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B.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D.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比如白化病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一定能进行b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过程B.同一种RNA病毒既能进行e过程,又能进行d过程C.所有生物c过程一定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没有一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同时存在以上5个过程3.下图是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④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且不具有同源染色体B.动物的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4种细胞C.①②③细胞中均含有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D.图②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4.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所引起的改变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些基因的丢失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B.玉米的高茎与矮茎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有耳垂7.让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A.1/4B.1/8C.1/16D.1/328.(10分)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是()A.类比推理法 B.假说演绎法 C.直接观察法 D.物理建模法二、非选择题9.(10分)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下面是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实验。请回答:(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测:豌豆素性状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A、a表示,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验证。实验方法:选用实验一的F1与品系__________杂交。预期实验结果: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为酵母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Ⅲ表示结构或物质。请分析回答:(1)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物质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2)过程②中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若通过过程②形成的某RNA片段含1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32%,则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含有________个胸腺嘧啶。(3)直接参与过程③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结构Ⅲ中最终生成的三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无法确定”)。(4)用某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___填图中序号)过程。(5)结构Ⅲ与噬菌体相比,化学成分上的最大差异是后者不含_____________。11.(14分)下图是某成年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_条染色体,图中④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②所示的细胞中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为_________。(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______,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的是图______(填图中序号)。12.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I叫做______________,通过I、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2)④Ab可称作________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在V过程中,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3)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___________处理切割DNA分子,此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桶中两种彩球代表两种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二者数量一定要相等,A项正确;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B项正确;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细胞已经死亡,不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C项错误;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比如白化病,D项正确。2、B【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的内容,其中a表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自我复制过程。其中d和e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只有分裂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由于人体只有少数细胞能进行分裂,但是转录、翻译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所以人体细胞一定能进行b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过程,A正确;B、同一种RNA病毒只能进行一种遗传物质的增殖方式,如HIV只能进行逆转录而不能进行RNA的复制,TMV只能进行RNA复制而不能进行逆转录,B错误;C、c过程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C正确;D、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a、b、c,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e、c或者d、a、b、c,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d和e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C【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其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其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均等,故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正确;只有原始生殖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的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4种细胞,B正确;①所示的细胞不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的状态往往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点睛】“三看法”判断细胞图像分裂方式:4、B【解析】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A错误;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突变,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B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癌细胞的特征,不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C错误;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癌变的原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癌细胞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要知道癌变细胞与衰老细胞的区别:由于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间的黏着性减小,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还表现为形态结构上发生畸形变化;而衰老的细胞只是本身发生衰变,不会游离了组织。5、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故A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如隐性突变,故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C错误;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B【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A、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的高茎与矮茎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双眼皮与有耳垂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7、B【解析】试题分析:杂合子逐代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其中n为自交代数,故自交三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8,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杂合子逐代自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8、B【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理解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详解】萨顿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中使用了假说演绎法;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直接观察法提出了细胞学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建模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选B。【点睛】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项目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原理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将未知的和已知的做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得到结论结论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科学结论,一定正确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不一定正确实例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9、两自由组合AABBaab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乙(aabb)Aabb:Aabb:aaBb:aabb=1:1:1:1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解析】

由实验一可知,子二代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式,说明有无豌豆素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A_B_、aabb都表现为无豌豆素,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实验二,子二代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因此子一代一对显性纯合、一对杂合,品系甲的基因型是AABB,野生型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豌豆素有无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证明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乙)进行测交实验,如果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10、细胞核、线粒体脱氧核苷酸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420mRNA、tRNA、rRNA相同②RNA【解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详解】(1)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据此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②④过程均为转录,发生的场所依次为细胞核、线粒体。物质Ⅱ为环状的线粒体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2)过程②为发生在细胞核中的转录过程,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依题意可知:通过过程②形成的某RNA片段含有的碱基总数为A+U+G+C=1000个,其中C=1000×26%=260个,G=1000×32%=320个,A+U=1000-260-320=42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转录的DNA模板链中含有420个(T+A),非模板链中含有的(A+T)也为420个。可见,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含有840个(T+A),因此在该DNA区段中A=T(胸腺嘧啶)=420个碱基。(3)过程③表示翻译,直接参与翻译的RNA有mRNA、tRNA、rRNA。结构Ⅲ为核糖体,因三个核糖体与同一个mRNA结合,即翻译的模板mRNA相同,所以最终生成的三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同。(4)细胞质基质中的RNA是通过过程②形成的。用某药物处理细胞后导致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说明该药物抑制了②过程。(5)结构Ⅲ(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见,结构Ⅲ与噬菌体相比,化学成分上的最大差异是噬菌体不含RNA。【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识记并理解DNA分子的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①为DNA复制,②④均为转录,③⑤均为翻译,Ⅰ是核膜,Ⅱ为环状的线粒体DNA,Ⅲ表示核糖体,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1、422:1②③①【解析】

图①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②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