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差异分析_第1页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差异分析_第2页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差异分析_第3页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差异分析_第4页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差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的差异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用于中药调剂管理中的效果,对比两组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7.4~2018.8期间收治于我院120例患者及11名配药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拟定问卷并开展调查工作,比较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选择情况,并做出分析。结果:患者群体及配药工作人员经常选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法,配方颗粒发药与内部调剂错差率分别为0.031%%、0,和中药饮片的0.23%、0.06%%相比较,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中药饮片调剂相比较,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效果更为优良,但依然存在一定不足,实践中应持续改建与优化,进而将中医药优越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关键词]中药调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差异性分析在中医临床用药中,中药饮片有较久远的应用历程,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剂型,有疗效确切、配伍灵活及机体吸收快速等诸多特征,在千余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1]。但传统中药饮片有不易被存储、服用容量偏大及煎煮流程繁琐等不足。中药配方颗粒是最近几年中研发的一种中药剂型,其有效的弥补了传统中药汤剂的不足,且还保留了传统汤剂的药性。中药饮片历经提取浓缩处理后就是我们所见的中药配方颗粒剂,形态以细粉末或颗粒为主,特点有调制流程简易、即冲即饮、用量精确、服用便捷等。既往有诸多研究指出[2],在中药汤剂制取过程中,中药调剂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药物疗效。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在中药调剂管理中是的应用情况,以更科学的指导中药临床治疗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基于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4~2018.8期间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病患及11名配药工作人员,调查与分析其对中药饮片、配方颗粒调剂方法的选择情况。其中,包括13000张中药配方颗粒处方,12500张饮片处方。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19~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8.74±3.07)岁;配药工作人员中,男7例,女4例;年龄区间23~42岁,均值(34.08±1.32)岁。1.2方法自拟问卷调查入选病患调剂方法的选择情况,共计发放100份问卷,均回收,回收有效率为100.00%(120/12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携带存管便利性;②安全卫生;③取药快捷性;④食用方便性;⑤药物剂量精确性;⑥价格适中性。同时,调查10名配药工作人员对调剂方法的选择情况:①药物浪费量较大;②卫生条件优质;③规格约束较大;③工作强度偏低;④工作效率较高;⑤药品剂量较精确。1.3统计学处理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16.0软件包,、率(%)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检验。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2结果2.1调剂方式的错差情况配方颗粒在内部调剂及发药环节出现的错差率依次为0.031%(4/13000)、0(0/13000),和中药饮片的0.23%(29/12500)、0.06%(7/12500)经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18.254、4.7225,P分别为0.000、0.026均<0.05)。2.2患者选择调剂方式的问卷调查情况在携带存管便利性、安全卫生、取药快捷性、食用方便以及药物剂量精确性方面上,配方颗粒比中药饮片更占据优势,但前者价格相对昂贵,组间数据经比较分析,差异均较显著(P<0.05),见表1。表1120例患者选择调剂方式的问卷调查情况比较[n,(%)]调剂方式(n)携带存管便利安全卫生取药快捷食用方便药物剂量精确价格适中中药饮片(120)4(3.33)34(28.33)14(11.67)49(40.83)10(8.33)86(71.67)配方颗粒(120)116(96.67)87(72.50)110(91.67)79(65.83)113(94.17)49(40.83)35.26428.26537.4585.24732.3546.234P0.0000.0000.0000.0210.0000.0172.3配药工作人员对两种调剂方式的选择情况和中药饮片相比较,配方颗粒药物浪费量大、工作强度偏低、规格约束较大、工作效率较高、药物剂量更精确以及卫生条件更优良,差异在统计上存在意义(P<0.05),见表2。表211名配药工作人员对两种调剂方式的选择情况比较[n,(%)]调剂方式(n)药物浪费量较大卫生条件优质规格约束较大工作强度偏低工作效率较高药品剂量较精确中药饮片(11)1(9.09)1(9.09)2(18.18)3(27.27)1(9.09)2(18.18)配方颗粒(11)9(81.82)10(90.91)10(90.91)9(81.82)9(81.82)10(90.91)7.8549.2549.2546.2507.8549.254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讨论现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3],在多种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张有效剂型,采用合理、科学的调剂方法能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疗工作顺利推进,优化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进程,提升临床医疗的整体服务水平。但因为中医药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药处方的安全性、有效性构成一定威胁,鉴于以上情况,全面优化中药房的中药调剂管理工作质量具有很大必要性。中药调剂是影响药方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中药调剂中遵循的有关规范是历经长期实践归纳出来的,要求调剂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处方药味次序对其进行准确称量,加强各味中药质量的管理、控制[4]。传统中药饮片以散装存管为主,调剂过程中基本遵照先称量、而后分装的次序,不仅会增加药物的浪费量、卫生条件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并且还会增加错差发生率。而中药配方颗粒有明确的用药剂量,省略了称重流程,明显优化了配药的卫生环境条件(比如粉尘等),大幅度的提升了配药的精确度与便捷性,进而降低调剂错差率[5]。在本次研究中,配方颗粒发药与内部调剂错差率分别为0.031%%、0,均低于中药饮片的0.23%、0.06%%,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证实了配方颗粒有益于提高配方精确度的结论,这也是配方颗粒(13000份)处方数目略高于中药饮片处方(12500份)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20例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携带存管便利、安全卫生、取药快捷、食用方便以及药物剂量精确持有的肯定度分别为96.67%、72.50%、91.67%、65.83%、94.17%,更高于中药饮片的3.33%、28.33%、11.67%、40.83%、8.33%。这表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比中药饮片更占据优势,但是因为规格约束较大,所以药物浪费量更高一些。传统中药饮片用群药合煎制备方法,在降低药物毒性、提升药效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中药配方颗粒只是煎煮单味药物,外加浓缩、添加辅料等过程有受热时间偏长、流程繁琐等不足,故而很可能会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形成负面影响,缺乏中药配伍的特征[6]。笔者认为,在后续几年中,中药饮片的调配管理有自动化发展的趋向,配伍程序将会囊括录入药房、收费、机械化配方、人工包装、审核及添加标签等,如上调剂形式对配方进程有较明显的推进作用,且有益于提升调剂工作的精确性,为患者创造更多的便捷性服务。在中药饮片加工、配制进程中,配方颗粒对中药材及饮片均进行了特殊加工处理,有便于携带等诸多优势,并且在性味与功效方面,能和原生药维持一致,可以在不煎煮的情况下使用热水即冲即服。其优势主要有:携带、食用过程便捷;卫生且更具安全性;存管便利;工作人员配制操作更为简易;称量更精确;对中医药朝着更广范围推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价格及研发技术水平因素的制约下,造成中药配方颗粒推广过程中遭受一定阻碍。中药汤剂煎煮期间以极为繁杂的理化反应去促进与约束群药物的有效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进而将群药配伍的必要性彰显出来[7]。当下,针对中药配方颗粒是否兼具配伍精确、便捷、卫生条件优良等优势,依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更深一步研究分析,并且和中药饮片的制备管理流程相比较,中药配方颗粒更具复杂性,会投入较多的人力与财力,这是药物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从宏观的层面上分析,中药配方颗粒比中药饮片更能迎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能使病患群体享受更优质、科学、便捷的医疗服务,进而更充分的发挥临床效力[8]。总之,和中药饮片调剂相比较,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效果更为优良,但依然存在一定不足,实践中应持续改建与优化,进而将中医药优越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更具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王小红.浅析基层医院应用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情况[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162-163.[2]赵亚楠.和利时:打造自动调剂及智能煎煮解决方案[J].自动化博览,2018,35(11):42-43.[3]宋美玉.中药配方颗粒在现代化中药房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08):115-117.[4]杲丽华.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209-210.[5]刘晶晶.现代化中药房中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