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皖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皖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皖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皖江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们被无言的自然之美感动而萦怀,就会产生用艺术

来记录这些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念头。盆景艺术家则用树桩山石为材料,以“缩龙成

寸”的手法来再现自然之美。盆景艺术将自然的美好山水、古树名木浓缩于咫尺盆盎之中,

藏参天覆地于盈握间,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自然山水胜景之美,较之其他艺术,它所透露

出来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足以令人心往神驰,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日与自然相亲和”,成为一种超越

尘世的生活方式,也是盆景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些表达自我心性和

思想情感的作品,即是“天人合一”"物我具化"文化思想的体现。

山水思想包含有道家隐逸思想的成分。历来,中国的士大夫都把寂静的山林、朴素的田

野,当作理想的栖隐之地。明朝一位叫"爱闲老人”的文人有一段关于盆景的语录:“古云,

尺幅千里,此画家之玄机,今拳石寸树,有别一洞天之致,千丘万壑之形,不知对此能令人

置身物外否?”这段语录也正好表达了“市隐”思想在盆景艺术中的反映,经常被后世镌刻

于盆器上。

盆景作为浓缩自然的艺术,在方寸之间容纳大千与世界,也能容纳人的心灵世界,令人

摆脱凡尘,达到“市隐”的目的。在中国盆景艺术的文化内涵中,既有儒家思想侧重道德伦

理、寓情于景的成分,也有老庄心与物游、忘怀得失的思想,同时也有空灵静寂的禅宗思想

的表现。具体作品则以荣枯、动静、刚柔、高低、大小、疏密、虚实等对比,以及在顺势与

逆势、流畅与凝滞、张扬与顿挫等矛盾中求得统一等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作品有体现生

命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壮美,也有优柔多姿、春华秋实、烟雨江南的秀美,还有清高孤傲、

遁世脱俗的空灵美。

盆景作品的意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诗情画意并非我们用诗的内容来做一

盆盆景,或者模仿画中的树或画意来做盆景,这样的作品即使有意境,也是重复人家的作品

内容,并非主观创造,因为看到这样的盆景作品,能读出来的还是那首老诗,能画出来的还

是那幅老画,毫无新意,只能算作学习的过程。

“诗情画意”是指盆景作品具有令人震撼的外在形式、感人的内涵和动人的气韵,赏之

能令人心驰神往于作品反映的意境当中,并禁不住嗟叹之、咏歌之、手舞足蹈之,这才是盆

景作品真正的诗情画意。意境是盆景作品的灵魂,没有意境的作品便是一件没有灵魂的躯壳,

仅仅是自然植物给视觉带来的愉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朝画家张操总结出来的一

条艺术创作的经典理论,被后人奉为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中华文化艺术历来崇尚自然,主

张“外师造化”,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自然造

化,它静静地存在于自然当中,向我们行无言之教。所以说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向自然学

习,认识自然规律,了解事物的成理,从而丰富我们理性知识。

在学习盆景创作的过程中,对自然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树种有着各自不同的本

质和形态特征,这种特性因地域的不同又各具形貌,因此我们在学习盆景制作时,首先是以

自然为师,结合内心的感悟,使得自己对自然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仅是“外师造化”的客观表现,更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观表达。“心

源”即心底深处的精神情感世界,“中得心源”是将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通过内心

的情思和构设,做到“胸有成竹”,超然地反映人的情志与气象,达到物我具化的境界,这

就是心化的自然,是对自然美的主观表达,这样的作品是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的生命合

而为一,借物言志,托物寄情,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自然、高于

自然”。

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其实是艺术相通的道理,任何艺术都源于对自然美的感

动而得益于“外师造化”,又与民族文化一脉相连,所以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联系,又

可以相互借鉴。读一首好诗,可以把诗情付诸盆景作品中去,品一幅好画,可以用盆景表达

画意,而赏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你会被盆景的形象气韵所折服,进而被作品所传达的意境

和内涵所感染。

好诗如画,好画如诗,好的盆景如诗也如画。

(摘编自徐昊《盆景艺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盆景艺术是艺术家用树桩山石为材料,以“缩龙成寸”的手法记录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

感的一种方式。

B.盆景艺术将自然浓缩于方寸之间,同时蕴含了儒家、道家、禅宗的某些思想,作品风格多

样,富有美感。

C.艺术创作要“外师造化”,即向自然学习,因为大自然是美的源泉,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掌握

了创作规律。

D.中国盆景艺术尤其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观表达,力求将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做

到“胸有成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艺术相比,盆景艺术所表现出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更容易满足人类

的审美要求。

B.如果用诗的内容或模仿画中的树来做盆景,即便这种作品有意境,也谈不上创新,算不上

“诗情画意”。

C.只有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生命合而为一,达到天人和谐境界的盆景,才是“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

D.艺术是相通的,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借鉴,欣赏优秀的盆景作品能让人感

受到诗情画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

术。

B.北宋著名风景画家郭熙首先提倡"三远法"——高远、深远与平远,这在山水盆景制作上发

挥了引导作用。

C.中国盆景艺术借用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园林、陶瓷、文学、哲学、绘画、根雕、书法

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D.当代盆景大师赵庆泉创作的《出尘》,以瘦劲孤高的主干、简洁疏朗的枝叶,营造淡雅、

空灵的意境,以表现“从容入世,清淡出尘”的精神世界。

4.文中引用明朝“爱闲老人”和唐朝张操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5.槭木盆景作品《天寒红叶稀》很有“诗情画意”。请结合盆景作品,联系原文内容,谈谈

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莫言

“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正和沙地上一棵老蒺藜作战,他用脚指头把一个个六个尖或是八个尖的蒺藜撕下来,

用脚掌去捻。他的脚像螺马的硬蹄一样,蒺藜尖一根根断了,蒺藜一个个碎了。

姑娘愉快地笑起来:“真有本事,小黑孩,你的脚像挂着铁掌一样。哎,你怎么不说话?”

姑娘用两个手指戳着孩子的肩头说:“听到了没有,我问你话呢!”

黑孩感觉到那两个温暖的手指顺着他的肩头滑下去,停到他背上的伤疤上。“哎,这,

是怎么弄的?”

孩子的两个耳朵动了动。姑娘这才注意到他的两耳长得十分夸张。“耳朵还会动,哟,

小兔一样。”

黑孩感觉到那只手又移到他的耳朵上,两个指头在捻着他漂亮的耳垂。

“告诉我,黑孩,这些伤疤,”姑娘轻轻地扯着男孩的耳朵把他的身体调转过来,黑孩

齐着姑娘的胸口。他不抬头,眼睛平视着,看见的是一些由红线交叉成的方格,有一条梢儿

发黄的辫子躺在方格布上。“是狗咬的?生疮啦?上树拉的?你这个小可怜……”

黑孩感动地仰起脸来,望着姑娘浑圆的下巴。他的鼻子吸了一下。“菊子,想认个干儿

吗?”一个脸盘肥大的女人冲着姑娘喊。黑孩的眼睛转了几下,眼白像灰蛾儿扑楞。“对,我

就叫菊子,前屯的,离这儿十里,你愿意说话就叫我菊子姐好啦。”姑娘对黑孩说。

她把黑孩牵到像山岭一样的碎石堆前,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摆好,说,“就坐在这儿吧,

靠着我,慢慢砸。”她自己也找了一块光滑石头,给自己弄了个座位,靠着男孩坐下来。很

快,滞洪闸前这一片沙地上,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敲打石头声。女人们以黑孩为话题议

论着人世的艰难和造就这艰难的种种原因,这些“娘儿们哲学”里,永恒真理屏杂着胡说八

道,菊子姑娘一点都没往耳里入,她很留意地观察着孩子。黑孩起初还以那双大眼睛的偶然

一瞥来回答姑娘的关注,但很快就像入了定一样,眼睛大睁着,也不知他看着什么,姑娘紧

张地看着他。他左手摸着石头块儿,右手举着羊角锤,每举一次都显得筋疲力竭,锤子落下

时好像猛抛重物一样失去控制。有时姑娘几乎要惊叫起来,但什么也没发生,羊角铁锤在空

中划着曲里拐弯的轨迹,但总能落到石头上。

黑孩的眼睛本来是专注地看着石头的,但是他听到了河上传来了一种奇异的声音,很像

鱼群在唼喋,声音细微,忽远忽近,他用力地捕捉着,眼睛与耳朵并用,他看到了河上有发

亮的气体起伏上升,声音就藏在气体里。只要他看着那神奇的气体,美妙的声音就逃跑不了。

他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他早忘记了自己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仿

佛一上一下举着的手臂是属于另一个人的。后来,他感到右手食指一阵麻木,右胳膊也不由

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的嘴里突然迸出了一个音节,像哀叫又像叹息。低头看时,发现食指

指甲盖已经破成好几半,几股血从指甲破缝里渗出来。

“小黑孩,砸着手了是不?”姑娘耸身站起,两步跨到孩子面前蹲下,“亲娘哟,砸成了

什么样子?哪里有像你这样干活的?人在这儿,心早飞到不知哪国去了。”

姑娘数落着黑孩。黑孩用右手抓起一把土按在砸破的手指上。

"黑孩,你昏了?土里什么脏东西都有!"姑娘拖起黑孩向河边走去,孩子的脚板很响地扇

着油光光的河滩地。在水边上蹲下,姑娘抓住孩子的手浸到河水里。一股小小的黄浊流在孩

子的手指前形成了。黄土冲光后,血丝又渗出来,像红线一样在水里抖动,孩子的指甲像砸

碎的玉片。

"痛吗?"

他不吱声。这时候他的眼睛又盯住了水底的河虾,河虾身体透亮,两根长须冉冉飘动,

十分优美。姑娘掏出一条绣着月季花的手绢,把他的手指包起来。牵着他回到石堆旁,姑娘

说:“行了,坐着耍吧,没人管你,冒失鬼。”

女人们也都停下了手中的锤子,把湿漉漉的目光投过来,石堆旁一时很静。一群群绵羊

般的白云从青蓝蓝的天上飞奔而过,投下一团团稍纵即逝的暗影,时断时续地笼罩着苍白的

河滩和无可奈何的河水。女人们脸上都出现一种荒凉的表情,好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待了

好长一会儿,她们才如梦初醒,重新砸起石子来,锤声寥落单调,透出了一股无可奈何的情

绪。

黑孩默默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看着手绢上的红花儿。在红花旁边又有一朵花儿出现了,

那是指甲里的血渗出来了。女人们很快又忘了他,“嗄嗄咕咕”地说笑起来。黑孩把伤手举

起来放在嘴边,用牙齿咬开手绢的结儿,又用右手抓起一把土,按到伤指上。姑娘刚要开口

说话,却发现他用牙齿和右手又把手绢扎好了。

姑娘悄悄地问小石匠黑孩是不是哑巴。小石匠说绝对不是,这孩子可灵性哩,他四五岁

时说起话来就像竹筒里晃豌豆,咯崩咯崩脆。可是后来(亲娘死了跟着后娘过日子,亲爹下

了关东一去三年没个影),话越来越少,动不动就像尊小石像一样发呆,谁也不知道他寻思着

什么。你看看他那双眼睛吧,黑洞洞的,一眼看不到底。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菊子姑娘主动询问黑孩的名字,但黑孩没有回答,这让她心里颇有些不悦,于是"用两个

手指戳着孩子的肩头”。

B.黑孩在砸石头时听到河上传来的美妙声音,看到河上起伏上升的神奇气体,深深沉醉于其

中,以致砸破了手指。

C.小黑孩性格坚强,内心世界美好而细腻,如菊子为他洗伤口时,他不但没有说痛,反而注

意到河虾“十分优美”。

D.结尾一段借小石匠之口交代黑孩悲苦的身世经历,揭示黑孩沉默寡言的原因,照应前文内

容,作用不可或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黑孩和老蒺藜“作战”,用脚指头把尖利的蒺藜撕下来,用脚掌把蒺藜捻碎,

暗示他无鞋可穿,常年光脚,这就为他的身份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B.小说的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如写菊子姑娘看到黑孩砸到手时“耸身站起”“跨到孩子面前

蹲下”的动作以及一连串话语,充分体现出她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C.小说富有象征意味,如黑孩“抓起一把土按在砸破的手指上”,后来又解开手绢的结儿“抓

起一把土,按到伤指上”,隐喻了女娲抟土造人,土为人类之本。

D.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作品,而是带有一定的魔幻色彩,如黑孩耳朵会动、能够捕捉

到河上奇异声音和发亮气体,从而带给人新鲜的、陌生的审美体验。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9.有人说:莫言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男孩,“他的作品牢牢地植根于这片土地”。请结合全文,

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

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毫,

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染盛也。’汤使毫众往为

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

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

匹夫复仇也。‘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

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

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

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

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

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

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为其A杀是童子B而征之C四海之内D皆曰E非F富天下也G为匹夫H复仇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皇皇如也”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B.牺牲,文中指供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用来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C.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亦泛指天下。

D.速,指迅速、赶快,与苏洵《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霄询问古代君子是否做官,孟子不但肯定地回答,还引用《传》上的记载和公明仪的言

论加以佐证,指出士失掉官位就好比诸侯失去国家。

B.汤居住在亳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多次帮助他,送他牛羊,派

人替他耕种,但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残暴无道。

C.万章担心宋国施行仁政会遭到齐楚两国厌恶甚至攻击,对此,孟子以汤征葛为例说明如果

行仁政就会受到百姓拥护,完全没有必要畏惧齐楚。

D.戴盈之表示目前赋税太轻,要提高税率,征收关市赋税,等到明年就完全实行。孟子以攘

鸡为喻,指出这样做不合道义,定会加速国家灭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4分)

(2)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4分)

14.孟子是怎样看待“卿”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夜对流萤作

韦应物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府中徒冉冉①,明发②好归休。

【注】①冉冉:匆忙貌。②明发:黎明;平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描写出一幅月光昏暗、竹亭幽寂的清冷画面,为全诗奠定伤感悲凉的基调。

B.次句中“流”字生动地刻画出萤火虫飞行迅疾、行迹不定的特点,富有动态美。

C.尾联中“徒”与“好”两个虚词表现力很强,在对比中流露出诗人的情怀志趣。

D.诗人夜对流萤,触景生情,在对月夜景与事的描写中寄寓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形象地说明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只要“锲而不舍”,

就会”;相反,如果“锲而舍之”,就可能“,”。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水与月”为喻来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其中描写“月”的两句

是“,”。

(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咏及酒的诗文不胜枚举,

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成都整年难得见太阳,全城的人天天都埋在阴霾里,像古井阑的苔藓,他们浑身染着地

方色彩,浸润阴幽、沉寂,永远在薄雾浓云里度过他们的悠悠岁月。花会时节是成都人的惊

蛰期。举行花会的地方是西门外的青羊宫。这座大道观据说是从唐朝遗留下来的。花会起于

何朝何代,尚待考据家去推断,大概来源也很早。成都的天气是著名的阴沉,但在①,

风光却特别明媚。春来得迟,一来了,气候就猛然由温暖而热燥,所以在其他地带分季开放

的花卉在成都却连班出现。梅花、茶花没有谢,接着就是桃杏,桃杏没有谢,接着就是木槿、

剑兰、芍药。在三月里你可以同时见到冬、春、夏三季的花。自然,最普遍的花要算菜花。

成都大平原纵横有五六百里路之广。三月间登高一望,视线所能达到的地方尽是菜花麦苗,

金黄一片,杂以油绿,委实是一种大观。在太阳之下,花光草色如怒火放焰,闪闪浮动,固

然显出山河浩荡生气蓬勃的景象,有时春阴四布,小风薄云,苗青鹊静,亦别有一番清幽情

致。这时候成都人,无论_便②地出城游春了。花会之盛还另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

一般人心理中,那位青羊是男女老少,宫里供奉的李老君是神通广大的道教祖,青羊据说是

李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