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0年12月28日,本标准正式立项,计划号:20205136-T-416。立项名称《气象卫星

数据分类编码规范》。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7)提出并归口。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中国科学院空

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

星应用中心。

3.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亓永刚、徐喆、肖萌、胡晓华、马博源、杨健、崔小平、刘思

含、邹亚荣、葛曙乐、郑旭东、孙安来、咸迪、范存群、卫兰、国鹏,其分工如下:

亓永刚,标准编制负责人,负责起草工作的组织和技术把关;

徐喆,参加标准的起草,技术把关;

胡晓华,负责标准在军方应用的适用性分析,意见征求;

肖萌,负责征求意见的汇总,版本修订;

马博源,负责征求意见的汇总,版本修订;

杨健,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崔小平,负责项目资料的管理;

刘思含,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邹亚荣,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葛曙乐,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孙安来,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咸迪,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范存群,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卫兰,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国鹏,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4.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2018年1月,编制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了实施计划。起

草组按计划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分工。搜集目前关于气象卫星数据分类及编码的使用标准

和规范资料。通过资料搜集和应用成果的总结,建立标准初步框架。

(2)组织起草。2019年3月,根据初步框架,形成了标准草稿。标准编制组经过多次

深入的讨论和充分的论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其中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标准内容、

技术方法等进行确认。

(3)完成初稿。2019年5月,标准初稿草稿完成,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4)标准立项。2020年12月28日,本标准正式立项,计划号:20205136-T-416。立项

名称《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

(5)深入调研。2021年1月至7月,起草组对国内外气象卫星数据存档结构、数据使

用的用户习惯,国内内外相关行业数据分类和编码的适用状况,进行了进一步调研。

(6)征求意见稿起草。2021年7月,起草组根据业务实际,结合调研成果,按照法规

司、标委会的要求,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征求意见稿的起草。2021年8月,起草组对本

标准的构成部分进行了修订,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原则

本标准以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20001.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等系列标准为基础,参考出版行业的相关编

写规定,遵照中国气象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

业标准的特点,本着简明、规范、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随着卫星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气象卫星数据的存档量和用户需求量急速增长。气象

卫星数据具有星源多、仪器多、分级多、数量巨大、数据量庞大的特点,用户需求具有时

间范围长、空间范围广的特点考虑到我国气象卫星数据及相关业务发展现状,本标准起草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贴合数据存档与服务业务实际;

(2)适用于气象卫星数据多过程多状态(主中心、分中心、备份中心的,离线、近

线、在线的)分类和编码;

(3)优化数据管理规范性;

(4)提升数据下用户检、索获、取使用体验。

2.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气象卫星数据存档和管理已经开展了四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了相对固化的

管理模态,包括编目目录命名、编目层级等规则。目前,气象卫星数据存档量和用户数据

需求量双高速增长,已存档23PB数据。

本标准涉及的卫星系列、卫星名称、仪器属性、数据等级、产品名称、时段类型、格

式属性、数据小类、日历年、日期、数据等名词术语,在业务中已经有相对固定的定义。

随着业务的开展,已经逐步梳理制定了部分相关规范并已经在业务中使用,包括:

1)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GB/T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3)QX/T102-2009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4)QX/T158-2012气象卫星数据分级;

5)QX/T205-2013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6)QX/T327-2016气象卫星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7)QX/T387-2017气象卫星数据文件名命名规范。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气象卫星为我国气象核心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在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

变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效益。同时,为国内各部门和行业

用户、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国际集体用户和全球个人用户提供数据和产品共享。随着技术

进步,特别是第二代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卫星的发展,风云卫星其在国家经济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中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气象外交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

国家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气象卫星的发展,重视气象卫星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

升。国务院制定了气象卫星发展专项规划,设立了专项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改高技[2015]2429号)和中国气象

局气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建设天地一体化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中心,形成卫星遥感数

据全球接收与全球服务能力。《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关于“十三五”民用航天科研的指导

意见》(科工一司[2017]531号)要求,突破多源遥感数据、遥感与导航信息、卫星数据与

传统业务等多源、多链路信息融合关键技术,推动卫星应用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

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2017年6月,中国气象局印发《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

系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增强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扩大卫星遥感数据产品供给和共享

服务。

气象卫星数据管理和服务面临以下问题。一,卫星数据管理和服务场景复杂化、海量

化,数据管理和服务的难度将产生质的跃升。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未来涉及数据管理和

服务的卫星将超过40颗,数据体量将达到1000PB级。二,随着卫星相关技术的不断进

步,星载仪器增多,仪器分辨率提高,产品不断丰富,气象卫星数据用户数据需求量将高

速增长。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

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防灾救灾需要包括气象卫星数据在内的气象保障服务尽可能高的时效性。

做好数据分类和编码是关乎提升数据管理规范性、充分发挥卫星效益的重要一环。通

过固化分类,统一气象卫星数据(主中心、分中心、备份中心的,离线、近线、在线的)

编码,结合卫星数据资源池的建设,极大优化多媒体环境下用户检、索获、取使用数据的

体验,也为后期对象存储等新一代存储管理方式的使用奠定了规范化基础。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

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无。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没有冲突。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在行业内进行推广。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以

适应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要求。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由于目前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存

在进一步细化修订的可能。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2020年12月28日,本标准正式立项,计划号:20205136-T-416。立项名称《气象卫星

数据分类编码规范》。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7)提出并归口。

2.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中国科学院空

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

星应用中心。

3.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亓永刚、徐喆、肖萌、胡晓华、马博源、杨健、崔小平、刘思

含、邹亚荣、葛曙乐、郑旭东、孙安来、咸迪、范存群、卫兰、国鹏,其分工如下:

亓永刚,标准编制负责人,负责起草工作的组织和技术把关;

徐喆,参加标准的起草,技术把关;

胡晓华,负责标准在军方应用的适用性分析,意见征求;

肖萌,负责征求意见的汇总,版本修订;

马博源,负责征求意见的汇总,版本修订;

杨健,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崔小平,负责项目资料的管理;

刘思含,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邹亚荣,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葛曙乐,参与意见征求,标准行业应用推广;

孙安来,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咸迪,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范存群,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卫兰,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国鹏,参加标准资料的收集。

4.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起草组。2018年1月,编制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并制定了实施计划。起

草组按计划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分工。搜集目前关于气象卫星数据分类及编码的使用标准

和规范资料。通过资料搜集和应用成果的总结,建立标准初步框架。

(2)组织起草。2019年3月,根据初步框架,形成了标准草稿。标准编制组经过多次

深入的讨论和充分的论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其中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标准内容、

技术方法等进行确认。

(3)完成初稿。2019年5月,标准初稿草稿完成,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4)标准立项。2020年12月28日,本标准正式立项,计划号:20205136-T-416。立项

名称《气象卫星数据分类编码规范》。

(5)深入调研。2021年1月至7月,起草组对国内外气象卫星数据存档结构、数据使

用的用户习惯,国内内外相关行业数据分类和编码的适用状况,进行了进一步调研。

(6)征求意见稿起草。2021年7月,起草组根据业务实际,结合调研成果,按照法规

司、标委会的要求,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征求意见稿的起草。2021年8月,起草组对本

标准的构成部分进行了修订,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原则

本标准以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20001.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等系列标准为基础,参考出版行业的相关编

写规定,遵照中国气象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

业标准的特点,本着简明、规范、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随着卫星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气象卫星数据的存档量和用户需求量急速增长。气象

卫星数据具有星源多、仪器多、分级多、数量巨大、数据量庞大的特点,用户需求具有时

间范围长、空间范围广的特点考虑到我国气象卫星数据及相关业务发展现状,本标准起草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贴合数据存档与服务业务实际;

(2)适用于气象卫星数据多过程多状态(主中心、分中心、备份中心的,离线、近

线、在线的)分类和编码;

(3)优化数据管理规范性;

(4)提升数据下用户检、索获、取使用体验。

2.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气象卫星数据存档和管理已经开展了四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了相对固化的

管理模态,包括编目目录命名、编目层级等规则。目前,气象卫星数据存档量和用户数据

需求量双高速增长,已存档23PB数据。

本标准涉及的卫星系列、卫星名称、仪器属性、数据等级、产品名称、时段类型、格

式属性、数据小类、日历年、日期、数据等名词术语,在业务中已经有相对固定的定义。

随着业务的开展,已经逐步梳理制定了部分相关规范并已经在业务中使用,包括:

1)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GB/T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3)QX/T102-2009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4)QX/T158-2012气象卫星数据分级;

5)QX/T205-2013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6)QX/T327-2016气象卫星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7)QX/T387-2017气象卫星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