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实证探究11000字(论文)】_第1页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实证探究11000字(论文)】_第2页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实证探究11000字(论文)】_第3页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实证探究11000字(论文)】_第4页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实证探究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常庄、明朗寺村为例目录TOC\o"1-2"\h\u9815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研究 121496—以常庄、明朗寺村为例 19160前言 215859一、传统村落研究回顾 222412(一)概念解析 2930(二)国内传统村落相关研究 216686(三)国外传统村落相关研究 332206(四)综合评价 330740二、研究区概况 32305(一)常庄概况 426225(二)明朗寺概况 412071三、研究方案 415588(一)研究方法 431553(二)调查项目 427610(三)数据整理 512211四、常庄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 56442(一)常庄和明朗寺村人口基本特征 57151(二)常庄村传统村落开发现状 731632(三)明朗寺村传统村落开发现状 1029836五、常庄村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存问题对比分析 134841(一)不同点 1326894(二)相同点 1411103六、常庄村与明朗寺村旅游保护与开发对策 1419682(一)设立资料室,建立信息库 1519172(二)多渠道宣传,塑造特色品牌 155479(三)平衡社区、企业、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 1525527(四)保证资金的获得与投入 1515598(五)完善对村落的监管与保护规划 1615294七、结语 1623328参考文献 16摘要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调查计划正式启动后,多地获批传统村落。其中,长葛市常庄村与明朗寺村于2017年获批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两村传统村落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然而,旅游开发是把双刃剑。本文从本地居民视角出发,针对长葛市常庄村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的当地居民,进行了关于旅游开发现状的走访调查,阅览了当地村委的文字档案,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发放问卷,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进而发现这两个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存在文字资料缺乏、宣传不充分、资金不到位和保护与监管规划不力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对两地及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传统村落有借鉴价值。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保护与发展前言我国自古即农业大国,绚丽璀璨的华夏文明正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源远流长,不曾中断。传统村落便是历史的特殊产物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可以说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价值。但传统村落颓势已久,总体上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成效微弱,其中尤以旅游开发问题为人们所熟知。常庄村与明朗寺村传统村落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村落的典型特色,对两地的旅游开发进行调研能够发现当地现存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也希望对两村落的调研能够为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传统村落研究回顾(一)概念解析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的,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具有多重价值[1-4],兼具聚落属性及遗产属性[4],应予以保护的[5,6]的村落。(二)国内传统村落相关研究传统村落这一概念在2012年被明确提出。从时间跨度上,1997年至2002年,国内关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研究进展缓慢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极少;2002至2014年间整体上相关研究发文量呈缓缓上升态;2014年后相关研究发文量则大幅提升。自2002年来关于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旅游[7-11]、居民感知与社区参与方面[12-16]、旅游开发与保护[17-21]。(三)国外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在国外,并没有传统村落这一说法,但他们有文化遗产旅游地等类似中国的传统村落的乡村地区,国外学者针对某些典型的乡村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调研。Royo-VelaM[22]对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界定进行了研究,LorenziniE,CalzatiV,GiudiciP[23]研讨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推广营销。MbaiwaJE[24]发现开发旅游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对村落的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了冲击。AhmadA[25]的研究表明旅游开发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冲击,且不利于文化的永续发展。(四)综合评价关于乡村的相关研究上,由于国内外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社会风俗、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等方面的不同,其开发与研究的向和进展也不同,在国内,研究重点逐渐“物”到“人”;在社区参与方面,相比国内,国外已在细节方面(心理特征变化与差异[26]、女性权利争取[27]、儿童成长[28]以及相邻的几个传统村落对发展旅游的态度及参与程度[29])有所突破[30]。因此,国内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在传统村落旅游方面,丰富自身研究的纵深面。研究区概况2018年,许昌市长葛市石象镇明朗寺村和常庄村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其一为常庄,常庄被评为河南省传统村落是因为村内的老房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庄村有七八十座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多为三间两层样式。其二是石象镇明朗寺村,明朗寺村有两处民国建筑,集中在明朗寺院内,分别为前后两座大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60—90年代的建筑院落有27处,均散落于村落内部;其余均为90年代后的建筑;村内有始建于南北朝的明朗寺,反映传统风貌的民居建筑及完整院落共30余处。常庄概况石象镇常庄村位于石象镇政府东4公里,紧邻S325线,全村共二百四十多户,一千三百多口人。村内基础设施完备,水泥路覆盖至家家户户门口,修路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热心人士。此次在常庄村内走访时发现村内办事效率高,村民集体意识强,十分配合村干部工作。常庄村村内土地流转比例达80%,农业收入是村民的主要营收。其他副业收入有:白润豆制品有限公司、板材加工和出售作为河南省内及周边省大型养殖场的饲料——豆腐渣。明朗寺概况明朗寺村位于石象镇东南部,全村共三百七十九户,一千七百七十四人。明朗寺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村庄现有耕地1907亩,除了农作物种植外,还有小规模的家畜、家禽等养殖。村庄新引进特色种植,比如莲藕种植和渔业养殖。总体而言,明朗寺村民就业以务农、经商、板材加工、养殖业、运输业为主。三、研究方案(一)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深入常庄和明朗寺村向当地村民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得相关一手信息去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发现常庄村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影响,研究当地现状与现存问题,探讨对策。2.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主要是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维护工作、村子的主要产业、村委会的旅游开发意愿等问题进行调查,访谈对象主要为常庄村和明朗寺村两村的村干部。3.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等学术网站搜集传统村落相关的多方面资料,及时了解传统村落的最新动态及相关研究。(二)调查项目1.调查对象本论文调查对象主要是长葛市常庄村与明朗寺村的当地居民及村干部们。相比游客,一直住在当地、见证了村落旅游开发带来的变化的居民,对当地的变化感知更为深刻。对村干部的调查,主要是总结长葛市常庄村与明朗寺村的村干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想法。2.调查时间问卷发放时间为2020年12月至次年2月,前往常庄村与明朗寺村实地发放问卷。其中,收回常庄有效问卷31份,明朗寺村收回有效问卷32份,两村各有一份深度访谈的对话资料。3.问卷设计问卷第一部分针对两地居民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情况。第二部分是是村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参与情况以及对各方面的影响感知,是问卷的主体。数据整理本次论文的信度、效度分析及数据的描述统计均依托IBMSPSSStatistics25软件。1.信度分析常庄村问卷信度0.958,明朗寺村的信度0.870,信度均较为合适。2.效度分析关于Bartlett's球状检验和KMO统计量分析,常庄村样本的KMO值为0.736,Bartlett's球状检验值为2803.079,在自由度为465的条件下显著性水平为0.000;明朗寺村样本的KMO值为0.747,Bartlett's球状检验值为1724.721,在自由度为496的条件下显著性水平为0.000,KMO值均大于0.7,因子分析效果较好,适合做因子分析。四、常庄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一)常庄和明朗寺村人口基本特征通过实地发放问卷的方法,共收回31份常庄、32份明朗寺村有效问卷,常庄与明朗寺村相关人口基本特征分别如表4-1、4-2所示:表4-1常庄村人口基本特征项目人数百分比项目人数百分比性别男2271.0%居民收入水平3000以下39.7%女929.0%3000-50001754.8%年龄16~2526.5%5001-8000619.4%26~451548.4%8001-1000039.7%46~65929.0%10000以上26.5%65岁及以上516.1%职业学生0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16.1%个体经营者412.9%高中1754.8%农民1445.2%大专516.1%村干部39.7%本科39.7%企业公司职员26.5%硕士及以上13.2%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39.7%退休26.5%其他39.7%表4-2明朗寺村人口基本特征项目人数百分比项目人数百分比性别男2371.9%居民收入水平3000以下26.3%女928.1%3000-50001856.3%年龄16~2526.3%5001-8000515.6%26~451650.0%8001-1000039.4%46~65618.8%10000以上412.5%65岁及以上825.0%职业学生00%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15.6%个体经营者412.5%高中1856.3%农民928.1%大专515.6%村干部39.4%本科39.4%企业公司职员36.4%硕士及以上13.1%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39.4%退休515.6%其他515.6%(二)常庄村传统村落开发现状分析常庄村问卷可知,首先,常庄村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极高,村民们了解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政策,参与了政策的制定,愿意参与旅游培训;其次,常庄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相当正面,政府和企业尊重当地居民意见,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方方面面,政府与当地村民有良好的沟通,在采纳群众意见方面做得不错,而且居民凝聚力强、有集体意识,愿意配合政府工作,是良性的“政府——群众”关系。详见表4-3:表4-3常庄村民对传统村落开发参与情况描述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您了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制度31354.520.677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在村落旅游规划决策之中尊重、采纳本地居民的意见31454.610.495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向本地居民展示或宣传过旅游规划31354.550.568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鼓励本地居民参与经营31454.610.495旅游开发企业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本地居民31354.520.570您正在担任或曾经担任过景区管理要职或其它岗位31354.450.624您了解村落旅游收支情况31354.480.626您参与了村落旅游收益分红31354.420.620您的土地被征用后会有相当的补偿31354.480.626您满意当前的收益分配方案31454.550.506您愿意参加关于村落旅游的教育培训31454.610.495您会自发参与景区环境保护31354.450.675您会自发参与保护当地文化习俗31354.320.748有效个案数(成列)31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有强烈认同感。村民表示愿意为外地游客改变一些习惯,在某些方面迁就外来游客,但不会做改变当地文化传统的事——虽不愿因游客改变当地的饮食文化,但64.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成对游客讲普通话、借鉴游客的穿衣风格,其中赞成的占比35.5%。所有受访者均认为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传统村落和提高村落知名度,并表示在盖房子时会考虑自家房子与地方的匹配度。目前,针对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一方面便是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的影响[31-34]。在经济方面,虽然当地村民从中获得了就业红利,但旅游开发也使当地的物价上涨。对收集到的常庄村问卷的进行描述统计可知,关于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有所裨益的两个变量,均值最大,均达到了4.58,认为旅游使物价上涨的变量均值高4.42,由此可知,在个人层面,旅游的确对常庄居民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环境方面,旅游开发背景下,常庄村村民直观感到村内商业气息变浓,传统村落受到了冲击。依托SPSS软件对常庄村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可知,商业氛围变浓、传统气息弱化这两项的均值都很高,前者为4.52,后者4.45,常庄村的商业氛围与传统气息此消彼长,当地的开发与保护未能和谐统一,存在失衡的问题。在原始问卷数据中,87.1%的受访者更偏向获得经济效益,常庄村村民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中偏向了经济效益。其次,当地居民既觉得旅游开发后基础设施发展了,也觉得环境质量下降了,前者均值高达4.58,后者高达4.45。在社会层面,常庄村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让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积极正面的变化,但也有一小部分负面影响,如治安问题、贫富差距等问题。首先,在原始数据问卷中,关于自豪感与地位提升的问题,统计的有效问卷中没有一份持否定态度。其次,最为肯定的是旅游的发展使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其在描述统计数据表中表现为该问题的均值最高,达4.58。在旅游开发背景下,觉得居民家里的家庭矛盾增加的均值达4.13;觉得削弱了邻里关系的达3.87;在原始问卷数据中,61.3%的居民认为贫富差距变大,仅有29%的居民不觉得当地社会治安问题有所增加,详见表4-4:表4-4常庄村民对当地的旅游开发的综合感知描述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应该用普通话与外来客交流31454.650.486我觉得游客的衣服很好看,如果可能的话,我会买来穿31454.650.486我不会因迎合游客而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31454.650.486我盖房子的时候会考虑体现地方特色,以及与周围景观的融合31454.610.495我觉得发展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好处31354.580.564我觉得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31354.580.564我觉得旅游使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31254.420.72我觉得旅游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31354.580.620我觉得旅游开发导致传统村落商业气息变浓31354.520.677我觉得旅游开发弱化了传统村落的气息跟氛围31254.450.810我觉得发展旅游使当地的环境质量下降31254.450.888我觉得旅游的经济效益比环境效益更重要31154.450.995我觉得发展旅游之后我们的自豪感提高了31354.550.624我觉得发展旅游之后本地人的地位提升了31354.480.677我觉得旅游的发展使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31354.580.62我觉得随着旅游的发展居民家里的家庭矛盾增加了31154.131.147我觉得旅游的发展削弱了邻里关系31153.871.335我觉得旅游的发展加大了村内的贫富差距31153.811.376我觉得现在的个人犯罪和团体犯罪较以前有所上升31153.681.536有效个案数(成列)31在与当地村委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后,了解到常庄村入选传统村落后,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常庄村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完成,并投资200多万修整路边花坛;村内的老坑塘也已全部硬化并投放了观赏鱼,坑塘上的石桥增加了十二生肖雕像;投资60多万打造景观墙;保护村内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柏群;利用村内的果园,组织自由采摘活动,借助“果树进村”政策,将村内路两旁栽满了杏树,吸引游客前来;审批下了建设用地,并邀请了专家、领导等相关人员来实地考察,做好了开发规划;村内建有果园,果园内有桃树、葡萄等植物,常庄村借助这一条件吸引游客前来自由采摘,扩大知名度;常庄村利用“果树进村”项目,又为村内打造了“杏树路”,路两旁栽满了杏树,一到五月份,十里八村的人都被吸引来了,不仅美化了村内环境,提高了村子口碑,常庄村传统村落的名声也打了出去,而且好的杏树还能出售增加村内收入。(三)明朗寺村传统村落开发现状分析问卷可知:首先,明朗寺村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较高;但明朗寺村村民对旅游收支情况的了解不够充分,相关变量均值为3.78;“您正在担任或曾经担任过景区管理要职或其他岗位”的均值为3.88,说明本地旅游开发还未能足够充分地利用本地居民;在原始数据中,每个变量下都有相当一部分村民选择了中立的态度,在与村民的攀谈中,也发现了大多数村民不太了解某些旅游带来的收益、分红等问题,详见表4-5:表4-5明朗寺村村民参与旅游开发情况描述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您了解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制度32254.470.718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在村落旅游规划决策之中尊重、采纳本地居民的意见32254.560.669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向本地居民展示或宣传过旅游规划32254.440.759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鼓励本地居民参与经营32254.410.756旅游开发企业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本地居民32254.250.880您正在担任或曾经担任过景区管理要职或其它岗位32253.880.833您了解村落旅游收支情况32253.780.870您参与了村落旅游收益分红32253.910.856您的土地被征用后会有相当的补偿32254.410.837您满意当前的收益分配方案32254.160.920您愿意参加关于村落旅游的教育培训32254.340.827您会自发参与景区环境保护32254.340.865您会自发参与保护当地文化习俗32254.340.865有效个案数(成列)32在文化层面,96.9%的受访者表示旅游开发有益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文化传承。文化维度内每个变量下最小值均为3,最大值均为5,均值均接近5,体现了明朗寺村居民对开发旅游的支持度很高,愿意配合游客的习惯讲普通话,会受到外地游客审美的影响,看到游客的好看衣服会愿意购买,但不会抛弃自身的文化内核,如饮食风俗等不会轻易改变。在经济层面,整体上当地村民觉得开发旅游利大于弊。对就业机会有利的相关变量均值最大,数值均为4.59,由此可见,明朗寺村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经济好处认识十分充足。在环境方面,村民对村落的保护意识极高,78.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破坏村内古建筑;有3.1%的居民非常不认同旅游使当地环境质量下降,21.9%的不赞成,28.1%的中立;93.8%的人认同旅游改善了基础设施这一观点。在社会方面,村民整体上觉得旅游的发展提高了村民对自身的认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没有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等问题受影响不大,详见表4-6:表4-6明朗寺村村民对当地的旅游开发的综合感知描述统计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应该用普通话与外来客交流32354.470.718我觉得游客的衣服很好看,如果可能的话,我会买来穿32354.340.701我不会因迎合游客而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32254.280.924我盖房子的时候会考虑体现地方特色,以及与周围景观的融合32354.410.615我觉得旅游开发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保护当地的文物及古建筑32354.560.564我觉得民俗表演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发扬32354.470.567我觉得发展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好处32354.590.560我觉得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32354.590.560我觉得旅游使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32254.030.861我觉得旅游只使少数人受益32253.781.039我觉得旅游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32354.410.615我觉得旅游开发导致传统村落商业气息变浓32254.160.767我觉得旅游开发弱化了传统村落的气息跟氛围32153.591.188我觉得发展旅游使当地的环境质量下降32153.441.190我觉得村里的古建筑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不会破坏它32253.970.967我会主动参与古建筑的维护和保护工作32254.310.859我觉得旅游的经济效益比环境效益更重要32153.841.194我觉得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受教育意识和文化水平32354.470.621有效个案数(成列)32实地考察时发现明朗寺村落内的传统建筑简朴无华,除了门窗构件,建筑的外表面没有多余的颜色。现有自然景观荷塘、林果、农田和村落,村域范围内自然环境主要以农田耕作为主,临近村落北侧种有百亩荷塘,每当荷叶、莲花盛开时节,景色异常优美,临近村落的其他角落主要以林木的种植为自然环境的展现。村落内现有明朗古寺始建于从南北朝时期,原为佛教寺院圣寿寺,各朝各代都有重修,现存石碑为证。明朗寺现存大殿两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坐北向南,殿内有除了诸佛还有老碑12通,新碑10通。村落内现有二十几户传统民居散布于村内,多为解放后建设,为青砖青瓦、硬山式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原民居特色。村落内有两处传统沟渠坑塘,明朗寺院南侧因一和尚得名“和尚坑”,村落东部因寨沟遗址形成一坑塘,两处坑塘周围柳荫笼罩,景色秀美。村落内部三条东西大街、五条南北小街均为水泥铺设,部分宅前巷路仍为土路。其中三条东西大街宽度为4米;五条南北小街及其他宅前巷路为3米村内无集中停车场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五、常庄村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存问题对比分析在对常庄和明朗寺村进行实地考察和对村民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两个村子的旅游开发的各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发展。以下是将各种资料汇总总结出的两个村子存在的问题异同点:不同点规划方面经过与对常庄村村干部的深度访谈对话,笔者了解到,常庄村村干部对未来的旅游开发规划有很好的想法,但常庄村的文字资料十分匮乏,无论是村子的历史文化记录,还是对未来的远景规划,均没有进行文字记载;而明朗寺村则相反,由于领导班子换届,新一任的干部对村子的旅游规划并没有深入的想法,但村子被评为“传统村落”后,明朗寺村专门请了专家考察并设计了规划册。其次便是两地对各自的旅游规划不同。常庄村村干部经过参考村民意见并到外地学习研究,常庄村计划:首先,对坑塘进行垂钓休闲项目开发;其次,建一座手工式的豆腐作坊,让游客参观豆腐制作,品尝豆制品;然后再利用当地的白润豆制品有限公司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春节等期间,举办豆腐宴,展示丰富的豆腐种类及其他豆制品;最后,建立农耕博物馆,把过去的农耕工具收集起来进行展示,供游客参观,例如木镂、织布机等。明朗寺村计划首先要打造民宿、建立乡村博物馆,组织农家体验、传统民居游览等活动;其次要结合明朗寺庙会活动和公冶长墓遗址及文物保护展示利用规划,进行遗址地质层的展示及文化教育。第三,结合村落周边花卉、林果种植产业,助力研学旅游,对新生代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第五,结合村庄的荷塘水产品的种植展示,展示传统农耕工作方式,让游客观赏、体验。村委方面经过与两个村子里的村干部对话发现,常庄村的村干部——常书记,已在任期内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传统村落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而明朗寺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则由于领导班子的不稳定与不重视停滞不前。宣传方面在对内宣传上,根据对收回的问卷的数据分析,常庄村在对当地居民的宣传和信息公开方面做得不错,而明朗寺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如常庄村,明朗寺村居民有部分对本地政策及旅游开支、分红等不甚了解。相同点宣传方面互联网上有关两个村子的资料很少,较详细的只有一篇许昌晨报关于常庄的报道,和一篇关于明朗寺村的报道,除了当地村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村子是“传统村落”。资金方面首先,根据与村委的面对面访谈得知,两地均在等政府的审批资金到位。其次,长葛市政府对传统村落不够重视。政府不重视不利于资金的到位,而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保护性修护等方面都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保护与规划方面与两个村子村委书记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常庄村对传统建筑的保护规划与保护目前只停留在初步保护阶段,只是简单地村民与村委共同合作,不破坏古建筑,但长远的规划尚未成形,而明朗寺村对明朗寺更是疏于保护,没有安排保护人员,也没有计划要招揽游客,连明朗寺的打扫值班都疏于安排。六、常庄村与明朗寺村旅游保护与开发对策针对两村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对策:表4-7两村对策对比规划对策村委对策宣传对策常庄明朗寺村常庄明朗寺村常庄明朗寺村做好规划册,做好文字存档,以豆腐为中心发展一系列特色旅游产业。依据规划册和当地实际,以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心打造旅游产业。常庄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在打响知名度方面,发展好本村,吸引市政府眼光。明朗寺接下来首要工作是村委重视将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放入会议议程。常庄要在对外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提升在省内,在周边的知名度。明朗寺村不仅需要提升外在知名度,对村内村民意识的提升也需要提上日程。对两村落的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设立资料室,建立信息库村落传承至今,常庄村与明朗寺村都有自己的村落历史、光荣事迹和名人轶事,但两个村子都没有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常庄村与明朗寺村可以在村委的带领、村民的协助下,将村内特色形成文字记载收录在册,并上传至网络,形成系统的村落信息介绍,如此便于村落与潜在游客建立联系。村内的文档资料可以记录村内的发展变化,以便科学规划村落的未来发展、传承村落的文化。(二)多渠道宣传,塑造特色品牌首先要建立网站,作为一个旅游地,在当今时代最基本地便是让搜索者能在网上查到当地的基本信息,使其对当地有个大致印象;其次,网站上要有可抵达当地的交通方式、路线推荐,信息越明了,越简洁,越能鉴定游客想去的念头;再者,要利用线上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等渠道记录并向游客展示当地的特色,吸引游客兴趣,塑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品牌口碑,利用当地特色,如常庄村按照村内规划围绕豆腐开发形成一条龙旅游产业。(三)平衡社区、企业、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首先要树立“人人参与”的意识[35-37],让居民充当“文化经纪人”[38,39],让村民充分参与到当地的旅游产业。企业与社区是当地旅游开发的密切相关者,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制定发展规划、谈及收益分红等方面时要充分交流,使投资商与当地居民达到共赢;当地政府部门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适度放权。(四)保证资金的获得与投入资金保障方面一方面要做到以政府为主,县级及以上政府要重视传统村落的发展,按政策规定准时、准确地将资金审批给传统村落;另一方面要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至于景区的资金投入问题,首先要先将多渠道获得的资金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安排人员对传统建筑专职看护,规划村内道路,加强污染物处理,将保护村落的设施、政策完备起来,才能保证传统村落继续发展。(五)完善对村落的监管与保护规划领导班子要对传统村落重视起来,明朗寺村村委换届后,新一任的领导班子要把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上日程。首先,要为古建筑建档。要清楚古建筑的历史由来、历代更迭和如今的现况,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保护部门,成立相关景区保护部门,有突发状况时,如天气对古建筑有潜在威胁时,当地管理部门可以尽快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拯救。其次,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法律对破害古建筑的行为约束;再者,要对村落保护的区域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区域的价值和易受损程度,划分不同的危机等级,设置重点保护区域,动态监管,在日常中切实保护古建筑,以预防各种突发情况。七、结语与常庄、明朗寺村有着同样发展困境的传统村落如果能从本文中获得一点启示,也是本次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旅游开发,常庄和明朗寺村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发扬,不仅有益于当地的知名度和文化传承,在与外地游客用普通话交谈、借鉴他们的穿搭时又为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济方面,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大有裨益;在环境方面,发展旅游要求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游客进得来、停得下、出得去,而旅游的发展又会对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传统村落的游客增多、知名度扩大会使当地村民的自豪感增加。但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划,使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如:要避免在外来游客的影响下失了自身的特色;重视商业氛围与传统气息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要以村落自身传统特色为代价发展商业;旅游的发展日益繁荣的同时,要注意社会治安问题。因此,我们要让传统与新生碰撞,为古老村落注入生机,是传统村落在当代社会焕然重生重要契机。参考文献[1]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6-06-15.[2]崔海洋,苟志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贵州民族研究,2009.[3]曹玮,胡燕,曹昌智.推进城镇化应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3,21(08):34-36.[4]王淑佳,孙九霞.中国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J].地理报,2021,76(04):921-938.[5]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92-10295.[6]刘东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传统村落内生动力的激活——基于记忆空间设计的视角[N].山东大学学报,2019,128.[7]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J].中国园林,2008(08):9-15.[8]牛丹丹,段渊古.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京西灵水举人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58-2064.[9]刘沛林,于海波.旅游开发中的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2,32(11):1304-1310.[10]丛明光.威海市文登区乡村旅游市场结构及优化配置分析[D].烟台大学,2020.[11]陈旭红.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20.[12]卢松,陆林,徐茗,梁栋栋,王莉,王咏,杨钊.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005(04):581-590.[13]唐文跃.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其迁居意愿的影响——以婺源古村落为例[J].经济管理,2014,36(05):124-132.[14]杨效忠,张捷,唐文跃,卢松.古村落社区旅游参与度及影响因素——西递、宏村、南屏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8(03):445-451.[15]简坤泽,张志森,许艺娜.基于社区参与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开发研究——以福建云水谣古村落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39-142.[16]韩雨轩.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0.[17]车震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风貌的利弊影响[J].旅游研究,2016,8(03):1-3.[18]吴文智.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2(06):49-53.[19]代丹.基于记忆场所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20]段嘉元.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度评价方法[D].兰州理工大学,2020.[21]杨浩.基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旅游开发[D].成都大学,2020.[22]Royo-VelaM.Rural-culturalexcursionconceptualization:Alocaltourismmarketingmanagementmodelbasedontouristdestinationimagemeasurement[J].TourismManagement,2009(30):419-428.[23]LorenziniE,CalzatiV,GiudiciP.Territorialbrandsfortourismdevelopment-astatisticalanalysisontheMarcheReg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1,38(2):540-560.[24]MbaiwaJE.ChangesontraditionallivelihoodactivitiesandlifestylescausedbytourismdevelopmentintheOkavangoDelta,Botswana[J].TourismManagement,2011(32):1050-1060.[25]AhmadA.Theconstraintsoftourismdevelopmentforaculturalheritagedestination:ThecaseofKampongAyer(WaterVillage)inBruneiDarussalam[J].Tourism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3(8):106-113.[26]LeppA.Residents'attitudestowardstourisminBigodivillage,Uganda[J].TourismManagement,2007,28(3):876-88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