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4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4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4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4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4月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培优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4月月考

生物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浙科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3

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生境碎片化会导致大种群分割成许多小种群,这些小种群由于缺少遗传多样性而容易绝灭。下列措施中

最有利于碎片化生境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A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易地保护,易地繁殖后放归

C.建立生态廊道,促进基因交流

D.整体迁移碎片化生境中的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

物进行就地保护,其与迁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详解】分析题意,生境碎片化会导致大种群分割成许多小种群,这些小种群由于缺少遗传多样性而容

易绝灭,主要原因是因为生境碎片化导致地理隔离产生,基因交流受阻,故最有利于碎片化生境地的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是建立生态廊道,促进基因交流,c符合题意。

故选C。

2.向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后,可用于不同目的的植物组织培养。下列哪项培养基的激素

配比最适合用于菊花丛状苗生根()

A.仅有生长素

B.仅有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较多,细胞分裂素较少

D.细胞分裂素较多,生长素较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程序是:

①配制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0.7%〜1%琼脂的培养基,倒在灭菌试管中凝固成半固

体;

②从消毒的根、茎或叶上切取一些小组织块;

③将组织块放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创伤组织);

④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直到再生出新植株。

2.菊花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植物植株一形成愈伤组织一长出丛芽一生根一移栽成活。

【详解】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

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比例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在器官水平上会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

发生,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所以最适合用于菊花丛状苗生根的仅为生长素,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3.玉米的高茎(D)和矮茎(d)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纯合高茎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中部分个体表现为矮茎,

导致该结果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该玉米基因突变

B,该玉米染色体结构变异

C.表观遗传引起的表型改变

D.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新表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纯合高茎玉米植株(DD)发生基因突变成为Dd,自交会产生部分矮茎个体,A错误;

B、纯合高茎玉米植株(DD)的染色体结构变异(D所在的片段缺失),基因型为D一,自交会产生没有

D基因的矮茎个体,B错误;

C、纯合高茎玉米植株(DD)因环境等原因导致部分子代个体D基因未正常表达而表现为矮茎,C错

误;

D、玉米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是由D和d这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满足的是分离定律,故不是因为

基因重组导致矮茎的产生,D正确。

故选D。

4.在进行分析兔子血液组成的实验时,抽取兔子的血样,加入抗凝剂,经静置后分为上、中、下三层。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防止污染,血样应加入到无菌蒸储水中

B.上层为血浆,含有各种激素和血红蛋白

C.中层含有淋巴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有关

D.下层为血小板,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

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上中下三层,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中间薄薄的一层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

板,下层为红细胞。

【详解】A、血样应加入到无菌蒸储水中,会导致血细胞过度吸水涨破,A错误;

B、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血液的组成成分。包括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1%,

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

肌甘、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成分,不属于血浆成分,B错误;

C、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人体抵抗外界来的病原体,比如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也可以

帮助清除体内的坏细胞和坏物质,比如可以用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故与特异性免疫有关,C正确;

D、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下层为红细胞,血小板位于中层,D错误。

故选C。

5.某地森林经被破坏后的植被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0abc时间

A.该地区发生初生演替,植被总数不断变多

B.a时刻,植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

C.b时刻,乔木在阳光等资源竞争中最具优势

D.c时刻,草本植物可能已经完全灭绝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

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蒲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

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某地森林经被破坏后的植被变化,说明该地区发生次生演替,A错误;

B、a时刻,草本植物种类数最多,无法说明物种丰富度最高,B错误;

C、b时刻,草本和灌木植被种类数在下降,乔木植被种类数在上升,说明乔木在阳光等资源竞争中最具

优势,C正确;

D、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草本植物不可能完全灭绝,D错误。

故选C。

6.甲草地的蜥蜴体型较大,以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乙草地的蜥蜴体型稍小,以植物叶片果实为食。

两种蜥蜴均能稳定遗传,但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型大小是蜥蜴发生适应性突变的结果

B.食性不同并不利于蜥蜴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蜥蜴种群性状差异与隔离有关,与选择无关

D.两种蜥蜴没有生殖隔离现象,仍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

中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

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

形成,因为基因交流并未中断,群体分化并未超出种的界限。只有通过隔离才能最终出现新种,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

B、食性不同有利于蜥蜴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蜥蜴种群性状差异与隔离和选择均

有关,C错误;

D、两种蜥蜴均能稳定遗传,但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没有生殖隔离现象,仍属于同一物种,D正

确。

故选D。

7.一些水果在库存时通常会产生酒精味,需适时通风以防变质;马铃薯在库存时却不会产生酒味。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酒味是水果细胞糖酵解的直接产物引起

B,水果产生酒味的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C.马铃薯在缺氧条件下不进行厌氧呼吸

D.通风有利于散去酒精和乙烯,防止腐烂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

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

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

酸。

【详解】A、水果细胞糖酵解的直接产物是丙酮酸,酒味的产生是丙酮酸和[H]进一步反应形成的,A错

误;

B、水果产生酒味的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马铃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

D、酒精具有挥发性,乙烯为气体,且具有催熟的作用,所以通风有利于散去酒精和乙烯,防止腐烂,D

正确。

故选D。

8.复层柱状上皮反复受损后修复过程中发生癌变,癌细胞不断生长形成肿瘤,其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正常细胞癌细胞

A.癌细胞基因组成的完整性可能不变,但基因类型发生改变

B.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仍与正常细胞基本相同

C.受损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致癌因子导致细胞容易发生癌变

D.癌细胞代谢产生营养物质促进正常柱状上皮细胞分裂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它有一些独具的特征。1、能够无限增殖。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

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次一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可以长期增殖下

去。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培养中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细胞转化

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

胞彼此之间的粘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除上述特征外,癌细胞还有其他特

征。

【详解】A、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因此基因类型发生改变,但基因组成的完整性

可能不变,A正确;

B、癌细胞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形态、结构、功能上与正常细胞基本不同,B错误;

C、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是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造成的,受损修复过程中不会产生致癌因子,C错误;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竞争营养物质,且癌细胞竞争能力较强,癌细胞代谢产生代谢废物,不会产生营养

物质促进正常柱状上皮细胞分裂生长,D错误。

故选Ao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人体肾小球过滤出的原尿中除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外,还含有各类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原尿中的

水绝大部分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在肾小管被全部重吸收。

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引起原尿中相应浓度过高,难以被全部重吸收,产生尿糖。

9.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浓度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成分,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

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逆向渗透

10.人体排尿量与多种激素水平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长期分泌不足,会引起尿量增多

B.胰高血糖素长期分泌过多,会引起尿量不足

C.饮水过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尿量增多

D.甲状腺激素使代谢水平下降,尿量减少

【答案】9.C10.A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2、甘油、苯、酒

精等;易化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

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葡萄糖,K+等。

【9题详解】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浓度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成分,属于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

和能量,是主动转运过程,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题详解】

A、胰岛素长期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经过肾小球后形成的原尿中葡萄糖也升高,原尿的

渗透压升高,在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量增多,A正确;

B、胰高血糖素长期分泌过多,血糖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因此会出现多尿现象,B错误;

C、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由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增加尿量排出,保持体内水分

平衡,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身体内的废物和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这

些废物和水分可能会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尿量增多,D错误。

故选A„

11.利用淀粉溶液、淀粉酶、蔗糖溶液、蔗糖酶设计实验探究酶专一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设计淀粉溶液加蒸镭水组作为实验组

B.反应结束后向各试管中加入Kl-b试剂进行检测

C.各组试管反应的温度、pH条件只需相同即可

D.若淀粉溶液加蔗糖酶组出现轻度阳性,最可能是淀粉溶液被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或是小部分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

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

【详解】A、证明酶具有专一性时,可以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底物,也可以用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种底

物,不需要设计淀粉溶液加蒸储水组作为实验组,A错误;

B、KLL试剂不可以检测蔗糖溶液是否分解,故该实验不可以用KI-L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

C、各组试管反应的温度、pH条件属于无关变量,应该控制每组温度、pH相同且适宜,C错误;

D、若淀粉溶液加蔗糖酶组出现轻度阳性,最可能是淀粉溶液被污染,D正确。

故选D。

12.取某种植物茎的一块组织进行培养,过程如下图,其中①〜④代表4个不同的培养过程。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过程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只生长不分裂

B.由过程②到过程③不一定需要更换培养基

C.过程④幼苗在移入土壤前,需降低湿度、温度进行锻炼

D.图示形成新植株的培养过程属于体细胞胚发生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

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

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

重要。

【详解】A、过程①是脱分化过程,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未

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组织的过程,该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A错误;

B、由过程②到过程③是愈伤组织到遇到生芽的过程,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不同,故需要更换培养基,B

错误;

C、过程④幼苗在移入土壤前,需降低湿度、温度进行锻炼,可在蛭石和珍珠岩等介质上锻炼,C正确;

D、植物的器官发生是指离体培养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图

示形成新植株的培养过程属于为器官发生途径,D错误。

故选C。

13.将某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为三组,甲组经低温处理一段时间,乙组常温下培养,丙组常温下培养

并用赤霉素处理。一段时间甲组和丙组植物的侧芽分化出较多花枝,而乙组植物基本没有花枝产生。相关

资料表明,植物感受低温变化的主要部位是顶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理三组幼苗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供水供肥量等条件需相同

B.为验证感受低温的部位是顶芽,可增设丁组:摘除顶芽后低温处理

C.实验结果表明,顶芽产生了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分化形成花枝

D.为进一步说明赤霉素对花枝形成的影响,可增设一组使用赤霉素抑制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赤霉素产生于幼根幼芽未成熟种子,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促进果实发育、促

进种子萌发。

【详解】A、甲组经低温处理一段时间,乙组常温下培养,丙组常温下培养并用赤霉素处理,其它条件应

保持相同且适宜,故处理三组幼苗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供水供肥量等条件需相同,A正确;

B、为了验证感受低温的部位是顶芽,实验的自变量是顶芽的有无,故可增设丁组:摘除顶芽后低温处

理,与甲组作对比,B正确;

C、该实验只能说明低温和赤霉素都能促进侧芽生长分化形成花枝,但不能确定是顶芽产生的赤霉素促进

侧芽生长分化形成花枝,C错误;

D、为进一步说明赤霉素对花枝形成的影响,可增设一组使用赤霉素抑制剂,与丙组进行对比,D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泡菜的制作属于多菌种混合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酵母菌和乳酸菌。研究人员尝试从泡菜汁中分

离出耐酸性强的酵母菌种,用于果酒的制作。由于泡菜中酵母菌比例较低,研究人员将泡菜汁接种到含乙

醇的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以提高目标菌种的比例。

14.制作泡菜时通常需要在泡菜坛口的凹槽中加入清水,其作用主要是()

A.防止气体进出泡菜坛

B.营造发酵所需厌氧条件

C.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泡菜坛

D.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

15.下列关于分离和保存耐酸性强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应选择固体培养基培养泡菜汁以提高目标菌种比例

B.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比划线平板法分离效果更好

C.分离用的平板应倒置在恒温箱中培养,确保分离效果

D.分离后的菌种经扩大培养后,可离心并制成干制品保存

【答案】14.B15.A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

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重要基础是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

净的微生物培养物。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15min~20min;

2、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稀释待测菌液,使涂布后平板上可长出单个的菌落,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

目,由于可能有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同一个菌落,所以该方法统计的数值往往小于实际值,为保证结果

准确,一般选择的稀释浓度要保证涂布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酒精灯火焰附近为无菌区域,涂

布平板操作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可防止杂菌污染。

【14题详解】

制作泡菜需利用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只在无氧条件下才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所以在泡菜坛坛沿

加上圈水密封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空气进入,营造发酵所需无氧条件,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A、选择液体培养基培养泡菜汁,相当于接种,扩大培养,从而提高目标菌种比例,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于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准确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优点:便于计

数、分离,B正确;

C、平板倒置可以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蒸发、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染菌、在某种程度上防

止菌落蔓延,好形成单个菌落,利于计数,确保分离效果,C正确;

D、分离后的菌种经扩大培养后,可以离心并制成干制品保存,D正确。

故选Ao

16.调查某鱼塘能量流动情况,部分数据如下表,其中甲、乙、丙、丁代表4个不同营养级且甲为第一营

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相对值同化量呼吸生物量

甲1105040

乙830380270

丙784276

T1168

戊365238320

A.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对值为110

B.乙、戊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C.鱼塘中主要的养殖鱼类属于乙营养级

D.丁营养级能量收支不能平衡,生物量将要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

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

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逐级递减的原因之

一是,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为呼吸作用而散失一部分热能。

2、甲、乙、丙、丁代表4个不同营养级且甲为第一营养级,由能量的同化量的大小可判断,乙、戊属于

第二营养级,丙属于第三营养级,丁属于第四营养级。

【详解】AB、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如饲料等),

由能量的同化量的大小可判断,甲为第一营养级,乙、戊属于第二营养级,由三者的同化量大小可知,

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对值大于HO,AB错误;

c、乙、戊属于第二营养级,乙的同化量最多,由此判断鱼塘中主要的养殖鱼类属于乙营养级,c正确;

D、丁属于第四营养级,即属于最高营养级,若丁营养级能量收支不能平衡,生物量将要上升或下降,D

错误。

故选C。

17.某草地上的野山羊种群近30年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入当年种群数量

人=一年前种群数量

2-

1.5-

151015202530时间/年

A.1—5年,山羊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

B.5—10年,山羊种群数量开始不断下降

C.10—20年,山羊种群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D.近30年中,山羊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九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大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入等于1,种群数量相对

稳定,入大于零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

【详解】A、由图可知,1~5年九大于1且为定值,山羊的种群数量接近“J”形增长,A正确;

B、由图可知,5~10年入大于1,种群数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B错误;

C、由图可知,10~20年,入小于1,种群数量持续下降,C错误;

D、近30年中,前十年种群数量增加,中间十年种群数量减少,后十年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山羊种

群数量不一定会明显减少,D错误。

故选A„

18.哺乳动物体外受精通常有2种不同的途径,一是精卵共同培养进行受精,二是精子注射到卵子中完成

受精,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子宫卵管

精子注射到卵子中

A.采集的卵子可直接在体外与精子培养受精

B.精子注入到卵细胞不需要借助显微操作技术

C.受精卵需培养至囊胚或原肠胚才能移入代孕子宫

D.提供子宫的代孕受体需提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

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

超数排卵处理);(2)配种或人工授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

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福或胚囊胚阶段);(4)对胚胎进行移植;(5)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从卵巢采集的卵子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在体外与获能精子培养受精;从输卵管

采集的卵子可直接在体外与获能的精子培养受精,A错误;

B、精子注入到卵细胞需要借助显微操作技术,B错误;

C、受精卵需要培养到桑根胚(桑甚胚)或囊胚才能移入代孕子宫,C错误;

D、提供子宫的代孕受体需要与供体雌性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可见提供子宫的代孕受体需提前进行同

期发情处理,D正确。

故选D。

19.真核细胞内不同核基因的表达效率存在差异,如图所示,其中①和②代表基因表达的不同过程。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A基因B

]DNA

注:G)回代表蛋白质分子

A.①过程代表基因的转录以及RNA的加工

B.②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C.①和②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D①和②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昔酸作为原料;翻译是

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

酸。

2、分析图示: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①表示转录过程以及RNA的加工,②表示翻译过程,A正确;

B、②表示翻译过程,tRNA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B正确;

C、①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表示翻译过程,需要多种酶催化,C错误;

D、①表示转录过程,配对方式有A-U,T-A,C-G,G-C,②表示翻译,配对方式有A-U,U-A,C-G,

G-C,①和②过程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C。

20.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表兄妹皿-8与ni-9结婚后生育的3个后代有2个患有遗传病,已知甲病

为单基因遗传病。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I

2o正常女性

II66□正常男性

3456j.•甲病女性

mo———皿乙病男性

IJmd91011

IV

121314

A.甲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乙病不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B,若乙病为唐氏综合征,近亲结婚是造成IV-13患病的重要原因

C,若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且in-9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致病基因最可能来自1-2

D.若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IV-13与一个同时携带甲、乙2种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正

常孩子的概率是5/12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是: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

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III-8与皿-9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的女儿IV-12,说明

甲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in-8与ni-9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儿子IV-13,

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ni-9不患乙病,故乙病不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隐性遗

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

【详解】A、ni-8与ni-9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的女儿IV-12,说明甲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IV-13患

乙病,由于III-9不患乙病,故乙病不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

B、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隐性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

病得到表现,因此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

病,因此若乙病为唐氏综合征,近亲结婚不是造成IV-13患病的重要原因,B错误;

C、若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且III-9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IV-13的致病基因

来自ni-8,皿-8的致病基因来自II-4,II-4的致病基因来自1-2,即IV-13的致病基因来自1-2,C正确;

D、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

病,ni-8与ni-9的基因型为AaXBX\AaXBY,则IV-13的基因型为l/3AAXbY,2/3AaXbY,一个同时携

带甲、乙2种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生育一个正常孩子(A_XB_)的概率是

1/3x1/2+2/3x3/4x1/2=5/12;若乙病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皿-8与III-9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IV-

13的基因型为l/3AAbb,2/3Aabb,一个同时携带甲、乙2种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Bb,

生育一个正常孩子(A_B_)的概率是1/3x1/2+2/3x3/4x1/2=5/12,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研究人员每天用适宜浓度的不同生长调节剂(ABA为脱落酸,BA为细胞分裂素类,NAA为生长素类)

处理某种植物幼苗,每天测定幼苗在适宜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幼苗光合速率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合成的有机物主要以(填”物质名

称”)的形式运往根、茎等各个部位,促进生长。

(2)分析ABA处理组与对照组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其原因是ABA能有效降低叶片

气孔开度,使叶肉细胞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从而直接抑制卡尔文循环中的过程。另外ABA

还能抑制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合成,直接降低叶片的效率。

(3)施用BA一定程度上能对抗的作用,这是由于BA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作用相关

,从而提高光合速率。有人认为NAA能提高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NAA促进了茎和叶的生

长,这种说法不够准确的理由是o

【答案】(1)①.基质和类囊体膜②.蔗糖

(2)①.ABA能抑制幼苗光合速率,且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②.C02固定③.光能

利用(光能转化,光能吸收转化)

(3)①.ABA②.酶的活性③.光合速率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进行的光合作用,与植物茎

叶大小无关

【解析】

【分析】1、脱落酸是一种有机物,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广泛分布于

高等植物。除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促使马铃薯形成块茎等。对细胞的

延长也有抑制作用。在缺水条件下,植物叶子中ABA的含量增多,引起气孔关闭。

2、分析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用ABA处理后,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相对值降低,用BA、NAA单独处

理后,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相对值升高,用BA和ABA同时处理时,与用ABA单独处理相比,植物幼苗

光合速率相对值升高,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与暗反应,其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基粒)和叶绿体基质;光合作

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往根、茎等各个部位,促进生长。

【小问2详解】

分析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用ABA处理后,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相对值降低,说明ABA能抑制幼苗光

合速率,且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ABA能有效降低叶片气孔开度,使叶肉细胞胞间二氧化碳

浓度降低,从而直接抑制暗反应中CO2固定;ABA还能抑制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主要参与光

反应中光能吸收转化和传递过程,可能是因为ABA直接降低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小问3详解】

分析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用ABA处理后,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相对值降低,用BA、NAA单独处理

后,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相对值升高,用BA和ABA同时处理时,与用ABA单独处理相比,植物幼苗光

合速率相对值升高,说明施用BA一定程度上能对抗ABA的作用,可能是因为BA能延缓叶片衰老,提

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进行的光合作用,与植

物茎叶大小无关,所以NAA促进了茎和叶的生长无法说明NAA能提高光合速率。

22.某农户在田间作业时,右脚不慎踩到碎玻璃,发生如下图所示反射过程,其中①〜④代表4个突触,

其余突触上的“+”和“一”分别代表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后因伤口处理不当,该农户还发生了脚

底局部红肿和全身发热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农户踩到玻璃迅速抬右腿的过程属于(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在该反射弧

中,兴奋在脚底的某种痛觉神经末梢产生,并经和突触的传递,传至右大腿部屈肌,引起屈肌

收缩。兴奋也传至左侧大腿的伸肌,引起伸肌,以维持身体平衡。①〜④四个突触属于兴奋性

突触的有。同时,兴奋还传至________,形成痛觉。

(2)受伤部位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作为,持续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痛觉,同时受伤部位

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皮肤变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形成局部o这些炎症反应

的发生,有利于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3)相比于健康状态时,处于持续高烧不退状态的农户,其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的大小变化依次是

。发热时,人体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影响代谢。此时,通过适当发汗可有效降低

体温,其原理是O

【答案】(1)①.非条件反射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③.收缩④.①③④⑤.大脑皮层

(2)①.化学信息(信息分子)②.扩张③.肿胀(组织水肿)

(3)①.增大、增大②.增加③.出汗后蒸发可以带走体表大量热量,从而提高散热速率

【解析】

【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

个部分。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

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小问1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农户踩到玻璃迅速抬右腿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结构为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该反射弧中,兴奋在脚底的某种痛觉神经末梢产生,并经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的传递,传至右大腿部屈肌,引起屈肌收缩。兴奋也传至左侧大腿的伸肌,引起伸

肌收缩,以维持身体平衡。分析题图,踩到玻璃迅速抬右腿,右腿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左侧大腿的伸

肌和屈肌均收缩,故①〜④四个突触属于兴奋性突触的有①③④,所有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故

兴奋还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小问2详解】

组织胺属于细胞产生的体液因子,受伤部位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作为化学信息(信息分子),持续刺激神

经末梢,使人产生痛觉,同时受伤部位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变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形成局部肿胀。

【小问3详解】

相比于健康状态时,处于持续高烧不退状态,此时体温高于37℃,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增多,其产热

速率和散热速率的大小均增大,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发热时,人体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影响代谢。由于出汗后蒸发可以带走体表大量热量,从而提高散热速率,故通过适当发汗可有效降低体

温。

23.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花色有红花、黄花、橙花、白花4种不同表型,其遗传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M(m)和H(h)的控制(如图)。显性基因M控制合成的酶M能催化前体物质1转化前体物质2(前体

物质本身没有颜色);基因H(h)座位上存在复等位基因HR、口丫、h,其中显性基因HR控制合成的酶R

能催化红色素合成,显性基因HY控制合成的酶Y能催化黄色素合成,隐性基因h控制合成的酶无活性,

不能合成色素。

基因中

基因M红色素

酶M

前体物质1---------►前体物质2

黄色素

基因印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M(m)与基因H(h)的关系是,该植株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2)基因型为MMH%的植株,花色表现为红色,说明HR对h的显性表现形式为;基因型为

MMHRHY的植株,因花瓣细胞能同时合成2种色素而表现为橙色,说明HR对HY的显性表现形式为

(3)自然界中表型为白花的植株共有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纯合白花的基因型包括

(写出具体基因型)。

(4)以某白花植株为父本,与另一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i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1:1。请写出这一

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要求标出父本与母本);将B的红花与黄花植株相互杂交,F2中表型为

橙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答案】(1)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自由组合

(2)①.(即对h)完全显性②.共显性

(3)①.8mmHRHR>mmHYHY>mmhh、MMhh

p杏mmHR印X早MMhh

/白花\|白花

RY

(4)①.配子mHmHMh

v>c/②.3/16

耳MmHRhMmlTh

红花黄花

1:1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即基因间接控制生

物的性状;植物的花色(红花、黄花、橙花、白花)受两对等位基因M(m)和H(h)的控制;两对基因

独立遗传,遵循自由合定律,且两对等位基因均表现为完全显性,完全显性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

杂交后,Fi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100%,称作完全显性。

【小问1详解】

植物花色有红花、黄花、橙花、白花4种不同表型,其遗传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M(m)和H

(h)的控制,则基因M(m)与基因H(h)的关系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显性基因HR控制合成的酶R能催化红色素合成,基因型为MMH%的植株,花色表现为红色,HR对h完

全显性;显性基因HR控制合成的酶R能催化红色素合成,显性基因11丫控制合成的酶Y能催化黄色素合

成,而基因型为MMHRHY的植株同时合成2种色素而表现为橙色,说明HR对HY的显性表现形式为共显

性。

【小问3详解】

表型为白花的植株共有8种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

MMhh、Mmhh、mmHRHR>mmHRHY>mmHYHY>mmHRh>mmHYh>mmhh,纯合白花的基因型

mmHRHR>mmHYHY>mmhh、MMhh。

【小问4详解】

Fi表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1:1,说明父本白花植株有复等位基因HRHY,则父本为mmHRHY,母

pX早MMhh

白花白花

/\

Ry

本为MMhh,遗传图解为配子mH1nHMh

;将Fi的红花与黄花植株相互

Mmffh

■红花黄花

11

杂交,其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形,基因型为MMHRHY、MmiFHY的为橙色,占比3/16。

24.癌症治疗是国际社会共同研究的课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均有重要

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红豆杉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高效的抗癌药物,科研人员尝试用红豆杉植物细胞培养获取紫杉

醇,将经的红豆杉胚组织置于无菌培养基上,经适宜配比的生长调节剂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再经培养分散成单细胞,对分散的单细胞进行连续多次培养可获得大量细胞培养

物,从中分离紫杉醇。

(2)研究发现,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的产量较低。为改善产能,将红豆杉细胞与柴胡细胞进行融合,

获得能生产紫杉醇的柴胡,其过程如图,其中①〜④代表4个不同技术过程。

射线?理

|红豆杉|旦|愈伤组织IgI原生质体|~|o

异源融合@杂种

原生质体植株

柴胡I①帽伤组织|图)|原生质体I-

图中过程①通常(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过程②需在高渗溶液中用处理,

采用高渗溶液的目的是,射线处理红豆杉原生质体可使其部分发生断裂、易位、消失

等变异;过程③通常先对两种原生质体进行稀释和,以合适比例混合后采用化学试剂

进行诱导融合,再筛选杂种原生质体。过程④获得的杂种植株含有的染色体情况是O

(3)单抗制备是治疗癌症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将某种癌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

(器官)中分离B淋巴细胞,并与骨髓细胞融合。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稀释至________个/mL,然后

加入到96孔细胞培养板的0.1mL小孔中进行克隆培养和,选择(填“阳性”或

“阴性”)小孔的细胞,继续反复多次上述步骤后即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理论

上,将上述单抗与紫杉醇药物结合使用能提高癌症的治疗效率,请叙述理由:o

【答案】(1)①.消毒②.(液体)悬浮③.继代

(2)①.不需要②.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③.使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防止细胞壁裂解

时原生质体被破坏④.染色体⑤.计数⑥.聚乙二醇(PEG)⑦.柴胡的全部染色体和红

豆杉的部分染色体

(3)①.脾脏②.10③.抗体检验④.阳性⑤.单抗可将紫杉醇带到特定癌细胞表面

发挥作用,使药物作用更准确

【解析】

【分析】1、根据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可分为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初代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上分离下

来的外植体的第一次培养。初代培养获得的芽、胚状体等数量都不多,需要进一步增殖培养。将初代

培养获得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扩大培养称为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又可以分为第二代培

养、第三代培养等。

2、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方法可以总结如下:用外界抗原刺激动物(如小鼠、兔子

等),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使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利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等融合因子进行诱导,使

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可以无限传代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筛选,获得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

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用红豆杉植物细胞培养获取紫杉醇,属于植物细胞培养,该过程需要将外植体(红豆杉胚组织)消毒后

置于无菌培养基上,经适宜配比的生长调节剂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经液体(悬浮)培养分散成单细

胞,将初代培养获得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进行扩大培养称为继代培养,对分散的单细胞进

行连续多次继代培养可获得大量细胞培养物,从中分离紫杉醇。

【小问2详解】

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要避光,故图中过程①通常不需要光照;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过程②需在高渗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采用高渗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