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语言提高课堂效果-以公开课《三国鼎立》为例 论文_第1页
巧妙设计语言提高课堂效果-以公开课《三国鼎立》为例 论文_第2页
巧妙设计语言提高课堂效果-以公开课《三国鼎立》为例 论文_第3页
巧妙设计语言提高课堂效果-以公开课《三国鼎立》为例 论文_第4页
巧妙设计语言提高课堂效果-以公开课《三国鼎立》为例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妙设计语言,提高课堂效果——以公开课《三国鼎立》为例摘要:教学语言是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高度概括,精致的版块设计和精炼有趣的教学语言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同时,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要依据教学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段和教学内容等组织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语言上学期,学校举办七年级校际公开课活动,有幸的是我这位老教师也位列其中,与青年人比教学,课件制作、普通话稍有逊色,因此,我必须下工夫,认真对待。我选择的课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执教《三国鼎立》这节课,五次四易其稿,其中感悟最深的是语言的巧妙设计与高效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学设计,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原因就是语言不同。一、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学语言,狭义上也称课堂语言,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为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是师生交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与其说学生被教师吸引,不如说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失去了语言魅力的课堂只会是死水一潭。二、分类从小的角度讲,也就是针对一节课而言,教过程中使用的沟通语、导入语、评价语过渡引导语、总结语、升华语等,都是课堂中的必的教学语言。1.沟通语由于是借班上课,第一次与新生见面,必须尽快打破彼此的陌生感。我幽了一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有像找这样帅的老师给你们上过课吗?“那好、今天,就让我这位老历史教师,给同学们上一节新历史课。借班上课,初次与学生见面、精心设计与学生沟通的简要语言,建立教学氛围,十分必要。2.导入语又称导语,是引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开端。伴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视频、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杨洪基的这首歌曲、大气磅确,原重沉思。把我们带入到三国三国,既是一个混战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放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代。三国的历史,虽然不足百年但那些充满个性的历史人物和那常谈常新的历史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样设计导语,既能把视额中歌词内容和本节课的主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可谓“一石三鸟”。3.评价语又称点评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课堂表现的评价,恰当运用评价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拉近师生距离。在进行课堂点评时,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度”。当我问到“谁来告诉大家,你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时,学生们踊跃发言,面对此,如果简单的评价为“好”“不错”,无异于是对学生的热情浇了一盆凉水;如果设计为“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都可以称得上史学家了”,这样的“戴高帽”式的评价,也会使学生感觉不自然。我的评价语预设为:“同学们知道的挺多,看来历史知识不仅来源于课堂,也来自于生活。正是这些人和这些事,构成了三国的史。”需要强调的是,评价语可以进行多种预设,每一个问题,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评价语与其相对应,或可收放自如、游刃有余。4.过渡语过渡,一个标准就是力求自然。第一板块“汉室衰微群雄起”与第二板块“官赤逐鹿英雄出”之间的过渡,我是这样设计的:“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字:乱’!乱世出英雄啊,此时,曹操、袁绍、孙权、刘备等,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十多年的兼影响最深远的有两个战役”。用“乱世出英雄”这句人人熟悉的话,由汉末的社会现象过渡至两场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过渡不露痕迹,而且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在学习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曹操在两场战役中“胜”一“败”的原因时,我这样过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但对曹操来说,官渡之战,他胜的光彩;赤壁之战,他败的悲惨!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同一个人、同样是火,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请同学们帮助我解开这个疑团。”发人深思的同时加上诙谐幽默,易于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本课中所有基础内容处理完后,需要在下一个环节对人物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由危转安,政权由多减少,经济由衰变兴,人口由少增多,中国由‘乱’到‘治’,毫无疑问,这是历史的进步。是谁、是哪些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呢?是当时的人民大众,是众多的英雄。三国时期的英雄,灿若繁星,最耀眼的无疑是曹操和诸葛亮。”这样设计,既是对已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感知,又是对下一板块学习内容的自然提出。5.指导语也称引导语,即指引、引领和导向语。这是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的展现,面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直至由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讨“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及原因”这一问题时,回答的角度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较少关注的经济角度探究原因,切忌直接把答案说出,应该由学生进行补充,起到“生生互助”的效果。这样的学习,真正受益的才是学生。再如,在讲解三国建立情况时,为强调三国的分布位置,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形状,最终,我与学生们一同得出结论:“宛如鼎的三足,相对稳定,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三国鼎立”。6.总结语可以是每一教学板块的总结,也可以是整节课的总结,还可以是学习方法、学习表现的总结。一个必然要求就是凸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教学,从而得出更深的见解。在介绍官渡之战的背景时,我是这样设计语言的:“在最高统治阶层,政治腐败,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王权逐渐衰微;社会底层,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处于中间的统治阶层,军阀割据一方。从而导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字:‘乱’!”这样进行总结,相信“乱”字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也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多时候,总结语会和升华语合二为一,但两者不尽相同,升华语主要侧重在情感上。7.升华语针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整体提升,更多的是针对情感教育的升华,目的是使学生对整节课有更深的认识与感悟。我的升华语是这样设计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早已成为过去,英雄也早已作古。黯淡的是刀光剑影,远去的是鼓角铮鸣。回望历史,那一段段曾经的辉煌,早已载入史册;那一幕幕启合的精彩,也已演绎成艺术;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更凝固成我们心中的明星。说三国,论英雄,成为千百年来永不枯竭的话题。‘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如果你对那时的人和事有特别的兴趣,那你就去挖掘、去研究,也许用你新的视角,能够得出的新成果。”这样的升华语,既有对三国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三国历史的评价,更有对学生的期许。三、语言从大的角度讲,也就是从教育工作的角度讲,教学语言还会以其他形式呈现。1.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语言问题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般会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这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是教师语言功底的展现。在每年的听课过程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在上课时,会出现学生不配合课堂气氛尴尬的局面,原因是什么?可能跟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关,也可能跟教学任务的制定有关,但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教学语言的使用!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也就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以《三国鼎立》一课中的教学问题为例:(1)导入新课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谁来告诉大家,你所知道的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这个问题,可以保障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立刻引爆了课堂气氛,学生面对新老师的拘谨、不安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其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热情。这就启示我们,从学生喜欢的、易于学生完成的任务着手,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一重点内容时,我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谁告诉我,学习战役,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要点?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渗透着学法指导的,教会学生学习远有了对战役学习的方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安排也就游刃有余了。2.精心设计的板块名称时下我们践行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板块,就是对一定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高度概括,这也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语言教的体现。在课堂教学时,精致的板块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是教师教学语言使用功底的呈现,比如: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我的板块设计是:汉室衰微群雄起,官赤逐鹿英雄出、三分天下某统一,英雄远去尽评说”。这样,版块内容一目了然。3.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无声语言,如肢体语、表情语眼神语等,也是课堂语言的一种,甚至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面对学生的精彩表现,除了语言的点评外,竖向学生的大拇指,投向学生的赞许的眼神,都是对学生求知心灵的精心呵护。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走神,甚至违法纪律时,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轻拍学生肩头的动作,都会化作一份关爱,比任何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4.史料中的语言这里主要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图片示意图、视频等史料来辅助教学。例如,胜过千言万语的示意图,就是对教师语言的另一种诠释和展现。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三国,我设计了时间坐标图与教学语言相配合:“三国学术界有三国和大三国的说法,所谓三国,指的是从魏国的建立到三国的结束,所谓大三国,指的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结束。“此时,仅靠教学语言是无法叙述得十分清楚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语言与图表相结合,共同为学生呈现清晰、形象、直观的历史知识。视中的旁白、介绍语,也属于课堂中的语言,只不过是“借他人之口,达教学目的”罢了。5.课堂中的学生语言新课改提倡“充分放权给学生”“赋予学生果堂发言的权力”,学生的精彩回答要靠教师的指导与培养,说得好的前提是敢说,以及有机会说,互动式、有来有往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说出的语言也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对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时,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学生的评价非常独到:“我认为,曹操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虽然《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奸诈小人,可我也读过其他文献,像《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书籍对曹操的评价都是正面大于负面。他仅仅是宦官过继之子的后代,在乱世中挺身而出,敢于刺杀董卓,可以说,曹操有胆有谋。他在乱世中靠自己的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成就了一般人难以成就的大业。”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肯定会收获更多的精彩!6.课下师生交流的语言课下的语言是课堂的延伸,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身教胜于言传式的语言更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在一次试讲后,一个学生拦住了我,主动和我探讨了很多他感兴趣的三国历史,整个的交流过程因为上课的铃声打断,但看着学生渴望与人交流的眼神,我意识到,历史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教学通过与学生交流,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对比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四、风格不同的教师,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或质朴、或华丽、或严谨、或幽默,语言需要细细推敲用心揣摩、提炼,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中形成自己的风格。1.丰富自己的语言结构,锤炼、打造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数学设计中写详案,并仔细推敲教学语言。2.补充网络语言、流行语言,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一个不懂网络用语、不知流行用语的老师,是不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选取适当的语言,更易于拉近师生距离,服务教学工作。3.加强学习,勤读、勤写、勤听、勤说勤,反思、勤摘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育技巧的提高,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一只有从各种书籍中采掘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材料,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五、原则教学语言的使用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1.学情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就需要我们使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语言,这就很像我们的生活中与一个几岁的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