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肝胎县2024届中考语文四模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纯粹镌刻贸然神彩奕奕
B.拖沓敦实侦缉颠沛流离
C.戮穿捷报斟酌出类拔萃
D.屏障弥蔓摇曳雕梁画栋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徒生,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
B.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下列文章按写作年代排列,依次为:《马说》、《桃花源记》、《儒林外史》、《岳阳楼记》。
D.始龊,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不惑之年,指三十岁;而立之年,指四十岁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亚顿的一项是(
A.炽热(chi)呵斥(he)慰箱(jie)味同嚼蜡(jiao)
B.佝偻(gou)顷刻(qing)遒劲(jin)辜然而止(jia)
C.褶皱(zhe)风靡(mi)粗牙(guang)风雪半途(zai)
D.蓦然(m立)寒噤(jin)绯红(fei)气息奄奄(yan)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我国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彭显了国家实力。
C.他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维修啊。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不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愤世疾俗名副其实荟萃痊愈B.直截了当可见一斑寒喧秘决
C.仗义直言如法炮制拖沓聆听D.流言蜚语不假思索涵养蛰伏
6.寒假里,北京某校同学参加了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
力。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晌突泉居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赵孟^有感于狗突泉美
景而作。请欣赏并完成小题。
星
♦<冼
地
>">久
信
4,
八
二
娘
斗
也
九
M期*
看
3|1不JAt
玄A
潮0
才
总
注
%站
0椅¥这幅名帖的书体是0有
4济
*4t1-大
41我%
*南
阉
舞
象
玄*
2斤-F«
磐
疗
淘
上
祗
史.
不
it手.
同学对其作了如下评价:这幅作品用笔清XI()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
典露();布局匀称均h6ng(),章法平和,温厚疏朗。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推断上面书帖中“时来泉
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句中“濯”字的意思。
提示:濯,金文笈,由,(水)、(羽毛)、(隹,小鸟)组成。
2.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
文名篇《①》,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
他创作的反映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②》、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
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3.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感受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用来比喻敬仰的
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意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人心齐,泰山移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D.仰之如泰山北斗
4.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
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5.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的文字是本期专刊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
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
《①一》中曹刿“②____,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③”的磅礴之气;
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④,⑤______”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密州出猎时“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_,
®”的报国雄心……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
音。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俄顷风定云墨色,o(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③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诗人虽居闹市但无世俗的交往打扰、恬淡自安的生活情状的句子是“,
②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的句子是“,”。
8.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依据你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给这部名著加一个副标题。简述《西游
记》中唐僧的袈裟失而复得的过程。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涣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开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
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靳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
日剧饮而归。①庞安常: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往求疗/速迷,不复得路B.而颖悟维人/湖中人鸟声俱绝
C.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潭中鱼可百件头D.下脸兰溪/故够崩寄臣以大事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3.苏轼称自己和庞安常都是“异人”,结合选段说说他俩“异”在何处?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有一种冷叫母亲觉得冷
闰忠新
①上周,我们参加一个自驾游活动。虽然已经是深秋,但那天正赶上回温,有二十一二度。太阳笑眯眯的,加上
一点风丝都没有,所以更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②八点半在广场集合,我们发现大家穿什么的都有:衬衫、薄毛衫、保暖套、呢子大衣、薄棉服……最出格的是
五十多岁的张先生,居然在厚夹克外面套上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大家不由自主拿他开涮:说他提前衰老,已经到了
痴呆的地步,不知道冷暖了。他笑着脱下羽绒服,拿在手里,却不做任何解释。
③到了目的地,我们很多人把外套扔在车里。毕竟已经十点左右,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会很热的。但张先生依旧
抱着羽绒服不撒手。有性急的小伙子开玩笑似的去抢,张先生夹紧羽绒服往前跑,惹得一大群人笑个不停。
④一路上天湛蓝湛蓝的,蓝得那么纯净,那么透明,几朵自云悠闲地飘在空中,越发显得洁白。偶尔一两只海鸥
飞过,掠过开满雪白芦花的芦苇丛,张先生忙着把这些摄入镜头。一边忙着拍摄,一边嘴里还唠叨:“有多少年没见
到这样的景色了,都拍回去,好好看看。"我们歇脚时张先生也舍不得休息。一根芦苇,一只海鸟,一朵野花,一棵
小草,都收进自己的相机。若不是我和他不太熟识,早就把他的相机抢下来藏起来了。旅游在心,他这是忙得哪门子
啊!就不能真正投入到这美景中,感受游玩的自在惬意吗?但毕竟我和他不熟,而且我本来就不爱说笑,所以,在这
一大群人中,我可能是唯一一个不明目张胆笑话他的人了。
⑤吃午饭时,张先生先是用相机拍完饭菜,然后才动筷子。大家又笑他新潮,像年轻人一样,动不动或在网上发
图,发说说什么的。他还是笑而不语。我忽然觉得张先生不是自己在旅游,似乎是……我觉得相机里面一定有故事,
但怕有“交浅言深”的嫌疑,我还是没有问。
⑥在朝阳庵门口,趁着大家都进里面,张先生喊住我,让我帮他照张相。我拿过相机,刚想照。他^了摆手,做
了一个暂停的姿势,然后慢慢地穿上拿在手中的夹克,接着又套上羽绒服,整理好头发,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摆出胜
利的姿势,示意我拍照。
⑦照完相,他立马脱下夹克和羽绒服,搭在胳膊上。也难怪,就算不动,就这样穿着这身衣服,这样的天气,都
会马上冒汗的。张先生的做法彻底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抛下“好奇害死猫”的包袱,我一路随行。他也乐得依安静相
陪,后来的景点门口,他总会让我帮他拍照。自然,每次物照前都要一一拿上他的夹克,羽绒服,然后整理好他那“八
方支援中央”的头发,就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⑧也许他看出我隐藏不住的好奇心,也是的,我的问号写满了脸上,嘴巴管得严严实实,却不由自主都从眼睛里
留了出来。终于,在照完第四次这样的相片以后,张先生自己解释了原因:我这样做是为了我的母亲。我母亲七十多
岁了,瘫痪了多年。听说我来这,很高兴。说让我多照几张相,她好再看看。母亲是在海边长大,知道这个时候海上
风大,而且很冷。非得让我多穿点。你要是不穿好,回头母亲会生气的。我最怕母亲不开心,她一不开心就会抹着眼
泪说些什么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说话不占地方什么的。这不,我这样照相,母亲看了会很开心。母亲会感叹你们这
些穿的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呢。
⑨我不由被张先生的做法深深触动。是啊,以前我们常常说笑话:有一种冷,是母亲觉得冷。如今,这却不再是
一个笑话。从小到大,哪个孩子没有因为母亲让添衣服闹过别扭,耍过小性子。只有自己上了年纪,做了父母,才真
正懂得:世界上还有一种暖,叫做母亲的疼爱!
1.第④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指出文章结尾段的表达方式,并说说其作用。
3.请你结合加点的词语对文章第⑦段加线句作简要赏析。
他慢慢地穿上拿在手中的夹克,接着又搴上羽绒服,整理好头发,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摆出胜利的姿势,示意我拍照。
4.文中多次写张先生的羽绒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12.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谈谈读书时的思考
①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文或非专业的书。二是为兴趣
而读书。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而读书。三是为学习而读书。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
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四是为研究而读书。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
为研究而读书时的思考。
②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张培刚先生在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
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论文得了威尔士奖。
③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
或体会。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
要内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三个层次是思考。
④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地细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
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
⑤读书需要平面思考。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理解书的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
样?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
特定的时空条件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
透、理解到位。
⑥读书需要总结思考。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
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新点或亮点。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
写作意图,也会有专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
考。
⑦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章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域的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
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
⑧读书需要启发思考。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
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
为什么票读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述读书时的思考?
3.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分析,所举道理论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
B.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如此考虑。
C.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
D.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与魏晋名士
①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
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
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也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
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
着大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
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②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
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
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人的视线之外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③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
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做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
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
安静。
④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然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
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
污浊官场中的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就要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⑤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
不在于通俗,而在于热闹的轰动效应,而陶渊明恰恰不谋求轰动。民众还在乎动听的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多少
放浪形骸、惊世骇俗的举动。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世俗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主流文人的关注之外。
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尽管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到了陶的影响,却还是
很少提他。
⑥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但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
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人们细细一读,发觉果真很
好。于是,陶渊明也终于成了万众追捧的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
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很多时候,大家总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在滚滚红尘中顶礼膜拜,却完全没有
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
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⑦有了卓尔不凡的高远心怀,陶渊明才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远离世俗的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
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没有被自己保持住,却独独被陶渊明给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笃
定执着,那么平静优雅。
⑧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
⑨“大化”------种无从阻遇、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
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
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
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在这一点上,陶渊明也是截然
不同于自视甚高的魏晋名士的。
(文/余秋雨,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读第①段,请简要回答可以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两个理由。
2.读第①段和第④段,说说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
(2)(他们)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
3.依据文章内容,说说陶渊明与魏晋名士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分别简要列举出4条。
4.第⑥段作者说:“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结合第
⑤⑥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语言表述
14.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特点及加点词的用法仿写一句话,长短不限。
例句:坐飞机、乘高铁、换汽车、行山路,山路蜿蜒,蜿蜒出习近平主席心系群众的一片深情。
四、写作
15.题目:这样,真好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范。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题分析】
B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神采奕奕。C戳穿。D弥漫。
2、B
【解题分析】
A项,《白雪公主》的作者是格林兄弟,不是安徒生;C项,四部作品按年代依次为:《桃花源记》、《马说》、《岳阳楼
记》、《儒林外史》,年代依次是:东晋、唐、北宋、清;D项,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3、A
【解题分析】
A.正确。B.遒劲(jing)oC.风雪载途(zai)oD.蓦然(m3)。
4、C
【解题分析】
C项的成语使用不当,“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这里用来形容外观一般的电烤箱,
不恰当。
5、D
【解题分析】
A.疾一一嫉;B.决一一诀;C.直一一执。
6、1.(1)行书晰雅衡
(2)洗、洗涤(意思对即可)
2.①济南的冬天②骆驼祥子
3.C
4.B
5.①左传②肉食者鄙③星河欲转千帆舞④会当凌绝顶⑤一览众山小⑥会挽雕弓如满月
⑦西北望⑧射天狼
【解题分析】
1.此书法写的比较放纵流动,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
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故而是行书。“晰”不要写成“析”,“雅”不要写成
“就‘,"衡”不要写成“横”。濯:从y从翟。本义:洗。
2.在老舍眼中,山东是他的第二故乡,正因如此,他对济南流连忘返,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描写济南的名篇是《济
南的冬天》。《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描写北平城人力车夫祥子的悲
惨命运。
3.A比喻伟大。B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C指的就是泰山。D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
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4.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
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不遮拦,信口开河。语境不符。
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
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鄙、转、凌、览、雕”的书写。
7、(1)①秋天漠漠向昏黑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静影沉璧④轮台东门送君去⑤会挽雕弓如满月⑥
水何澹澹(2)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②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
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璧”“澹”“庐”“阙”等字词的书写。
8、(1)示例一:一位英国医生的海外奇遇
例二:一部西方世界的官场变形计
例三:四次出海的浪漫史
(2)示例:唐僧和悟空来到观音禅院,悟空撞掇师父拿出袈裟与老院主斗宝,前来救火的黑熊精将袈裟顺手牵羊拿走。
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取回了袈裟。(意思对即可)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格列佛游记》内容情节的把握及拟标题的能力。写好《格列佛游记》的副标题,要有对小说深刻
的理解对内容情节熟练把握。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力求表达得精辟、有味、光彩夺目,能概括小说的内容,还能给
人以启迪。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内容情节的掌握概括能力。作答时要概括出起因经过和结果,点明主要人物。师徒二
人来到观音院,金池长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长老炫耀袈裟,长老顿起贪心,将袈裟借回房中观赏。金池长老为占据袈
裟,命众僧纵火,想要烧死唐僧师徒。悟空到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师父,又吹起神风,将观音院烧成一
片瓦。长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宝袈裟早已被黑风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并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
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
二、阅读
9、1.傍晚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1)后一首的“荷
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1)(3分)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杜牧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
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杨万里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
用“细草摇关”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
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
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这道题并不难,只要了解了两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描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以及什么意象则会迎刃而解。
2.试题分析:杜牧诗歌: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
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
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
这一刹那间的动态。杨万里诗歌:用了拟人表现手法来刻画形象。“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10、1.C
2.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3.庞安常异在“以眼为耳”,“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苏轼异在“以手为口”,因诗
文惹祸,虽被贬,但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启示:庞安常角度:尽管他生理上有缺陷,但自学成才,成为巧手神医,救人无数。告诉了我应该要自信乐观,发觉
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尽自己绵薄之力。苏轼角度:遭遇人生困境,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容自信、乐观旷达,活出自
己的精彩。
【解题分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
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于是,就/终于;B:超出/消失;C:大约/大约;D:居高面下/将要。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
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黄州
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狮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
顿。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的意思是:聪
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以眼为耳”是庞安常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余以手为口”的意思是“我用手当嘴巴”,这是苏轼“异”的表现。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
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从庞安常或苏轼的角度谈启示都可以。如:本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作者当
时被贬,但文章并没有透露出他的消极情绪,相反他称自己为“异人”,表现了他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
困境。
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狮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
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
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
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薪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
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
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
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11、1.景物描写,写出了天的湛蓝,云的洁白,突出了天高云淡、天气的晴朗;衬托了张先生愉悦兴奋的心情。
2.议论抒情,结构上与文章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内容上,引发了我对母爱的思考,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
情,突出文章的中心。
3.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穿、套、绽放”等词语生动贴切地写出了张先生照相前有条不紊的穿衣动作和高兴的神态,
表现了张先生对疼爱自己的母亲的感激之情。
4.因为张先生羽绒服这一细节描写,更能突出母亲的叮嘱对张先生内心的触动之深,更能表达张先生对母爱的深深理
解和感激;文章这样安排,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使文章思路清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中心更加突出。
5.如:第二段设悬念,20多度的天气里张先生为什么在厚夹克外面套上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第八段解开悬念,这
样写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情节曲折有波澜,凸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解题分析】
1.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
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天”“白云”可知是景物描写,“天湛蓝湛蓝的,蓝得那
么纯净,那么透明”表现景色优美,渲染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说明“我”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
2.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此段结构上,“有一种冷,是母
亲觉得冷”呼应题目,结构严瑾;内容上,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表现了
文章的主旨。
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加点的“穿”“套”“绽放”几个词语,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写出
张先生张相的郑重和照相时心情愉悦高兴,他这样做是为了他的母亲,想让母亲开心,表现了张先生对疼爱自己的母
亲的感激之情。
4.考查记叙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的作用。和《变色龙》一文中多次出现的“军大衣”类似的题型,这属于细节描写,
根据“母亲是在海边长大,知道这个时候海上风大,而且很冷。非得让我多穿点。你要是不穿好,回头母亲会生气的。”
可知张先生是听从母亲的嘱咐,他这样做是怕母亲担心,不高兴。表达张先生对母爱的深深理解和感激;多次出现既
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可使文章思路清晰,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5.考查对悬念写法的理解。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
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具体有5个方面:(1)使情节环环相扣;(2)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3)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4)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5)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③段“到了目的地,我们很多人把外套
扔在车里。毕竟已经十点左右,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会很热的。但张先生依旧抱着羽绒服不撒手。”张先生的做法与
其他人不同,第⑧段解开悬念,这样做是为了母亲。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突出
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12、1.为学习为研究,读书时一定要思考。
2.读书需要平面思考、总结思考、关联思考、启发思考四方面。
3.B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
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
提炼。本题依据题目“谈谈读书时的思考”这一话题和结尾段“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
己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可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为学习为研究,读书时一定要思
考。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读书时一定要思考”依据从“读书需要平面思
考”“书需要总结思考”“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四个方面来阐述。即文章5~8段每段的分论点。
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理论和实际要结合,而非为“外出旅游最好
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考虑。故答案为B。
13、1.(1)对三国群雄为权谋争斗的看法基本一致;或他们都看透了三国群雄争来斗去为的都是个人权势。(2)对回
归自然的追求大体相同。或都喜欢老庄思想。或都崇尚道家学说。或都追求自然之道。
2.(1)“别人的视线”是指别人的评价、看法、态度等。
(2)“不安静的所在”在文中指朝廷、官场、仕途、热闹的名利场等等。
3.(1)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至少相差一百多年。(2)虽然都喜欢老庄(或认同道家学说,或崇尚自然),但魏晋名士
有点故意和做作,陶渊明则更为本真自然。(3)魏晋名士有都邑贵族的习气,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或自己的名声)。
陶渊明则是彻底的放达(或真正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4)魏晋名士追求个体独立,但喜欢热闹;陶渊明
追求个体独立到了安静的程度。(5)魏晋名士语言艰涩(或有轰动效应),陶渊明语言通俗(或平和、质朴、自然)。
(6)魏晋名士有惊世骇俗之举,有故事;而陶渊明却没有动听的故事。(7)都有对人生的高远追求,但魏晋名士没有
保持住,而陶渊明(笃定执着,平静优雅地)保持住了。(8)(对待自然或生命规律),魏晋名士自视甚高,而陶渊明
确认自己渺小和无奈。(9)魏晋名士虽能追求独立但没有得到安静,或当众而死,或重返仕途。陶渊明能彻底回归自
然,心怀高远,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高峰。
4.示例:像陶渊明这样个性化的优秀作家(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为人安静独立,为文通俗平和;而民众(的
审美倾向)往往喜欢热闹(轰动效应)、喜欢惊世骇俗的(或动听的、好听的)故事。当优秀作家不能得到民众关注,
又得不到主流文人的认可(或激赞、推崇、推介、力推、推崇)的时候,就会被埋没。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
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
致”“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
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视线”比喻注意力,“他人的视线”指的是别人的看法;
结合上文的“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然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可知,“不安静的所在”指的是追名逐利的官场。
点睛: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
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集合6篇
- 西游粘土课件
- 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6篇
- 小学一年级英语期末工作总结
- 扶贫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启迪(10篇)
- 副园长个人述职报告示例【三篇】
- 介绍春节的初三作文600字(5篇)
- 小学生中国梦诗歌演讲稿2分钟
-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 学校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例文文本
- 内分泌科案例分析试题
- 人教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6-Chores-Lesson-2》(一等奖课件)-1
- 钢结构厂房钢柱安装技术交底
- 2023年全国甲卷物理真题(试卷)
- 普洱茶销售合同
- 《思维风暴》读书笔记
- 宪法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 (中级)计算机维修工学习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听力残疾评定手册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 小波变换处理图像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