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B)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
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
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
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
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
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
《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
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
楼”意象的影响。
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
诗文共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虬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
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
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
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
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淑”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
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
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
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药祸”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
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
含了传作者的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
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
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
情倾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
唐派,但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
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
(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
材料二:
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栗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
甫,李白、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
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
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
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里
主栗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
很好的诗词。
《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
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
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
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
其中写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缱
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
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乱扑行人
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
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
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球”。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
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
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
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
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这些诗词配
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
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
篇第一首诗词是《顽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
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展峰下那块石头是当时女娟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这个顽石
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
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
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
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
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
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
(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
是其出处。
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
作作者的诗学理论。
C.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
的价值。
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
生活遭遇。
2.依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
合她的个性特点。
B.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
期的诗歌。
C.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
己情感的诗。
D.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
写作目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十三回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
夕》o
B.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
室名)的诗话”。
C.小说第五十回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是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
D.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
人,余香满口”。
4.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
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在《红楼梦》的诗词运用方面,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活着(节选)
余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
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
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
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
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
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
我说:
“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
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
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
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
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
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
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
了眼泪。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
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
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
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喇喇地流
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
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
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
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
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
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
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文本二:
活着(节选)
张先许绿伦
[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
福贵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
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
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
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
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
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
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
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
福贵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
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
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
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
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
二喜(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
福贵呱呱,呱呱!
二喜您怎么了,肚子疼?
福贵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
二喜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
福贵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
[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
二喜没娘的娃娃哭了!
福贵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
[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
[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
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
味。”]
二喜爹,别再伤心了。
福贵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
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
二喜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
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
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B.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
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
C.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
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
D.“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
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
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
B.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
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
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
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
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
8.结合文本一、二,请从语言和情节两方面概括分析剧本改编的特点。
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
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
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
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泠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孳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文段二:
太史公日: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日: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
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椿」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
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盂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与“凶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凶”意思相同。
B.“邻国之民不加少”与“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
“加”意思不同。
C.“涂有饿孳而不知发”与“刀刃若新发于硼"(《庖丁解牛》)中的“发”意思相
同。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主张不符合所到之国的需要,是因为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
能,而他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
B.梁惠王面对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的现实,内心很茫然,迫切想知道原因,这是
他信服孟子的主张而实施仁政的心理基础。
C.从选文看,孟子的仁政学说,是由“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部分组成的,孟
子更强调后者,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衣帛食肉”。
D.太史公认同“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的观点,并认为天
子和庶人好利的弊病有所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⑵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14.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从哪些角度提出了使民加多的办法?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苏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①。
[注]①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
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其意而用之。
B.下片前三句写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的情景,长安落英,故关飘絮,兵士列队相
迎。
C.词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用反问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情感。
D.全词以人物行为作为结构线,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诗,发自肺腑,情真意
切。
16.词的开头写到“一曲阳关情几许”。确实如此,本词揭示了人世间多种美好珍贵
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
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景象","。
⑵孟子认为,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那么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
⑶诸子散文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些成语还可从中追根溯源,比
如“,”等就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
费者购买后只需栗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I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
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①,例如:
“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
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
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
②o
“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起码的行业操守,
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
③,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
选择权的侵害。
由此看来,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
的不懈攻关,需栗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
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
毕竟,预制菜到底“香”不“香”,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框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①o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
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品茶之风仍然盛行,汉族还有以茶代礼、以茶
会友的习俗,潮州工夫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
作为中国茶道的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
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中国的饮茶文化尤为注重②,当客人来访,可在征求客人意见后
选用合适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泡茶前要认真清洗茶具。以茶敬客时,要注意茶叶
的适当拼配。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要注意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随喝随添,使茶
水水温适宜,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一杯茶水,凝聚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
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
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
高尚的艺术境界。因而,中国人热衷于茶艺,不仅是喜爱茶的味道,
③o
21.下列子中的“风”和文中画横线的“风”含义相的一项是()
A.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
B.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C.作家水运宪在长沙雨花区采风,用独特视角探寻雨花创新发展的文化价值。
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民日报》在评论网上“新集体生活”时说: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
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栗
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
材料二: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
的。
——培根
上述材料能引发我们对“规则”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
《闺月》才是其出处"理解错误。由原文“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
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
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
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
小说基调”可知,作者并没有否定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只不过提到韦庄的《闺
月》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
B.“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者的诗学理论”错误。由原文“虽然《红楼梦》
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
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可知,说法太绝
对。
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理解错误。由原文“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可
知,这是叶嘉莹引用的苏东坡的词。
故选Co
2.答案:B
解析:B.“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说法太武断。结合材
料一第四段可知,原文只是说“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
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是说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并不
能得出“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诗歌”的结论。
故选Bo
3.答案:D
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
D.“《会真记》(《莺莺传》)”和诗词没有任何关系。
故选Do
4.答案:①鉴赏诗中的意象。叶嘉莹抓住意象“柳絮”赏析《唐多令》。②结合自身
体验帮助理解诗句。在理解“一团团逐队成空”意境时,叶嘉莹想到了自己大学时期
见到的有关柳絮的情景。③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理解诗句时,想到了林
黛玉的身世。④从炼字或炼词的角度加以赏析。抓住“空缱绻”的“空”来分析句意
和情感。
解析:结合“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可知,鉴赏诗歌,首先要鉴赏诗中的意象。
结合“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
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
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空'”可知,鉴赏诗歌,可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
结合“'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
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可知,鉴赏
诗歌还需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
结合“‘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
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可知,鉴赏诗词还需从其用词上进行赏析,叶
嘉莹从“空”字上,读出了柳絮漂泊无人怜的命运,恰似林黛玉的人生。
5.答案:①使《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②对诗词的使用能够信手拈来,不
落俗套。③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④能够写出表达
自己真情感的诗词。
解析:结合材料一“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
的影响”,可知结合材料一“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
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o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
《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可知,曹雪芹自身
的才识学养使得《红楼梦》中的诗词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结合材料一“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
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
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可知,曹雪芹自身
的才识学养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
结合材料二“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
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
得他能够按照小说中不同的人物个性写出不同的风格的作品。结合材料二”这些借书
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
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
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可知,曹雪芹自身的才识学养使得他能
借用诗词写出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
6.答案:D
解析:D.“对凤霞的死亡表现淡定”表述有误,根据文中“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
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
天两夜没回家了”可知,家珍内心应该明白凤霞出事了,只是她内心已经麻木,没有
强烈的反应。
故选Do
7.答案:C
解析:C.“两个文本的语言都采用……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错误,文本一描
写了自然环境,但是文本二包括舞台说明都没有自然环境的描写。
故选Co
8.答案:(1)从语言看:
①剧本改编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基本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矛盾冲突。凤霞的
死,以及她的死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是通过福贵和二喜的对话体现出来的。
②同时也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有一些必须呈现的内容,可以通过舞台说明来体现,
比如加入的苦根的声音,周围的环境等。而小说主要通过叙事性语言来讲述故事。
⑵从情节来看: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故事
集中在福贵和二喜拉着凤喜回家的路上这一时空范围内。而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可以从凤喜的死,持续到她入葬,空间上也从经历了医院一回家路上一凤喜家一
富贵家一墓地的多次转变。
解析:从语言看:
剧本的人物语言主要是通过台词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如“多费些力气,就会少
想些凤霞”表现了二喜对凤霞深厚的感情,再比如“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
近了,就不会哭”“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
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等。因此,剧本更注重人物
的台词,凤霞的死,以及她的死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是通过福贵和二喜的对话体现出
来的。
另外,由“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灯光亮起”等句可
知,剧本改编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
而小说的人物语言多为叙事性语言,如“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
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
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
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
了”。
从情节来看:
由文本二可以看出,情节的发展全部在舞台上,“舞台一片漆黑”说明是夜晚,“灯
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
传来一片蛙鸣”说明情节发生在白天,因此,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
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
而小说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文本一可以看出,故事最初在医院,然后在回家
的路上,然后在二喜家,最后在福贵家。
9.答案: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
②让“我”充当人生悲剧和不幸经历的讲述者,就是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
件,情节上不仅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叙述上也没有任何隔阂,情节叙述可以流畅而没
有阻挡。
③让“我”充当故事经历者,让作者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
接抒发,抒发福贵对于失去凤喜的痛苦,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
解析: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如“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
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
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
响……”“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
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等。
由“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
氧气瓶”“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等句可知,文本一
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讲述“我”走后,凤霞大出血,讲述二喜背着凤霞回家,讲
述家珍见到凤霞的痛苦情景,以“我”的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情节的叙
述没有任何阻挡。
“我”不但讲述故事,而且“我”本是故事的亲历者,“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饱
受“活着”的煎熬,“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
死在自己生孩子”“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
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等句子抒情达意没有任何阻挡,写出了“我”失去亲
人的痛苦。
10.答案:B
解析:句意:通晓道之后,便去游说以求侍奉齐宣王,宣王不能任用他,于是他到了
梁,梁惠王不实行他的主张,认为其主张不切实际。
其中,“用”的意思是“任用”,动作的发出者是“宣王”;而“适”的意思是
“到……去”,动作的发出者是“孟子”,故“用”和“适”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
ADo
“所言”是所字结构,指“孟子的主张”,作“果”的宾语,故应在“所言”后断
开,据此排除C。
故选Bo
11.答案:C
解析:A.“凶”均解释为: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句意:河内遇到饥荒。/年成不好时
还避免不了饿死。
B.第一句“加”解释为:更。句意: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第二句“加”解释为:施
加。句意:施加军队来攻打它。
C.第一句“发”解释为: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句意: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
粮仓赈济百姓。第二句“发”解释为:磨过。句意: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
磨出来的一样。
D.“意思相同”说法错误,两者意思不同。第一句“退”解释为:返回。句意:于是
他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经》《尚书》。第二句“退”解释为:
使……撤退。句意:烛之武使秦兵撤退。
故选Co
12.答案:A
解析:A.正确。
B.“这是他信服孟子的主张而实施仁政的心理基础”说法错误,结合文段二“适梁,
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可知,梁惠王没有实行他的主张,认为
其主张不切实际。
C.“孟子更强调后者”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衣帛食
肉'”逻辑错误,文中说的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由此可知,应该先是百姓“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后才是“王道之
成”。
D.“并认为天子和庶人好利的弊病有所不同”说法错误,原文“自天子至于庶人,好
利之弊何以异哉”的意思是“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有好利的弊病,有什么区别
呢”,应该是没有区别,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o
13.答案:(1)慎重地办理学校教育,把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⑵齐威王和宣王任用孙膑、田忌这些人,使国力强盛,各诸侯国纷纷东来朝拜齐国。
解析:(1)“谨”,慎重、认真地兴办;“申”,反复强调;“颁”通“斑”,须发花
白;“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道路负戴”。
⑵“徒”,……的人;“东”,向东而来;“朝”,朝拜。
参考译文:
文段一: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算是)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
到黄河以东的地方,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收成不好,也是这
样。看看邻国的政务,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
多,为什么呢?”
孟子说:“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吃不完;细网不进池塘,鱼鳖吃不完;
砍伐树木按一定的季节,木材用不完。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能让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
端了。”
“五亩住宅的场地,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里),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
织品做的衣服了;畜养鸡、狗、猪,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
了;百亩的田地,不要侵占耕种的时间,几口之家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
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
着或顶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织品做的衣服、吃上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
这样却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没有这样的事。”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
粮仓赈济百姓,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这与刺人把人杀死
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
都会来归顺了。”
文段二: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
时,总免不了放下书感叹一番。说:唉,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啊!孔夫子极少谈
论利,就是为了时常防范祸乱的根源。因此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来行事会带来很多
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有好利的弊病,有什么区别呢?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师从子思的弟子。通晓道之后,便去游说以求侍奉齐宣王,
宣王不能任用他,于是他就到了梁,梁惠王不实行他的主张,认为其主张不切实际。
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富兵强;楚国和魏国也都任用
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使强敌削弱;齐威王和宣王用孙膑、田忌这些人,使国力
强盛,各诸侯国纷纷东来朝拜齐国。当时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
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却称领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而
与他所游说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不符。于是他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书》,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14.答案: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
从保民、教民等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
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翻译大
意,再进行概括。
“王道之始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具
体措施有“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湾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义”。
15.答案:B
解析:B.“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出现的画面”错误,应该是作者想象张元康到家时
的情景。
故选Bo
16.答案:①友情。“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透露出作者对张元康离去的不舍;“回
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写张元康回望分手之处,不见孤城,只见霖雾,对词人留恋
思念。二人友情真挚深厚。
②亲情。“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还写出了张氏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即使用“白
马”,“皂貂”等贵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用王
文度借喻张元康,表现了张氏父子的深挚关系。父子亲情动人心弦。
③乡情。“渐见靴刀迎夹路”,词人想象张元康到家时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高
官,列在道路的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同乡之谊感人肺腑。
解析:“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写张元唐要去前往秦川省亲,“白马皂貂
留不住”写诗人想要留住友人,为此不惜献出白色骏马、黑貂制成的袍服,遗憾的是
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张元康离去的不舍。“回首处。孤城不见
天霖雾”写回望分手的地方,因为天飘降霏霏的雾,看不见孤城。这两句想象中自己
与对方分手后的景物,凤翔城将看不见了,所能见到的是“天霏雾”,所能留下的是
天际的空旷,对词人的思念,颇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伤感。表现张元康对词人留
恋思念。
由诗歌标题可知,此时张元康要回到家乡前去省亲,“白马皂貂留不住”写诗人想要
留住友人,为此不惜献出白色骏马、黑貂制成的袍服,遗憾的是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
啊。从中可以看出张氏孝顺父母,义无反顾,这些贵重物品厚待,也“留不住”友
人。“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运用典故,王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
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而文度当时已有儿女
了。诗人想象张氏到家后,出现如“风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泪流满面,或相对无言
的镜头。这是不同寻常的父子关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国传统人伦美的血统关系。
表现了父子亲情。
“渐见靴刀迎夹路”中,“渐见”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
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这个镜头与“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的美景
相叠印,想象张元康到家时众多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归乡的高官,整齐地列在道路
的两旁,用隆重的礼仪迎接。从中可以看出同乡之谊。
17.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零;
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⑶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累,批隙(郤)导薪,官止神行,庖丁解
牛,新硼初试,善刀而藏)。
解析:
18.答案:①比比皆是;②参差不齐;③浑水摸鱼;
解析:第一空,根据原文“例如:'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图不
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可知,此处是说生活中,人们对预制菜也有很多顾
虑。故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第二空,根据原文“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
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可知,此处是说产品质量的水平不一,故可填“参差不
齐”。“参差不齐”的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玻璃订购协议
- 还建房屋买卖合同的补充协议
- 违章行为自白书
- 速递物流合同
- 配电箱购销合同的信用证融资
- 酒类采购合同示例
- 重建信誉我向同学保证
- 钢筋工分包合同条款范例
- 铁粉购销协议样本
- 银行短期借款协议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 构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通评价体系研究
- 空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T-NAHIEM 96-202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配置标准
- 儿童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查房
- 个人简历电子版表格下载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考英语3500词汇(诵读加记忆)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实施计划
- 半导体智能制造与工厂自动化
- 设备的前后期管理与改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