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县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沙县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沙县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沙县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沙县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沙县2024年中考生物押题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与疾病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一甲亢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一侏儒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一糖尿病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一巨人症

2、关于青春期的行为习惯要求,不恰当的是

A.合理膳食,认真学习B,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文化活动

C.自主独立,我行我素D.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意识

3、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A.天热出汗

B.谈虎色变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4、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

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肝癌形成一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有关

B.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C.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但不发生转移

D.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5、如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1234

叶表

A叶肉叶脉

片皮

B纲目科种

藻裸

C苔薛蕨类

类子

动无脊椎动恒温动家

D

物物物鸽

A.AB.BC.CD.D

6、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有(

A、根、茎、叶B、根、茎、叶、花、种子

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D、根、茎、叶、果实、种子

7、在流感爆发期间,很多人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以防止疾病发生,注射疫苗和在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

8、珍尼•古道尔是英国的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的动物保育人士,她长期致力于黑猩猩的研究。她用观察法

研究黑猩猩的行为,是让它们处于()

A.实验条件下B.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

C.养殖条件下D.自然状态下

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分子生物学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B.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C.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无机物到简单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命起源学说

D.对几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就能总结出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

10、受精卵最初分裂形成的细胞是球形的,而组成人体的细胞形状却多种多样。这是因为细胞发生了

A.生长B.分化C.分裂D.衰老

11、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浅水中D.陆地上

12、下图是光学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可用于DNA鉴定,而②、③则不能

B.图中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C.图中③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

D.图中④能运载①、②、③,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13、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水循环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D.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只在白天进行

14、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增加吞噬细胞数量C.特异性免疫D.预防神经炎

15、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格健壮,身体没病的人就是健康的人

B.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促进健康

C.OTC表示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

D.发现煤气中毒者,应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再关闭气源并将病人转移至通风处

16、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一样

D.春季早播前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B.不安全性行为会传播艾滋病

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会感染此病

18、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19、如图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C.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④上升镜简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20、小新同学的妈妈因病手术,他为妈妈准备了以下营养品,其中最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

A.香蕉、苹果B.牛奶、鸡蛋C.巧克力、橙汁D.面包、饼干

21、动物多样性不包括的是()

A.遗传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2、如图表示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对的基因Aa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B.一对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

C.若A基因来自母方,则a基因来自父方

D.这是一个体细胞

2。3、图为细胞-的某项生g理活动过-程,有国关描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裂

B.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化

C.图中前后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D.图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24、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应等于()

A.血压值B.心输出量C.心率D.每搏输出量

2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D.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一茎一叶”

26、根据心脏的结构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主动脉

上腔静脉w(早——肺动脉

/肺静脉

匕尺〜七丁3左心房图中所示的左心室和右心室中,_______的壁较厚。图中与左心房相连的主要

右心房产"/'#**左心交

右心空。一:、;

下腔静脉——

血管是o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液循环包括循环和肺循环。经肺

循环后,血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o

27、某中学对本班家族开展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家族•父母。家族学生性状及数量,

分组,:性状。散品^卷舌•不融舌•,

一箱卷舌一不能卷舌。1”1g5。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显性基因A控

一i册能卷舌・35“233

三均为不靛卷舌•5-85/

制卷舌,隐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在第二组家族的父母中,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为;第三组中不能卷舌

个体的基因组成为o属于第二组的小明家的父母均为独生,在去年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后,小明父母打

算再生一个小孩,则小孩为男性的可能性为,属于能卷舌的概率为。

28、小明对家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这一性状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家族遗传关系图谱(如图)。若相关显性、隐性

基因分别用D、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图中3

和4的大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8的大拇指也不能向背侧弯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8的基因组成为Dd

的可能性是o姑姑为小明生了一个小表妹9,由图可知,9的基因组成是o图中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其中X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填序号)。小明每次问妈妈“妹妹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总是开玩笑地说是路上捡

来的。但他心里明白,妹妹是在母亲的内发育成成熟的胎儿后,从母体分娩出来的。

29、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科学家实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

裸露地每小时吸收降水仅为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在裸露地面,约为55%

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据专家测

算,一片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二百万立方米的水库.树木能吸收大量降水的结构是,它与吸水相适应的

结构特点有,植物能大量吸水的动力来自于,这种功能进行的主要部位是.通过学习,你认为森

林的主要作用是(至少答出三点):.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何感想?.

30、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侧,毗邻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这里峰峦起伏、树木苍翠,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殿

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是昆明人爬上旅游的胜地。登山路上一路前行,不仅可以俯瞰碧波荡漾的滇池,呼吸清

新空气,还可聆听百鸟歌唱,赏山间野花,颇为惬意。西山植被茂密,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以

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据统计,西山所分布的植物共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

(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资料显示,西山属于____生态系统。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资料中提到的裸子植物的有o

(3)竹属于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相比,除子叶的数量不同以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中一般具有。

(4)西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的植物不同,山体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部是针叶林,这说明了对植物分

布的影响。

(5)资料中提到的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小的是o

31、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把荒漠植物的抗旱基因导入到苜蓿中,培育出抗旱耐盐碱的苜蓿新品种,进而成功地改良了大面积的

盐荒地。

资料二: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的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研究人

员将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一个抗寒苜蓿新品种。

资料三:苜蓿花的颜色由一对基因T、t控制,下表是关于苜蓿花色的两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子代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组号亲本的性状

紫花白花

①紫花X紫花301101

②白花X白花0268

(1)资料一中抗旱耐盐碱的苜蓿新品种的培育运用了技术。资料二中不抗寒苜蓿搭载卫星而产生的抗寒变异

属于(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苜蓿成功改良大面积盐荒地的事实,反映了生物能够环境。资

料三中,苜蓿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结果分析,其中_______是显性性状。第①组实验中的子代紫花苜

蓿的基因组成是0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人体内的几种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如下表所示:

激素症状

生长激素幼年时分泌过少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幼年时分泌过少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成年后分泌过多甲几

成年后身体内碘合成不足大脖子病

胰岛素分泌较少时胰岛素

【详解】

A.成年以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故A错误。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故B错误。

C.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C正确。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故错误D。

故选:Co

【点睛】

熟练掌握激素的缺乏症及常见的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的例子。

2、C

【解析】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变强,渴望交流和友谊,易冲动并富于幻想,性意识萌动并表现

为初期的与异性琉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正常的心理变化。

【详解】

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认真学习是良好的行为习惯,A不符合题意;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良好的行为习惯,B不符合题意;

自主独立,我我行我素,不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发展健康,C符合题意;

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意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D不符合题意。

【点睛】

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特别注意掌握青春期的卫生清洁问题,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项变化,寻求

父母、老师等的帮助,树立正确的观念。

3、B

【解析】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

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

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

天热出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见酸梅,分泌唾液,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C、

D不符合题意;

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4、D

【解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乙肝属于

传染病,乙肝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

【详解】

肝癌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在平时大量的吸烟喝酒,就可能会导致肝脏营养出现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肝

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肝癌的发生。经常使用抗生素类的激素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引起肝癌,A错误;

肝癌属于一种内科疾病,没有传染源,不会传染的,由肝炎引起的肝癌会传染,B错误;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

分裂并发生转移,C错误;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比例,40%的癌症患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不得癌症的,40%

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20%可以带癌生存,这种4:4:2的比例充分说明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D正确。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病的特点,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

5、B

【解析】

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4到1是一种从小到大的关系。

【详解】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肉、叶脉、表皮属于并列关系,A错误。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B正确。

藻类、苔群、蕨类、裸子属于并列关系,C错误。

家鸽属于脊椎动物,D错误。

6、C

【解析】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也是经受精卵的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解答:答: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

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

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故答案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应选Co

点评:本题主要是针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的考查.

7、D

【解析】

注射的流感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

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

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点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

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

8、D

【解析】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

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

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做到: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故选:D。

【点睛】

了解观察法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

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生

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

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A.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

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所以利用分子生物学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故A正确。

B.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鸟的翼、鲸的鳍、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说明它们

属于同源器官,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故B正确。

C.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

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c正确。

D.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由鱼类的一心房一心室,到两栖动物的两心房一心室,到爬行动物的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

有不安全的隔膜,再到鸟类和哺乳类的两心房两心室,由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可知,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等到高等。因此,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能直观说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而不是从水生到

陆生的进化趋势,故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10、B

【解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

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

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由小变大的过程,而细胞的形状不变。

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细胞分化使细胞形状不同。

细胞分裂使细胞分裂数目增多,而细胞的形状不变。

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功能退化的过程,而细胞的形状不变。故选B。

【点睛】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1、B

【解析】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

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

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

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

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

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Bo

【点睛】

此题考查了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原始海洋。

12>D

【解析】

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血小板,③是白细胞,④是血浆。

【详解】

A、①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无细胞核,没有遗传物质,不能用于DNA鉴定,A错误。B、②是血小板,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B错误。C、③是白细胞,①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主要功

能是运输氧,C错误。D、④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要求学生要熟记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

能。

13>D

【解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

增多,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

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正确;

C、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

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去,C正确;

D、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以及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D错误。

【点睛】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直是重要的考点,要理解掌握。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

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

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所以为了预防肺结核,在婴儿刚出生时就接种卡介苗,这一措施属于

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卡介苗只对结核杆菌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取作用;同理,乙肝疫苗只对乙

肝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取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难度一般,属于了解层次要求。

15、B

【解析】

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详解】

A.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

状态,A错误。

B.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促进健康,B正确。

C.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

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C错误。

D.发现煤气中毒者,应首先关闭气源,再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拨打120急救电话,将病人转移至通风处,对于呼

吸暂停的中毒者,应尽早进行人工呼吸,D错误。

【点睛】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6、A

【解析】

(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

(3)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

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

A.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A正确。

B.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

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C.刚刚收获的粮食需要晾晒为了减少水分,抑制种子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中耕松土--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晒干储存的原理和中耕松土的原理不一样,C错误

D.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利于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选Ao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种子萌发等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7、D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源等。

【详解】

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A正确。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B、C正确。

空气、饮食、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错误。

故选:D。

18、B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故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

同构成生态系统,A正确;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一组织一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一组织一

器官一系统-动物体,草属于植物,无系统,鼠属于动物,有系统,B错误;

C、鹰和蛇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高级消费者,处在不同营养级鹰以蛇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

鼠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来自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归根到底源于太阳能,D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

19>B

【解析】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详解】

A、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英文

字母“上”时,看到的物像是“丁”,故A错误;②当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时候,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

压碎了玻片标本和损伤镜头,故B正确;③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外界的

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强,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故C错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

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

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20、B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

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某同学的妈妈因病手术,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奶、

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应该注意补充。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o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重点了解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1>B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

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

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

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

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

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

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的是生物数量的多样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2、B

【解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A正确;一对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错误;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

果A来自母方,则a一定来自父方,C正确;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图示就这是一个体细胞,D正确。

23、B

【解析】

此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

的结果是产生不同的组织。

【详解】

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

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B.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

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就叫做组织。

C.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

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

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信息从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

出答案。

24、C

【解析】

心率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是每分钟的是60〜100次。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税动脉

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详解】

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脉搏是心脏射血时血液对动脉血管产生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数相等。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

(1分钟)内跳动(收缩舒张)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应等于心率。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脉搏和心率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产生的原因。

25、C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详解】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尖从下至上分别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

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的效率。成熟区内还有导管,导管主要负责向上运输水和无机

盐。茎和叶内都有导管,它们是相通的,所以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一茎一叶”。植物体内负责运输营养物质的

管道除了导管,还有筛管,筛管的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理解和掌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26、(1)左心室

(2)肺静脉

(3)体

(4)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解析】

试题分析:(1)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

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

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

厚的腔是左心室。

(2)观察图示可知,与左心房相连的主要血管是肺静脉。

(3)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

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4)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由

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考点:心脏的结构特点及相连的血管;血液循环。

27、相对性状Aaaa1/2或50%3/4或75%

【解析】

⑴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

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

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1)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卷舌,隐

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在第一组家庭父母中,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

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的;因此从第三类父

母都能卷舌,而子女非卷舌;得出非卷舌是隐性性状,卷舌是显性性状。

(2)属于第二组的小明家的父母均为独生,在去年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后,小明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小孩,则小孩为

男性的可能性为1/2;小明父母的基因型为Aa,故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故能卷舌的概率为

3/4o遗传图解如图:

父亲母亲

子代的性状能卷舌能卷舌能卷舌不能卷舌

75%25%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8、拇指能向背侧弯曲遗传50%Dd或dd2子宫

【解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

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

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1)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第一代双亲一个不能弯曲,另一个能弯曲,第二代4、5均不能弯曲;或者根据第二代3、

4均不能弯曲,而第三代7能弯曲,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图中3和4的大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而子代8的大拇指也不能向背侧弯曲,体现了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图中3和4的大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7为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隐性

性状,若相关显性、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则7的基因组成是dd,分别由亲代3、4各提供一个基因d,因此第

二代3、4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号拇指不能弯曲4号拇指不能弯曲

父母的基因

生君编息的基因

受精卵的基因

子代的基因型

DDDdDddd

子代性状

拇指不能弯曲拇指能弯曲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8的基因组成为Dd的可能性是50%。

(3)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第一代双亲爷爷1不能弯曲,另一个奶奶2能弯曲,第二代4、5均不能弯曲,表明不能

弯曲1爷爷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2奶奶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所以第二代5姑姑的基因组成分别来自1和2各一

个,即5号姑姑的基因一定是Dd,能弯曲6号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亲代基因

生殖细胞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