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总复习_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总复习_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总复习_第3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总复习_第4页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复习说明文复习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中考中要求学生在说明文阅读方面具备以下5方面能力:1、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2、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3、能够识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能分析标题和段落的作用;5、能赏析说明文语言特色;说明对象及特征一、说明文分类(依据说明对象)1.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2.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类①实用性说明文--如说明书之类。②科学小品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③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④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全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第三段说明的是园林里的建筑,第四段说明的是假山和池沼,第五六七八九段的说明对象都各不相同。题型一:怎样概括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某事物的什么(对象加内容)。题型二: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有的事物特征显露在外,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1.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2.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题型三:如何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思路: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2、概括方法: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说明方法及作用(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提问方式】1.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题】答题思路:指出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板:这一段(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起到了……的作用。(一)说明方法口诀:作诠比例图,引下状分数说明方法特点作用(答题模式)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个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佐证。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做形象的说明。即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特点作一般性的解释。浅显易懂的对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引用说明(若在在文章开头,则引出说明对象)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有说服力神话传说、新闻、谜语、轶事趣闻等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说明文语言题型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可从以下三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③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1、表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大概、可能、也许……2、表确数:30倍、1/5、30%、一千三百多年……3、表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常常、往往、比较、至少、仅仅、只、一定、稍微、相当、更、更加、最……4、表示时间:刚才、有时候、当时、刚刚、迄今、自古以来、至今、目前、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5、表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主要、部分、基本、大面积、绝大多数、少数、之一、全、都、总共、任何、一切……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解题思路】(1)释词(解释词语意思)、定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2)带词释句(带词解释句子,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外之意)(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表态:不能替换;(2)释词(解释原词语意思)、定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带词释句(带词解释句子,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言外之意)(4)释新词及带入句中意思(解释所换词语意思);(5)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6)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解题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2)释词(解释原词语意思)、定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释句;(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解题思路】(1)先找到词句,如包含数字的、带有修饰限制词的;(2)按照类型1解答。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说明顺序(结构)、作用题【提问方式】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本段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各是什么?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4.两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5.两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6.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一、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1、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多用表时间的词语)2、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3、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一般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问法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问法二:这④⑤两段能否调换顺序?答题思路:1.表态:不能2.概括两段的内容(某段写的是...另一段写的是...)3.这两段是按照...顺序写的(和第X段的内容相呼应,或者与下文中某段内容呼应),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4.所以不能调换。二、说明结构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答题模板:不能调换,因为A段写的是……,B段写的是……,两段是并列/连贯/递进/总分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三、标题作用标题作用标题①标题是否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②点明说明对象(事理)是XX③点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④标题运用哪种修辞四、句段作用(重点关注首段作用)考题类型本文以……开头,有什么作用?第一段引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开头段1、引出说明对象(事理)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交代说明对象的XX特征4、说明方法5、参考四格图结尾段1、补充说明……2、说明方法3、使说明更全面、更严谨4、参考四格图说明文中的主观题【提问方式】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会AI控制人类吗?为什么?2.林徽因说,颐和园的精华在后山。有关部门请你撰写一则30字以内的广告词,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后山。【解题思路】1.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体现自己的价值观;2.结合综合性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答题,联系现实,提出的方案、建议等要具有可行性,不能是无用的空想;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语言简洁流畅,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典型例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与地幔的“亲密接触”李鹏①从2015年12月中旬开始,来自美、英、中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乘坐一艘名为“决心”号的大洋科学钻探船,在一处叫作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开始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洋钻探,世界多国的科学家们开始了给地球做“腹腔手术”。②大洋钻探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腹腔手术”。从漂浮于茫茫大海的船上,伸出几千米长的钻杆,穿过海水找到确定的洋底位置,向下钻进千余米的孔,再把孔里的岩芯取到船上,这一钻探过程难度极大。③根据本轮大洋科考的规划,“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最终目标就是钻穿地壳,“触摸”地幔。为何要钻探到地幔?也许很多人并不太明白。④地幔位于地壳下面,穿过莫霍面就是(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它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迄今位置由于人类尚未能直接从地幔取样,因此对其知之甚少。⑤神秘而庞大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在2013-2023年度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提出的科学挑战中,地球深部过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无不与地幔息息相关。⑥“决心”号计划通过3个航次的大洋钻探,即在亚特兰蒂斯浅滩重新钻一个孔,目标是分三步钻穿地壳,直达壳幔边界。本航次的目标是钻取1300米的岩芯,获得记录地球生命历程的材料。最终目的是想打穿地壳与地幔的边界即莫霍面,从而得以零距离“触摸”地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取珍贵的研究样品和科学数据。⑦对于本轮科学家们计划计划“触摸”地幔的钻探计划,网络空间中也是非议纷纷,甚至有人认为科学家们的举动太大胆,担心这种腹腔手术会给人类自身带来危险,比如说引发火山爆发。⑧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截至目前,科学家共在全球大洋钻了3000多个孔,从来还没有导致火山爆发等危险的事情发生。尽管本轮钻探要超过以往,最终达到地幔,但由于钻探的都是坚硬的岩石层,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就是“触摸”到地幔也没有问题,研究发现,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尽管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也就是上地幔的顶部也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在岩石圈中钻孔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种“腹腔手术”不会导致地球“肚子”里的岩浆喷发出来。⑨地幔深处还藏着哪些秘密?⑩21世纪初,日本东京技术学院的科学家猜测,地壳下面的地幔里很可能有水。为了证实这个猜测,科学家做了个模拟的“下地幔”。下地幔是距地表650~2900千米的部分。根据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模拟后发现,模拟下地幔中的物质里水含量占了0.2%。基于这个实验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的水是地表水的5倍多。⑪更为神奇的是,地幔竟然可以“吃石头,吐钻石”。目前地球大部分钻石均来自地表下不到19千米的地方。那里的钻石有着与地表岩石相同的组成成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地壳变动,把地表的岩石带到了较浅层的地幔,在那里,地幔内部的特殊环境把部分岩石“变成”了钻石,后来部分钻石又被一种叫做金伯利岩的岩石带到了地表。金伯利岩一直是人们寻找钻石的“指标岩”。但是地幔深处储水量巨大和地幔“吃石头,吐钻石”的神奇事儿只是根据目前对地球观测的研究的推测或者模拟分析,其可靠性如何还有待未来的深入研究。⑫另外一个急需探知的秘密是,碳这个非常普通的元素在地球深处会具有何种性质。最新的研究发现,碳氢化合物这种能源物质在地球深处可能以无机化学的形式和形成过程产生,而不仅仅是由植物和动物的化石遗骸产生。如果能够解开这个惊天秘密,那么,未来人们就会找到一条新的制造能源的途径。⑬这些年来,不少科学家们一直在猜测,地球深处是否存在其他不为所知的生命形式。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在地球表面下1600米左右的地方,还存在着微生物,尽管那里的温度非常高;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些细菌竟然可以生存在高达2万个大气压的环境里。科学家因此怀疑,在更深的地球深处,还藏着存在包括另类生命形式等在内的诸多秘密。⑭在地球科学家们看来,不断发掘地球内部的秘密,对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环境,对新资源开发和生命探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说说你对题目“与地幔的‘亲密接触’”的理解。2.根据课文填空。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依次说明了什么是大洋钻探——网民对钻探的担忧是多余的——四个问题。3.“大洋钻探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腹腔手术’”中“可能是”三个字能否去掉?为什么?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具体说说地幔藏着哪些人类急欲探知的秘密?【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类利用大洋钻探,从而得以零距离“触摸”地幔,直接获取珍贵的研究样品和科学数据的方式及过程。2.逻辑顺序本次大洋钻探的目的地幔深处的秘密3“可能是”表示不确定,是根据已知作出的判断,有排出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了,就变成了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4作诠释(列数字不算对)。准确说明了地幔的位置、厚度及构成。5(1)地幔里是否有水(2)地幔是否可以“吃石头,吐钻石”。(3)碳元素在地球深处有何种性质。(4)地球深处是否存在其他不为所知的生命形式。巩固练习巩固练习2冬眠的奥秘张劲硕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朗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答案】1.(3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2.(2分)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3.(3分)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4.(5分)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6分)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巩固练习3巩固练习3我们生活中的那只“羊”①12年生肖一轮回,今年又值羊年。进入中国文化中的那只“羊”,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家畜,更像是一个文化灵物。他被人们附着了诸多观念,如吉祥、美好、公正等,具有了多样化的象征意义。②首先,羊是吉祥的象征。被史学界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国宝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件商代青铜方尊。尊是商代大型盛酒器,用作祭祀礼器。在商代人的观念中,“羊”通“祥”,寓意吉祥。把牺尊铸成羊形,除了有把吉祥献给祖先、神灵之外,恐怕还有对羊等家畜兴旺的一种精神祈求。③此后,羊为祥瑞的观念一直深浸于中国文化之中。每逢岁首,中国人多言“三阳开泰”,以示吉祥。由于“羊”与“阳”通,民间或书作“三羊开泰”,或绘作吉祥图案。传统的图案则绘3只羊在阳光下吃草来表示,有好运即将到来之意。又如,广州市“羊城”之说的由来,也与羊兆吉祥有关。相传周朝时此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向上天祈求,感动了上苍。5个仙人骑着口衔谷穗的5只羊降临此地,将谷穗赠与人们,并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5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了人间。④其次,羊是美的化身。按《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或说“羊大为美”,或说“羊人为美”,或说羊的美质在于“交换”,用羊作为等价物,可以换回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⑤也有研究者认为,人们之所以以羊为美,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羊生小羊,胞胎出母体后,母羊咬破胞衣,小羊羔从里面挣脱而出,这种胞胎的产育滑溜顺利,母羊没有太大的痛苦。人类的生产过程则不同:婴儿先在母体中挣破胞衣,四肢伸张,形体变大,母亲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所以,人们就希望人类生产如羊般的顺利。⑥第三,羊代表着公正。獬豸(xièzhì)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其原型是羊。“獬豸,一角之羊也。”其形状如羊,额上一角,双目有神,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墨子》中就有关于齐庄公让獬豸来断案的故事。⑦有学者研究指出,法制其实起源于远古的游牧部落。其原初的情境是:判案都在祭祖的祠堂内进行,让那些作案者在祖先神灵的威慑下产生悔过之心。獬豸的原型其实是佩戴羊角和羊面具的巫师。由于獬豸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后世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又称为“獬豸冠”。1.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羊”的文化象征意义?(2分)2.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找出关键性词语。(2分)3.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2分)4.2015年又值羊年,一些“十羊九不全”的“羊年厄运”说法也悄悄在民间流传开来。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案:(1)羊是吉祥的象征;羊是美的化身;羊代表着公正。评分说明:答对得2分,答对两方面得1分,只答一方面不得分。(2)逻辑顺序。首先、其次、第三。评分说明:顺序1分:关键词语全对得l分,答错或答不全不得分。(3)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人生产的疼痛和羊生产的顺滑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人们以羊为美的原因。(或突出了人们以羊为美的原因是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或人们之所以以羊为美,源于古人对羊生产过程的崇拜。”)意对即可。评分说明:说明方法1分;解说作用1分。(4)这种说法毫无道理。首先,“羊”通“祥”,寓意吉样,羊是吉祥的象征。其次,羊是美的化身,按《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因此,羊是美与善的化身。“羊年厄运”的说法是毫无依据的。评分说明:观点鲜明,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得2分.只有观点,没有说明不得分;只有说明没有观点得1分。巩固练习巩固练习4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方舟子①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也常这样提醒,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理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②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温常压下一升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一升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③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形咸硬水。而实际烧水过程中,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④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水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每隔20分钟左右自动加热一次。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经过实验,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按亚硝酸盐计算,人要吃下大约O.2克才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相当于喝下了几万升这种水。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⑥即使是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生活常识我们也不应该轻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把水多煮沸几次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如果担心饮水机的几十次、上百次反复加热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盐的话,那么也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让饮水机的加热持续开着,只:在需要饮用时再打开,或者干脆直接饮用凉水(桶装水本来就可直接饮用),这样能节省能源,更环保。(有删改)文中说明了一般认识中的水反复烧开不能喝的三种原因,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2.全文在说明中使用了顺序;第②段主要使用了的说明方法。(3分,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1)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