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单选题

1.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用含有活性氧颗粒的漂白剂浸泡变黄的活性氧颗粒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

A

衣服白剂

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食醋可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C用复合膨松剂制作馒头利用碳酸盐类产生CO2使馒头松软

D用75%酒精进行消毒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和细菌

A.AB.BC.CD.D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

A.乙酸乙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B.苯是芳香煌的母体,是一种具有环状分子结构的不饱和燃

C.等质量的C2H4和C3H6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

D.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3.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一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配料:猪肉、鸡肉、水、淀粉、蛋液、白砂糖、植物蛋白、食用盐。

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山梨酸钾、红曲红、亚硝酸

钠、猪骨提取物。

产品标准号:GB/T20712

质量等级:优级(<8%)

A.谷氨酸钠是增味剂的一种

B.山梨酸钾是一种营养强化剂

C.红曲红是一种着色剂

D.亚硝酸钠是一种护色剂和防腐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0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B.向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水,溶液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C/+C.糖类、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H、。三种元素组成的

D.植物油能使滨水褪色,发生了加成反应

5.我国科学家开发光催化剂高选择性制备5-羟甲基2糠酸(M),结构如图所示。

ImolM分别与足量的Na、NaHCC>3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M

A.2:lB.l:lC.l:2D.3:l

6.关于下列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KHz—fH士

COOCH2cH3

A.聚丙烯酸乙酯的单体是CH2=CHCOOCH2cH3

B.高分子材料中的有机物分子不都是呈链状结构

C.聚丙烯酸乙醋的链节为-CH2cHeOOCH2cH2-

D.聚丙烯酸乙酯不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7.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

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通过铝热反应从铁的氧化物中冶炼铁

B.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NaCl溶液得到钠单质

C.镁在CO2的气氛中热还原TiC)制钛

D.古代火烧孔雀石[Cu2(OH)2co3]炼铜的方法中转移2moi电子时,Imol铜被氧化

8.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浓硫酸、

乙酸、乙醇

饱和

,NaOH

溶液稀硫酸

A.用图1所示装置从a口进气收集纯净的CH」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C.用图3所示装置比较Fe、Cu的金属活动性

D.用图4所示装置进行石油的蒸储实验

9.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甜味剂”甜蜜素(C6HnNHSO3Na)属于糖类

B.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工业

C.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获取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D.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2cH2=©乩+。2*2弋75H2符合“原子经济性反

应“

10.化学与环保、工农业生产、生活联系十分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封包装的食品里常有装铁屑和碳粉小袋,目的是吸收氧气,减缓食品变质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减少水土污染

C.维生素C添加到水果罐头中,是为了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

D.硫酸亚铁可作为营养强化剂,根据需要适量添加到奶粉中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C)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2+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NOT+4H2O

D.HNO3fNOf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12.为了开发氢能,有科学家提出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阳光分解水制氢,其过程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H0

O+H+Ce2

2(2)

(1)

HOH

Ce3+2+-

H2O

A.这种工艺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B.随着反应的进行,ce?+和Ce,+的总物质的量不断减少

C.上述制备的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催化剂小小

D.总反应为2H2。焉忑2H21+。2T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含氢量:乙烷〉乙烯〉苯

B.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煌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单键,又可以形成双键和三键,还能成环

+

D.乙酸呈酸性的原因是:CH3COOH=CH3COO+H

14.下列关于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合理的是()

A.图I:0价一+2价

B.图II:0价—+6价

C.图III:+4价—+6价

D.图IV:+6价—+4价

15.研究NO?、NO、CO的污染物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反应

NO2(g)+CO(g),NO(g)+CC)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为放热过程

B.理论上该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C.提高反应的温度,可以实现N02的完全转化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16.现有一份乙烯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设计下列实验装置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的

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品红溶液、漠水、品红溶液、酸性KMnC)4

溶液

B.装置①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

C.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酸性KMnC>4溶液褪色确认含有乙烯

D.可将②、③装置换成一个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酚醐)的洗气瓶

17.物质A有以下转化过程,其中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B°2>C

A.若A为常见的碱性气体,C为红棕色气体,则由A生成ImolB时,反应转移的电子

数为5义

B.若B在常温下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C溶于水形成的酸一定是强酸。

C.若C的分子式为C2HQ2,且为一元弱酸,则B的官能团为醛基。

D.若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在常温下是固体物质。

18.臭氧已成为夏季空气污染的元凶,地表产生臭氧的机理如图所示,NA代表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l6go3和。2的混合气体,所含质子数为16NA

C.0.5molNO2溶于水形成1L溶液,可得到0.5mol-LT的硝酸溶液

D.标准状况下,H.2L的N0和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人

二、多选题

19.使用CCL萃取碘,再向有机相中加入Nai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在水溶液中

可发生反应L+I,—“式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振荡后静置

碘水

CC14

上层褪色上层黄色

下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A.I2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C14中的溶解度

B.若使用苯代替CCL,实验现象相同

C.向溶有L的Nai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中有I]

D.向浓NM溶液中通入少量CH,溶液变为棕黄色

三、填空题

20.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如图对应有机物的结构式。

(2)CH2=CH2的电子式为,与其相邻的同系物最多有个原

子共平面,工业上利用乙烯制取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烷煌相对分子质量为72,其一氯代物有四种,它的结构简式是。

(4)聚氯乙烯(PVC)是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写出由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5)煤焦油是通过煤的干储获得的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的甲苯通过下图一系列变化可

20H

制得苯甲酸。已知苯甲醇结构简式为[yo

煤焦油一匚市苯一定条件》人(苯甲醇),与°2>8一定条件AC(苯甲醇)

一二甲苯△

①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o

A+Co

③54gA(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与122gC(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反应,如果实际

得到酯的产率是60%,则可得醋的质量是。

四、实验题

21.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能量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途径是。

(2)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2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50190414526570

2~4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是(设溶液体积不

变)。反应速率最大的(即0〜Imin、1〜2min、2〜3min、3〜4min、4〜5min)时间段为

,原因是。

(3)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O.lmol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

①A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填“>”“〈”或“=”)。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mob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

____________倍。

④下列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的是(填标号)。

a.v(A)、v(C)之比为3:2b.A的质量保持不变

c.B的含量保持不变d.生成ImolB的同时生成3molA

(4)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为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a、b均为惰性电极。使用时,空气从口通入(填“A”或"B”),a极的

电极反应式为o

e

KOH溶液

22.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

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写化学式,下

同),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是,工业上利用氨制备一氧化氮,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氨与一氧化氮(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5)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

稀H2sO4

甲乙

①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填标号)。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c(H+)均减小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F.乙溶液中SO:向铜片方向移动

②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

分析原因可能是o

五、推断题

23.工业上重铭酸钾(KzCr?。?)大量用于糅革、印染、颜料、电镀等方面。以铭铁矿

(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OCrzCX,,还含有ALO3、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重铭酸

钾(电色。?)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已知:①Na2CrO4遇到酸性溶液会转化为Na2Cr2O7.

②重铭酸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熔融物为块状固体,若想加快“水浸”时可溶性物质的溶解速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碱性溶液中硅的存在形式是(写化合物),加醋酸“调pH”除去水溶液中

硅元素的离子方程式是。

(3)酸化的目的是,酸化时若c(H+)过大会产生cP,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和K2Cr2O7两者相比,的溶解度的更高。

(5)写出从加入KC1反应之后得到的悬浊液中,提取干燥而纯净的KzCr?。?晶体的操作

步骤o

(6)写出在铭铁矿熔炉中生成NazCrO’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活性氧颗粒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A正确;

B.醋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B正确;

C.复合膨松剂中含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变得蓬松,C正

确;

D.不是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而是酒精先破坏细菌表面的保护膜,进入到细菌

的内部,使得细菌的蛋白质变性,D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乙酸、乙醇和

氨基酸都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错误;

B.苯是芳香煌的母体,苯为六元环状结构的不饱和烧,B正确;

C.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等质量的C2H4和C3H6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

CH2,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c正确;

D.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可以说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否则二氯甲烷会有两种结

构,D正确;

故答案选A。

3.答案:B

解析:A.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增味剂的一种,故A正确;

B.山梨酸钾是一种防腐剂,故B错误;

C.红曲红是一种食用色素,是一种着色剂,故C正确;

D.在肉类制品加工中亚硝酸钠用作护色剂、防腐剂,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醛基和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

需要先加NaOH将溶液调整为碱性,再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才会有砖红色沉淀生

成,A错误;

B.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含有浓硫酸,应将少量混合液倒入水中稀释,选项中

向混合液中加水操作错误,B错误;

C.糖类和油脂由C、H、。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由C、H、0、N四种元素组成,C

错误;

D.植物油中存在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能与澳发生加成反应使漠水褪色,D正确;

故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Imol该物质含lmol-OH和Imol-COOH均能与Na产生H?共Imol,而只有

-COOH能与NaHCO3反应产生ImolCO?.气体的比值为1:1;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根据聚丙烯酸乙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单体为CH2=CHCOOCH2cH3,A正

确;

B.高分子材料可能为线型结构或网状结构,不都是呈链状结构,B正确;

—CH2—CH—

C.聚丙烯酸乙酯的链节为c错误;

COOCH2cH3

D.聚丙烯酸乙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和其他能与高镒酸钾反应的基团,故其不能使酸性

高镒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故答案选C。

7.答案:A

解析:A.可用铝与铁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即铝热反应)制得铁单质,A项正确;

B.工业上钠单质的制备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B项错误;

C.由于Ti和Mg在高温下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所以该反应在惰性气体中进行,避免Ti

和Mg被氧化,高温下Mg能与CO2发生反应,C项错误;

D.火烧孔雀石[Cu2(OH)2co3]炼铜的方法中转移2mol电子时,0.5mol简式碳酸铜被还

原,得到Imol还原产物Cu,D项错误;

故选Ao

8.答案:C

解析:A.CH4密度比空气轻,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从图1中右侧进气,A错

误;

B.收集乙酸乙酯时右侧试管应该装有碳酸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因为酯在强碱性

溶液中会水解,B错误;

C.Fe、Cu和硫酸组成原电池,金属活泼性强的金属做负极,C正确;

D.蒸储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放在蒸储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误;

故答案选C。

9.答案:A

解析:A.甜蜜素中除了C、H、0,还含有N、S、Na元素,故其不属于糖类,A错

误;

B.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分解生成的氢气可用于合成氨工业,B正确;

C.石油裂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轻质油,进一步裂解可得到乙烯、丙烯等,C正确;

D.乙烯与氧气在Ag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环氧乙烷,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物全

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100%,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Ao

10.答案:C

解析:A.Fe和碳粉可形成微小原电池,吸收包装袋内的氧气,减缓食品变质,A正

确;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减少农药和化肥对水土的污染,B正确;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添加到水果罐头中,可防止水果被氧化,C错误;

D.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作为营养强化剂根据需要适量添

加到奶粉中,D正确;

故答案选C。

11.答案:A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NO3「后,NC>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溶

解Cu,A项错误;

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如NH3,B项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产物正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C项正确;

D.稀硝酸与Cu反应产生NO,NO与0?反应产生NO2,均能通过一步实现转化,D项

正确;

答案选A。

12.答案:B

解析:A.这种工艺有利于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A正

确;

B.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可知,Ce3+和Ce4+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制备的能源属于清洁能源,C正确;

催化剂小小

D.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水的分解,总反应为2H②。丁丁2H2T+O?1,D正确;

阳光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乙烷、乙烯和苯的最简式分别为CH3、CH?和CH,则含氢量乙烷>乙烯〉

苯,A正确;

B.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烧,碳原子之间连接方式越多,所以其同分异构体越多,B正

确;

C.碳原子之间可形成碳碳单键,也可以形成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还可以形成多元碳

环,C正确;

D.乙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eF+H+,D错误;

故答案选D。

14.答案:C

解析:A.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硫元素从0价变为-2价,A项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元素从0价变为+4价,B项错误;

C.三价铁和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元素从+4价变为+6价,

C项正确;

D.加热CuSO^SH2。,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可知,a物质中总能量低于b物质中总能量,因此a—b为吸热过程,

A错误;

B.该反应中N元素和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B正确;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使提高反应温度,也无法实现NC>2的完全转化,C错误;

D.从图中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错误;

故答案选B。

16.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酸性高锦酸钾溶液褪色,也都能使澳水褪色。二氧化

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乙烯不能,所以可以先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

硫,然后除去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再检验乙烯。二氧化硫能被

澳水消耗,乙烯也能和澳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两个品红溶液之间用滨水除去乙烯中

的二氧化硫不可行,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装置①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气

体存在,故B正确;

C.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被除尽,装置④中的酸性KMnC>4溶液

褪色,确认含有乙烯,故C正确;

D.②装置用于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可以装NaOH溶液,③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硫

是否除尽,将②、③装置换成一个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酚®0的洗气瓶,既

除去了二氧化硫,又可以通过观察红色溶液变浅(但不褪色)确定二氧化硫已除尽,

故D正确;

故选Ao

17.答案:D

解析:A.若A为常见的碱性气体,C为红棕色气体,可知A为NH3,B为NO,C为

NO2,则由A生成ImolB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lmolx[2-(-3)]XNAH1O1T=5/,

故A正确;

B.B在常温下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知A为S,B为SO?,C为SO3,C溶于

水形成的酸为硫酸,属于强酸,故B正确;

C.若C的分子式为C2HA2,且为一元弱酸,可知B为乙醛、C为乙酸,B的官能团为

醛基,故C正确;

D.若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A可能为C或H?S,

H2s在常温下是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A.反应②是。2与0反应生。3,化合价不变,没有电子的转移,不是氧化还原

反应,故A错误;

B.用极限思维,假设全部是16go3,则所含质子数为8NA,故B错误;

C.0.5moiNO?溶于水形成1L溶液,3NO2+H2O^2HNO3+N0,因止匕得至U硝酸物质

的量0.33mol,可得到0.33mol.171的硝酸溶液,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H.2L的NO和02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Q5mol,都为双原子分子,无

论怎么反应,原子数不变,因此所含的原子数为NA,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9.答案:A

解析:Cd4加入碘水中,振荡后静置,碘在四氯化碳中,则下层紫红色为四氯化碳的

碘溶液,上层为水相;分液后,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中加入Nai溶液,振荡后静置,下

层无色,上层为黄色,则碘在Nai溶液中,据此分析作答。

A.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中加入Nai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层无色,上层为黄色,则碘在

Nai溶液中,即上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d4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

B.苯的密度比水小,而CCI4的密度比水大,使用苯代替Cd,,实验现象不相同,B项

错误;

C.向溶有匕的Nai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匕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i、NaK)3和水,则

溶液中不存在I;,C项错误;

D.向浓Nai溶液中通入少量CU,先C"和Nai反应,生成匕和NaCL然后再发生

i2+r^^i-,则溶液变为无色或浅黄色,D项错误;

答案选A。

HH

…II

20.答案:(1)H—C—C—O—H

HH

⑵H:C::e:H;7;CH2=CH2+H2O>CH3CH2OH

(3)(CH3)OCHCH2CH3

(4)“CH2=CHC1催化剂》-FCH2—CH-4;

Cl

(5)羟基;

HH

解析:(1)根据该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可知为乙醇,其结构式为H-i—1—0—H;

II

HH

(2)乙烯含碳碳双键,说明碳原子间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碳氢原子间形成一对共用

电子对,电子式为H.„,H;与其相邻的同系物为丙烯CH3-CH=CH2,根据碳碳双键

11•ri

的共面结构以及单键旋转的特点可知,最多可有7个原子共平面;乙烯含有碳碳双

键,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所以工业上利用乙烯制取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CH2=CH2+H2OWg->CH3CH2OH

(3)某烷烧相对分子质量为72,根据烷燃通式C“H2“+2,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5个C

和12个H,其中符合一氯代物有4种的结构简式为(CHs'CHCH2cH3;

(4)氯乙烯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反应方程式:

"CH2=CHC1催化剂》-FCH2—CH-4;

Cl

(5)①A苯甲醇中含的官能团为羟基;

②苯甲醇在铜催化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苯甲醛和水,反应方程式

CH2OHCHO

为:人Cu人;苯甲醇和苯甲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反应

2Q+。2^^2。+国。

③54gA(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物质的量为0.5mol,与122gC(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物质的量为Imol反应,则苯甲酸过量,苯甲醇完全反应,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

应,不能彻底进行,实际得到酯的产率是60%,则生成酯的质量

m=O.5molx60%x212g/mol=63.6g;

21.答案:(1)化学反应

(2)0.075mol(L-min);2min〜3min;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

(3)>;3A-2C+B;0.04mol;1;a

-

(4)BCH4+10OH'-8e十7H?0

解析:根据燃料电池中电子转移方向可知A为负极,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

为正极,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1)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

相互转化的途径是化学反应;

(2)2~4分钟氢气产生336mL对应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

瓯(H,)=S336L=0015mol,则加出0)=0.03mol,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

22.4L/mol

0.03mol

反应速率02L八八八”.;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为

v(HCl)=U./L=o.075mol/L-min

2min

2〜3min,因为金属与反应放热,加快反应速率,此时温度高;

(3)①A后A物质浓度仍减少C物质浓度仍增加,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②根据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A物质浓度减少量与C物质增加量比值为

3:2,且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

不变,由此推断反应方程式:3A,2C+B;③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比值=化学计

量数比值可知B浓度变化量为0.03mol/L,达到平衡后B浓度为0.05mol./L,即初始浓

度为0.02mol/L,结合A、C初始物质的量及浓度变化可知容器体积为2L,则B初始

物质的量为0.04mol;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压强比等

于物质的量之比,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所以平衡时体系压强保持不

变,是初始状态的1倍;④a.v(A)、v(C)之比为3:2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但未指明

反应进行方向,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A的质量不断

减少,当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c.B作为生成物,随反应的进

行,含量不断增大,当含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生成

ImolB的同时生成3molA表明反应进行的方向不同,且速率比值符合计量数比值,故

d正确;答案选a;

(4)根据装置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可知A为燃料电池的负极,通入燃料甲烷发生失电

-

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4+10OH-8e^CO^+7H2O,则B为正极,通入

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2.答案:(DSC)?、SO3、N2O5;NH3

催化剂催化剂

⑵2s。2+。22SO34NH3+5O24NO+6H2O

AA

光昭

(3)4HNO3=4NO2T+O2T+2H2O

一定条件

⑷6NO+4NH3=5N2+6H2O

(5)CD;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解析:(1)图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为SO2、SO3、N2O5ONH3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

氨,使溶液呈碱性。

(2)S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3,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2SO,+O2^^2SO3O工业上利用NH3与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

'~A

催化剂

H2O,化学方程式为4NH3+5O9^^4NO+6H?O。

A

(3)浓硝酸见光及受热易分解,生成NO2、和H2。,化学方程式为

光昭

4HNO3-4NO2T+O2T+2凡0,因此浓硝酸要用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置在阴凉

处。

(4)NH3与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则两者反应生成N?

一定条件

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