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婚姻问题_第1页
同性恋的婚姻问题_第2页
同性恋的婚姻问题_第3页
同性恋的婚姻问题_第4页
同性恋的婚姻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性恋的婚姻问题同性恋的婚姻问题台湾作家白先勇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孽子》术语同性性行为同性恋LGBTGay/homosexual基佬/同志兔子/玻璃/飘飘/孔雀/傍家儿/货熊(族)/猴B.F./CC/金刚芭比哥(葛格)/弟(底迪)Straight/直同志A/O,I/O,1/0Couple/搭子/公司/渔场IntheCloset/ComeOutMBGreekLesbian/萨福之风(Sapphism)拉拉对食/磨镜/蕾丝T(Butch)/P(Femme)/不分欧蕾(O-Le)/Uncle/歹客(Dyke)伴BisexualQueerBL/耿美/同人女什么是同性恋??同性恋一般指一种性倾向,即排他地对同性保持持久的审美吸引、浪漫情感和性爱欲望。它一般和异性恋相对,此外和双性恋相区别,双性恋受到两种性别的吸引。粉红和黑色倒三角形的标志彩虹旗标志的意涵同性恋人口规模美国多项调查发现同性恋占总人口的10%,美国成立了“10%协会(TenPercentSociety)”,意指总人口中的十分之一是以同性恋倾向为主的,尽管其中有人有过异性恋经验。学术界目前对同性恋者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的一般看法是:十分之一也许比实际数字高了一些,但并不是高的太多。李银河.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p216金西调查对仅仅有过同性性行为的人和绝对的同性恋者做了明确的区分,并提供了这两种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可靠数据。他指出:青春期开始之后的白人男性中,有37%的人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恋行为;有4%的人终生只有同性性行为(绝对同性恋行为者)。此外,少年组的60%和青年男子组的48%,在少年期曾参与过同性恋活动。(金西,p211—213,p304)。在去除金西样本教育程度偏低及有过入狱经历的个案偏多等偏差因素之后,“估计全人口中大约有3%到4%的成年男子是纯粹的同性恋者。这或许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能够得到的最佳估计”。(盖格农,第12章)按照金西对美国同性恋者数量的统计和怀特姆关于各个社会和各类文化中同性恋者所占比例均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的说法,可以推测,同性恋在我们的社会中也当占到成年人口的3%到4%;如果关于同性恋成因的先天说可以成立,在未成年人口中潜在的同性恋者也应该达到这个比例。(李银河,p218)此外,中国近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大学男生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占16.6%;仅有心理倾向的占8.4%;两者兼有的占4.2%。(潘绥铭,p411)另一说是大学男生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占7%到8.3%。(刘达临,p113)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北川说,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上所有的调查都印证了一个结果:有2%-5%的成年男性喜欢同性,它不因历史时代、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和经济状态的不同而明显不同。据此推算,我国的gay、男双性恋和男变性欲者的数量在2000万左右。如果算上曾经有过男男性行为的异性恋者,这个群体可能达到1亿人。除此之外,还有近1000万女同性恋者。总之,虽然同性恋在我国所占整个人口的比例不是很高,大约为3%--4%,但是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同性恋的人数已经到了一个我们不能忽略的地步,加之很大一部分的同性恋已经结婚,所以造成的具有直接影响的人数已达人口的10%。他们的生存、权利问题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必须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1.社会歧视问题:近年来,我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逐渐改善,但是,专家普遍认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依然很艰难,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长期以来,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的同性恋者,大多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之中。同性恋者面临的三大难题2.艾滋病问题:目前,男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率高达2%~5%,远高出普通人群0.4%的感染率。由于同性伴侣的关系由于一直处于地下隐蔽状态,得不到与异性恋者平等的社会保障和约束,他们的伴侣关系易碎而短暂,这就导致了同性恋者频繁更换性伴侣,增加了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机率。3.婚姻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80%以上的同性恋者被迫选择与异性结婚。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正是因为歧视同性恋,导致了很多社会不稳定行为的发生。张北川通过跟踪调查得出一组沉重的数据:男同性恋者由于被歧视和缺乏正常的、良好的交往环境,38%曾因自己的同性性活动遭遇伤害,21.3%遭遇过异性爱者伤害,21%的同性恋者在身份暴露后,受到异性恋者的侮辱、殴打和敲诈等。“只有在一个群体普遍被严重排斥时,才会出现如此多的相互间的伤害行为,而并非该人群普遍存在人格问题的结果。”张北川说。同性恋恐惧症(homophobia)恐同症,指对同性恋行为以及同性恋者的非理智性的恐惧和憎恨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在西方,只有约五分之一的男同性恋者是已婚者(女同性恋者当中的已婚者占三分之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80%以上的同性恋者被迫选择结婚。张北川认为,目前我国同性恋者承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尤其对男性而言,因为他们承担着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的责任。在3000万同性恋者当中,至少8成迫于传统和社会的压力,已经或即将进入异性婚姻,也就是说至少2400万同性恋者要建立家庭。毫无疑问,这种行为只是把社会压力转嫁给了个体的婚姻家庭,其后果是,由于同性恋者很难履行婚姻的义务,如夫妻性爱等,这种婚姻使当事双方都痛苦不堪,甚至酿成悲剧。不结婚(<20%)首先,在同性恋者心目中,结婚是一件“跌价”的事;其次,结婚以后的人精力分散,对未婚的同性恋伴侣来说是不公平的;结婚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同性恋者的活动自由;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异性恋爱和婚姻完全没兴趣。不得不结婚(>80%)社会文化规范的压力,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社会责任感。到了结婚年龄,不得不结婚,怕暴露了自己的真正性取向。避免现实生活中的损失。结婚是为了随后的离婚,以便取得一种不受人打扰的单身生活的身份。——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同性恋者处理异性婚姻关系的三种模式

婚姻关系的第一种模式,同性恋者将对妻子的反感压抑下去,并抱着对妻子的负疚感,恪守作丈夫的义务和职责;婚姻关系的第二种模式,选择性冷淡的女性作为妻子,或在婚后把妻子培养和改造成为能够适应自己状况的人;婚姻关系的第三种模式是不能成功做到以上两点,沦为婚姻失败者,等待着他们的大多是婚姻关系失调,甚至破裂。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同妻同妻是指男同性恋的妻子,其中大部分妻子是异性恋,另有一部分是女同恋,同妻通常指代前者。中国大部分男同性者选择与异性结婚。根据张北川估计,与男同性恋结婚的女性有1600万人。李银河认为传统道德和异性恋霸权社会对同妻的压制与歧视一定程度上甚于男同性恋者,中国传统的婚恋文化是同妻现象的罪魁祸首.当男同性恋者为掩饰性倾向、生育子女或满足父母愿望而结婚,并在婚后继续保持或寻求同性关系时,误入婚姻的同妻却因性和感情的冷落而煎熬,发现真相者,震惊、愤怒、怨恨,往往在抉择的艰难中备经挣扎。总的来说,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关系只是一个虚壳,婚姻功能欠缺,造成的伤害严重:其异性伴侣的婚内知情权、性权利被侵犯;同性恋者难尽婚姻忠实义务,更有可能将艾滋病传播给其异性伴侣。如果同性恋者因为进入异性婚姻而被指责为欺骗、侮辱,甚至要承担过错赔偿的责任,那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境况:一方面,同性恋者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只能够跟异性结合,这是法律承认的唯一一种婚姻模式,而另一方面当同性恋者遵守这样的法律规定进入婚姻时,却又要遭受谴责,甚至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一方面同性恋者在传统文化的压力下进入传统婚姻,甚至被认为是牺牲自己的偏好来承担社会所认为的重要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和法律又在后边等着施加更大的社会压力,说这样做是欺骗、是侵权。简单说来,社会和法律不承认同性之间的婚姻,社会和法律却又对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进行否定性评价.同性恋者的互助婚姻有学者将这种由男、女同性恋者建立的婚姻称之为“互助婚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互助婚姻”有其合理性。同性恋者借助婚姻这种形式作外壳,来抵挡家庭及社会对其婚姻方面的要求,且婚前双方已有共识,不存在隐瞒与欺骗。可以说不失为一种相对两全其美的妥协,好过和异性恋者结婚伤害无辜。但客观上,除了具备再生产功能之外,互助婚姻的其他功能基本丧失,纽带功能、合作功能也仅仅只限于表面,纽带关系只是一种形式,并不紧密。而合作也仅限于互相帮助掩饰各自的性取向及取悦父母,相互扶持、帮助的可能性甚小。当然也不排除双方确实产生了真情实感,但这种情感基本上和爱情无关。同性婚姻或同志婚姻(same-sexmarriage或gaymarriage),是指性别相同的两人之间由法律或社会承认并保护的婚姻关系。同性婚姻

阿根廷(2010年7月15日)冰岛(2010年6月27日)葡萄牙(2010年5月17日)瑞典(2009年5月1日)挪威(2009年1月1日)南非(2006年12月1日)加拿大(2005年7月20日)西班牙(2005年7月3日)比利时(2003年6月1日)荷兰(2001年4月1日)同性婚姻国家(生效日期)同性婚姻立法的几种模式1、零星地规制模式。最为谨慎的模式,它对同居伙伴制定了一些特别的规则,例如有关共同的家、社会保险、因他们的伙伴关系所引起的债务责任和继承权等。2、家庭伙伴(同居者)立法模式。这类法律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性伙伴关系或者他们之间的终身结合在一起的承诺,而是在于他们形成或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上稳定结合在一起的事实。3、登记伙伴的立法模式。伙伴关系法创设了一种类似婚姻一样的法律地位。就像婚姻一样,该法不仅规定有几种法律上的权利、特权和责任,而且还为当事人的合同约定留有空间。4、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直接承认同性婚姻和一般的异性婚姻有着一样的法律地位。各国法律认可同性恋现状(维基百科)

关于同性婚姻的争议同性婚姻目前是引起诸多政治与法律争论的话题。支持同性婚姻的人认为无论异性恋或同性恋,婚姻权是基本人权之一。反对同性婚姻的人则多根据传统或宗教观念来提出反对。2010年月1月3日,一对分别为46岁及27岁的同性恋男子在中国成都的一个酒吧内举行了婚礼。国内媒体均有报道,但是他们的婚姻在中国大陆并不能获得任何法律形式上的认可及保护。中国同性婚姻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其他形式的公民结合不被认可。2009年的调查显示超过30%的北京人支持同性婚姻,其余持不确定或反对态度。2007年上海的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支持同性婚姻。李银河分别在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交了作为婚姻法修正案的《中国同性婚姻提案》。因为未能得到足够多的附议人,她的所有的四次提案均未得以进入大会审定议题。然而,李银河于2008年表示“虽然今年几乎不可能成功,但是应当一年接一年地提下去,直到它通过为止。”李银河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议我国设立批准同性婚姻的法案。理由如下:第一,据现行法律,同性恋不违反中国法律,同性恋者是具有各项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性恋者当中有人有结婚的要求,他们的要求与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没有冲突,应该得到承认。第二,鉴于同性恋者属于少数族群,许多国家已设立反歧视的保护性法律。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陆续承认了同性婚姻或家庭伴侣关系,较早的有澳大利亚及北欧国家,较晚的有加拿大、法国、德国、美国的一些州(如马萨诸塞州)和一些城市(如旧金山)。如果我国能够允许同性婚姻,将属于保护少数族群利益、反对歧视的立法,在人权方面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