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225-201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2225-201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2225-201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2225-201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2225-2014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DB21/TⅩⅩⅩⅩ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20140107

20140207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 言

目 次1 总 则2 术 语3 基本规定4 原材料4.1 水泥4.2 骨料4.3 矿物掺合料4.4 化学外加剂4.5 拌合用水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5.2 配合比设计5.3 抗碳化耐久性设计5.4 抗冻害耐久性设计5.5 抗盐害耐久性设计5.6 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5.7 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6 性能要求7 制备7.1

一般规定7.2

原材料贮存7.3

计量7.4

搅拌7.5

运输8 施工8.1

一般规定8.2

泵送8.3

浇筑与成型8.4

养护8.5

雨期和冬期施工9 质量验收

1

总则1.0.1

为促进辽宁地区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应用普通混凝土的各类工程。1.0.3

本规程规定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以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2

术语2.0.1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原材料和生产工艺,能保证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并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2.0.2

混凝土工作性能

workability

of

concrete混凝土满足施工要求、适宜于施工操作的性能的总称。2.0.3

混凝土耐久性 durability

of

concrete混凝土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劣化外因与劣化内因的作用,维持其应有性能的能力。2.0.4

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volume

stability

of

concrete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抵抗收缩开裂,保持原有体积稳定的性能。2.0.5

劣化因素

worsening

factors劣化因素包括劣化外因和劣化内因。2.0.6

劣化外因

external

worsening

factors导致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中,与外部环境有关的部分。2.0.7

劣化内因

internal

worsening

factors导致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中,与内部因素有关的部分。2.0.8

劣化现象

degradation

phenomenon由劣化外因或劣化内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性能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2.0.9

容许劣化状态

degradation

allowance伴随着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而出现的劣化状态中,尚能被结构正常使用所容许的最低性能的要求。3

基本规定3.0.1 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功能要求。3.0.2 高性能混凝土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久性设计。3.0.3 处于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1

水胶比不大于

0.40;2

28d

龄期的

6h

总导电量小于

l000C;3

300

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大于

80%;4

胶凝材料抗硫酸盐腐蚀试验的试件

15

周膨胀率小于

0.4%,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大于

0.40;5

混凝土中可溶性碱总含量小于

3.0

㎏/m3。3.0.4 高性能混凝土在脱模后应进行保湿养护,宜以塑料薄膜覆盖或喷涂养护剂。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细骨料粗骨料吸水率(%)坚固性质量损失(%)吸水率(%)坚固性质量损失(%)寒冷地区≤3.0≤10≤2.0≤12严寒地区4

原材料4.1 水

泥4.1.1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l75和《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

748

的规定。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4.2 骨 料4.2.1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

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

的规定。4.2.2 配制

C60

以上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其压碎值a宜小于

8%。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25mm。宜采用

15mm~25mm

5mm~15mm

两级粗骨料配合。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

8%,且不得混入风化颗粒。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4.2.3 高性能混凝土不应采用碱活性骨料。4.2.4 对有冻害要求的混凝土,其骨料尚应符合表

4.2.4

的要求。表

4.2.4

骨料的品质要求4.3

矿物掺合料4.3.1 矿物掺合料宜采用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天然沸石粉以及复合掺合料等。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21/T1891

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应先通过试验证明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方可采用。4.3.2 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平均粒径宜小于

10μm。4.4

化学外加剂4.4.1 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的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的规定,并对混凝土和钢材无害。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4.5

拌合用水4.5.1 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不大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大于,%)粉煤灰(Ⅰ级)≤0.405035>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7055>0.406045硅灰—1010复合矿物掺合料≤0.406050>0.405040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设计。5.1.2 耐久性设计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5.1.3 依本章配合比设计配制出的混凝土性能应满足本规程第

6

章的要求。5.2 配合比设计5.2.1 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满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5.2.2 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宜大于

l70

㎏/m3。胶凝材料总量宜采用

450

㎏/m3~600

㎏/m3,其中矿物掺合料用量不宜大于表

5.2.2

的规定。宜采用较低的水胶比,砂率宜采用

37%~44%,减水剂掺量应根据工作性要求确定。表

5.2.2

矿物掺合料表

5.2.2

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总量质量的百分率5.2.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按《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外部劣化因素水胶比(W/B)最大值寒冷地区严寒地区0.400.385.3

抗碳化耐久性设计5.3.1 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宜按下式确定:W/B≤5.83c/(α

)+38.3 (5.3.1)式中:W/B——水胶比(%);c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m);α——碳化区分系数,室外取

1.0,室内取

l.7;t——设计使用年限(年)。5.4

抗冻害耐久性设计5.4.1 冻害地区可分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应根据冻害设计外部劣化因素的强弱,按表

5.4.1

的规定确定水胶比的最大值。表

5.4.1

不同冻害地区混凝土水胶比最大值5.4.2表

5.4.1

不同冻害地区混凝土水胶比最大值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规定的快冻法测定。应根据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次数按下式确定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同时还应符合表

5.4.2

的要求。Km=PN/300 (5.4.2)式中:Km——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N——混凝土试件冻融试验进行至相对弹性模量等于

60%时的冻融循环次数;P——参数,取

0.6。10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冻融循环次数抗冻耐久性指数Km严寒地区≥300≥0.8寒冷地区≥3000.60~0.79表

5.4.2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要求5.4.3

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也可表

5.4.2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要求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规定的慢冻法测定。5.4.4 受海水作用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的抗冻性测定时,应以工程所在地的海水代替普通水制作混凝土试件。当无海水时,可用

3.5%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海水,并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规定的快冻法测定。抗冻耐久性指数可按式(5.4.2)确定,并应符合表

5.4.2

的要求。5.4.5

受除冰盐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其抗冻性的测定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规定的单面冻融法测定。测定盐冻前后试件单位面积质量的差值后,可按下式评价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Qs=M/A (5.4.5)式中:Qs——单位面积剥蚀量(g/m2);M——试件的总剥蚀量(g);A——试件受冻面积(m2)。设计时,应确保混凝土在工程要求的冻融循环次数内,满足

Qs≤l500g/m2的要求。5.4.6

对抗冻性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应达到

4%~5%的要求。5.5

抗盐害耐久性设计劣化环境条件最大水胶比水中或土中SO42-含量大于0.2%的环境0.40除环境中含有SO42-外,混凝土还采用含有SO42-的化学外加剂0.38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水胶比最大值准盐害环境地区0.40一般盐害环境地区0.38重盐害环境地区0.355.5.1

抗盐害耐久性设计时,对海岸盐害地区,可根据盐害外部劣化因素分为:;准盐害环境地区(离海岸250m~1000m)

一般盐害环境地区(离海岸50m~250m);;重盐害环境地区(离海岸

50m

以内)。5.5.2 高性能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宜小于胶凝材料用量的

0.06%,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的规定。5.5.3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宜以28d龄期、6h的总导电量(C)确定,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规定执行。5.5.4

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按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采用(表

5.5.4)。表

5.5.5

5.5.5

盐害环境中混凝土水胶比最大值C5.6.1

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其矿物组成应符合

C3A

含量小于

5%、

3SC含量小于

50%的要求;其矿物掺合料应选用低钙粉煤灰、矿渣粉、天然沸石粉和硅灰。5.6.2

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应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规定执行。5.6.3

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宜按表

5.6.3

确定。表

5.6.3

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环境条件3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kg/m

)一般工程结构重要工程结构特殊工程结构干燥环境不限制不限制3.0潮湿环境3.03.02.1含碱环境3.0采用非碱活性骨料5.7

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5.7.1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设计使用期限内,不应因发生碱—骨料反应而导致开裂和强度下降。5.7.2 为预防碱—硅反应破坏,混凝土中碱含量不宜超过表

5.7.2

的要求。表

5.7.2

预防碱—硅反应破坏的混凝土碱含量5.7.3 检验骨料的岩石类型表

5.7.2

预防碱—硅反应破坏的混凝土碱含量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5.7.4 检验骨料碱-硅酸盐反应活性的快速砂浆棒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

中快速碱-硅酸反应试验方法的规定。5.7.5 检验碳酸盐骨料的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岩石柱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规定。5.7.6 检验骨料碱-硅酸盐反应活性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混凝土棱柱体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中碱骨料反应试验方法的规定。13坍落度(mm)扩展度(mm)控制目标值(mm)

4050

90

100350允许偏差(mm)

10

20

30

306

性能要求6.0.1

强度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规定。6.0.2

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实测值与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0.2

的规定,并应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

20mm/h;特制品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施工要求。表

6.0.2

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允许偏差6.0.3

扩展度扩展度实测值与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应符表

6.0.2

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允许偏差6.0.3

扩展度要求。6.0.4

自密实性能自密实

性能应符

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术规程

》JGJ/T283

的规定。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控制目标值不应小于

550mm,扩展度实测值与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0.2

的规定和满足施工要求。6.0.5

含气量混凝土含气量实测值不宜大于

7%,允许偏差不宜超过±1.0%。6.0.6

氯离子含量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实测值应符合表

6.0.6

的规定。14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61.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含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抗冻等级(快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F50F250D50P4KS30F100F300D100P6KS60F150F350D150P8KS90F200F400D200P10KS120>F400>D200P12KS150>P12>KS150等级Q-ⅠQ-ⅡQ-ⅢQ-ⅣQ-Ⅴ电通量(C)≥4000≥2000<4000≥1000<2000≥500<1000<500等级RCM-RCM-RCM-RCM-RCM-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12

2(10

m

/s)≥4.5≥3.5<4.5≥2.5<3.5≥1.5<2.5<1.5等级T-ⅠT-ⅡT-ⅢT-ⅣT-Ⅴ碳化深度(mm)≥30≥20<30≥10<20≥0.1<10<0.1表

6.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6.0.7

耐久性能1

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表

6.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6.0.7

耐久性能规定的等级要求。表

6.0.7-1表

6.0.7-1 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2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应符合表

6.0.7-2

和表

6.0.7-3

规定的等级要表

6.0.7-2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表

6.0.7-2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RCM

法)表

6.0.7-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电通量法)3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应符合表

6.0.7-4

规定的等级要求。表

6.0.7-4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等级L-ⅠL-ⅡL-ⅢL-ⅣL-Ⅴ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2

2面积(mm

/m

)≥1000≥700<1000≥400<700≥100<400<1004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应符合表

6.0.7-5

规定的等级要求。表

6.0.7-5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6.0.8

其它性能当需方提出其它混凝土性能要求时表

6.0.7-5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6.0.8

其它性能无相应标准时应按合同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标准及合同的要求。167

制备7.1

一般规定7.1.1

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集中搅拌方式生产,生产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的要求。7.1.2

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应加强过程监控,并根据监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技术措施。7.2

原材料贮存7.2.1

各种原材料应分仓贮存,并应有明显的标识。7.2.2

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和生产厂家分别标识和贮存,应防止水泥受潮及污染,不得采用结块的水泥,贮存的水泥用于生产时的温度不宜高于

60℃;水泥出厂超过

3

个月应进行复检,复验合格方可使用。7.2.3

骨料堆场应为能排水的硬质地面,并应有防尘和遮雨设施;不同品种、规格的骨料应分别贮存,避免混杂或污染。7.2.4

外加剂应按品种和生产厂家分别标识和贮存;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检验,合格者应经粉碎至全部通过

60µm

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贮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7.2.5

矿物掺合料应按品种、质量等级和产地分别标识和贮存,不得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料混杂,并应防潮、防雨措施。7.3

计量7.3.1

固体原材料应按质量进行计量,水和液体外加剂可按体积进行计量。17原材料品种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2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17.3.2

原材料计量应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应能连续计量不同混凝土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并应具有逐盘记录和贮存计量结果(数据)的功能,其精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

10171

的要求。计量设备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检定。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一次;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7.3.3

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表

7.3.3

规定的范围,并应每班检查

1次。表

7.3.3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单位:%)注: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表

7.3.3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单位:%)7.4

搅拌7.4.1

搅拌机应采用强制搅拌机,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

的规定。7.4.2

搅拌应充分保证预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均匀。7.4.3

预拌混凝土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的情况,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应少于

30s,同时也应满足设备说明书的要求;2.

在制备特制品或掺用引气剂、膨胀剂和粉状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7.5

运输7.5.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

5094

标准的规定;翻斗车应仅限用于运送坍落度小于

80mm

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车在运输时应能18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并不产生分层离析。对于寒冷、严寒或炎热的气候情况,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应有保温或隔热措施。7.5.2

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搅拌罐内积水排尽,装料后严禁向搅拌罐内的混凝土加水。当卸料前需要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外加剂时,应在外加剂掺入后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进行搅拌;外加剂掺量和搅拌时间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7.5.3

混凝

土从

搅拌

搅拌

输车

至卸

料时的

间不

宜大

于9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7.5.4

运输应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19要求坍落度允许偏差≤40±1050~90±20≥100±308

施工8.1

一般规定8.1.1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除应按本章规定执行外,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预拌混凝土》GB

14902

及辽宁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技术规程》DB21/T

1304

的规定执行。8.1.2

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拌合物及其他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8.1.3

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执行。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8.2

泵送8.2.1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泵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

10

和辽宁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技术规程》DB21/T

1304

的要求。8.2.2

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由混凝土供货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调整。8.3

浇筑与成型8.3.1

浇筑混凝土时,坍落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8.3.1

的要求。表

8.3.1

混凝土坍落度的允许偏差(mm)8.3.2

浇筑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避免表

8.3.1

混凝土坍落度的允许偏差(mm)明显的浮浆层。208.3.3

对高性能混凝土表面进行搓压,应至少进行两次,必要时可增加搓压次数。最后一次搓压应在终凝前完成。8.3.4

对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其温度收缩裂缝,并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和措施进行施工。8.4

养护8.4.1

施工现场应提前准备好混凝土养护用材料及装置。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根据环境情况覆盖混凝土表面并进行保湿养护。在高温季节或大风、日照较强的环境中,浇筑成型后应立即覆盖或采用其他保湿措施。8.4.2

高性能混凝土的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有缓凝和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的保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若提早拆模,对混凝土构件仍需继续保湿养护。8.4.3

混凝土蒸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成型后预养温度不宜高于

45℃,预养(静停)时间不得少于

lh;2

蒸养时升、降温速度宜小于

20℃/h。8.5

雨期和冬期施工8.5.1

无全遮盖措施时,雨天不宜施工,大雨时不应施工。8.5.2

混凝土的工程冬期施工应有完整的冬期施工方案,并应符合现行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规程》JGJ104

的有关规定。219

质量验收9.0.1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9.0.2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l07

的规定。9.0.3

对工程设计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的规定检验评定。9.0.4

对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应在双方合同中约定。22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1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要求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3引用标准目录《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l7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

748《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 GB

10171《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JGJ/T

10《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建设用砂》 GB/T1468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6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规程》 JGJ10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

19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8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JG/T

5094《预拌混凝土技术规程》 DB21/T

1304《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DB21/T189124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5目 次1 总 则2 术 语3 基本规定4 原材料4.2 骨料4.3 矿物掺合料4.4 化学外加剂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5.2 配合比设计5.3 抗碳化耐久性设计5.4 抗冻害耐久性设计5.5 抗盐害耐久性设计5.6 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5.7 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6 性能要求7 制备7.1

一般规定8 施工8.1

一般规定8.3

浇筑与成型8.4

养护8.5

雨期和冬期施工9 质量验收261 总 则1.0.1、1.0.2 这两条主要对制定本规程的目的、适应范围以及与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关系作了规定。高性能混凝土(HPC)应用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与普通混凝土(NC)和高强混凝土(HSC)基本相同,HPC

的制备和施工方法在很多方面也与上述两种混凝土相同。所以,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与相关标准的衔接。1.0.3 当与现行标准要求不符的情况,应在试验试配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在采取可靠措施并能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条件下,研究协商解决。272 术 语2.0.1

高性能混凝土(HPC)应保证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要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这些性能要求,关键是按照耐久性的要求设计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考虑其外部和内部劣化因素和结构要求的使用年限,进行耐久性设计,保证结构在使用期限内的性能要求。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必须含有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为了获得高耐久性行混凝土,在组成材料方面,HPC

常含有硅粉和其他矿物微细粉,或同时含有

2

种以上这类材料,而普通混凝土中仅含一般的矿物质掺合料。其次,HPC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大于25mm,以改善骨料与水泥的界面结构,提高界面强度。较小骨料颗粒的强度比大颗粒强度高,因为消除了岩石破碎时控制强度的最大裂隙。矿物细微粉与高效减水剂双掺是

HPC

组成材料的最大特点。双掺能够最好的发挥微细粉在

HPC

中的填充效应,使

HPC

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2.0.3

混凝土结构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外部劣化因素及内部、劣化因素作用的能力。所处环境的外部劣化因素,如中性化(或碳化)、盐害、冻害以及硫酸盐腐蚀等。此外,还有由于胶凝材料含有一定数量的碱和碱活性骨料,所造成的碱—骨料反应的内部劣化因素作用,引起的劣化损伤与失效。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在工作环境下,抵抗其中一种或多种外部劣化因素的作用,在结构设计使用的期28限或维修管理期限内,不致损伤破坏,以致失效。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由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钢筋的耐久性两部分组成。本规程所述的是有关混凝土耐久性方面。2.0.4 使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的外部环境作用有:大气中的

CO2、SO3、NOX

等因素使混凝土产生中性化;海岸地区的氯化物侵入混凝土使钢筋锈蚀;寒冷地区使混凝土受冻融作用;盐碱地的酸碱使混凝土腐蚀等。2.0.5 混凝土配制时,由各种材料带入了有害氯离子,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使钢筋锈蚀;混入的碱活性骨料,会引起碱—骨料反应;过高的水灰比,过大的单方混凝土用水量,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不够,以及混凝土浇注的缺陷等,均会构成混凝土的劣化内因。293 基

定3.0.1

本条规定了

HPC

必须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保证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使结构在设计使用期内有足够的承载安全性和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结构的使用期限是根据耐久性设计确定的,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物和混凝土在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设计性能。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提供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强度等级和抵抗环境劣化作用的耐久性,这两方面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基础。304 原

料4.2 骨 料配制

HPC

时对原材料的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的要求差别不大。凡符合普通混凝土有关标准要求的原材料,基本上都能用来配制HPC,不过

HPC

对原材料的要求更严格。例如,粗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

25mm,并宜采用

10~25mm

5~10mm

两级配的粗骨料。对细骨料无附加的特殊要求。4.3 矿物掺合料本节对矿物微细粉的品种、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适宜掺量做出了规定。HPC

的原材料中必须有矿物微细粉,这是一种改善混凝土结构构造、改善界面、提高性能的重要成分。但是,矿物微细粉掺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其他性能。例如,硅粉掺量如超过

10%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很差,高效减水剂的添加量增大成本提高,而混凝土的性能改善不大。对于粉煤灰,在国内现行标准如《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CBJ

146

中规定,在钢筋混凝土中掺量不大于

30%;目前正在制订的《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中建议,当

W/B

大于

0.40

时,在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掺量不大于

40%,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掺量不大于

30%,与本规程规定的掺量一致。其他矿物微细粉掺量均与本规程的一致。偏高岭土超细粉是一种新型矿物微细粉,掺量不大于

15%是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本节中规定的是最大掺量。314.4 化学外加剂化学外加剂主要是指高效减水剂。要求其减水率高,控制坍落度损失功能好,对混凝土耐久性无有害成分。325 配合比设计HPC

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HPC

属高耐久性混凝土。参照日本有关规定,高耐久性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为

175kg/m3;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

600

kg/m3。HPC

施工时要求的工作性包括:坍落度、坍落扩展度、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坍落度流动值、坍落度损失以及流动快慢(反应结构粘度)。调节并保证

HPC

的工作性,除了正确选择水泥品种和水泥用量以外,矿物微细粉的品种和数量对工作性能影响也很大,性能优良的微细粉能增大

HPC

的流动性和降低拌合物的粘性。HPC

中掺入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增大混凝土坍落度,并能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而萘系高效减水剂在减水率,控制坍落度损失及耐久性方面,均较前述两大类高效减水剂差一些。配制

HPC

宜优于选用氨基磺酸系或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5.1 一般规定5.1.2 混凝土结构的外部劣化因素有一般和特殊的两种。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和混凝土中性化等为一般的外部劣化因素,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必须考虑的。盐害、冻害、化学腐蚀(如硫酸盐腐蚀)等为特殊的外部劣化因素,应按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考虑。5.2 配合比设计335.2.1

计算。即试配强度不小于强度标准值加。1.645σ

HPC

的强度标准差)。我国混凝土强度的配合比设计,均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执行。对强度标准值()保证率是95%。由于近年来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由于耐久性方面的要求,使混凝土抗压强度超过结构因素所需的值,例如英吉利海峡隧道衬里,按结构要求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为

45MPa,由于设计寿命为

120

年,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提高到

63MPa。又如青马大桥,原来混凝土桥墩的强度按结构设计要求

43MPa

足够了,但是按

ASTM

C1202

测定混凝土的导电量达不到要求,后来在混凝土中加入了

8%硅粉,导电量降到

1000C

以下,满足了要求。但与此同时,混凝土强度也提高到了

63MPa。因此,对于重要结构除了按强度设计要求考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外,还需要考虑耐久性要求,保证所需要的强度。5.3 抗碳化耐久性设计5.3.1

混凝土碳化是混凝土中性化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引起混凝土碱性降低的因素包括:氢氧化钙与

CO2反应:Ca(OH)2+CO2→

CaCO3+H2O氢氧化钙与

SO3反应:Ca(OH)2+SO3→

CaSO4+H2O氢氧化钙与

NO2反应:2Ca(OH)2+4NO2→

Ca(NO3)

2+

Ca(NO2)2+2H2O34

W/ 混凝土中性化后,就失去了对钢筋的碱性保护。在

W/ 分作用下,钢筋就开始腐蚀。当混凝土的

pH

值低于

10

时,钢筋要发生腐蚀,所产生的铁锈使体积膨胀

2.5

倍,从而混凝土开裂,耐久性下降。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设计,主要是根据式(5.3.1)计算:α×

如已知钢筋保护层厚度

c,结构的使用年限

t,以及结构所处环境(室内或室外),可以计算出混凝土所需的水胶比。如果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大于

0.38,可不考虑混凝土结构的碳化问题。公式引自日本建筑学会

“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

and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High

Durable

Concrete

”(1991)5.4 抗冻害耐久性设计5.4.1 混凝土在外部劣化因素作用下会产生冻害,其耐久性设计是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按每年冻融次数、最低温度和对混凝土作用的水分而确定的。冻害是外部水分渗入硬化混凝土的空隙中,受冻时体积膨胀,迫使未受冻结的孔溶液从结冰区向外迁移。孔溶液在可渗透的水泥浆体结构中移动,必须克服粘滞阻力,因而产生静水压力。当静水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损伤混凝土、开裂、以至破坏。这种冻害的发生和进行,主要与以下劣化因素有关:(1)冻结时的最低温度和反复冻融次数;35(2)受冻融作用时混凝土的含水程度。混凝土含水程度越高,受冻害越大;相反,对某种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即使在受冻温度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冻害。与冻害有关的设计劣化因素是每年的冻融次数。这与最低温度和渗透到混凝土中水分的环境有关,必须考虑到混凝土结构所处地区、布局、构件所处位置等。本条中把冻害外部劣化因素划分为三个地区:严寒地区,如西藏、东北、西北、华北,这些地域的冬季最低温度可达-16℃以下;寒冷地区,如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冬季温度为-16~-10℃左右;微冻地区,如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的一些山区,受冻害较轻微。不同地区对混凝土抗冻性的选择不同。严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应选择冻融循环不小于

300

次、耐久性系数不小于0.80;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冻融循环次数选择耐久性系数在

0.60~0.80

之间;而微冻地区混凝土可选择耐久性系数小于0.60。各类冻害地区的混凝土均应满足最大水胶比要求。5.4.2

对水中冻融及盐水中冻融,混凝土均可用冻融环次数及耐久性系数来评价其抗冻性能。耐久性系数与混凝土的水灰比、含气量及气泡间隔系数有关。W/B≤0.30

HPC

可以不掺引气剂。W/B>0.30

的混凝土,应掺入引气剂,使混凝土中含气量达

4%~5%。而且在盐水中冻融比水中冻融的含气量要求高一个等级,即含气量要达到

5%~6%才能实现

300

次快速冻融循环。关于气泡间隔系数<0.25mm,在宏观上是难以确认的。如果引气剂质量好,在适当引气范围内,混凝土中的气泡间隔系数会在要求的范围内。365.4.3对受除冰盐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可参考DINEN12390-9标准草案CF/CDF

方法(RILEM)及

ASTM

C672

试验方法等进行混凝土抗除冰盐冻融试验。混凝土成型后

24h

脱模,水养

6d,然后转移到温度20℃、相对湿度

65%的试验箱中,测定龄期

28d、56d、90d

的结果。CDF

试验方法规定循环次数为

28

次剥蚀量

1500g/m2(相应剥蚀层厚0.6mm),此种混凝土具有抗除冰盐破坏的能力。混凝土抗除冰盐破坏同样取决于

W/C、含气量,而且除硅粉外,其他矿物质微细粉应不掺或少掺,其数量<10%。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除冰盐能力最差。混凝土的抗冻能力还与骨料的性能有关,因此本规程对粗、细骨料的吸水率做出了规定。5.5 抗盐害耐久性设计5.5.1

混凝土抗盐害的设计劣化因素与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到达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氯离子Cl-浓度和混凝土结构接触的水中

Cl-浓度有关。Cl-进入混凝土中有两种途径,一是未洗净的海砂和含有的

Cl-的外加剂,用这些材料拌制混凝土时带进了

Cl-;另一种途径是海洋的水滴和海盐离子,经风力运送粘附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并渗透进入混凝土。本规程考虑的盐害外部劣化因素主要是后者,即从混凝土结构外表面渗透进入混凝土的

Cl-。海洋水滴和海盐离子被风吹送到混凝土表面的量与混凝土结。构离海岸距离有关(图

1)

离海岸

100~200m

位置处的

Cl-浓度约。为

0m

位置处的

1/5~1/10;离海岸超过

1500m

处可以不考虑海洋水37滴和海盐离子的影响。根据混凝土结构离海岸距离,可分为准盐害环境地区、一般盐害环境地区和重盐害环境地区(含海水中)的混凝土结构,受海水。作用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3

个部分(表

1)

浪溅和水位变动部位是。盐害最严重的部位,混凝土的水胶比应小于

0.40

或在该部分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以提高抗

Cl-渗透性。5.5.3

外部

Cl-向混凝土内部的扩散渗透与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有关,故应控制盐害地区混凝土的裂缝宽度。日本建筑学会高耐久性钢筋混凝土设计施工指南(草案)中规定裂缝宽度控制值为

0.15mm,本规程规定为

0.3mm。5.5.4 对工程进行混凝土抗盐害设计时,

根据混凝土的

W/C,掺入一定品种、质量和数量的微细粉配制的混凝土试件,标养

56d

后,按附录

B

规定的方法测定

6h

的总导电量,再根据本规程表

5.5.4

评估38混凝土的

混凝土的

Cl

渗透性,确定采用混凝土的种类。一般要求导电量小于1000C;盐害较严重时,导电量小于

500C。抗盐害的耐久性设计,除考虑混凝土的导电量外,还需要一定混凝土保护厚度,故结构设计必须规定最小保护厚度。5.5.5 表

5.5.5

中规定了水胶比最大值。其中,重盐害地区是指海港工程、海上混凝土结构工程(特别是混凝土结构处于浪溅区与干湿区的部位),还有海岸边的混凝土结构工程;一般盐害地区是指离海岸

50~250mm

的混凝土工程、围海造地上的混凝土工程和盐碱地上的混凝土工程;准盐害地区是指离海岸

250m

以外的近海工程。对重盐害地区、一般盐害地区的混凝土结构,除了选用非常低导电量的混凝土和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外,混凝土中的钢筋还需采取防护措施,如环氧涂层钢筋,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适用年限不小于50

年。5.6 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5.6.1~5.6.3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品种、矿物微细粉的品种、数量和水胶比。抗硫酸盐腐蚀的设计劣化因素,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和大气、土壤、水中含有酸性介质的浓度确定。许多国家在制定混凝土抗腐蚀标准时,都以

SO42-的含量作为规定混凝土将遭受硫酸盐腐蚀的程度。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的规定见表2,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水分的测定

GB/T《 》-2001

的规定见表

3。当水中

SO42-含量达

250~500mg/L

时,混凝土进入受腐蚀范围。39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主要是由于

SO4

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与水泥水化时生成的

Ca(OH)2、水化铝酸钙

C3AH4产生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因其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开裂,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劣化。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取决于其中水泥的

C3A

含量、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矿物微细粉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且与介质中

SO42-的浓度有关。许多国家在制定硫酸盐侵蚀介质条件下选用水泥的控制标准时,均以

C3A

含量多少来衡量。各国的抗硫酸盐水泥,C3A

均不大于

5%,我国根据环境水的侵蚀程度,分别控制水泥中

C3A

含量不大于

8%或5%。检验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首先是检验所使用水泥(或胶凝材料)的抗硫酸盐性能。本规程参考

ASTM

C1012

检验水泥砂浆在5%Na2SO4溶液中浸泡

15

周后的膨胀率,如

6

个试件的平均膨胀值小于

0.4%,则认为该种水泥(或凝胶材料)的抗硫酸盐性能合格。然后,用这种水泥(或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并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条件,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因为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除与胶凝材料有关外,还与水胶比(W/B)有关。405.7 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5.7.1~5.7.4 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AAR)与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