识其人古诗讲究一字传情。为更好地撰写品鉴推文,小D同学建议大家通过斟词酌句的方式来品悟诗人情感,触摸诗人的内心。请你任选一首诗歌,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思的字词,写出你的推荐理由。《登幽州台歌》(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赏析:“古人”指古代像燕昭王那样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的明君贤士却无缘相见,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独、悲哀之情。(2)“念天地之悠悠”赏析:天地悠悠,人生匆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悲凉的心绪便油然而生。(3)“独怆然而涕下”赏析:“独”字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诗人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由“怆然而涕下。”《登飞来峰》(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赏析: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极言塔的高峻,写出自己的立足之高。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因果倒置,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暗喻奸邪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不畏”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哲理: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2.同为登高远眺,两位诗人传递出的登高之情为何不同?他们身上有又什么是相同的?从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请结合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陈子昂24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他对国家大略、边防事务颇有远见,但因直言敢谏,仕途不顺,曾蒙冤下狱。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攸宜率军征讨,宦海沉浮十余载的陈子昂担任随军参谋。前线兵败,陈子昂一再进谏,请求分兵抗敌,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就比军士高一级,相当于现在军队的班长)。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材料二】《登飞来峰》创作背景庆历二年(1042),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随即赴扬州任签判,之后又升任鄞县知县,治理一方,政绩显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做知县任期到,在返回故乡江西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写下《登飞来峰》。总结:人生不同阶段,所抒发的情志自会有所不同,青年意气风发,中年怀才不遇,但相同的是对天下国家仍有惦念。《登幽州台歌》中,侧重表达诗人面对茫茫天地发出生命短暂和志不得伸的叹息,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怆、人生短暂的无奈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忧患意识,振响千载。王安石初涉宦海,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重点以登临所见高远之景抒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表现了诗人胸怀改革大志,不畏奸邪蔽日的心态,展示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评价任务:这两首古诗,虽然是不同年龄、不同朝代的诗人所作,但他们的一生都有着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奋斗。虽然现实不尽人意,但他情志!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登临诗,领略了高远宏大的气象,结识了遥隔千年的诗人,不同的登临地点,不同的人,一旦登高,内心的情感就会有山川与之呼应。陈子昂、王安石都以报国为己志,陈子昂是悲愤地抗议,而王安石正面回击,通过诗人的境遇悟出人生的真谛: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要畏惧,不要悲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