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语文学案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邓稼先学案

2o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4o孙权劝学学案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学案

6o最后一课学案

7。土地的誓言学案

80木兰诗学案

第三单元

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10.老王学案

11.台阶学案

12.卖油翁学案

第四单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

14.驿路梨花学案

15.最苦与最乐学案

16o短文两篇学案

第五单元

17.紫藤萝瀑布学案

18.一颗小桃树学案

19.外国诗两首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

第六单元

21.伟大的悲剧学案

22.太空一日学案

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

24.河中石兽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比照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比照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勤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二、积累字词:

三、解决以下问题: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局部,请同学们概括各局部大意。说出文

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合作探究:

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

②第三局部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比照着写?

③第四局部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④文中第五局部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局部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

其用意又是什么?

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

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根底上,整体感悟文意;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5.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

一致的高尚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课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学习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勤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积累字词

三、解决以下问题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②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

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⑤文章一、二两局部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⑥这篇文章在表达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⑦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闻一多是一个的人,我从这里可

以看出。

⑧在文中勾划重点语句并品味其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⑨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请讲讲你认

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名人故事片断,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导学目标】

1.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2.学习

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思念之情。

【课时方案】

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⑴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

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⑴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

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⑵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

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⑶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到达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

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

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

1.生难字词

(1)字音

咳嗽(s6u)刊载(zbi)深恶痛绝(wfi)碧波(b。)

翘首(qido)高屋建令瓦(ling)驯良(xfm)胚胎(p©i)

人才济济(ji)炫耀(xudn)字帖(ti4)津津有味(jin)

(2)词义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认。

悠然:悠闲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作者名片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

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

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

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交流点拨】1.有以下生活情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

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

2.这些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3.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说明:

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

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

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请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

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

神上的……”

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

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交流点拨】1.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

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

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

辈的体恤。

3.理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

乐融融。

4.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青年人

的保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表达。

5.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表达无遗。

不是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鲁迅

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

伟大。

步骤四深层探究感受魅力

感受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而表现的鲁迅更为真实伟大。

提问:阅读唐强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

真实,为什么?

【交流点拨】同: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幽默的性格;

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异: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拟单调,而《回忆鲁迅先生》

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拟充实。而且《回忆鲁迅先生》

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通过比照阅读,让学生感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更具有生活

的气息。因此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

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对小辈的体恤关心,乐观幽默,宽容

别人,严格要求自己等,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人

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步骤四深层探究,感受魅力。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能在熟练朗读的根底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5、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

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6、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开展。

学习重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勤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作品,了解主要人物。

二、字词梳理: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2.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3.2.依据课文,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叩〔〕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蒙〔〕«〔〕军中多务。权

曰:“孤2〔〕欲卿荐孥〔〕为博士邪!华〔〕当涉覆〔〕,多〔〕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7〔〕始建〔〕学。冬〔〕鲁肃卓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州〔〕,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

年〔〕零〔〕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多〔〕晚乎!”肃举〔〕拜蒙母,结友西〔〕别。

3.解释以下句中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b、但当涉猎

博士:古义今义但:古义今义

c、见往事耳d、既更刮目相待

见:古义今义更:古义今义

4、成语解释并造句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翻译以下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译一译:尝试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2)读读以下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垩!答:

(3)分角色朗读,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说说以下语句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和情味: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卿言多务,孰假设孤?”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理清思路: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4)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鲁肃为什么这样做?

四、深入探究

1、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

吕蒙:

鲁肃:

2、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五.拓展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说说你知道的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

2、作业:《我来劝你多读书》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上重视学习呢?写一

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六、背诵全文

第二单元

第5课《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学习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时间:1节课

勤学过程:

一、解决字词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四、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这首歌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照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③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

该是哪个字?

④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⑤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⑥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⑦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⑧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第6课《最后一课》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

音、字形、词义。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情

感,激发想象力,开展思维能力。

2.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

爱之情,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奉献。

学习重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懊悔悲愤的心情,

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领会本文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

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

心理,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勤学过程: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关小说的知识及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积累词语:

踱来踱去婉转祈祷哽咽

4、本文的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是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5、小说可以分为几局部,应如何划分?

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请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7、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从这些心理描写种可以看出小弗朗士有些什么变化?(学

生在书上勾画出描写小弗朗士的语句,对小弗朗士的变化进行简要概括)

8、小弗朗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但在最后一课中,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

剧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9、勾画文中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探究以下问题:小说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怎么理解这些他的这些表现?(请分别陈述描写了什么,怎样理解)

10、学生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1、这篇小说写了小弗郎士的变化,写了韩麦尔先生上了悲壮的一课,还写了镇上的人到教室里来

听课的情形,写这些都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12、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

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爱国主义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7课《土地的誓言》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富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学习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学习方法:朗读法探究问题法

勤学过程:

一、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

二、积累字词

三、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的?

(2)文中哪些内容是对作者故土土地的描写?请在文中勾画,认真读读。

(3)这是一片的土地?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的?自己好好读读。

(4)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5)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思考: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精彩?为什么?(友情提示:你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情

感的方式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7)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

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8)请同学们结合所给出的句式写话。

句式一:“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句式二:“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9)你还知道哪些写思乡和爱国之情的诗句吗?

第8课《木兰诗》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学会朗诵、背诵全诗。

5.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理露关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勤学过程:

一、了解《汉乐府》及花木兰

二、积累字词

1.机.号头越山胡聊或机

朔气金柝可汗著我红妆像地

2.解释加点的字

当广织谁闻何所周见军情

十三卷阿争市鞍马旦辞

但闻期气策勒百千强

不用尚书郎出郢著我时花黄

脚扑朔眼迷离傍地走

三、背诵《木兰诗》

四、阅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1、以“木兰”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两个四短语。并在此根底上复述故事给家

人听。

2、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

容。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有什么用?

并找出其它类似的句子。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请赏析

这一组句子。

5、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6、木兰不当官只因为她不慕功名富贵吗?

7、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8、千百年来,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从文章中体会一下

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9、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吗?

10、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

(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11、木兰代父参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怎样来表达自己对

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第三单元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一、目标二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学习过程】:

预习•自学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

诘〔)问惧惮[)粗拙()疏()懒渴慕〔)

霹])雳[)孤孀1)

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

2、解释以下词语:

惊骇:

震悚:

诘问:

莫名其妙:

3、走近

鲁迅简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鲁迅,原名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

《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4、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1.走近新课

2.交流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4.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1)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说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比照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

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13)前半局部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思念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

5.小结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

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

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谢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思念。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并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重点研讨:

学生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2.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3.阿长来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响?

5.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6.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用的是一种表达语言。为什么不详写她是如何买到《山海

经》的呢?〔留下想象的空间),你认为她是怎样买到这本书的?

7.这件事可以表现长妈妈的什么特点?

8.长妈妈买的《山海经》实际上是一本怎样的书?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

9.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四.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日

于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

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思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

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第10课《老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深厚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理解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二、知识准备:

1、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我们是不是也献出了自己的爱了呢?爱是一种情感,

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

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看看其中讲了怎

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出示教学目标:

2、作者简介:

3、扫清文字障碍:

)攥()惺恐()荒僻()

取绡()麟()ffi修()()净笨()

愧作()()塌败()

三、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思考:

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个词语概括。(不幸善良)

(提示:从根本情况,谋生手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所做的事情等方面考虑)

⑵、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

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生活艰苦

>不幸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心境凄苦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J

⑶作者通过哪些事例表达老王的善良的?、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忧人家看病钱不够(知恩图报);>

C、用平板车拉人,加半寸边〔善良淳朴)

D、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

(老王的性格: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心地善良,在自己非常痛苦的情况下,还惦记着别人,关心

着别人,卑微的身份下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虽平凡却不平庸,虽生活艰难,却品格高尚。他值得

我们赞颂.)

2、赏析细节:

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

和“略写”。那些最能表达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课文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文中详写了哪件事?为

什么详写?(去世前一天送香油和鸡蛋)

在8-16小节中,有对老王形象的精彩刻画,找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

(1)、文中的“镶嵌”两字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这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送物品,令人感动.

这一描写表现出他的善良品格。

(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

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感谢好心人。

(4)、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

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衬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5)、这篇课文的线索和写作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以我与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的。

课文是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

3、明确中心:

⑴、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做的呢?说明了

什么?

4.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5.“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

6.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

7.“我”关切地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8.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对老王的同情、关心、尊重

⑵、当善良的老王去世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请用原文答复。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⑶、作者一家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

生活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作”。

⑷、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每个人只有怀着一颗爱心,为他人为社会

奉献自己的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4、拓展延伸:

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像老王一样的人呢?

第11课《台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

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目标1、2一课时一、预习

导学:等级:组长签字:

1、朗读课文,记录我的问题:我的发现:

2、分组比赛查字典并把自己所查到的结果写下来:

涎([水揩([为难()凹派1([筹][戈U黏

([性镶嵌])蹿([上掺()上胯()骨糟糕

【[撬])倔强()门槛()茬([珞()

3、走近作者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衢州人。1991年调南京

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

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二、分组学习,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的根底上,熟读课文,并在小组内用第

三人称呼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三、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建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四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要求简洁精炼。

五、合作探究

1、父亲为了造台阶,为了有地位,受人尊重,辛苦大半辈子,那他究竟是

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小组讨论,并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从可以看

出来。”

2、比拟《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

异:

六、拓展延伸既然父亲身上有那么多好的品质,那么文中''我"又是怀着

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去写父亲的呢?(补充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80年代,

当时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身上具有中国有最优秀的品质,而他

们身上却承受着最沉重的生活压力。)

第12课《卖油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熟练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链接

1.1.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

孔中。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2.古代的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

术)。

3.本文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倡导写平

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开展作出了卓越奉

献。

自主学习

积累字词:自读课文,把你觉得需要掌握的注音写在下面,并把文中你觉得需要掌握的字

词写出来加以解释(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查一查,给以下划横线的字注音。

()()()()

()

自矜家圃睨之发

矢微颔

()(1(

()

忿然酌油以杓沥

之十中八九

2.读一读,参考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于家圃

③释担而立。④睨之,

久而不去。

⑤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⑥但微颔之

⑦无他,但手熟尔。⑧康肃忿然日

⑨尔安敢轻吾射。⑩以我酌油知之

(1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⑫以钱覆其口

⑬徐以杓酌油沥之。⑭康肃笑而遣之。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2.小组自读,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时

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对子互换角色朗读〕

小结提升

请谈谈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合作探究

(读课文,知识回忆)

1.(分角色扮演课本剧,注意把握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抽选一两个组上台展演1,分

析陈尧咨、卖油翁两个人物形象。

2.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3.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

有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

句?

2.请你用“谦虚”这个词来造一个句子。

第四单元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学习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⑴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

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⑴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

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⑵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

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⑶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到达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为人敦厚,彬彬有礼。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

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奉献。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

1.生难字词

⑴字音

商酌(shdngzhuo)累赘(14izhui)拖沓(tu。to)

搀和(chdnhuo)冗长(ringchang)

⑵词义

累赘:拖累、麻烦。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沛:水草丰美的地方。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那么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

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

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

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2作者名片

张中行,原名张璇,天津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从事语文、古

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

园三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交流点拨】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交流点拨】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①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②第四自然段:送客;③第五自然段:复信;④第六

自然段: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那么,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

上的原话答复)

【交流点拨】“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

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交流点拨】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

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

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局部(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局部(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局部(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局部(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律己严。

第五局部(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人物刻画,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表达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

又不失其真挚。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

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

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于律己

2.拓展延伸

叶圣陶文章为何大受欢送?

【交流点拨】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强调词语的运用。他认为文章是

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

问题是他们不具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因此,文学

作品难以被普通群众接受。

自主学习

第14课《驿路梨花》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二、整体感知

三、(一〕、填表

出现顺

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时间

修葺小茅屋、给房向哈尼小姑娘学习,十多年后的某天

1“我”和老余

顶加草,挖排水沟为群众着想早上

同上,及前一天晚

2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后来人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几年前,姐姐出嫁

3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

习,姐姐接的班后

砍树割草盖小茅向雷锋学习,方便过

4解放军十多年前路过时

屋路人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解放军盖小茅屋

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过路人后至她出嫁前

(二)概括事件:

(三)理出文章思路:发现小茅屋一-投宿小茅屋一-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修葺小茅

屋一-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

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穿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四〕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

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根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开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表达。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开展的过程根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

脉络清晰。

2.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表达,然后再

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开展顺序进行表达。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

引人入胜。

3.3.插叙,是在表达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表达的

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表达原来的内容。4.补叙,也叫追叙,

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

心事件的有机组成局部,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

解。

(五)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

的经历,这是的记叙顺序。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

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

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

是的记叙顺序。

三、深度探究

1.勾画出文中的四处景物描写语句。

2.分别写出四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开头连用三个动词“挨”“延伸”“消失”,描写山势,紧接着又用“陡峭、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