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芣苢》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yǐ)掇取(duō)兜鍪(máo)B.捋之(luō)袺之(jié)肩胛(jiǎ)C.襭之(xié)半霎(shà)莳田(shì)D.抛秧(pāo)折腾(zhē)周匝(zā)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就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大雅·公刘》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薄言有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言和而色夷成一家之言C.一竿晴日舞比邻天涯若比邻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朋比为奸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采之薄言:随便说,轻言。B.薄言捋之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连绵不断的雨。D.多博村酤劳苦辛村酤:农家自酿的酒。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A.儿已薄禄相 B.不宜妄自菲薄C.日薄西山 D.薄肖有之7.下列句子中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薄言采之(轻微,少)B.笠是兜鍪蓑是甲(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薄言有之(取得,获得)C.唤渠朝餐歇半霎(他,代词)薄言掇之(拾取,摘取)D.秧根未牢莳未匝(布满、遍及)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又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宰相,古代辅助帝王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相也称相、相国、丞相,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地位仅次于皇帝。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个朝代都有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等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虚心求教,正心诚意。在张浚被贬永州时,他多次拜谒张浚却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见到张浚;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意的教诲,给自己的书斋取名"诚斋”。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县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上书直言,力留张栻,又写信劝说虞允文,虽事未成,但大家都认为杨万里了不起。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宰相的第一要务是什么?他认为是选拔人才。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用。D.杨万里不畏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权时,他卧家十,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之情又留字告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②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三、翻译12.多义词(1)薄①薄言采之②日薄西山③妄自菲薄(2)言①薄言采之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焚百家之言④载笑载言(3)比①一竿晴日舞比邻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③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4)陈①欲收新麦继陈谷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③恐惧不敢自陈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B.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C.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D.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14.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是否能够调换顺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击鼓《诗经·邶风》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土国③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④,平⑤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⑥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⑨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⑩兮,不我信兮。【注】①镗(tāng):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指在国内服土工劳役。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调和。⑥爰(yuán):何处。⑦契阔:聚合离散。⑧成说:约定誓言。⑨于嗟:感叹词。⑩洵(xún):长久。15.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击鼓”的原因——国家要有战事。B.“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做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C.“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悱恻感人。1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流传千古的原因。五、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采采芣苢,”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采采芣苢,”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C5.【答案】A6.【答案】D7.【答案】A【答案】8.D9.B10.B11.①朋党之论兴起,它的发端在士大夫中产生,它的祸患遍及天下。②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询问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杨万里因此不被重用。12.【答案】(1)薄:助词,无实义;;动词,迫近;;动词,轻视、看不起(2)言:助词,无实义;;名词,字;;名词,著作,文章;;动词,说(3)比:动词,并列,排列;;动词,靠近;;动词,比较(4)陈:形容词,旧的;;动词,陈列;;动词,陈述;陈说【答案】13.B14.示例:不能。这首诗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采摘之后才“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